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留守儿童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和基于创伤性理论的留守儿童心理影响探析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主题:留守儿童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9

基于创伤性理论的留守儿童心理影响探析,该文是关于留守儿童本科论文范文与留守儿童和创伤和心理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留守儿童论文参考文献:

留守儿童论文参考文献 留守儿童论文心理杂志大学心理论文军事理论论文2000

【摘 要】本文基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创伤性理论”,借助2017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析因家庭陪护缺失的“创伤”对留守儿童成长的心理影响,通过广西师范学院的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相处、支教、游戏等活动进行问卷调查、访谈、比较教育等研究,针对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和认知发展现状,提出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联动治愈留守儿童心理创伤措施的建议.

【关键词】创伤性理论 心理影响 留守儿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3C-0129-03

一、创伤理论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心理创伤理论

奥地利著名科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的创伤理论提到:创伤主要指因外界因素而造成的身体或心理的损害.美国精神病协会2000年所发行的《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IV-T,简称D-IV-TR)对创伤理论下了具体的定义:个体经历了一种或多种超出其生活经验范围的事件,这些事件包含严重身体伤害从而实际发生或威胁.威胁到个体身体的完整性;或目睹他人死亡或身体伤害的实际发生或威胁性,导致个体对该事件产生强烈的负向情绪反应,例如强烈的害怕、无助等强烈的感受.

心理创伤可以影响个体身体、智力、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弗洛伊德对创伤的理解包含三个成分:早期的童年经历记忆,青春期的事件经历,后期事件触发的对早年事件的记忆.通常,人们将造成心理创伤的外部力量称为“生活事件”.

(二)心理创伤的种类

1.急性心理创伤.诱发因素大多是急性重大危险事件,形成创伤的时间是短暂的,或者是一过性,可以发生在儿童和成人不同的阶段,形成创伤后持续时间不长,一般在三个月以内,有的自然愈合,有的经过治疗改善,有的可能转化成第二种类型的心理创伤.第一种类型创伤涉及的临床诊断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等.

2.慢性心理创伤.诱发因素往往是生活经历中的慢性应激事件,如童年遭受的与创伤、家庭暴力形成的创伤,长期屈从某种危险关系不能摆脱等.如果是由第一种类型心理创伤转化而来的,诱发因素则可以是急性重大危险事件.这一类型的特点是:心理创伤形成时间长久,对个体身心影响广泛;可以发生在儿童和成人不同的阶段;一般不会自然愈合;症状表现复杂多样.涉及的临床诊断包括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躯体化障碍、抑郁症、神经症等.

3.儿童心理创伤.对于儿童经历的创伤事件体验,一般表现为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意外事故、分离和丧居、暴力、、忽视、、校园突发事件、其他严重应激事件.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意外事故、分离和丧居、暴力、、忽视、、校园突发事件、其他严重应激事件.其中、忽视和分离是引起儿童创伤反应或相关障碍的重大事件.弗洛伊德指出,“分离”是人类的基本焦虑,分离能够导致人们的焦虑,是因为人们在内心中害怕失去能够照顾自己的客体,或害怕失去这个客体的爱.

(三)大数据背景下的留守儿童现状

国家统计局2017年1月公布的2016年宏观数据显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9298万人,比2015年末增加2182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8973万人,减少1373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7.35%.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凸显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壁垒.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据农业部2016年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5%.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导致城市出现两种群体.外来务工人员在成为“城市人”的道路中路途漫长,从而在教育群体上出现“流动儿童”,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留在家乡中的“留守儿童”.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底,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流动儿童1277.17万人,农村留守儿童共2126.75万人,合计为3403.9万人.全国约有1793万农村留守儿童一年只能见父母1-2次;约有921万孩子“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

二、创伤理论视阈下的实证分析

(一)样本数据来源

基于创伤理论的概念,结合应用心理学以及儿童社会心理学的现有研究成果,笔者设计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共计19个问题,其中封闭式问题18个,开放式问题1个.问卷主要从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情感需求和认知发展现状进行调研.此外,额外布置一道作文题:我的愿望.还与大部分留守儿童进行谈心访谈.在认知发展现状方面,将留守儿童与城市同年龄段儿童进行任务型学习的形成性检测,从而得出有效的差距数据.本次调查结合2017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走访崇左市宁明县那楠乡康峙村、崇左市扶绥县东罗镇都充村、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古棠村凤王屯.志愿者在支教期间实际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1份,其中有效问卷167份,有效回收率为83.5%.

(二)数据样本分析

1.留守儿童基本现状.在回收的181份调查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67份,无效问卷为14份,这14份无效问卷为非留守儿童.由此,我们得出农村留守儿童率为92.26%.其中男孩占有率为33.33%,女孩占有率为66.67%.53.33%的孩子与祖辈在一起生活,43.33%的孩子与哥哥姐姐等同辈相互照顾.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其子女主要跟随祖辈或者同辈生活.孩子承受着由于和父母长期分离带来的心理发展需要的匮乏.关于父母多久回家探望自己,我们得出的数据情况较为良好,53.33%半年以下,36.67%半年以上,10%一年,选择一年以上的比率为0.由此可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数量的增加,留守儿童引发的社会心理问题得到务工家长的普遍重视,他们尽量抽时间与子女相聚,尽量减轻子女的心灵创伤.对于父母好不容易回家与子女相聚一次,那他们的相处情况是如何呢?66.7%的孩子认为相处很融洽,而23.3%的孩子觉得有时有些小矛盾,6.7%的孩子觉得经常争吵.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对子女心灵上缺乏关爱,容易引发双方的认知偏差,从而出现情感忽视问题.

2.情感需求.焦虑与恐惧,缺乏安全感,获得性无助,自卑,没有归属感和缺乏家庭概念等创伤影响会对儿童今后的人生规划建构产生潜在性影响,导致儿童成人后人格形成的缺失,甚至影响家庭构建以及危害社会健康发展.在探析留守儿童情感需求方面,调查显示60%的儿童认为和同学朋友在一起最开心,而父母的比率仅有26.7%.由此可见,朋辈关系具有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方式,年龄相近或者关心问题相同等特点已经成为儿童重要的情感来源.在情感需求方便可以通过构建朋辈帮助、朋辈助长、朋辈教育等方式填补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对于父母外出打工,40%的儿童表示不支持但理解,33.33%的儿童表示理解并支持.为了生计,为了给子女更好的生活,子女们对于父母务工的行为持一个比较乐观的心态.43.33%的儿童认为生活上得不到父母的照顾,40%的儿童认为情感上得不到父母足够的关爱是父母不在身边给自己最大的影响.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陪伴的孩子们,因与父母不定期或者长期的分离,不稳定的家庭环境因素给他们心理归属上造成极大的不安全感和极度缺乏归属感.与此同时相应产生而来的问题是,由于长期缺失来自父母双方的关爱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等感受.当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86.67%的儿童选择积极想办法解决,当难过的时候30%的儿童选择打电话给父母,23.33%选择告诉同学和朋友.在家乡留守的儿童均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他们无法在与父母的相处中获得思想上和价值观上的引导与帮助,心理上长期缺失关心和爱护,从而极易影响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导致孤僻性格、极端思想、心理异常、价值观偏移的产生.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孩子们遇到困难和困惑时候,父母依旧是他们的第一选择.父母角色长期缺失,让孩子们面对困难和困惑时常常无所适从.

3.认知发展现状.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兢用《Bracken基本概念量表》的科学调查方法将学龄前留守儿童的认知状况进行量化研究发现,儿童在入学前的认知准备状况对第一学期末考试成绩有重要预测价值,如果认知准备差,那么学习成绩也差.而留守儿童对各项认知准备概念的掌握几乎都处于中等或者中等偏下的水平.

从调查结果中得知,53.33%的孩子与祖辈在一起生活,43.33%的孩子与哥哥姐姐等同辈相互照顾.隔代照料的祖辈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绝大部分为小学文化程度.由于隔代人本身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培养儿童认知学习能力的意识,留守儿童在这样的条件下成长,导致他们的认知能力远远落后于正常水平.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进行调查,83.4%的儿童喜欢上学.访谈中得知喜欢上学的原因源于有小伙伴一起玩耍,对知识的学习兴趣不大.33.33%的儿童对学习态度偏向于勉强听课,作业勉强完成.在访谈中我们得知孩子们不知道学习的意义何在,对于学习的意义和目的是模糊和迷茫.认知差源于缺乏父母陪伴,缺乏父母给予明确的认知动机培养,认知激励.

志愿者在讲授“安全逃生知识”课程时,将留守儿童的认知接受能力与城市同龄儿童的认知接受能力对比,发现留守儿童在语言表达复述、动作呈现,肢体语言记忆均落后于城市同龄儿童.

在开放性调查中我们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道作文题《我的愿望》.大多数孩子的愿望倾向于娱乐性,例如:拥有很多赛车,长大做一名赛车手;成为亿万富翁,造福人类;到北京旅游,看万里长城;拥有一台手机玩游戏.也有小部分孩子的愿望是考上大学,做一名医生;好好读书,当发明家;好好读书,做一名老师,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亲情在留守儿童的心理占据重要的位置.在访谈中有一位活泼调皮的男孩,当志愿者和他聊到父母时,这位孩子就陷入沉默状态,志愿者与孩子们畅聊《我的愿望》作文题目时,一部分孩子只有一个愿望“希望爸爸妈妈回家”.

情感忽视造成的“分离”创伤经历,以及认知拖延与成年后的心理问题息息相关.童年期创伤经历不仅会直接导致个体社会功能的受损,还会进一步影响成年后的情绪和行为,影响心理健康.

三、治愈留守儿童心理创伤措施的建议

(一)社会环境:政府牵头与社会共关注

政府和社会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在各个村镇成立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将计划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目前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外来流动人口加速,城市化进程加快,现行户籍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应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坚持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目标,促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的城乡一体化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保障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平等享受权益,促进和谐发展的功能.

打破城乡基础设施二元结构,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入,提高农民福利水平.加快城乡的基础设置建设,尤其是教育和公共设施的投入.当地政府积极引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招商引资引导农民工回乡工作或创业.吸引外出农民工回乡务工,陪伴子女成长,降低留守儿童比率.

制定农民工子女进城就读政策,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接纳”为主的政策招收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促进教育公平.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的就业创业能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相关职能部门做好住房、教育、医疗等保障衔接工作,更多地站在“子女与父母团聚”的角度解决问题.

(二)学校环境:朋辈互助与心理桥梁齐关爱

“育人”是学校的中心任务,人文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根本.学校应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更多地关注“留守儿童”的具体教育问题,为“留守儿童”设置切合其自身发展的育人计划.学校与家长搭“心理健康桥梁,为孩子”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引导孩子们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对积极引导,帮助孩子克服自卑等心理问题.在数据分析中笔者发现“朋辈效应”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调查中显示60%的儿童认为和同学朋友在一起最开心,而父母的比率仅有26.7%.由此可见,朋辈关系具有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方式、年龄相近或者关心问题相同等特点已经成为儿童重要的情感来源.在情感需求方便可以通过构建朋辈帮助、朋辈助长、朋辈教育等方式填补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例如“小先生”学习辅导模式.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父母学习的监督.老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选取“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帮扶模式并具体落实,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学习指导和心理帮助.“朋辈效应”也可用于集体活动中.不少留守儿童会有比一般学生内向、不自信的情况,学校班级在开展集体活动时,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参与的问题,应给予更多的鼓励,鼓励同伴带动同伴,“结对子”开展各项活动,扩大交友范围,增强与人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增强留守儿童的自信.

(三)家庭环境:父母与子女共成长

儿童时期,人最需要心理的关爱,但是留守儿童却不得不面对精神的过早“断奶”,心理营养严重不足,极易形成自卑、偏执、自闭的人格.家庭环境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起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巨大的生存压力,外出务工的父母长期在外忙于工作极少回乡看望子女,导致亲情缺失,致使子女与父母间的亲情关系脆弱.此外,农民工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对子女有限的教养往往采用简单乃至粗暴的教养方式.不当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难以适应社会的不良人格特征,从而影响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

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在外要多利用电话、互联网等方式与子女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生活动态.父母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促进良好情亲关系的维持.此外,尽可能回家看望孩子.子女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多与子女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

改变观念,带子女随父母进城入学.农民工父母需转变自身观念,积极主动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尽可能改善自己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让留守儿童随父母进城入学.就地就业,陪护子女成长.当地政府在加速农村的工业化、扩大农民的就业岗位的同时,应制定有关农民就近就业的一系列政策以及措施,以确保农民工能够就近就业.农民工父母也应改变自身发展观念,大胆回乡创业就业,积极参加职业培训,提升自我职业增值空间,与子女一起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周永红.童年创伤经历与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

[2]百元,赵阳,李娜,等.童年创伤、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青少年抑郁倾向的影响研究综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3)

[3]赵冬梅.弗洛伊德和荣格对心理创伤的理解[J].南京师大学报,2009(11)

【作者简介】植子伦(1986— ),女,广西师范学院辅导员,硕士,研究方向:教师教育发展;邓英丽(1997— ),女,广西师范学院2015级本科生;陈爱玲(1996— ),女,广西师范学院2015级本科生.

(责编 苏 洋)

上文总结,这是一篇关于经典留守儿童专业范文可作为留守儿童和创伤和心理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留守儿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大数据时代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新趋势
长期以来,学校、家庭和社会都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的方法可谓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层面一是采用问卷或现成量表对选取的留守儿童样本进行调查,结果往往表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上不.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摘要】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由此农村留守儿童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庞大群体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缺失 本文提出了怎样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一些有效的、常.

农村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与解决措施
摘 要对于农村留守而言,他们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在学习、价值观、心理以及性格方面都出现了问题,而针对这样的一些问题,学校与家庭都需要努力去解决 本文将结合一些相关的资料,来试着分析一下农村.

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状况比较探究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b 2018 12 066摘要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开创新时代新局面“一.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