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社会类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与品德和社会回归儿童生活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主题:社会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2

品德和社会回归儿童生活,本文是关于社会相关论文范文素材和品德与社会和回归和儿童有关论文怎么写.

社会论文参考文献:

社会论文参考文献 品德和社会论文生活和数学论文社会心理学论文和谐社会论文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把儿童的现实生活作为主要的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儿童生活实际开展教育,提升儿童的生活品质和能力,促进儿童发展.

我们现实的品德课堂却过于理性化,片面强调观念的灌输和行为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自由自觉活动,疏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回归儿童生活,让品德课堂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张显其生命力,是品德课的魅力所在.在教学中,我就如何扎实有效地进行生活化教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l 基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教学

教学要实现回归儿童生活,首先要求教学要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教学主题、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都应该关注和围绕儿童的现实生活,适合儿童生活实际,满足儿童的需要,这应该是教学回归儿童生活的起点.

1.1 教学主题的生成要源自儿童的生活实际

强调课程回归儿童生活,首先要重视了解和研究儿童的实际生活.儿童生活实际中出现的一些具有教育价值的问题、现象,以及通过这些问题和现象所亟需揭示和传达的生活知识、生活准则或生活原则等应该成为重要的教学主题.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关于“节约用水”教学主题生成的具体案例.在我们教学楼的东侧,有一个清洁室,每次下课后,就会有许多学生去那里洗手或洗物品.经过观察,我发现学生存在许多浪费用水的现象,有的学生洗手要用很长时间,一边涂洗手液,而水却一直在哗哗地流着;有的学生经常忘了关水龙头或者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往下滴……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于是结合相关教材内容,我将“节约用水”这一主题带进了课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状况,树立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观念,培养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行为习惯.

这样,教学不是简单地从课程标准、教材到课堂,而是建立在对儿童实际生活了解的基础上,是从儿童的现实生活中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现象生成主题,通过教学引导儿童向课程目标的方向发展.如此形成的教学主题是真实生活教学主题,对儿童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1.2 教学目标的定位要关注儿童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导向和归宿,教学要回归儿童生活,必然要求不仅根据教材,而且更需要根据儿童的实际生活状况、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来确定具体教学目标.如《花钱的学问》要求学生知道维持家庭生活需要一定的经济来源,了解家庭收支情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我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记下父母一个月的收入情况,再详细记录一星期内家中所有费用支出的具体情况.小朋友从未留意过这些生活细节,兴趣也很浓,纷纷回家做好各种记录.我补充说压岁钱要有计划地使用,学做一个会理财的小主人.他们听得格外认真,似乎长大了许多.通过这样的课堂外延,把学生从课堂推向了现实生活,让学生把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落实到行动上,实现了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一理念,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1.3 教学内容的选取要立足儿童的生活体验.

儿童的生活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起点,也是教学过程中始终需要凭借的手段.教学要从了解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识、体验和感悟开始,注意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在教学《我生活的社区》一课,我们是乡级学校,大多数学生对社区还是陌生的,他们根本不了解社区.我将教材进行内化,先将本部分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牵线搭桥,让学生明白所谓社区就等同于我们的一个村.这样一来,学生就对学习内容就比较熟悉了,教学就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之中了.这样的教学通过对学生现实生活的整理,不是把关于社区的空洞的概念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感受到他所生活的与众不同的实实在在的社区,以及他的家与所在社区的密切联系.由于学生对社区这个概念进行了内化,所以接下来的学习就容易了.学生只有在他们能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正在过的生活基础上才会受到真教育.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

2 创设生活情境,升华学生思想

“教育即生活”,教育和生活是不能分离的.我们以往的教学往往局限于书本,没有与鲜活、丰富的生活相联系,导致教学失去了生活实践的情境,显得苍白无力.在教学中,明理和导行应该是紧密结合的,而且应和学生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例如在教学生活《诚实是金》这一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这么一个坏节,即让同学们来演《匹诺曹的一天》这个小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小品,然后大家评议后改进,升华主题.这种形式既满足了学生好动这一特性,又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了诚实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考虑凭借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发学生的思考,体现学生社会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3 活用生活教材,提高认知能力

《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并注意有效地利用一些本土化的课程资源,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我们应当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及时地巩固、内化、应用到相关的社会实际问题中去.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浓浓乡土情》一课,书中所举的例子北京的四合院、贵州的吊脚楼等都离学生很遥远,如果我们照本宣科,那样难免会让学生产生错觉:我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建筑,没有这么多的故事,没什么好讲的,也就根本谈不上培养学生爱家乡、以家乡为自豪的情感了.教材也只是教学的凭借,教学过程最终要落实到活生生的儿童认知上.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采用直观具体的教育手法,组织学生社会调查,调查家庭、调查古老建筑、民间传说、古今对比等,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从搜集的资料、听长辈们的叙述或是从民间传说中知道家乡的故事,了解家乡的过去,并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家乡的一切变化,用自己的心灵真切去感受家乡的变化,增加自豪感,提高认知社会的能力.

课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在于丰富和发展儿童的生活.课程回归儿童生活,要求教学关注儿童当下的现实生活,但教学不是也不应该是儿童现实生活的“复制”和“照相式”再现,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把儿童的生活带进教室、模拟生活、交流经验的层面.教学应该以提高儿童的生活能力为依归,指导和引领儿童的生活实践.我们要实现课程、教材、教学向儿童生活的回归;致力于使课程、教材、教学再回到儿童的生活中去,对儿童的生活产生积极的作用,发展儿童的生活能力,引领儿童更好地生活.这是课程、教材、教学的最终归宿,也是“品德与社会回归儿童生活”的本质含义.

该文总结:此文为一篇关于对写作品德与社会和回归和儿童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社会本科毕业论文社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巧用生活素材,构建魅力品德和社会课堂
江苏启东市新安小学(226253) 施玲玲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 可见,生活对于教育具有重大价值 尤其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将生活素材运用到.

《品德和社会(生活)》和绘本作文双向构建
摘 要信息技术的介入,特别是数码、手机实拍即时呈现和文字即时录入,使品德与社会课程与绘本作文教学的共性目标得以彰显 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建立两门学科不同的核心统一体,使其互为作用,通过言化、借用、植入、.

合作教学法在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学中的应用
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更加突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引导和培养,而要想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就需要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点滴做起 教师要做到真正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品德与社会学科对于学生成长发.

儿童生活在道德和法治课堂教学巾的应用
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之一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知识输入,造成教学课堂乏味无趣,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无法与教师产生共鸣,也无法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指导自身 由此可见,如果道德与法制教学不能回归生活,不能引入.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