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林黛玉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跟初入贾府的林黛玉绝非寄人篱下类论文范文检索

主题:林黛玉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4

初入贾府的林黛玉绝非寄人篱下,该文是关于林黛玉相关论文范文检索跟林黛玉和寄人篱下和贾府相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林黛玉论文参考文献:

林黛玉论文参考文献 意林杂志意林杂志订阅初党结业论文意林投稿

《红楼梦》是教育部推荐的整本必读书籍,入选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和人教版、苏教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学考篇目;2008年起,《红楼梦》是江苏高考语文卷附加题必考内容;2017年起,《红楼梦》成为北京高考语文卷微写作的必考内容……对《红楼梦》的学习和考查有渐广渐深之势.

红学在动态发展中,教材改革和高考改革在持续推进中,而《红楼梦》课堂教学则多处于停滞状态.这种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令人忧心.

一、问题缘起

碍于选材篇幅、考查目标和教学时间限制,名著进入教材,往往先天不足.教师教学时必须面对孰取孰舍的两难处境.而迫于高考压力,学生课前能否通读全著是个问题.

囫囵吞枣的教学模式既无法体现将阅读经典作为语文学习重中之重的部编版教材改革的理念,也无法适应以阅读量左右答题速度、答题质量和考试成绩的高考改革趋势.

《红楼梦》博大精深又迷雾重重,即使是节选的《林黛玉进贾府》,也是暗藏玄机,教学时需谨慎处理.其中最易误读、误读最多的是林黛玉人物形象.无论是配套教参,还是网络资源,几乎千篇一律认为林黛玉寄人篱下,连一些省市一等奖优质课也不例外.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力量很可怕,这类欠缺思考的思考很致命.当更多师生默认这一看似盖棺论定的结论时,我们正在毁掉经典.

二、误区解析

《红楼梦》里贾王史薛四大家族通过联姻绑定利益,荣辱与共.在此背景下,贾林联姻会成为例外吗?

1.贾林联姻,门当户对

贾府是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先祖因功封宁国公和荣国公,宁公之后,长子贾代化、次孙贾敬袭官,荣公之后,长子贾代善、长孙贾赦袭官,皆袭三代.林如海之祖列侯出身,封袭三世后,额外加恩,共袭四代,第五代林如海科第出身.故林家是钟鼎之家、书香之族.从林如海跟贾敬、贾赦、贾政同辈来看,林家功成名就之时,贾家还未出人头地.

按清代世爵世职制,贾林两家祖上皆受封异姓功臣爵位.“国公”“列侯”(曹雪芹以古制避嫌)分别始于隋、汉,相当于清之“公”“侯”,[1]“公”高“侯”一等,都是超品爵位,降等世袭,每袭一次降一等,只袭三代,除非额外加恩.在黛玉入府时,林家已断祖上恩荫,贾家也仅享末代余荫.单从封爵袭官上看,贾家封爵高林家一等,林家袭官多贾家一代,两厢扯平,门当户对.

2.贾家坐吃山空,林家平步青云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贾演贾源两兄弟同时封公确实风光.宁公贾演一脉本前途无量:长子贾代化任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曹雪芹打破降等常规以避嫌),手握京师重兵,次孙贾敬丙辰科进士,仕途在望.荣公贾源一脉相形见绌:贾代善袭官之外无所作为,长孙贾赦袭官却是之徒,次孙贾政一心向儒,但科举无功,仕途有限.在黛玉入府时,贾府已经高开低走,只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罢了.贾家男丁虽多,但多是酒囊饭袋和荒淫之徒,败家有余,持家不足.林家香火不旺,林如海却一枝独秀,摘下探花,为林家开辟出康庄大道.

(1)鼎甲人中之龙,翰林晋升之梯

进士及第的贾敬本有望重振贾府.历经通过率约为100:1的童试、70:1的乡试、30:1的会试的人方能成为进士.[2]以嘉庆二十五年庚辰科为例,246进士占全国26428万总人口的0.000031%.[2]据清代末科探花商衍鎏统计,清代276年间总计开科112次,出进士26391人、鼎甲336人,科均236人,[3]年均不到96人.

进士是入仕敲门砖.自乾隆晚期至清末,侍郎中约有457人出身进士,约占58.51%[4].在清代约744名尚书、430名左都御史、585名总督、989名巡抚中,进士出身分别约为339人、221人、181人、390人.[4]58与二、三甲相比,鼎甲荣登显位概率更大.

注:去加衔、护职、署职,有同人不同职重复计算

林如海能够碾压贾敬,更在于殿试后必经的朝考(鼎甲免试).清代朝考,一为从本科进士中遴选翰林(科举最高头衔),二是作新进士授官依据.[5]清代只出6065翰林[6],仅不到23%的进士成翰林.“有清一代宰辅多由此选,其余列卿尹膺疆寄者,不可胜数.士子咸以预选为荣,而鼎甲尤所企望.”[7]

贾敬朝考当无建树,以致沉溺修仙炼丹,人生莫名断裂,也未尽贾家族长之职.其缺席没人能填补,导致贾家家风崩溃,正如书中所说“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林如海身为探花,放榜后即授正七品翰林院编修(曹雪芹未提应是避嫌),有机会入值康熙朝权力中心南书房.清代约有24状元、11榜眼、12探花入值南书房[8].在已知入值康熙朝南书房的34翰林中,24人日后位居二品以上(另10人或去世早,或不愿为官),算上赠衔、署职,出了7大学士、14尚书和都御史、7侍郎,其中2大学士、6尚书出身鼎甲.[8]13,19从林如海由翰林院编修升兰台寺大夫到钦点巡盐御史的任职轨迹来看,他跟大多翰林一样,走的是南书房、尚书房、翰林院、詹事府、督察院这条机构之路.兰台寺大夫是依古杜撰的.汉兰台即御史台,即清督察院.兰台寺大夫应是汉兰台令史,即清正六品督察院都事[1].林如海最显赫的官职当属巡盐御史.

(2)盐政膏腴之位,巡盐显赫之职

清代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田赋、盐税和关税,盐税占比近一半,与田赋相当.顺治初征银56万余两,乾隆十八年得7014941余两,嘉庆五年得6081517余两,道光二十七年得7502579余两,光绪末得2400余万两,宣统三年得4500余万两.[9]3606-3607其中两淮贡献近半.盐商富可敌国,清代军资、赈灾、基建和皇家开销相当一部分来自盐商(尤其是两淮盐商)捐献.仅军需报效一项,雍正年至嘉庆初,总计就不下三千万两.[9]

盐政油水极大,管理问题诸多.户部虽为管理盐务最高机关,但各省收支款项报部者不过十之二三.全国税收,从无统计,审核奏销,只凭各省册报.户部有稽核之名,无稽核之实,人称盐糊涂.[10]乾隆三十三年,两淮盐引案爆发,涉贪金额高达千余万两,前任盐政高恒、普福、运使卢见曾、监掣同知杨守英纷纷落马.[11]

盐政关系国库盈虚,官员委派举足轻重.“清沿明制,在产区置巡盐御史,定例亦是一年更换……顺治十二年,户部奏言运司权轻,难以纠核镇将、抑制豪强、禁止私贩,请仍敕督察院,选择廉能风烈御史巡查……康熙八年,户部侍郎李棠馥条奏巡盐原差监察御史,不独综理盐务,兼有举劾地方官员、并查拿恶棍之责,请将六部司官停差,仍旧专差御史.”[10]产区虽设都转盐运使司,由从三品盐运使分管盐政,但督察院(康熙中以降,内务府插手盐政,巡盐御史多出内务府)派驻的巡盐御史(品级可大可小)多是皇帝亲信,乃钦差大臣,更有实权.林如海被钦点为两淮巡盐御史,是显赫的朝廷命官.如《水窗春呓》所载:“盐政盛时,盐政一年数十万,运司亦一二十万……各省作宦,无两淮之优裕者.”[12]

顺康两朝奉行低俸制,京官正从五品年俸80两(如贾政工部员外郎),正从一品不过180两[13],算上恩俸,也不过是巡盐御史年俸的零头.曹寅在《兼管巡盐御史曹寅奏报禁革浮费摺》中说想革除众浮费,其中巡盐御史和笔贴式每年的院费(前者拿绝对大头)就达30多万两.康熙朱批“生一事不如省一事,只管为目前之计,恐后尾大不掉,遗累后人”.[14]曹寅身故后留下23万两亏空,李煦上《曹寅身故请代管盐差一年以盐余偿其所亏欠摺》[15]请求代偿;次年上《*盐差所得余银尽归曹颙补孥摺》,言明一年巡盐得银58.6万两,补亏有余;[15]第三年再上《请再派盐差以补亏空摺》说“伏思巡盐所得余银,每年约五十五、六万两不等”[15].康熙默许曹李二人用12年轮流巡盐两淮所得补江宁、苏州织造任上四次接驾的巨额亏空,本就很说明问题.由此可见,林如海只需按潜规则巡盐,年俸就是天文数字,更别说连续干了几年.这一点,贾府众人望尘莫及.

3.贾敏掌上明珠,黛玉名门闺秀

黛玉入府时,林家已二次腾飞,仕途前景远非贾家靠袭官捐官可比.贾府专程派人到林家来接黛玉,不会不考虑林如海的官场影响力.黛玉入府后,确也没有受到丝毫怠慢.

可能有人会说,第三回标题“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不正意味黛玉寄人篱下吗?殊不知第六十八回凤姐把尤二姐诳进大观园时,也说求李纨收养尤氏几日.尤氏以为凤姐以礼相待,未曾想是笑里藏刀,反误了卿卿性命.收养,是收留养育之意.凤姐说收养是收留,回标题收养则是养育.因为不管是贾母等人还是林如海,都知道贾敏去世后,年幼的黛玉缺少母爱和家庭温暖,去贾府小住有益于她的身心成长,也可以免林如海的后顾之忧.

从行为分析上来看:贾母初见黛玉时,未及黛玉行礼,早一把搂入怀中大哭,这是真情流露;贾母说儿女中所疼者惟有黛玉之母贾敏,这是肺腑之言;黛玉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这是贾母爱屋及乌;贾母独留宝黛住在身边解闷,这是明着偏袒;林如海病重欲接回黛玉,贾母定要贾琏亲自送去亲自接回,这是依依不舍;贾母摆家宴,只说薛姨妈、史湘云、宝钗是客,余者(包括黛玉)皆是自己人,这是不当外人;贾母独给黛玉月钱,宝黛婚嫁自掏梯己,这是视如己出……

贾敏未出阁前本就是贾府养尊处优、金尊玉贵的掌上明珠,她辞世后,贾母自然把这份感情转移到了黛玉身上,何况还有彼时飞黄腾达的林如海站在黛玉身后;黛玉入府时正当年幼,也非无依无靠,不过是来慈眉善目的外婆家小住,终日还有一群小伙伴陪伴,怎会轻易感到寄人篱下?黛玉名门闺秀,知书达礼,兼得探花父亲和进士老师的指点,为人处世本就沉稳,虽易伤感,但多是为儿女私情所困.

三、结语

黛玉入府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只是生恐被人耻笑而已.毕竟在贾府众人依然蹭着祖上余荫过着不思进取、纸醉金迷的豪奢生活时,林家已经转型为书香门第,两家规矩、习惯自然不同,黛玉既来小住,自要察言观色、谨言慎行以入乡随俗.林如海平步青云、日进斗金时,贾府绝无可能给她脸色.即便林如海几年后辞世,以林家近乎四代单传和低调勤俭的家风来看,他不可能不给黛玉备下一份殷实的嫁妆.黛玉后来感叹一无所有,应是对此一无所知.而贾母、凤姐和贾琏应心中有数.此外,因巡盐御史身份敏感,林家的事作者只能略谈.

纵观《红楼梦》前八十回,黛玉确有两次寄居之感:一是被晴雯误挡在宝玉门外时方念及“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第二十六回);一是黛玉收到宝钗送来的家乡特产时,触物伤情,想起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第六十七回).然而这既是后话,又缺少代表性,不足以给黛玉寄人篱下下定论.

木石前盟奠定了黛玉以泪还情的基调,故黛玉多愁善感,愁肠百转,还不时以泪洗面.但这是作者有意为之,不宜过分解读.身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启发学生接近真相、揭示真相,否则,不但误解经典,还误人子弟.

参考文献:

[1]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史部:职官类:最新清国文武官制表[M]//续修四库全书:第75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学阐释[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3]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153.

[4]王德昭.清代科举制度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84.

[5]李润强.清代进士群体与学术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79.

[6]张仲礼.中国绅士——关于其在十九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177.

[7][清]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一百八:志八十三:选举三[M]//清史稿第12册.北京:中华书局,1977:3165.

[8]钟国文.清代南书房入值人员及制度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9:13.

[9][清]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一百二十三:志九十八:食货四:盐法[M]//清史稿第13册.北京:中华书局,1977.

[10]曾仰丰.中国盐政史[M].上海:上海书店,1984.

[11][清]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三百三十二:列传一百十九[M]//清史稿第36册.北京:中华书局,1977:10968-10969.

[12][清]欧阳兆熊,金安清.水窗春呓[M].谢光尧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94.

[13]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史部:政书类: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二四八[M]//续修四库全书:第80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8.

[14]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M].北京:中华书局,1975:24.

[15]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李煦奏摺[M].北京:中华书局,1976.

汪利民,浙江杭州第七中学教师.

上文总结,该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林黛玉和寄人篱下和贾府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林黛玉本科毕业论文林黛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初见黛玉视角中的那些人《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课前谈话检查预习,利用问题启动思维师课前老师已安排你们预习了,还要求同学们提出问题 有在课业纸上提出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太棒了!这些问题都是你们自己不能解决的吗生是 师好,自己能提出问题才叫真读书 但.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谈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高中语文课程,无论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个性,还是思想和审美教育,都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 林黛玉进贾府塑造人物手法多样,其中肖像、语言、心理描写都很突出,学生通过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自我认知.

览民国课堂,思智慧设计---以《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为例
高东梅(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13003)摘要民国时期的课堂大师云集,精彩纷呈,现在被反复强调的要多设计导入性学习活动、体验性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活动、练习性学习活动和欣赏性学习活动,在那个时代早就.

林黛玉唱起咏叹调杭州爱乐乐团参和打造英文版歌剧《红楼梦》
北京东直门南大街的保利剧院,是北京最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 每一年,全国诸多重量级巡演的起始站,都从这里出发 2017年9月9日,这座浸淫了无数个华彩篇章文化夜晚的剧场,迎来了英文版歌剧红楼梦的内地首演&.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