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人文关怀方面有关开题报告范文 与人文关怀的历史反思(2019年第12期;原刊2019年第1期)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人文关怀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1

人文关怀的历史反思(2019年第12期;原刊2019年第1期),该文是人文关怀方面有关论文如何写和人文关怀和历史反思和反思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人文关怀论文参考文献:

人文关怀论文参考文献 国家人文历史杂志护理人文关怀论文国家人文地理杂志如何写历史论文

摘 要:现在,全球化已经把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带到了世界各地,人文关怀正在大学中消失.从人文关怀的历史谱系来来看,在西方,经历了希腊前苏格拉底哲学时代,苏格拉底、柏拉图时代和海德格尔提出的“回到前苏格拉底时代,倾听存在的声音”阶段.而在中国,则一直是从“天人合一”、一直在人的凡俗存在当中,同时又具有最大的向善的可能性这个向度上来了解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的现实状况如何,首先是看政治制度化方面,政治就是一人一票、多数决定.有很多政治学家就此质疑:怎样去抵制多数的暴政?换言之,人文关怀的终极本质跟多数是不是一定有关系?再看经济制度方面,问题更为严重.对于市场可能做恶这一点,估计得太乐观.就市场而言,第一,它一定导致投机.第二,市场对非利润的生产完全没有兴趣.第三,市场一定导致垄断.市场本身有它不可消解的缺陷.所以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把人文关怀的核心问题提出来,然后看除了human nature之外整个大的传统究竟给人文观念的关怀能够增加什么核心价值,尤其是中国的伟大传统如何给人类以新的贡献.

关键词:人文关怀;历史谱系;现实困境;公共辩论;理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C02;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 (2009) 01-0001-08

一、人文关怀正在大学中消失

现在,全球化已经把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带到了世界各地.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人文关怀有什么样的新的课题和新的任务?哈佛大学对于学生的社会关怀和公共关怀是有一个传统的基本要求的.过去我们在哈佛讲一个好的学生的标准是:有公共关怀之心、能够参与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认真学习、努力思考.哈佛的宗旨即是:为增长知识和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但是这几年,我们发现哈佛的好学生的标准在改变,最好的学生是什么样的呢?是每天在上课之余用两个小时到股市里面去转一圈,可以从股市里圈回几千上万块钱,这样的人在学生圈子中被认为是好学生.我曾经读到这样一条新闻:在纽约大学,学校发现有个学生,每天坐着超长豪华的林肯车来到学校来,而且配有专业司机.有记者好奇了,到底是什么人物,每天开这么招摇的车?然后跟踪他们,发现这个学生还住在纽约最豪华的五星级酒店.记者采访他,他说:“我知道你们一定是想来批判我,觉得我作为一个学生在乱花钱.但我告诉你,这钱可不是我父母给的,这钱全是我自己挣来的.”他在回答记者时说:“我不应该是你们批评的对象,相反我应该是你们倡导的对象.所有的人都向我学习这才好,我们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我们的读书,我们的生活.”可以设想,一个每天迷恋在股市中的学生还能不能好好读书,还有没有可能得到学校的人文熏陶?中国一些大城市的大学里也有一些学生热衷于炒股票,老师不仅不制止,而且和学生一起交流炒股经,这是值得警惕的现象.现在通过消费主义、通过物质主义、通过享乐主义,这个社会正在迅速地被改变.

为了应对这样一种情况,哈佛在去年调整了核心课程.哈佛的核心课程是哈佛的精神所在,一般来讲,核心课程就象学校的根本大法,它可以规定学校的基本方针.在去年之前,很多教授就提出了对核心课程的调整,但一直通不过,各种各样的分歧很大.但是,去年调整哈佛的核心课程,轻而易举就通过了.新核心课程增加了三门课程,第一门课程,是道德科学或称*学;第二门课程是美国历史;第三门课程是宗教学.*学基本上是讲个人的安身立命和个人对待社会的行为准则这样一个基本问题.第二门课程美国历史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课题.前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系主任,叫阿普杜拉,现在去了斯坦福大学,他最大的学术贡献是关于“离散的族群”的探讨,他谈到:美国曾经是一个移民构成的国家,从英国、意大利、爱尔兰、日本、韩国、中国、非洲去了各种各样的人.移民相互生活在一起需要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能够相互学习、能够从别的族群当中获得他的生活所需要的智慧,这样才能和谐共处.我认为这个见解深刻而且非常重要,它涉及了美国最重要的社会资本:美国从一个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她的“learning culture”,即“学习文明、学习文化”是她的深刻的资源.但是现在美国出了很大的问题,她的“learning culture”逐步变成“teaching culture”,她开始“教导”别人,她觉得自己的准则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以,我们现在提出来把“美国历史”作为我们的核心课程,事实上就是强调学习就是~个最基本的品质,能够通过学习来接触各种各样的资源来丰富自己、发展自己.而通过宗教课程,学生可以知道宗教在人类社会中、人类生活中占的地位是如此重要!而这个世界很多的不安定的因素都来源于宗教的认同和误解这个关系上.所以,哈佛教授委员会的主席女哲学家希梦说:“我们要开宗教课程,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教徒、成为一个信徒.而是说,如果没有关于宗教的基本了解,他在离开学校之后完全没有办法应对社会.”所以,把宗教作为应对社会的一个基本的生存原则.

那么,人文关怀在今天,面对一个全球化的格局、面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腐化方面,它有哪些新的课题需要来重新讨论?一般我们讲人文关怀的时候,很难给它下定义.什么叫人文关怀?它基本上不能通过下定义的方式去了解.所以我们有一种方法,就是了解所谓“人文关怀”这个命题当中所包含的思想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上,它都在关心一些什么样的问题.为了这个考虑,我觉得有必要把一个简单的线索给大家梳理一下,了解我们到底有哪些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走过一些什么样的道路?

一、人文关怀的历史谱系

一般来讲,在西方有一个人文关怀的谱系,这个人文关怀的谱系和东方的谱系是有差距的.但是,现在西方人文关怀的谱系站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主导的地位,所以我先从西方这个谱系来了解.

首先,在希腊前苏格拉底哲学时代,哲学所体现的对人的了解有一个特点:是通过自然来了解人.所以一般哲学史上,会把前苏格拉底哲学时代叫做自然哲学时代.所有的人文关怀都是通过对自然的相互理解,然后才能反馈到关于人的理解上面.我们看米利都学派当中泰勒斯讲“水”的问题、爱非斯学派的赫拉克利特讲关于“火”的问题、德谟克利特讲关于“原子论”的问题并从一些自然现象中去寻找确定性的规则,这个哲学的阶段到苏格拉底出现,便中断了.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开始进入一个向内的阶段,就是通过各种各样对人的了解,对自然的了解,有没有可能在这后面还有更抽象的原则?可以打破那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这种哲学相对性的局面.

所以,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开始,他们开始寻找一种我们叫做“理性主义”的哲学原则.柏拉图有一个著名的比喻叫“洞穴人”,人都是生活在“洞”里面,那里面没有阳光,所以人只能看到模模糊糊的影子,等到人从洞里面出来被阳光照耀,人才看清楚各种各样的面目,各种各样的事物.“理性”就是洞外面的阳光,它不是人,它不属于人,它是在人之外的东西.所以我们又把柏拉图叫做“客观唯心主义”.理性的太阳是悬在天空当中的,你够不着它,你只能被照耀.在这以后,就进入一个理性主义的时代,这个时代非常长.

后来,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批判技术所主导的社会,所谓技术主义社会的时候,他提出一个观念叫“回到前苏格拉底时代,倾听存在的声音”“the voice of being”,只有在那里我们才能真正听到属于我们人本身的见解.而理性主义和技术主义已经完全成为一个异化的社会,通过技术、通过体制、通过制度规范,已经把“人”、真正属于“人”的存在这个问题消解掉了.所以他提出要回到前苏格拉底时代,认为哲学最辉煌的时代是前苏格拉底时代.还有法国的哲学家,解构主义的最重要的人物福柯,他’一直要做一个工作,了解“权力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权力各式各样,政治的权力、的权力等等,在所有的这些权力背后,它的实质究竟是什么东西?他发现,“话语”是最主要的权力.所有权力都是一套意识形态的话语所建构.最典型的就是,我们现在用的各式各样的观念,什么唯物主义、唯心论、辩证法、现象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等,所有这些东西.而这套话语根本上早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就已经存在,有没有你没关系,它一直就在这里.可是你进到这里面,不是你在改变它,而是它在一下子把你俘虏.你就开始接受它,然后用这一套话语开始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他说“话语是最大的权力”.为了解话语对人的改变甚至伤害,他做了一个工作,就是把最重要的话语不断地去追朔它的历史源头,去看看这个话语最初提出来的时候是针对什么而言的,后来在历史的过程当中因为什么样的因素会不断改变,终于改变到完全离开它最早的起点,变成一套具有意识形态功能的语言结构.法国另外有一个哲学家叫德勒斯,看了福柯的著作之后,认为福柯的见解太肤浅,而且对历史有些不负责任.在他看来“希腊哪里就仅仅是一个理性哲学的问题?”因为,福柯追溯话语就追溯到哲学、追溯到希腊理性的概念系统.但是在德勒斯看来:希腊的文明精神怎么就是一个哲学的问题?希腊最主要的有希腊的神话、有希腊的史诗、有希腊的戏剧,再者有希腊的哲学.对一个民族精神和民族话语的形成,你怎么只考虑哲学这一条谱系.那这个谱系是很狭窄的,很多丰富的资源都没有进去.我们来看希腊的神话,她完全是在一个对人的基本了解上被塑造出来的.比如,人追求智慧,想自己变得更聪明、更丰富、更深刻,所以在神话中有雅典娜;人有自己的创造性,所以在神话中塑造了阿波罗;人有各种各样的,所以在希腊当中有酒神;也有各种各样的坏事,所以有潘多拉的盒子.总之,她是在一个凡俗社会的了解上产生出很多神话的典故,然后反过来成为一个精神资源来影响我们的生活结构.福柯看到了德勒斯的批评之后,写了一段话,而且要求出版社、出版商放在德勒斯著作的扉页上.德勒斯的那本书叫《哲学是什么》.福柯说:“假如还有一个用哲学家来命名的时代,那一定是德勒斯时代”.德勒斯这种对人类生活的深刻和丰富的理解,可能是我们未来的指路明灯.现在法国很多人服膺德勒斯的思想,他过世时法国举国下半旗,以示哀悼.从德勒斯那里开辟出一个谱系,一直继续到现在,有一个很重要的法国思想家叫Pierre Hadot,他写了一本重要的著作,现在几乎人手一册,叫Philosophy as´way of life即《哲学是生活之道》,让最深刻的原则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这是一个抗衡理性主义的现代考虑.

那么,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之后,因为提出理性的原则:理性是有不可动摇的规则、理性是一个无可穷尽的秘密,然而,理性终究是要由人来说的,要由人来论证和证明的,这中间产生很大的张力.终于,一个可以代替理性,并且更加全能的权威成为西方的普世话语,所以理性的成就被赋予了一个人格化的永恒存在,这就是神的权威的主宰,西方在罗马时代进入到基督教宰制的时代.基督教时代基本上不是所谓人本的问题,而是神本的问题,神是最终的本源,一切归于神,人只是背负原罪祈求救赎的存在.所以到启蒙运动的时候提出了用“人本”去打倒“神本”问题.文艺复兴,我们讲所谓“复兴”就是复兴希腊的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启蒙运动的时候,把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完全的系统化和归纳化,大致来说经过法国一些思想家的整理,使得人的经验、人的理性取得他的权威地位,并且转变为一套政治哲学的东西,包括卢梭提出来的“天赋人权”、“人生而自由”等等这些原则.而康德是整个过程的终结者,康德做了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在柏拉图那里“理性是外面的太阳”,康德把这个“理性”转换到“人”本身来,所有的理性都是人的思考的结果.所以,我们讲康德是哲学史上的“哥白尼革命”,就是把“日心”跟“地心”倒置过来.就是真正把理性还原到人本身的,所以我们讲康德的哲学叫“主体性哲学”.这是西方一个大致的谱系,从前苏格拉底时代通过自然了解人、到柏拉图通过理性了解人、到基督教的神本与人本、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突出入的感性突出人的经验,最后完成主体性理性,这样一个基本的过程.

下面我们来分析中国的谱系.我们从文献来考查,比如甲骨文,在甲骨文中“人”的写法,我查了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个说有七个字还有一个说有十一个字.但是把这些字检讨出来作一个规范的时候,我发现,所有关于“人”这个字的写法大致有三个类型,一类是形上学的,一类是跟宗教祭典有关系,一类是跟劳作有关系.就这个写法事实上就埋下中国哲学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叫做“天人合一”的问题:最高的“天道”和“人道”是能够相互打通的.所以讲,最深刻的“道”是在伦常日用之中,总是跟人的生活连在一起.乃至到明代,明清的时候还有很多的思想家,坚持这个原则,比如王艮说:“盖闻天地之道,先以化生,后以形生.化生者,天地即父母也;形生者,父母即天地也.”在中国有一个最基本的人文关怀,这个人文关怀是把天道的合理性跟人存在的合理性完全打通.无论是她的政治哲学还是她的*学,都是围绕这个轴心来开展的,真正可以把“人”当作一个有创造性的主体,同时跟“天道”的伟大关怀能够结合起来.《中庸》中有一句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在西方我们讲人性,讲humanity的时候,她后面有一个humannature,就是人的自然性问题,human nature是人文关怀的一个底线.然后从human nature进一步发展到nature law(自然法),这些都可以看出要讨论人的存在,人的权力,人的合法性,最后的基础还得回到人的自然存在.所谓“人天生就是政治动物”,所谓“人生而平等”,都是这一类的话语.但是中国的问题是不太一样的,就是说,如果只讲人的自然性、人的本性,那后面这个人性的发展它改造它的合法性在哪里?所以,她也讲人的自然属性,但是决不满足于只讲人的自然性,她讲“天命之谓性”,就是上苍给了你一些最基本的属性,孟子讲四端: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这些都是上苍给予你的.你来到这个世界你就有这些最基本的东西.过去我们认为这不可能,恻隐之心这些东西完全是社会发展出来的,怎么可能一开始生下来就有呢?现在,在美国通过神经科学的发展,已经了解这基本上就是与生俱来的问题.他们做一实验,就是在小孩子刚刚生出来大概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在婴儿室里面通常发现这个情况:一个小孩子开始哭了,很快两三分钟里面所有的小孩全跟着哭起来,大家都在哇哇地哭.这到底是“哭”这种声音有传染,还是后面有一套什么样的机制?有一些神经科学家,就把一些电极片放在婴儿大脑的同情神经部位,同情的时候有一段神经会变得非常兴奋,就把极片放在各个不同的位置.后来记录下来的结果,就是在孩子跟着哭的时候,最兴奋、最活跃的那段神经就是同情.所以你想,至少在生下来七天的时间里面,他的同情的神经功能已经开始启动,这就是与生俱来.那么,光有这些够不够?不够.这只是给了你一个基础,你要真正成为顶天立地的、对人类有贡献的人,你还要进一步在这个基础上去发扬光大,所以叫“率性之谓道”,后面还有“修道之谓教”,把伟大的人文谱系的传承和每个人的教育修养结合起来,才是人真正的合法性,并且同时又是人的存在价值和使命.

这是从中国的角度,它一直是从“天人合一”,一直在人的凡俗存在当中,同时又具有最大的向善的可能性这个向度上来了解人文关怀.就因为这样一个宇宙观,因为这样一个哲学的谱系,所以中国每朝每代都有真正能够从天下苍生、从黎明百姓、从公共福祉来进行思想批判和政治批判的仁人志士.

三、人文关怀的现实困境

到了启蒙运动之后,人文关怀通过人的感性、人的经验、人的理性等等,逐步逐步地向整个生活世界渗透.韦伯有一个说法,现代性基本上是通过理性化和制度化来完成社会的构建.所以,我们了解在现代的人文关怀,事实上除了意识形态的层面之外,还转变为以人文主义的名义而出现的制度化、理性化和知识化.因此,让我们来考虑我们现在所持的人文关怀的最终的依据到底还够不够?哪些方面是走得太离谱?哪些方面是没有充分发展?这是我们现阶段要予以解答的问题.

首先是制度化方面,我们会比较关心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比如我们过去讲“以人为本”,很大的问题就是政治必须是突出人的基本权利、必须保证人的基本权利,这样的政治才是合理的政治,所以就发展出关于的政治.的政治的合法性首先是主权在民的问题,然后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政治,然后使之制度化.美国著名思想家熊彼特说,政治就是一人一票、多数决定.就是来,投完以后51%的就赢49%就退出,这就是政治.但是如果这样来理解所谓政治后面深刻的政治含义的话,它会出问题.就是弱势群体的问题怎么办?49%的利益怎么办?你怎么来体现?所以在西方政治学当中,有很多政治学家长期考虑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去抵制多数的暴政?换言之,人文关怀的终极本质跟多数是不是一定有关系?我们用多数把人文关怀作为一种政治制度确定下来.现在这些年来,在这个方面有很多新的见解出来,比如,关于一人一票是不是真正合乎人权?有一个批评,的批评说,一个十八岁刚刚走上社会的小伙子他有选举权,他是一票;一个对社会有深刻了解的人也是一票,这平等吗?美国有一个哲学家说过一句话:“因为人性本恶,是必需的;因为人性本善,是可能的.”所以,你真正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它有它的必然性又有它的可能性,这都是跟人性相联系的.那么,现在有进一步的发展,哈佛有一个教授叫AmaItya Sen,他是一个印度裔的哲学家,曾经研究自然灾害的问题.他研究的结果显示: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原因70%都是人为的因素,真正自然的因素实际上只有30%左右.将来我们可以研究当中人为的因素跟自然的因素比例到底是多大?因为研究自然灾害,他得了经济学诺贝尔奖,作为哲学家获得经济学诺贝尔奖他是惟一的一个.他最近一直在做一个研究,即了解的真正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如果把的本质理解为一套选举机制,那跟社会的公共福祉的关系相去甚远,所以他回到印度,从印度9世纪到16世纪的历史中,他发现,在印度一直有个传统:凡是政府有重大决策的时候,一定会把它告示出来,然后印度的各种姓阶层和横向组织会对这个决策进行长达几个月的辩论.政府最后在这些辩论的基础上,再来决定我们这个政策应当怎样来落实?应当怎样来做?由此,他提出一个观念:的本质是“public reason”,的本质是“公共辩论”.这样的话就把从一个politicprinciple,从一个“政治原则”转变为一套治理的体系,变成一个govemance system.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转变.另一个学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他在1989以后写了一本书,叫做The End of History(《历史的终结》).他书中的观点认为,冷战过程中关于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好,这种争论已经不必要,结束了.太阳落山,就落到美国所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这是最好的.剩下的任务就是把美国的制度送到四面八方.现在他有很多自我批评,承认当时太幼稚了,怎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他看到的public reason,他说我完全能够接受.因为最归根到底是表现为这个社会怎样安排,这个社会如何治理,有一整套的方案,有一整套的政策.如果这套东西不能作为的本质,而仅仅把了解为一个选举,那是没有理解的真义.

从经济制度方面,问题更为严重.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当下的美国金融危机.如果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考虑现代经济,它后面的原则是什么呢?是一个基本人权的问题.所谓通过法国大革命,发展普遍人权,同时经过苏格兰启蒙学派,把普遍人权的问题和人的财产权完全打通.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有这个原则才有市场机制的基石.一个人如果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经济怎么出来?所以亚当·斯密( AdamSmith)在个人财产不可侵犯的向度去了解市场,它是一个不应当受政府垄断和干扰的市场.他说市场的背后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它就是市场的规则,市场的上帝.从这个理念一直发展到海耶克(F.a.V.Hayek),他认为在市场的背后有一个pat-tem,有一个图案.这个图案是人的理性永远不能穷尽.人永远不可能真正知道市场的秘密.这是海耶克(F.A.V.Hayek)的观念.这个理论有没有价值,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上有价值,它反对理性的傲慢.但是它也有缺陷,对于市场可能做恶这一点,估计得太乐观.就市场而言,第一,它一定导致投机.因为市场追逐利润,哪个利润更大,通过什么样的手段能够获得更大的利润,它就会那样去做.这一定会导致投机,这一点通过市场本身没有办法消除.市场只能通过投机制造的后果来惩罚投机,而不能在投机的根本的源头上去解决.第二,市场对非利润的生产完全没有兴趣.因为市场是以利润为它的杠杆,所以,像法国这些国家,每年要拿出财政预算的7%完全去支持芭蕾舞,去支持歌剧,支持非盈利的文化事业.现在流行音乐铺天盖地的时候,歌剧还有谁去看.听任市场去解救歌剧,那歌剧早就解体了.第三,市场一定导致垄垄断.市场本身有它不可消解的缺陷.假如对这些缺陷没有深刻的了解,那导致像金融危机这样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若干年就会来一次.事实上,这次的金融危机就是在2000年IT泡沫所导致的金融危机的延续,只不过是因为“9. Il”,把当时的问题掩盖了,一直拖到现在,来了一个总爆发.

那么,如何了解中国在这方面的见解和智慧呢?现在在美国,在日本,在台湾,有一些学者在这一方面研究的相当有成效.大致可以这样说,基本上是从人文主义、人文关怀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古代讲经济的时候,最基本的立场是讲“经世济民”,它是让这个世道变得更安定,让老百姓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这就是经世济民,这是中国所理解的经济.比如儒家,我们过去的一些观念,认为儒家重义轻利,因而不重视商业的发展,事实上,情况不完全是这样,像孟子讲士农工商,士是士大夫,给社会创造精神典范,农给社会生产粮食,满足生活必须,工生产器用,而商通有无.构成一个社会,这四个力量是必须的.不是说他看不到商的重要性.管仲是比较重商的,孔子的弟子后来问孔子,管仲这样的人符合不符合仁的标准,孔子说,让老百姓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大家丰衣足食,这样的人还不是仁吗?假如没有他的话我们都应该变成野人了.所以对他也有很高的评价.在古代中国的大传统当中,对商的问题一直比较重视.而现代有一些研究者以西方的现代化为标准讨论中国社会的近代教训,认为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稳定的封建社会,所以一直没有发展出现代性.在我看来,这个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因为,在中国古代城市遗址的考占过程当中发现,每一个考古的遗址的土地,都有近四分之一是用来做市,用来做交换.这是自给自足吗?讲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主要会讲意大利,早期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主要集中在佛罗伦萨,在米兰,在威尼斯,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当时意大利的市场和中国的市场,看看认为中国没有市场经济的论说是否靠得住?据西方历史著作记载,佛罗伦萨当时人口是十四万五千左右,米兰当时的人口是十万,威尼斯的人口是九万,同时期,《清明上河图》所展现的繁荣的开封的人口是一百万左右,马可波罗记载的苏州和杭州都是百万人口的城市,你没办法想象这一百万人口生活在一起,自己要种粮食,自己要种棉花,这可能吗?它最基本的生活是通过交换,是通过商业市场的活动来完成.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商业为什么没有导致所渭现代性?现代性的后面很大一个问题是大工业生产,这些学者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发现,大工业生产必须要有对市场的垄断,不垄断大工业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掉,你怎么去生产?而中国的问题在于它很早就知道了反垄断.它的市场是一个充分早熟的市场.我们从汉朝的很多文献中进行研究,可以得到这个看法,比如说《盐铁论》.《盐铁论》当中是一个盐跟铁的问题,它们都是暴利行业,这个行业要是落到个人手里去,对国计民生的影响太大,所以政府的原则就是把它垄断起来.把它的税利返回到救灾等各类活动当中去.再进一步,到了行业当中,比如《乔家大院》这个例子.《乔家大院》中的乔志庸冒死到南面去贩茶叶,就是为了行业能够共同生存,所以他愿意把每块茶砖多加一两,假如没有这样的商人,那晋商、徽商、浙商、闽商,这些为人称道的商人群体很难涌现出来.所以在行业当中,有一些行规,这些行规真正体现r中国“经世济民”这个原则,这是人文的经济理念.现在我们看西方的市场,特别是经过芝加哥学派之后,所谓计量经济学和部门经济学,经济不再是经世济民了,其实在古代希腊罗马的时代,经济跟中国的经世济民的理解是差不多的.e-conomy这个词的前缀eco就是指一个大环境,人跟自然的一个有机的环境.economy是从这个字衍生出来的.现在的经济完全变成单位资本的最大利润化.同样花十块钱,你能挣到二十块你就比我有本事,你更符合经济.所以我们现在在批评一种人,叫rational person,理性人.这个人完全符合市场的所有的法规,这个人是一个真正守法的人,可是他就是没有同情心,他可以利用市场的法则去赚他该赚的钱,从不考虑他赚的钱后面有多少人会倾家荡产.这样的人我们能不能接受?而所谓市场经济每天每时在制造这样的“理性人”.儒家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个“道”是人文关怀,而现在我们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个道是市场法规.我只要符合市场法规,我赚什么钱,你管我?所以现在有没有可能,把同情心重新带回经济结构,把公共关怀重新带进经济生活,这对我们所说的人文关怀是太大的考验.你怎么去突破不受干预的市场机制,你怎么去突破这套东西已经变成一个坚固的市场化的堡垒.也许这次的金融危机导致的另外一个结果是凯恩斯主义的回来,可是凯恩斯主义的回来仍然不是我们讲的经世济民,那只是市场经济中两个的不同方面,通过政府干预来调控市场和听任市场按照市场意志来调控,只是这两个方面,还需要有更高的理念,就是把深刻的人文关怀带到最基本的经济结构,包括它的制度法规当中,这也是我现在面对的非常艰巨的学术考验.

最后一个方面就是,所谓理性化导致的知识化.现在知识,经过洪堡的现代教育理念之后,变成~套学科严密的教育体制.人们曾以为知识的发展可以回馈人文关怀,可现在麻烦出来了,从生物工程学开始出现,人第一次是把人当做科学的对象,在这之前人都是主体,来研究外面的东西,研究物理的问题,研究数学的问题,现在人自身成为了研究的对象.正是这个突破导致了当代人文关怀的深刻的困境.整个基因科学研究所导致的前景非常复杂,虽然由于基因科学的发展,一些疑难杂症出现了突破的可能,但是基因技术的广泛应用却产生了另类的前景.我们所看到的那个前景不是让我们兴高采烈,而是让我们忧心忡忡.人的自然生命的形成受到了严峻挑战,现在,两个卵子可以合成一个受精卵,这在技术已经可以,原理七已经突破,两个卵子可以合成一个受精卵,意味着人工合成的生命有可能代替自然的人类繁衍,那所谓自然人性还能存在吗?而自然人性的绝对道义,至少至今为止还是人文关怀的逻辑起点和*起点.那么将来呢?失去这个基础,人文关怀将如何存在呢?这是非常严肃的问题,并不在于未来的社会是不是由“双卵子合成人”所组成,而是只要这个基因技术被揭示,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就已经成立了.我们必须考虑:按照这种可能性,人文关怀还能否成为人的核心价值?还能不能构成意义世界来导引人的成长方向?

基因技术的应用及其前景已经引起了很多争议,除了上面提到的双卵子合成生命,还有克隆,还有干细胞,等等方面无一不引起尖锐的争论,这些争论的本质都指向科学与人类道德底线的冲突.在西方,政府甚至不惜通过立法禁止这些技术的运用,来捍卫人类的道德底线.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些问题的哲学意义并没有被充分揭示和了解.这里,我要明确指出所有这类问题的真正的核心困境:我们,所有依赖人的自然生命和人类文明传承走到今天的群体,我们存在的合法性受到挑战了.听任这种技术的肆意泛滥,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不再是意义世界天经地义的唯一的合法存在了.并且因此,我们世世代代建构的文明和精神的世界也不再是我们行动的正当保障了.

让我们进一步讨论这个困境的深层意义,比如双卵子合成生命,当然在座的男性公民将非常沮丧,你们的存在对人类生命传承而言,已经毫无价值,女性公民也不要太高兴,因为现在的你们无论如何也还是阴阳合璧的产物.性别的差异,曾经那样富有挑战,面对这个差异的思索,产生了伟大的哲学思想体系,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所谓天地父母,所谓易经,等等.现在这样的话,哲学家们就要考虑他的体系了,原来关于阴和阳的世界还有什么价值?所谓对称性的宇宙秩序可能跟我们的生物原则不一样,哲学的基础被粉碎了.

再比如,海外有些医学杂志上说,死亡蛋白质组已经找到,即控制死亡的一组蛋白质体系已经发现了,就是说只要这样一组蛋白质出现这个生命一般不会超过一个星期,这样就给人一个的可能性,我们来调控这一组蛋白质,只要它出现了我们就改变它,这样人就可以不死了,长生不老现在成了一个可以当真讨论的话题了.俄罗斯的科学家甚至宣布他们已经找到调控它的方法,两个药片可以活一百五十岁.这是极其严肃的课题!不死这件事情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所有的意义都不存在,这个意义世界是以死的绝对性为标准的,因为要死所以你要考虑为什么你要活着,你活着的追求在哪里?假如你可以不死,那着什么急,明天再来.我们讲,犹太这个民族很伟大,有很多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创造力,你们知道犹太教当中的核心原则是什么——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生命的最后一天.就把明天当成要死,你今天当怎么来做?所以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命题,因为有死的存在所以才有意义世界的存在.甚至因为死的问题,平等的绝对原则才能开出来,平等是从哪里来?平等是从死亡来的.财主难逃一死,农民也难逃一死,财富你可以比我多,但是死这一件事情咱们是一样的,所以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末日审判人人平等.到了启蒙运动把前面的主语拿掉,就成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个是深刻的问题.

还有些其他的一些方面,有些问题我们根本认为是*问题和社会问题,例如习俗生活中的道德判断,社会生活中的犯罪问题,现在通过基因和大脑科学神经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可以得出一些完全不同的结论.例如已经有学者认为犯罪根本是基因和神经系统的问题,甚至认为监狱都是不必要的,只要把罪犯的基因改变了,或者把他的导致犯罪的那段神经做个外科手术,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的意思决不是对这些科学的发现和发展采取武断粗暴的排拒态度,也不是在这些发现中被科学主义的潮流所淹没,丧失人文关怀的基本立场,而是强调必须严肃地面对这些问题来思考人文关怀的薪火如何相传?这是人文关怀面对的前所未有的大考验.我们的研究方向需要调整,我们对人类和社会的责任可能在另外一个意义上变得更加严峻更加重大.

最近普林斯顿大学有位教授带了六七个人做一个课题,已经做了五、六年了,题目是一个人为了救六个人而必须杀死另一个人,这件事情是一个认知判断还是一个*判断?但是很不幸他们做出的结果这是一个认知判断,这基本不是一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人文关怀后面的核心问题,假若仅仅在human nature这个意义上去了解,已经非常不充分了.所以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把人文关怀的核心问题提出来,然后看看除了这个human nature之外整个大的传统究竟给人文关怀能够增加什么核心价值,尤其是中国的伟大传统中如何给人类以新的贡献.注意这里是强调核心价值,而不是平时我们所讲的比如自由、平等、博爱等等,这里面有一部分是核心价值,但其中有一个困难,就是它基本上要附加一个前提才可以解释,它们自身不能自洽.比如说自由和平等的关系,追求自由的时候往往伤害平等,强调平等的时候往往抑制自由,所以这些是价值,但是是不充分的价值.就是说一组价值其本身之间不能自洽的时候,他在基本的原则结构当中是有他不完美的方面,需要增加条件,使它们协调起来.所以,我现在提倡发展所谓的非条件价值,就是说这个价值不要预设任何条件,他就是价值本身.争取能把这一套领域开出来,那么整个的深刻的人文关怀在现在的社会或者将来的社会,无论制度如何发展,无论知识如何发展,可以保证我们有个安身立命的基地.这是人文关怀现代考验的真正关键所在.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口

(责任编辑曾山金)

此文结束语:此文是一篇关于人文关怀和历史反思和反思方面的人文关怀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人文关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涵养素质提升品质兼评钱淑华执教的等比数列(第1课时)一课
【摘 要】在脱稿说课、手写板书,突破多媒体教学桎梏,回归教育本真的情境下,打造“学会”“乐学”“高效”的品质课堂,需要教师具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9年版)下对高中历史作业和实践
传统的历史作业通常是这样的这样的传统作业通常会让学生感觉很枯燥,不愿动脑筋完成,甚至会对历史学习提不起兴趣,学习能力自然也难以提高 2017年版新课标要求广大历史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达.

山河深处的故人记忆《山河故人》的底层视角和人文关怀
【摘 要】山河故人是一部典型的贾樟柯式的电影,影片聚焦于商品化浪潮下社会底层的生存境遇;关注时代更迭对于故土、故人的深刻影响 本文试从底层视角下的时空镜像和不断裂变的城市格局出发,反观当代城市人文精神.

宋词背后的宋朝社会与历史变迁(下)
时估时估,依时估价之意,是古代的一种定价机制 唐代已有时估制度,指每旬由政府任命的市令对市场上各类商品的作出评估,根据商品质量的优劣定下上、中、下三……时价 简单来说,是政府定价机制 宋代的时估,是每.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