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风险评估相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和农村留守儿童多维风险评估和干预基于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框架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主题:风险评估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6

农村留守儿童多维风险评估和干预基于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框架,本文是关于风险评估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与留守儿童和风险评估和多维类专升本论文范文.

风险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风险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留守儿童论文企业财务风险论文农村经济和科技杂志农村新技术杂志

摘 要:建立留守儿童风险评估与干预机制有助于加强留守儿童风险管理,推进留守儿童关爱和保护工作.通过构建多维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贵州和安徽3省7县(市)14所中小学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并运用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分析框架,从信息机制和反应机制两方面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风险的放大和弱化原理.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多维风险中发生频率最高的是教育失效、交往不足、环境不良、心理亚健康及身体亚健康等风险.危害最大的是意外事故和安全风险、双向犯罪及行为失范风险;最大的影响因素是父母亲监护的缺位.因此,建立留守儿童替代监护模式;构筑县乡村-家庭、学校-家庭、社会组织-家庭三条“风险预警带”;逐步减弱多维风险,推进留守儿童风险管理.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多维风险;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风险评估;风险干预

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7)06-0131-08

收稿日期:20170426DOI:10.13968/j.cnki.1009-9107.2017.06.1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6BGL149)

作者简介:戴建兵(1974-),男,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福利、儿童保护.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但由于受城乡二元体制影响,在城镇化初期的特殊环境下,进城务工农民受工作、居住和社会保障等多种客观条件限制,不得不将未成年子女留居家乡,结果导致我国农村出现大批留守儿童.据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推算,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总数超过6 100万,每5个儿童中就有1个是农村留守儿童[1].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借助全社会的力量关爱、救助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评估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社会风险、建立留守儿童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有助于加强留守儿童的风险管理,进一步推进留守儿童关爱和保护工作.

一、文献综述

国外有关留守儿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1)留守儿童分类.Asuncion F将留守儿童分为移民留守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2].(2)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的影响.Brian Allen,C V Nguyen,K Booker等认为父母外出对儿童的就学率、学习成绩、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均有负面影响[35].(3)归因分析.Antman F M,T Lancet,Lan Anh hoang,P Cortes,Ramesh A等认为影响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因素包括手机和移民汇款、亲子沟通、家庭结构、监护人、父母外出人数等[710].(4)留守儿童面临的风险.Lu Ban认为留守儿童面临营养缺乏及健康风险[11].

国内有关留守儿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1)留守儿童人口学特征.包括:(a)留守儿童分类.周丹将留守儿童分为移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留守儿童[12].(b)留守儿童年龄界定.段成荣将留守儿童的年龄界定为14岁以下[13],邹先云认为可放宽到16 岁以下[14],叶敬忠认为可进一步放宽到18 岁以下[15].(2)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范方认为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的成长有重要影响[16];李乐认为学校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品质教育,促进留守儿童品质成长[17].(3)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蒋平考察了不同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18],胡昆认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19],但陈惠惠认为留守儿童不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20].(4)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赵景欣、张克云、杨菊华等认为留守儿童的主要支持体系为父母支持、老师和同辈支持、亲戚支持[2123].(5)留守儿童问题社会治理.郭晓霞认为应改变政策制度,改革户籍,加强部门合作[24];辜胜阻认为应建立学校、社区联动机制[25].(6)留守儿童面临的风险.黄永斌认为留守儿童面临的风险主要是生活质量低下、心理问题和安全风险[26];孙浩、李祥飞等认为有必要建立预警机制[2728].

总体来看,国内外有关留守儿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关概念、分类、留守儿童状况、留守原因、影响因素、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留守儿童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相对欠缺,对留守儿童风险研究缺乏实证调查资料.本文运用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以社会调查为基础,以留守儿童风险管理为目标,通过风险评估、影响因素分析和干预机制探索,试图建立农村留守儿童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推动留守儿童风险管理的建设.

二、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框架

(一)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世界面临的风险日益加剧,西方学者从不同学科对社会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形成4个主要的研究范式:(1)统计概率研究范式,采用定量方法对社会风险进行统计和预测;(2)心理测量范式,制定心理测量量表,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人们的心理状况进行标准化的测量;(3)社会学方法研究路径,从社会制度结构来分析人们面临的社会风险;(4)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这一理论框架由罗杰·卡斯帕森 (Roger E.Kasperson) 等提出,旨在弥补心理学测量中动态性不足的缺陷,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结合的方法,研究社会风险的放大路径、机制及其影响,并提出缩小社会风险的机制.

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风险的内容框架,二是社会风险的放大机制.罗杰·卡斯帕森认为,风险的内容框架包括“风险信号、风险事件的信息传递、社会反应机制”三部分,共同形成社会风险;风险的放大机制则包括两个向度,即风险的放大和风险的弱化.在风险的放大向度方面,风险首先在“放大站”进行放大,然后,引发对社会的次级效应.在放大过程中,有两种放大机制,即信息机制和反应机制.风险的弱化机制向度则相反,但弱化机制与放大机制的方式相同.

(二)留守儿童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

基于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框架,可以对留守儿童面临社会风险的放大机制进行分析.在整个国家对社会风险的认知和应对风险的理念和文化大背景下,留守儿童社会风险放大机制如图1所示:

首先,留守儿童面临某些社会风险,这些社会风险具有留守儿童固有的特征,可以进行风险描述,表现为风险信号.其次,留守儿童风险或风险事件,通过风险信息系统或者风险放大站(家庭、学校、国家、社会团体、市场和媒体等相关行为者)被放大,从而产生社会行为反应.这些行为反应的相关者通过信息机制对留守儿童面临的社会风险有放大或者弱化作用.再次,留守儿童面临的社会风险对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以及留守儿童自身的影响通过反应机制产生次级效应,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家庭幸福感的高低.

三、农村留守儿童多维风险评估

(一)多维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留守儿童面临的风险具有多维性,本文根据风险特征和风险属性,将留守儿童面临的风险分为四大类8个维度.第一类包括2个维度的风险,分别是意外事故和安全风险、环境不良风险,主要指由社会环境引发的风险.其中,意外事故风险可能是人为引发的风险,如触电、火灾、溺水等,也可能是自然环境引发的风险.第二类包括1个维度的风险,即身体亚健康风险,主要是由食品或者饮食习惯、饮食质量等引发的风险.第三类包括1个维度的风险,即心理亚健康风险,主要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及其恶化的风险.第四类包括4个维度的风险,分别为教育失效风险、行为失范风险、交往不足风险和双向犯罪风险.留守儿童面临的8个维度风险如表1所示.

对留守儿童面临的8个维度指标风险,可以采用五分法进行评估.由于均是对风险程度的测量,故可按照风险值的大小,分为“非常大的风险”“比较大的风险”“一般风险”“较小风险”和“基本无风险”5个等级,对应的值分别为1、0.8、0.6、0.4和0.2.先根据被调查者自评情况计算每个维度的风险值,然后计算综合风险值.综合风险值越大,说明留守儿童面临的社会风险越大.

(二)农村留守儿童多维风险评估

1.数据来源.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风险评估的调查数据来源于2017年2-4月间在湖南、贵州和安徽3省7县(市)14所中小学做的问卷调查.其中湖南省调查了湘乡市、湘潭市和长沙市,贵州省调查了榕江县和贵阳市,安徽省调查了潜山县和阜阳市.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 520份,回收有效问卷1 45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5.5%.被调查的农村留守儿童年龄在916岁,分布在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从问卷回收情况看,留守儿童占被调查儿童总数的60.2%.其中父亲单独外出务工、母亲单独外出务工、父母都外出务工的人数和比例分别为374(25.8%)、73(5%)和427(29.4%).从调查情况看,一般都是父母同时外出务工,或者主要是父亲外出务工、母亲留在家中,父亲留在家中、母亲单独外出务工的比例最小.在留守儿童中,其中男童472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4%,女童402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46%.

2.评估结果.多项维度风险和综合风险值自评结果见表2,综合风险值在0.8以上的比例占到33.82%,总体上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风险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应引起高度警惕.留守儿童社会风险中发生频率最高的是教育失效风险、交往不足风险、环境不良风险、心理亚健康风险和身体亚健康风险.

第一,从危害程度看,危害性最大的是意外事故和安全风险.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监护,或者虽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护,但这种监护十分脆弱,导致留守儿童遭受意外事故和安全风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虽然调查中81%的留守儿童自评具有较高的用电、用火和交通安全意识,但意外事故和安全危害主要来自外部,具有猝不及防性和非预警性,一旦遭受事故就不可挽回,可能会失去生命.所以,从危害程度看,意外事故和安全风险是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最大风险.

第二,双向犯罪风险的危害性仅次于意外事故和安全风险.双向犯罪风险是指留守儿童遭到犯罪人员的侵犯,如性侵、杀害、打伤等;同时,留守儿童也可能成为伤害甚至杀害别人的“犯罪人员”.调查中发现,偶尔发生和别人打架的比例留守儿童要高出非留守儿童,而父母都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发生打架的可能性在所有儿童中最高.留守儿童自评偶尔遭受其他同学欺负、被打或被骂的情况高达55.1%,比非留守儿童高出13.6%.被侵害的经历在社会交往中以一种扭曲的方式投射到交往对象,最终可能导致犯罪.在被问到是否发生过自残等伤害时,留守儿童回答这一结果的比例达到37.9%,比非留守儿童高出13.3%.极端的犯罪行为,如伤害甚至杀害别人,发生概率较小,但一旦发生,即具有相当大的危害性.

第三,行为失范风险危害性位列第三.从调查统计结果看,自评按照父母说的话去做或参考着去做的占77.6%,有22.4%的留守儿童自评不爱听父母的话.除自评比较懒散外,抽烟喝酒、撒谎欺骗老师和家人、不讲卫生、爱说脏话、小偷小摸、早恋等不良行为占有一定比例,行为失范风险不容忽视.

第四,教育失效风险是留守儿童面临的最主要风险.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十分明显.调查中发现,不认真完成作业的情况,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高出9%,而上学期期末考试排名在10名以后的比例,留守儿童也比非留守儿童高出7.6%.调查还发现,课堂有违纪行为的比例,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也高出约3%.不仅如此,由于父母外出方式的不同,留守儿童之间对待学习的态度也各不相同.研究发现,母亲单独外出务工、父亲留在家中对孩子的学习最为不利.母亲单独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无论在完成作业方面还是学习成绩方面都较父亲单独外出或父母都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要差.教育失效,已经成为留守儿童面临的最主要风险.

第五,身体亚健康风险和心理亚健康风险对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也较大,并且长期存在.调查结果表明,留守儿童身体的亚健康状况不容忽视,留守儿童吃过期食品和剩菜剩饭的比例较高,尤其是吃过剩菜剩饭的比例高达80.2%.偶尔因为吃坏东西而进医院的比例达到26.1%.因此要警惕不良生活习惯带来的亚健康风险.我们调查了留守儿童过去一周的心理反应,经过反复求证,调查结果表明,留守儿童具有一定程度的心理亚健康风险.

(三)影响因素分析

1.父母务工行为对留守儿童风险值的影响分析.从表3多项Logistic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十分显著.母亲单独外出务工和父母都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面临的社会风险最为显著(回归系数分别为16.408和16.430).尤其是母亲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最大.研究还发现,父母外出务工距离越远(不在本县市),对留守儿童社会风险值的影响越明显.母亲到外省市务工会显著影响到留守儿童自评风险值.另外,父母多久回家一次对留守儿童的风险值也有影响,相对而言,父母回家的次数越多,对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越不显著.父母一年才回家一次对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最为显著(回归系数为10.441),父母两三年才回家一次的影响更大(回归系数达到11.029),只是在统计上未达显著.已有研究表明,母亲(或父亲)离家很长时间不回来,对儿童心灵、身体和学习的创伤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注:(1)模型Ⅰ指“综合风险值等于1或0.8”,模型Ⅱ指“综合风险值等于0.6”,模型Ⅲ指“综合风险值等于0.4或0.2”;(2)括号中的数字为标准差;(3)***、**和*分别代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4)a指的是数据太少,无法显示.下同

2.其他因素对留守儿童综合风险值的影响分析.留守儿童社会风险的发生与不愉快的经历有很大关联.家庭中不正当的教育、社会不公平、坏脾气、好争斗、不良行为习惯等都可能引发各种风险.表4的回归结果显示,家庭体罚对留守儿童不良心理和社会犯罪行为的产生有显著影响.经常遭受家庭体罚的留守儿童更容易发生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使得综合风险值上升.偶尔或经常发生伤害自己的留守儿童综合风险值更高.经常与长辈吵架的留守儿童社会风险值也很显著.从表4可以看出,课堂违纪、抽烟喝酒、懒散、不讲卫生、爱讲脏话等不良行为对留守儿童行为有显著影响.

四、基于风险社会放大理论的农村

留守儿童风险干预与弱化

(一)留守儿童社会风险的放大机制

通过调查发现,安全风险和意外事故风险是留守儿童面临的具有最大危害性的风险,双向犯罪风险也具有很强的危害性,身体亚健康风险、心理亚健康风险等对留守儿童的危害也不容小觑.从发生的频率来看,教育失效风险是留守儿童面临的发生频率最高的主要风险.多项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父母监护不到位或父母监护缺失是留守儿童发生风险的最主要因素,其中母亲监护地位的缺失对留守儿童各方面的影响都最大.当留守儿童母亲监护缺失时,其所面临的社会风险将会通过信息机制和反应机制进行放大.信息机制的放大过程为:留守儿童父母亲监护缺失,信息流通过各种渠道影响留守儿童的行为,进而影响到事件相关者,如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反应机制的过程则表现为:留守儿童父母亲监护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面临的各种社会风险不断扩散,最终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

除了父母亲监护的缺失外,其他因素:如家庭体罚的存在、别人伤害自己、与长辈吵架、有不良行为、性格暴躁、懒散等均会放大留守儿童面临的社会风险,使得留守儿童遭到不公平对待,产生教育失效、行为不良、双向犯罪等行为,通过信息机制和反应机制扩散其社会风险,进而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甚至危害留守儿童本身和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二)干预和弱化留守儿童社会风险的政策建议

1.建立留守儿童替代监护模式,弱化留守儿童社会风险.从图2可以看出,儿童获得监护的理想状态是在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下生活,在这种状态下,儿童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完全的爱和关照,获得安全、必要的保护、监督、教育以及心灵的慰藉,这种监护模式用圆表示,并用两条实线标出,表示没有缺憾,如模式(a)所示.

模式(b)为儿童监护的一种破坏状态,在此状态下,或者父亲的监护缺失,或者母亲的监护缺失,或者父母的监护都缺失,儿童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爱和关照是不全面的,在外部风险的侵袭下,儿童的安全感和各种保护将消失,儿童将面临恐惧、教育失当、犯罪等威胁.因此,父母外出造成的监护缺位会使留守儿童遭受各种风险.由于父母的监护缺位,所以这种模式就用圆的缺失部位表示,并用两条虚线标出,表示儿童的监护出现问题.

模式(c)是针对父母监护缺位的一种替代监护状态,这种状态是对父母监护缺失状态的一种修补,通过功能上的替代,从而使得对儿童的爱和关照接近或达到父母的水平.但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种替代父母的行为都不可能具有父母监护的同等功效,因此这种模式用椭圆表示,表明替代监护功能的有限性,并用一条虚线加一条实线标出,一方面表明替代监护不可能达到理想状态,另一方面表明替代监护的修补和改善作用.

替代监护模式对社会风险的弱化过程同样通过信息机制和反应机制达到目标.信息机制是指留守儿童父母亲监护的缺失作为风险事件,通过信息流被学校、政府、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新闻媒体等获知,事件相关者对其进行关爱和保护,给予留守儿童信任和关爱,弱化其面临的社会风险.反应机制是指事件相关者如国家、社会团体、市场、学校和志愿者、新闻媒体等通过各种渠道,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对留守儿童面临的社会风险进行缓解甚至消除,在影响的扩散过程中,最终达到削弱社会风险对留守儿童和国家社会不利影响的目标.

2.构筑三条“风险预警带”,逐步减弱社会风险的影响.可以通过构建县乡村-家庭、学校-家庭、社会-组织家庭三条风险预警带实现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风险的弱化目标(如图3所示).第一,

县乡村-家庭风险预警带是以县乡村行政机构作为主体联系家庭为留守儿童构筑风险预警和防范体系.村作为地方管理的最基本单位,对留守儿童风险管理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村一级应设立留守儿童管理专员,定期摸排村民外出务工情况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留守儿童管理专员应走村串户摸清留守儿童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做好预案.留守儿童管理专员与留守儿童父母的沟通非常必要,要帮助留守儿童的父母经常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特别是远距离到外省市务工的,要监督他们通过书信方式教育和关爱自己的孩子.乡级行政单位要统筹对全乡留守儿童的风险管理,乡一级应设立留守儿童管理负责人,可由副乡长担任,直接与各村留守儿童管理专员联系.乡一级可借助巡逻队的力量加强对全乡安全和犯罪行为的管理,预防犯罪风险.乡一级要加强对全乡留守儿童的风险宣传,为农村家庭提供风险预警.县级行政单位应建立留守儿童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全县留守儿童的风险管理.县一级应建立留守儿童信息系统,为留守儿童提供一道风险防范的行政屏障.

第二,学校-家庭风险预警带.教育失效风险是留守儿童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失效风险的预警与防范有助于防止留守儿童辍学和形成坏的行为习惯.首先,家校互动预防留守儿童学习风险要发挥班主任在风险预警中的作用.其次,建立心理辅导室有助于矫正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和品行,对因家庭原因形成的留守儿童学习恐惧症以及厌学症,学校要同时通过家庭指导改进家庭监护人员的教育理念,促进留守儿童学习行为的改善.再次,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及时为家庭提供留守儿童在校表现和学习结果,实时预警.最后,学校应筛查出问题留守儿童,设计矫治方案.

第三,社会组织-家庭风险预警带.从整个社会来讲,对留守儿童风险的防范,就要把爱心和帮助照进留守儿童的家庭,使留守儿童得到关怀和照顾.对于家庭贫困的留守儿童,要通过物质帮助和经济帮助促进留守儿童营养状况和生活状况的改善,提高留守儿童自我对抗风险的能力.对于生大病或残疾的留守儿童要通过医疗救助和医疗护理改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水平,降低身体健康风险的侵袭.对于心理障碍或困难的留守儿童,要通过社会组织的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治来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抵御心理健康风险的侵袭.

构筑三条“风险预警带”,有助于改进留守儿童家庭替代监护的职能,在父母外出务工不能与留守儿童生活在一起的情况下,替代父母监护或者强化父母监护的职责,为留守儿童筑起三道风险防护墙,更好地关爱和保护留守儿童.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任何替代监护模式都不可能完全替代父母的监护.因此,从整个国家来讲,最好的办法仍然是让父母回到留守儿童身边.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应积极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通过农民返乡创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等途径,使外出务工的农民回归家乡,回到留守儿童的身边.

参考文献:

[1] 全国妇联.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J].中国妇运,2013(6):3034.

[2]Asuncion FresnozaFlot,ItaruNagasaka.Conclusion: Children in Family Migration, Family in Children’s Migration[R].Palgre Macmillan UK,2015.

[3]Brian Allen,Erica M. Cisneros and Alexandra Tellez. The Children Left Behind: The Impact of Parental Deportation on Mental Health[J].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2015,24(6):386392.

[4]CV Nguyen.Does Parental Migration Really Benefit Leftbehind Children? Comparative Evidence From Ethiopia,India,Peru and Vietnam[J].Social Science & Medicine,2016,153(1):230239.

[5]K Booker,S M Gilpatric,T Gronberg.The Effect of Charter Schools on Traditional Public School Students in Texas:Are Children Who Stay Behind Left Behind?[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2008,64(1):123140.

[6]Antman F M.The Impact of Migration on Family Left Behind,in Constant AF,Zimmermann KF (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Migration[R].Edward Elgar,Cheltenham,2013.

[7]T Lancet.Transnational Migration,Changing Care Arrangements and Leftbehind Children’s Responses in Southeast Asia[J].Children S Geographies,2015,13(3):531.

[8]Lan Anh hoang,Brenda S A Yeoh.Sustaining Families Across Transnational Spaces:Vietnamese Migrant Parents and Their Leftbehind Children[J].Asian Studies Review,2012,36(3):307325.

[9]P Cortes.The Femin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nd Its Effects on the Children Left Behind:Evidence From the Philippines[J].World Development,2015,65(1):6278.

[10]Ramesh Adhikari,Aree Jampaklay,Aphichat.Chamratrithirong Kerry Richter.Umaporn Pattaranichand Patama Vapattanawong,in The Impact of Parental Migration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Children Left Behind[J].Journal of Immigrant and Minority Health,2014,16(5):781789.

[11]Lu Ban,Sufang Guo,Robert W Scherpbier.Child Feeding and Stunting Prevalence in Leftbehind Children:A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Data From A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ese Popul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Online,2016(18):19.

[12]周丹,陈燕君,邓军.家庭教育对城市留守儿童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1):2123.

[13]段成荣.我国流动和留守儿童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1):4650.

[14]邹先云.重视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N].中国人口报,20090601(3).

[15]叶敬忠,张天潘.留守儿童困境:现代化发展之殇[J].江淮法治,2015(20):4445.

[16]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8.

[17]李乐.农村留守儿童品质教育与管理实践初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4):14.

[18]蒋平.从学习习惯不良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困惑[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7):1012.

[19]胡昆.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8):976978.

[20]陈惠惠,胡冰霜,何芙蓉,等.初中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4):407408.

[21]赵景欣.养育者行为监控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反社会行为[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3):500504.

[22]张克云,叶敬忠.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的特征分析——基于四川省青神县一个村庄的观察[J].中国青年研究,2010(2):5559.

[23]杨菊华,段成荣.农村地区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教育机会比较研究[J].人口研究,2008,32(1):1121.

[24]郭晓霞.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社会学思考[J].教育探索,2012(2):2223.

[25]辜胜阻,易善策,李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J].教育研究,2011(9):2933.

[26]黄永斌.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风险及其应对[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7(6):14.

[27]孙浩.留守儿童信息需求预警机制(模式)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3(17):193194.

[28]李祥飞,阎耀军.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公共危机预警方法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1):104109.

汇总:上述文章是适合不知如何写留守儿童和风险评估和多维方面的风险评估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风险评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五部门:社会工作者要与时报告农村留守儿童受虐行为
据中新社8月21日电据民政部网站消息,近日,民政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作用的指导意见 意见要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要及时发现报告.

文明的标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报告之四(节选)
卢佳雁把父亲告上了法庭,只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回来陪过自己 很难说这个小女孩儿的愿望是简单还是复杂 走上法庭的时候她7岁,在一个没有父亲的世界里留守了整整7年 她出生的第15天,父亲赵兵伟离开了,丢下句&.

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综述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b 2018 02 067摘要孤独感是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心理适应不良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本文从留守儿童及孤独感的.

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状况比较探究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b 2018 12 066摘要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开创新时代新局面“一.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