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梁衡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和梁衡:树梢上的中国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梁衡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2

梁衡:树梢上的中国,该文是关于梁衡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和梁衡和树梢和中国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梁衡论文参考文献:

梁衡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中国文化论文中国社会科学期刊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今天上午,我大概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转了一圈,古城的修复和学宫这个讲堂,都让我大吃一惊.现在我们忙于经济、忙于赚钱,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地方政府潜心给大家培育一块净土,传承我们的文化,我心里特别高兴.今天讲的这个题目,大概是各位过去没有注意过的,却跟每个人都有关,对我来讲也是才开辟的新领域,它就是讲人和树木的新型关系.

一棵树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每一棵树都是一段历史

人和树的关系,都经历过哪些阶段呢?大概有两个阶段.

大家回忆一下,人是从树林里走出来的.我们学习历史都知道,猿人为了躲避野兽和打猎,逐渐会使用棍棒、武器,然后慢慢从树林中走出来.再后来,人的生产效率提高了,智慧也高了,就开始使用木头,砍木头、烧木头,像这个房子(明伦堂)肯定使用了大量的木材,所以第一个阶段是人利用树木.

第二个阶段,人类发现光砍、光烧不行,还得留点木头保护环境.这就是最近10年来我们才慢慢懂得的人和树的关系,除了物质关系,砍和烧以外,还有一个生态关系,留着树木保护环境.当年你是从森林里走出来,到现在我们仍然需要森林.虽然有了钢筋水泥,但是没有树不行,这就是第二个阶段.

实际上我们还有第三个阶段的关系,人和树的文化关系.

说到这儿给大家看一下,最近6年来我在做的一件事情:在全国找有文化的树.中国有多少亿棵树是数不清的,为什么我只找出来22棵?就是因为这些树身上被赋有特殊的文化.

这个事情是由一个故事引起的,2012年,我从《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岗位退下来后,到全国人大又过渡了五年,在一个专业委员会里工作.像我这样一个文人,给我分到了一个农业委员会,这是我没有想到的.熟悉我的人也很奇怪,说你怎么在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但正是因为这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跟农口、林口、水利口、气象口有了很多接触.一次,国家林业局的新局长上任后,请农委的一二十个委员座谈,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位年纪比较大的女司长,她是资源司管资源的.我问她具体管什么,她说了一句很专业的行话: “资源司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上活立木的木材积蓄量.”什么意思呢?就是活着的、立着的树,死了、倒了的不算,而一共储存了多少亿方木材,是林业部管的事.我又问她,你只管树身上的木材积蓄量,那树上蕴含的或者说附载的文化谁来管?通俗一点讲,树上发生的故事,谁管?

最简单的例子,比如陕西省有一棵柏树,大家都说这棵树是黄帝栽的,说它代表中华民族的发源,华夏子孙都要去看一看、摸一摸.在抗日战争时期,主席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派人到那儿祭黄帝陵,借此机会使大家团结起来抗日.现在,海外的华人每年都回来祭拜这棵树,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也曾来祭这棵树.难道是祭这棵树上的木材积蓄量吗?是因为它有多少木材吗?显然不是.

比如井冈山的松树,它见证了当年红色根据地的成长过程,东北的森林见证了当年抗日联军的历史进程.显然森林树木的价值不光是木材的积蓄量,除了烧木头和它们给我们的一点阴凉,森林树木还有第三方面的价值.我当时提出这个问题以后,这位司长抬头看了我大概两秒钟,说“知识分子爱思考问题,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这个事,目前为止,至少是在我们国家行政体系内,还没有划归一个管理范围.”我是半退休的人,是记者,到处采访接受新东西,也就从那天开始,我们开始做这个新题目.

当时我就想,能不能写100棵人文古树,为什么叫人文古树呢?以前人们对森林、古树的概念是物质的,林业部划分古树的标准是按年划分,100年以上就是古树,200年更好,500年的就是国宝了.还有一个标准是名目,就是有点名气的.文化价值,却从来没有人单独给拎出来,所以现在我就给起个名字叫“人文古树”. 具体有两个标准:一个是纵向,从历史坐标线上来看,这棵树一定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坐标,比如黄帝陵的柏树.从横向来讲,它一定是大地的坐标,比如如果青岛有这么棵树,大家一说青岛,就知道有什么树. 我们记录历史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读书,也就是文字.第二种是文物.比如长城,大家登长城,在这个地方可以想到、看到历史.青岛有很多古迹,特别像当年德国人留下的几座古建筑,就是文物.还有第三种形式,就是古树.树是地球上唯一比人的寿命长的可与人类对话的生命.树的年龄可以是人类年龄的10倍、20倍,甚至几十倍.它看着人类改朝换代,一代一代下来,故事都被记载在古树上,记载在它的年轮上.树跟前两种形式还不同的是,它是有生命的东西,不像长城上的一块砖,是死的,树是有生命的,更有价值.就像我们在树阴底下讲故事,像国外搞森林音乐会,为什么找森林?就是因为它是活着的东西、是生命,可以跟你进行交流.

从这些理念出发,我要在中国找100棵记录中国历史的树,就是100棵活着的书写历史的里程碑.这个话说出去以后,我才发现不可能,6年过去了,我才找到22棵.为什么这么难呢?首先这是一个新学科、新提出的问题,没有任何资料.第二个,你找这个东西相当于考古,你找一棵树要挖掘,挖掘以后要查县志、查记载,读一些人物传记,相当于考察.到现在为止才写出了22棵,就是刚刚出版的这本书《树梢上的中国》.

每一棵树都是一个历史,一个故事.在书的序言里面,我用了很短的一首小诗说明我的道理和角度.在伐木者看来,一棵树是一堆木材的存储;在科学家看来,一棵树是一座气象数据库,可以通过年轮看看当地气象的变化;在旅游者看来,一棵树是一部风景的画图;在我看来,一棵树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每一棵树都是一段历史.

一部现代史:一棵树可以改写党史、国史

下面我们抽几棵树讲讲这段历史.

先从近处历史讲起,《一棵怀抱炸弹的老樟树》是我有写树的想法之后,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第一棵树.1931年,第一个全国性的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瑞金宣告成立,其办公地点是在一座居民小楼上.小楼旁边有一棵樟树,树龄接近1000年,这棵樟树枝叶茂盛,把房顶遮住了一多半.在这座楼上办公的时候,国民党的飞机对这座房子投炸弹.飞机转了一圈飞走后,炸弹也明明投下来了,但是大家都找不到这颗炸弹,也没有听到响声.最后一抬头,发现这颗炸弹卡在这棵树的树缝里.大家看这棵树的价值,也就是说这棵树救了党、救了主席一命,假如这颗炸弹爆炸的话,中国的党史就要重新改写.这颗炸弹挂到现在已经87年了,引擎被去掉后,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几代国家领导人都去看过.我曾按照这个意思画了一幅画,画中有一座小房子,大树保护着小房子,从这个画想表现的是:人再伟大,也是在自然的庇护下.

另外一棵树跟彭德怀有关.

19 58年全国“大跃进”,我这个年纪的人都经历过.全国砍树用来大炼钢铁,现在看来是很荒唐的事情,树的那点燃烧力度怎么能炼出钢铁?彭德怀对这个事情有点怀疑,当时全国乱哄哄地到处砍树,他觉得别的地方不说真话,回家乡湘潭去应该有人说真话,但回家乡后发现也都在砍树,彭德怀感到很痛心.一天,他外出时正好发现几个农民在砍一棵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大树,这种树南方叫做重阳木,长得很直.彭德怀挡住斧头说, “你们为什么砍这棵树?我十岁的时候推着小车子干苦活,走十几公里都有这个阴凉.”后来这棵树被救了下来.老百姓白发地把它围起来,给它起名叫“元帅树”,纪念彭德怀.

彭德怀虽出身行伍,但他很懂经济,很注意保护树木.他在延安时期带兵打仗曾到过一些地方,看到当地市场萧条,究其原因,是商业税太重导致没有人愿意做小买卖,于是他向提建议,降低商业税收,采纳了这个意见,当地经济开始恢复.1949年,他率大军进军西北,到了陕西白水县,传说仓颉就在那儿造字,那里有一座仓颉庙和一大片树林.特别是庙前面两棵大树,交接在一起,中间有很大的一团,老百姓叫做“二龙戏珠”.部队在这棵树底下宿营,炊事员调皮,把这个“珠子”砍下来烧了火,把这个景破坏了.彭德怀当时很不高兴,当即亲笔书写命令,后来还立了一块碑放在这儿.

近代史的开端是东西两棵树

刚才讲的是现代史,再往上推,看看左宗棠和西北很有名的“左公柳”.1866年,左宗棠在洋务运动中创办了国内最大的造船厂,同时他也给慈禧太后上奏折提议建中国第一艘军舰,刚批下来,西北出事了,于是产生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李鸿章代表的海防派,认为应把军力、财力放在东南沿线.还有一种是以左宗棠为代表的少数派,认为西北不能丢,那时候的俄国已经开始对西北渗透,如果此时不收回,将来可能会收不回来.所以他主张西北一定要收复,特别是新疆.慈禧太后问左宗棠用几年可以收复新疆?他说要五年时间,第一步平息叛乱,之后再收回新疆.

左宗棠是一位具有很高谋略的政治家,他在进军新疆的时候,发现这个地方太荒凉,西北经济太落后,于是一边打仗,一边从家乡湖南请了农业技术方面的人员和工匠,把他们带来新疆,特别是把养蚕的技术也一同带过来.进军首先要修路,修路时两边要栽树,路是从陕西一直修到现在的新疆乌鲁木齐,那一共栽了多少棵树呢?光绪六年的时候,左宗棠给皇帝的奏折里面讲是26 4万棵.到1946年时还有3610棵,1 998年时还有202棵,到我去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几棵.这些树,后人称之为“左公柳”.

所以我在《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片绿云》的开头写道,左宗棠虽是打仗出身,后人记住他却是因为他栽的树,指的就是西北这段历史.有人曾写了一本书记述左宗棠在西北的这段业绩,王震在治理新疆时就专门参考了这本书,里面提到了很多现在看仍然是很先进的策略.比如左宗棠认为新疆这个地方,从汉朝以来都只设军事机构而无行政郡县,一个国家的完整一定要设立省份,他5次上书,才批下来设了新疆省.还有他在进军的时候,先种树,同时让老百姓把地种好,军队买老百姓的粮食,等等,有一系列的策略.

下面讲一下第二棵近代的树,在福建马尾.当年左宗棠建议在马尾创办一家船厂,到西北去后,左宗棠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沈葆桢也是一位很清廉的政治家.沈葆桢和左宗棠是林则徐非常看重的两个人.

战争以后,英国人为难清政府,非要给林则徐治罪.清政府只好把林则徐发配到新疆,过黄河的时候正赶上河南发大水,当地的官员保举林则徐治水.林则徐用了两年时间把水治好了,大家都以为他可以免罪,结果仍然是要往新疆去.当时,一大批年轻的有识之士,包括龚白珍也都愿意跟随他去新疆.林则徐劝他们不要意气用事,还是要为国家重建储配人才.于是,林则徐则带着一个儿子继续往新疆去.当时清朝法律有一条规定,犯罪以后,可以拿钱赎罪.我在新疆伊犁林则徐的纪念馆里面,曾看到林则徐给他夫人的亲笔信,夫人要为他筹钱赎罪,被林则徐拒绝了.他说,如果我拿了这个钱,就是承认虎门销烟这件事情不对,所以这个钱我不能拿.

林则徐威望非常高,他去新疆这一路,所到之处,老百姓都下跪欢迎,地方官员跑几十里路去接他,把他当上宾来对待.林则徐从新疆回来时,听说有个左宗棠,名声很大.左宗棠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考了几次进士没有考上,索性不研究四书五经,开始研究农业、水利、地理、兵法.林则徐专门把左宗棠找来,两个人彻夜长谈,林则徐在新疆的时候已经看到俄国人总有一天会侵略新疆,于是他跟左宗棠讲了西北的山川地理条件,后来左宗棠还真的用上了.左宗棠是林则徐非常看重的一个人.

还有一个人就是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太平天国起来以后,沈葆桢在一个县里面当县令.一次外出时,太平天国军队把县城围了起来.林则徐的女儿组织大撤退,包括府里的丫鬟都撤退了.后来底下的人说,夫人你也赶快撤退.她说,我要等着搬救兵的先生回来,叛军来了我就跳井.由此看出他们一家都很忠义,也正因为守城有功,沈葆桢得到了提拔.

办船厂时,因海边滩涂稀泥很多,要先打桩子把地基固定,历史记载因为打桩子当地木材都涨价了.桩子打好后栽树,沈葆桢亲自栽种了一棵树,这棵树被留了下来.

这个船厂是1866年建的,到2016年的时候正好150周年.150周年什么概念呢?是中国近代海军的150年.这个船厂就说明中国有了近代海军,沈葆桢开始造船以后,一年一年地造船:先是大船,后来是铁壳船,当时中国的造船工业已经进入世界十强.当时,中日两国都开始向西方学习,振兴自己的工业.而且中国海军的力量并不弱于日本,日本就开始找麻烦.有一次,琉球(当时是中国的附属国家)几个人来中国进贡,从广州港出发回国,让台风一吹,漂到了台湾后被杀,日本人遂找借口派军队侵略台湾.沈葆桢的观点是,依实力,我们完全可以跟日本打一仗,把日本的军舰消灭,而且当时已僵持半年之久,因疾病和其他原因,日本人已经支持不住.李鸿章却认为不能打,赔了四十万两银子把事情了解了.就因这件小事情,日本人从此把清政府看扁了,不断找麻烦直到后来的甲午海战爆发.甲午海战时期的舰队,基本都是从马尾船厂出来的,同时马尾船厂也出来一批一批的学生,我们熟悉的管带邓世昌等都是从这里出来的.所以美国人写了一本书,说甲午海战其实是一国对一校的战争,即日本一个国家对一个学校的战争.

马尾船厂在我国历史上有十三个第一,有第一艘铁壳船、第一所船政学校、第一所外语学校、第一所技工学校、第一个车间、第一个绘图室等等.

沈葆桢栽的这棵树,就标志着我国的船政史.2016年庆祝船厂15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海军150周年.很多人知道我在找树,就给我打电话,说船厂要搬家,这里面有一棵沈葆桢栽的树,你不来看一看?我立马飞过去,从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出,树下有个石碑,上面写着的“沈公榕”三个字,就是当时我拿着树枝把石碑上的泥土一点点抠掉,才显现出来的.这棵树很大,分开三枝,一个篮球场都放不下.为了船厂搬家,他们做了几件事,一个是在新船厂给沈葆桢立了一座塑像.还有一件就是把原来船厂法国人盖的钟楼这一文化要素复制过去.这很好复制,我刚才讲了,没有生命的东西都好复制.最关键的是,这棵树能不能搬到新船厂?很巧的是,在前一年,三枝树其中的一枝被台风刮了下来,他们想试试搬过去能不能栽活,居然活了,在新船厂开幕的时候,沈葆桢塑像背后的这棵树就是母树的一个分枝.

这棵树记录了我们中国的造船工业.

一部民族苦难史、斗争史

我们再看看古代史.

唐代留下了一棵槐树,这棵唐槐在河南三门峡陕县,正好是在西安到洛阳古驿道的路边上,现在也是在陇海铁路边上.我第一次见,感觉这不是一棵树.这棵树身上高低不平,树上的疙瘩像锅和脸盆那么大,树洞能伸进去一只胳膊,树不用爬,踩着就能上去.我第一个感觉这就是一棵苦难树,不知遭了多少罪.从唐代以来,我一下就想起了安史之乱,后来还经过了许多战乱,特别河南这个地方,是中国中原历史的象征,这个地方最苦.中国大部分的水灾、蝗灾、旱灾、兵灾,在河南都集中地体现了.这棵树,我前后去考察过三次,它证明、记录的是什么呢?离老槐树不远,有一个石壕村,中学语文课本里面杜甫的《石壕吏》正是路过此地时的所感所想,可见当时安史之乱造成的民间疾苦的状态.

鲁迅先生1928年从上海出发到西安去讲学,当时铁路只修到了现在这棵树底下,就在陕县的观音镇,到这个地方下车到黄河里坐船,鲁迅坐了七天七夜才到了西安,《鲁迅日记》里面都有记载.

在军阀混战的时候,冯玉祥有一段时间主政河南,他在这棵树底下有个讲演: “我治河南有六条,建设教育、建设人民军队、建设经济……”现在树下还有块碑记录着冯玉祥的六条意见.

刘少奇与这棵树也有关系,当年他从延安出发指导中原抗日的时候,就从这棵树下经过.刘少奇最有名的《论的修养》也是在这棵树附近写的.

再说这棵树遭遇的一件又一件的苦难.第一件事情就是安史之乱,在这个树底下,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几万人头落地,把当时的黄河都染红了;再就是杜甫经过此地;再后来是鲁迅、冯玉祥,然后到1929年的河南大饥荒,历史上很有名,是美国记者把这个事情捅出来、捅到国际上;再后来1938年,把花园口掘开,造成了水灾、蝗灾等等;抗日战争的时候,彭德怀和朱德都在这棵树下与卫立煌共商抗日大事;再后来是1942年的大旱灾,冯小刚拍的《1942》就是描述这个时期;另外是“卢氏惨案”,还有国民党官兵在附近搞俘虏营、搞苦役…..这棵树典型地记录了中华民族的苦难.

因为这个村叫“七里村”,所以这棵树叫“七里槐”.

再看另外一棵树.在山东莒县有棵老银杏树,这棵树更有意思,把中华民族三千年史全部记录下来了,估计在全世界也只有这一棵.

这棵树里面有很多故事,最早的是齐桓公称霸.齐国两公子在齐国内乱的时候就在外面避难,公子小白避难在当时的莒国,就是现在的莒县.他的哥哥公子纠在鲁国避难,这两个国家挨着.公孙无知被杀后,两个人赶着回去抢王位.保护小白的是鲍叔牙,保护公子纠的是管仲.管仲打算在半路上截杀小白,再慢慢往回走.于是在大路边设了埋伏,一箭射去,小白落马,管仲以为他死了,可以慢慢赶路.其实小白并没有死,等公子纠慢慢走到城门的时候,小白已经称王了.小白要杀管仲,鲍叔牙说,“你要想治好齐国,还是要用管仲”.果然,齐国在管仲治理下,成了春秋一霸.晚年时候,齐桓公吃喝玩乐,管仲劝他“吾王勿忘在莒”.“勿忘在莒”大概是中国最早的成语了.然而齐桓公不听劝告,用了三个小人,有一个人过分到什么程度呢?齐桓公最爱喝汤羹,他竟然把自己家里的婴儿杀死做成汤给齐桓公喝,齐桓公觉得“这个人对我太忠诚了”,管仲就劝他“能把自己孩子杀了的人,还有什么人性?”果然最后这三个人都背弃了他,齐桓公最后是被饿死的.他临死前还在遥想这棵树,后悔莫及.

还有一个很知名的故事是“庆父不除,鲁难未已”,庆父是鲁国的一个大臣,他杀死了三个君主想取而代之,未成,最后避难到莒国,在这棵树上吊死.这句话之所以有名,是1 949年在给新华社写过的一篇文章里引用过“庆父不除,鲁难未已”,后面一句话是“战犯不除,国无宁日.”

后面还有很多故事,刘勰的《文心雕龙》就是在这棵树下的一座小庙中写的.整个一部春秋东周列国,都可以在这棵树上贯穿下来.

最后的一个故事发生在1947年左右.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军阀叫郝鹏举,他是冯玉祥的部下,冯玉祥很重视他,送他到苏联留学.回国后,恰逢冯玉祥跟打仗,冯战败,郝鹏举投靠了,这是他第一次叛变.

后来日本人的势力变大,他又投靠了汪精卫.汪精卫病死后,他又投靠国民党,这是他第二次叛变.

国共大决战时期,他看到可能要胜,他又想投靠,希望与前线最高指挥陈毅取得联系.正好身边有一个人,名师哲,郝在苏联留学期间与他是同学.师哲俄语很好,当时正在身边工作,所以郝鹏举就给师哲写信,说愿意投靠.很重视这个事情,要做统战工作.陈毅讲过,说国民党部队整批投靠的一共三次,一次一万多人,这次郝鹏举居然带来两万多人,这是一件大事.所以亲自出马,以师哲的名义写了三封信给他,郝鹏举感动得痛哭流涕,说一定为人民立功,策反成功了.在哪儿接见郝鹏举呢?就是在这棵树底下.郝鹏举也是文人,当场赋诗,达成协议.但是到了国共大决战时,他又叛变了.这次叛变郝鹏举不但把队伍拉走了,还把派给他的政委和家属全部杀掉了,这其中还有他莫斯科的同学.此事让陈毅大怒,后来很快把他部队全歼灭了.

这棵银杏树下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所以这棵树的意义非常大,将来要是搞中国的一百棵树,这棵可能是老大,它经历的故事最多.日照市的官员看过我这篇《华表之木老银杏》后说,“这棵树太重要了,将来可以把它拍成一部大型戏剧,从公元前演到现在.”所以无论从旅游的角度还是文化的角度,这棵树都很有意义.

一部自然史、科学史、艺术史

举一个自然史的例子.

1920年,在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地震波绕地球两圈,在当时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的情况下,粗略统计造成约28万人死亡.这远大于后来我国的唐山大地震(约24万人死亡),是目前世界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虽已过去近百年,国际地震界仍把宁夏海原作为现场保护和研究的对象.

后来,我听说这个事情就去考察,发现了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地震时,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公里,最大滑坡竟毗连三县.地震中心有一个大盐湖,湖底突然鼓起一道滚动的陡坎,就像拿脸盆端一盆水一样,把盐湖滴水不漏地向北推移了一公里.至于城墙倒塌、房屋倒塌等,随处可见.

上世纪80年代,国际地震考察队(由四个国家组成,中国、美国、意大利、法国)顺着当年地震的裂缝,徒步走了一遍,共237公里.考察队发现在裂缝里有几棵柳树,当年地震时从根部到躯干被撕成两半.结果树没有死,顽强地活了下来,1920年到现在马上就100年了.当年被撕裂的时候这棵树就很粗壮,因为在明代的时候树长在养马的地方,一直有水,所以地震时它已经有400岁的高龄.这是真实保存下来的一段科学史、自然史、灾害史,当地县里为此修了博物馆和一条路,它的意义绝不是几方木头,可以说它腐朽到连一方有用的木头都没有了.我还建议在当地建一个地震森林公园,把这些树保护起来.

因为这棵树顽强生存下来,除了它所记录的科学史、灾难史、地震史以外,还代表了宁夏精神.地震可以推走一座山,移走一座湖,可以导致二十几万人伤亡,但是它却没有把一棵树给毁掉,这就是生命的力量.

谈枣树,离不开中国.中国是世界上的枣树大国,占世界红枣产量的98%.联合国有一个在全世界寻找农业遗产保护地的项目,寻找枣树的保护地,就在中国.所以联合国就给这棵枣树发了一块牌子.基层干部要有科学观念、文化意识,要保护树木.有的领导有文化观念,就能发现古树.我一共写了22棵树,其中有一个县的领导给我推荐了三棵,这是其中一棵.他是从临近的一个县调到佳县当书记,来了以后发现桌子上有一张奖状,上面是外文字母,尘土积得很厚,也弄不清楚是什么东西.别人告诉他说这是联合国发的,是为保护一棵树.他说这么重要的奖项,就这么扔在桌上?他给我打电话说, “我们发现一棵树,联合国还发了奖状”.我就赶快过去,发现这棵树是“中国枣王”.

1947年,转战陕北的时候,有整整一年住在佳县,这里也是《东方红》的诞生地.在这棵树底下,产生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产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所以当地人很自豪地说,加夜班、写文章.赶宣言、赶文件,肚子饿的时候,是吃着我们的红枣熬夜.确实如此,因为那时陕北穷得很,只有红枣.

我写了一篇文章《中国枣王》,刊发于《人民日报》,当地人就地找了12米长的大石头把这篇文章刻上去,做了一个泥河沟红枣博物馆.当地的红枣旅游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去采访的时候,枣树落下的枣铺满街道,你都没法儿落脚,要过去主人都说“你等等”,现给你扫条路让你过去.有点文化的当地人,还会给游客讲枣树的历史.

枣树的特点,只要这个树活着,再老的枣树都会突然冒出一条枝来,上面挂着果,这叫“枣吊”,这是活灵灵的生命符号.

联合国评定的全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共50多个,中国占十来个.最近,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有一棵600年的老桑树,当地正在挖掘那棵桑树的故事,但是还不够完整.目前它最有价值的故事是清朝时期从朝中被贬职的一位县官,给老百姓办好事,当地是黄河滩,为了固沙就栽树.他离开以后,老百姓为了纪念他,给他修了一个祠.民国时期又继续修,现在当地还留有他亲手写的对联等.

除了桑树,当地还有一棵更具价值的树.闪电击中了一棵枣树,后来这棵树发生了变异,一棵枣树上会结出八种不同的果子.扁的、圆的都有,这成了一个奇迹,被当作奇闻,在1987年左右由电视台播出了.山西的一个道士看到新闻后,打起了歪主意,他认为这是天降奇宝,想把它偷到道观里.他雇了几个农民,在一天晚上偷偷把这棵树砍了.后来抓住了这个人,这棵树有一抱多长粗,真是非常可惜.砍了以后,那棵树的树桩还在,枣木可以存放一千年,现存放在纪念馆里面.这棵树要在的话,这里的旅游事业将是世界级的.虽然树被砍掉了,但这仍然是一段文化.后来当地宣传部门的人说,那棵树被砍掉以后,又长出两棵芽.我说给你们一个作业,看看这两棵芽今后长得怎么样.但是因为这个地方来回拆迁,两棵芽也长得不理想.所以说,我们不知道丢掉了多少机会、丢掉多少遗产. 一位朋友推荐我去他的家乡商丘寻找古树.商丘,商代的地方,比周朝还老,古老的地区肯定有古树.但是我们连续找了三天,情况很不理想.当地古树有很多,但是有文化、有真实历史故事的古树不多.临走的那一天,我们中午在街上一个小店里吃饭,同行的一个年轻人突然一拍桌子说, “咱们怎么忘了一件事呢?我们这里有‘铁锅槐’.”

在河南民权县,有一座白云寺.在清康熙年间,这座寺庙非常鼎盛,香客很多,和尚就买了四口大锅给香客煮粥.有一口锅有了裂缝,就放在角落里不管了.可能是天上飞过一只鸟,嘴里含着的种子掉到这口锅里,后来居然长出了一棵槐树.这棵槐树长到了三层楼这么高,不可想象,一个锅里能长这么高的树.当时看了这棵树我就有种感觉,如我著的书《树梢上的中国》里所言, “锅已半埋土中,树的主根早穿透锅底,深扎地下,而侧根蜿蜒曲结,满满荡荡,将铁锅挤满撑破后,又翻出锅外垂铺在地,像一大块不规则的钟乳石,或是一滩刚冷却了的岩浆.我看着这满锅的老根,只觉得这是一锅正在慢慢烹煮着的时间.古槐覆盖着半亩大的地面,树身向西边倾斜,巍巍然如一座比萨斜塔,有一种饱经沧桑的厚重与庄严.”这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创立新学科——人文森林学

寻访树只是很小的题目,最终的目的是创立一个新的学科——“人文森林学”,这个学科大概有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个内容是研究森林、树木对人的活动的记录.

第二个内容是研究森林、树木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第三个内容是研究人的行为对树木、森林成长的影响.

第四个内容是实施“国家人文森林”工程.

研究森林、树木对人的活动的记录

首先是研究森林、树木对人的活动的记录.城市的步行街道上,铺满了砖,有些树还是在一点点努力生长,生命力是相当顽强的.在沥青马路上,偶尔也会冒出一朵花来,这是多么顽强的生命力.所以森林、大自然最大的破坏者就是人类.贵州天星桥景区修好后还没有对外开放的时候,我们进去参观了一下,当时我为它写了一篇文章《桥那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它被雕刻在景观路的石头上,一共13段.后来我去了三次天星桥,但是我再也找不到第一次去时的感觉.因为游客多了,大自然也就被破坏了.为什么我要书写森林、古树的历史,因为它们是活的生命,跟沙漠里的一块石头、长城上的一块砖不同.

2014年,我去婺源的盐田镇,桥边有一棵大樟树,树荫覆盖了河面.我们当时在这里拍照的时候,正好有当地的农民牵着水牛路过,就让他在桥上停了一会儿,抓拍了这张照片.但是现在再去,当时的景象已经没有了,最主要的是这棵树没有了.所以研究古树,也是了解当地历史的一种方法.保护古树,才能留住乡愁.

青岛是个好地方,但是我还不知道哪一棵树可以进入我的视野,关于树又有哪些故事.当时胡适路过青岛,梁实秋把胡适留下来,说一定要给我们讲一课.胡适没有带任何资料,在课堂上却讲得特别生动,后来梁实秋在文章里写到“(他)能够讲得让你觉得中华民族的发祥、中华民族的一部历史就是青岛史”.我来青岛很多次,但是那时候脑子里还没有这个题目,从现在开始,我就要在这里找古树木.

研究森林、树木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第二是研究森林、树木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塞舌尔是印度洋里的一个群岛国家,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这个国家的风景特别好,因为有满满的树.塞舌尔的国家法律有一条规定, “房高不能超过树高”.我们代表团去访问的时候,当地人说“你们中国这么大,我们这里这么小,就是个小岛,如果没有树木的话,太阳就会把我们晒干了”.所以他们不敢砍树,还规定了“房高不能超过树高”,所以塞舌尔风光气候很好.这就是树木影响人的行为.

现在还有建设森林城市的案例,像德国首都柏林.当飞机在柏林上空飞过的时候,可以看到底下就是一片树海,汽车在森林里面行驶.其他还有西方的森林音乐会、澳大利亚的森林艺术等.澳大利亚有很多桉树,含油脂,容易失火,着火后就产生很多烧焦的黑木头,叫“焦木”,于是就产生了焦木雕刻艺术.有了森林,会产生很多与森林相关的东西,如战争、艺术、环境等.

研究人的行为对树木、森林成长的影响

再反过来看人类活动对森林的影响.正面影响,如人们有意识地绿化植树,比如校园、村落、宗教、丧葬等在习惯上对树木、森林的保护.这是山西文庙里的一个柏树,长得很写意,是一圈一圈拧着向上生长.

做文化古城,最缺的就是一棵树.上世纪30年代的北京,分辨一户人家有没有文化,标志就在于门口有没有古树木.有句老话“墙新树不古”,那这家人肯定是暴发户.

人从文化高度对树木的正面影响,最终落实为对树木的保护,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法律,我们国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二是乡规民约.第三是神道设教.有一年我去海南陵水县,我刚坐下来,一位县领导气呼呼进来吃饭.我问他怎么了?他回答,县里一棵腰果树被砍了.第二天我去看这棵树,我说北方长一棵树很不容易,南方插根扁担就能活,都不注意保护树.本来我的演讲题目是谈新闻文化,后来又让我改个题目谈树木和森林文化,所以我就改了题目.

森林的保护有三个层次:第一是保护,不保护要受到惩罚.第二是乡规民约.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乡规民约现在在贵州文斗苗寨《六禁碑》,清乾隆三十八年立了一块碑,上书:禁砍树、禁毁路、保护油茶、禁挖蚯蚓等,内容非常详细.可惜当地没有一棵完整的树,能把这个故事通过树讲出来.在江苏和浙江,也有非常好的乡规民约,叫“杀猪护树”,谁家不小心失火烧了村里的树,或偷砍了集体的树,全村开一个会,把他家的大肥猪宰掉,村民每户分得一份,毁树的人还要出来做检讨.

江西乐安古樟林,有不少成百上千年的古樟树.在小路上,有很多小鱼,我觉得挺奇怪.原来是白鹭从水里面叼的鱼,飞到树上吃鱼时,不小心掉在地上,这说明这里的生态非常好.我走这条路的时候,一只小白鹅跟着我走,一直跟着走了两里多的路,然后又跟我回来.后来我和朋友开玩笑说, “假如我一直走,它会跟我到天安门去.”

这个地方有个故事,刚才讲的是“杀猪护树”,这里是“杀马护树”.当地的名人先贤也在保护树木,树最怕的就是被牲口咬掉树皮,所以当地一位名人就立了规矩,如果谁家的牲口闯进禁地,就被杀掉.为了立这个规矩,他就偷偷把自己的一匹白马放到禁地里,第二天他就把这匹马杀掉了.

还有传说左宗棠在西北“杀驴护树”,他在西北军营专门设立一条规定,如果发现马啃了树,任何人都可以把马牵来汇报,汇报过程中,先给这个人奖赏,再去调查这匹马是由谁饲养管理的,把马夫当月的银子扣掉,然后处罚他的上级.没有这种精神,26万棵西北柳树怎么能栽出来.左宗棠进新疆时,为表收复新疆的决心,他是抬着棺材进去的,当时他已经有六十多岁.他的部下给他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楠木棺材.结果左宗棠大发脾气,说“花这么多钱弄这么贵的木头,不是浪费吗?”后来换成了最简单的棺材.

人类活动对森林的反面影响,就是战争、开矿、垦荒、城建、修路、分家等,对树木的掠夺和破坏.我在文章《这里有一座古树养老院》写到,烟台的一位企业家保护了一千多棵树.在全国各个地方,比如修路、城建等不要的树,他都收走并种到一个园子里,我给它起名为“古树养老院”.他还有几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弟兄分家,家里有一棵大树,那家怎么分?没有办法,砍倒锯成两半,一人一半.他听说后赶过去,问这俩兄弟“你们说多少钱”,花了几千元,把树救下来.这位企业家看到修路时一棵树从山上快倒下来,

“反正你们也不要了”,就又把树救下来.后来烟台市要建森林公园,他捐了108棵大树,长得都非常好.

实施“国家人文森林”工程

最后是实施“国家人文森林”工程,建国家人文森林公园.“人文森林公园”强调的不是有多少棵树,也不是有多少亿方木材,而是一定要有文化.我所写过的树,在当地很多都建成了人文森林公园.现在讲一下第一座人文森林公园是怎么产生的.

在山西、陕西、内蒙古交界处有一座山,名叫高寒岭,山上有一棵柏树.这棵树的形状像什么?很像中国地图.我去那里是为了扶贫,到山上考察.县长说这棵树像中国地图,能不能写篇报道推广一下当地的旅游?只有这一棵树,条件不充足.这是我第一次去.第二次再去时,他了解我的思路以后,我们在手机上建了群,谁有好的资料和思路就在群里发信息,我们挖到一条这棵树的材料.当年康熙在蒙古平叛乱时,就是从这棵树底下经过,而且在树底下住了一晚上,还写了一首诗.这棵树有文化内涵了,但是还有点单薄.县里文化局最后又挖出一个很重要的材料,就是范仲淹当年来过这棵树底下.当时我不太相信,我为这事研究范仲淹五六年,范仲淹是从延安往甘肃驻防,并没有在这里驻防.后来在当地的县志上,发现范仲淹、欧阳修先后被朝廷派到这里来处理公务.而且这棵树记录了辽宋之间打仗的历史,后来的抗日战争.把这些资料全部加起来,这棵树就有文化意义了.这就是典型的人文森林公园,靠一棵树打造一个公园.

中国第一个人文森林公园在这里诞生,可以说这里是人文森林公园的标杆.建人文森林公园首先要有一个核心景点——“中华版图柏”,并标记这棵树海拔多少、地理位置等.然后是主要景点,包括黄河文化艺术苑、高寒牡丹园等.还有它的文化内容包括黄河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现在这座人文森林公园开园售票,当地农民建了几个窑洞,做当地的油糕、小米粥、红枣,这又成为一个扶贫项目.

城市规划新概念“城市灰绿比”

城市里的树木怎么办?我提供一个新的理念,现在环境好坏,有一个标准是绿化覆盖率,覆盖率越高这个地方的环境就越好.比如绿化覆盖率最高的省是福建,约为65%.

但是在城市里只谈绿化覆盖率,有些片面,所以我一直主张用新的概念,叫做“城市灰绿比”.一个城市里“住宅面积+马路面积+汽车辆”,这是城市的负面因素.房子的热辐射,马路的沥青路面,汽车保有量等,这些加起来,都不适合人居住.正面因素,除了绿化覆盖率,应该加上乔木、灌木和草坪.然后再加一个水面,比如在广场上搞一介浅浅的水面,增加城市的水分.还有重要的一点是立体绿化面,把楼房两面、房顶、阳台等能绿化的地方都要绿化.新加坡的每座过街桥的桥底都长满了攀缘植物.这些加起来就是正面的、绿色的因素.我们可以用“城市灰绿比”算出城市规划的合理形式.

过去农民住的四合院,房高不超过树高,灰绿比非常高.鲁迅讲当时的北京,

“院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而现在很多城市就是一座水泥城.城市里面至少把一个小区或者局部的地方,用“城市灰绿比”的标准,如“房高不超过树高”“路宽终有荫凉”等来建设示范小区,最终建成一个宜居的城市.

今天我谈这些是为了给森林赋予文化的含义,将树木升格为人的精神伴侣.从文化层面,调整人与森林的关系,进一步改善森林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假如地球上没有人类,树木会长得更好;假如地球上没有树木,人也将随之消亡.不是树靠人类,是人类靠树.借森林来保护文化,借文化来保护森林,我们的家园会更美好.

(本刊记者孙悦姿、孙梦据梁衡在即墨古城大讲堂的演讲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本文总结:此文为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梁衡和树梢和中国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梁衡本科毕业论文梁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全球化vs本土化:听觉和当代中国文化的转型
听觉如同视觉一样,是人类生存、体验、审美的重要感知通道,是社会交往和文化沟通的重要途径,如“豆瓣FM”、“网易云音乐”……化产品组成了中国年轻人重要的听.

最美女主播梁艺:因爱继续美下去
文·常乐最美的梦,也最易碎湖南姑娘梁艺自小便是个站在人群里会发光的姑娘,又生得伶牙俐齿,在幼儿园时代便展露出了过人的语言天赋 从六岁起,母亲便送她去少年宫学习播音主持,从此她便包揽了学校.

点赞北京八分钟:让我们看到中国的未来
2018 年2 月25 日晚在平昌奥林匹克运动场张艺谋导演用“北京八分钟”再次在奥运会闭幕式上向世界讲述中国时,他此前表示的“少谈古,多论今”的设想果然.

国家荣誉:勋章里在中国故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来,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统一功勋荣誉表彰体系,直到2017年7月,中国特色功勋荣誉表彰体系才正式确立 2018年6月8日,国家主席向俄罗斯总统普京授予首枚“友谊勋章&.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