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技术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跟王炎:心脏守护者以世界前沿的先进技术为患者带来心的安宁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技术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0

王炎:心脏守护者以世界前沿的先进技术为患者带来心的安宁,该文是关于技术类专科开题报告范文跟安宁和王炎和心脏守护者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世界经济和政治期刊体育世界期刊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世界哲学杂志

记者:王教授,您好!据了解,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衰等多种心血管疾病,今天,我们有请您为大家讲一讲其中的一种,即什么是房颤?

王炎教授: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当中发生率大于5%.房颤不仅使患者感到心慌、气短、胸闷、乏力,精神不振明显影响其正常工作和生活,而且还会使原有的心力衰竭和心绞痛症状加重,长期房颤还会导致中风,造成偏瘫.房颤高风险患者,每年有4%~5%的患者会发生中风,而曾经有过中风病史的患者就更容易复发.在1/4~1/3偏瘫患者中,房颤造成的脑血栓是罪魁祸首.

房颤的主要危害:第一,心房内血液瘀滞易形成血栓,脱落导致脑栓塞肢体瘫痪、心脏、肠管、肾脏、肢体等部位栓塞;第二,频繁发作可导致显著的心房扩大,部分患者左房容积在2~3年增大2~3倍;第三,房室收缩不协调,心功能部分丧失,一般估计15%~20%,加重和恶化已有的心力衰竭;第四,频繁发作产生心慌、头昏、黑矇甚至晕厥.

记者:这种疾病的症状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会有明显的感觉吗?

王炎教授:房颤患者有无症状,取决于下列因素:1.心室搏动率:心搏过快过慢时易出现.心室搏动节律:房颤时心律绝对不齐,严重不齐时更易出现症状.2.心功能状态:心功能状态越差,症状越多;伴随的疾病.3.患者感知症状的敏感性及耐受性:刚发生房颤时,可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有的患者可逐渐适应,症状可能减轻甚至消失,但危害并没有减轻.

房颤常见的症状有:心悸(心脏较强的跳动感):与心脏搏动时强时弱有关,最常出现在心率过快过慢及严重心律不齐时.头晕:与心律不齐时心输出量减少,脑供血受影响有关.疲乏,气短:特别是伴随有器质性心脏病有心功能障碍者易于出现.少数房颤患者无任何症状,而在偶然的机会被发现.

对于频繁发作的阵发性房颤,药物治疗可以选用几种抗心律失常药物,但不可能根治房颤,能达到减少发作次数和房颤持续时间就可以了,但目前为止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房颤的效果都不是很理想,长期应用部分患者可能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因此对于频繁发作的阵发性房颤,在有条件的大医院建议行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线治疗,有希望消除房颤.而对于持续性或慢性房颤的患者,药物治疗很难将房颤转复成正常的窦性心律,大部分患者可能需要用药物控制心室率和抗凝治疗,在这部分患者中大部分适合用射频消融术来从根本上治疗和消除房颤.

记者:王教授,刚才您提到了很多患者比较陌生的一个名词——射频消融术.能否请您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王炎教授:射频消融术也称为导管消融术,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房颤治疗方法,它是通过把一根很细(直径2.7mm)的导管经过静脉血管送到心脏的特定部位(通常是心房和肺静脉的连接部位),这些部位也就是房颤的病灶所在部位,然后释放射频或者其它能量(如超声)进行治疗的一项技术.和药物治疗相比较,导管根治术最大优势是如果手术成功是可以将房颤彻底根除,而且不需要终身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因此是一种一劳永逸的治疗方法.

房颤导管消融手术的成功率依据患者的情况不同而不同:限于目前医疗科技水平,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无并显著心脏结构异常者90%左右;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较严重心脏结构病变70%~80%左右.以上为2~3次消融后成功率,一般不推荐更多次的消融.

至于房颤导管消融手术方法和时间可以从三方面来回答:一是否需要开刀:不开刀,但需要穿刺2~3个针眼,针眼一般选用大腿、肩部或颈部;二是否需要全麻:多数采用全麻,患者术中没有痛苦,实现房颤的无痛治疗;三是手术时间:一般阵发性房颤大约2~3小时,慢性房颤4~7小时不等.

目前国内外房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类:

第一,药物治疗:需要终身服用和经常监测,可能存在出血风险和控制欠佳,此外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肺脏纤维化、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等,多数会反复发作.

第二,导管消融治疗,国内外开展已经十余年,已经较成熟,不需要开刀,只需要3-4个针眼,成功率较高,可以达90%甚至更多,但需要在有经验的医院进行手术365医学网转载请注明

第三,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是微创迷宫手术,手术成功率较高,但创伤相对导管消融略大.

房颤的抗凝治疗已进入后华法林时代

记者:王教授,我们看到您此前曾发表过一篇论文,提到房颤的抗凝治疗已进入后华法林时代,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

王炎教授:房颤可导致脏器和肢体栓塞、卒中,其中卒中是房颤患者的主要和严重并发症,房颤患者卒中的总体发生风险较非房颤患者增高5倍,15%~20%的卒中是由房颤导致.房颤相关的卒中1年内死亡率最高可达50%.抗凝治疗可以显著减少脏器或肢体栓塞、大部分中风.

对于房颤的栓塞和卒中风险,目前中国专家共识建议采用简化的CHADS2评分,对于具有评分1分以上的患者建议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抗凝治疗(INR2.0-3.0).一项荟萃分析显示调整剂量的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能使卒中相对风险下降62%.

华法林虽然具有效果明确和便宜的优势,但是也有起效慢、需规律监测、食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剂量需要调整等局限性.由于华法林的上述局限性,尽管指南推荐,仍有近一半须服用华法林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或不接受抗栓治疗;在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患者中,许多患者INR未在合适范围导致治疗不佳或停止治疗.中国患者口服抗凝药物的应用率低于全球水平,且控制率也非常低.因此临床上期待出现抗凝治疗效果不劣于华法林、出血并发症不多于或少于华法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服用方法简单、较少的药物与药物、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且不需频繁监测的新型口服抗凝药.

近年,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发展,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成为新型口服抗凝药中的佼佼者.经过RELY、ROCKETAF与ARISTOTLE等大型临床研究证实,口服直接Xa因子抑制剂与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RE-LY研究主要终点显示达比加群酯150mg较华法林显著降低卒中或全身性栓塞风险35%,110mg降低卒中或全身性栓塞的疗效不劣于华法林.达比加群酯150mg较华法林显著降低血管性死亡的风险15%,达比加群酯显著降低总体出血、颅内出血和危及生命出血的风险.ROCKET-AF主要终点显示利伐沙班降低卒中和非CNS栓塞的风险不劣于华法林,利伐沙班显著降低致命性出血与颅内出血风险、大出血风险与华法林相当.ARISTOTLE研究主要终点显示阿哌沙班与华法林相比,显著降低卒中与全身性栓塞风险21%,阿哌沙班比华法林显著降低大出血风险31%.NOAC间间接比较提示总体疗效终点:阿哌沙班、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两个剂量)疗效终点无显著性差别;部分疗效终点:达比加群150mg唯一降低缺血性卒中风险;安全性终点:达比加群110mg组和阿哌沙班组大出血较低.

国内外权威房颤治疗指南推荐的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有望逐渐取代华法林,房颤的抗凝治疗已进入后华法林时代.

心脏电生理手术—如何快速与精确三维建模

记者:王教授,刚才我们谈了房颤消融手术的治疗方法,请您为大家介绍一下这种手术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王炎教授:在心脏电生理消融手术中,需要快速与精确建立三维模型,其目的为准确空间定位须目标区域,减少对非目标区域和关键部位的损伤.在心脏电生理消融手术中,如能快速与精确三维建模,可以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

如须快速与精确三维建模,首先必须了解目前几类三维建模系统的优缺点,建立三维模型,目前在国内外主要在两类系统下完成:一类是三维磁电场导航系统:强生公司的Carto系统;另一类是三维电场导航系统:圣犹达公司的EnsiteNX系统.此外,中国国产的3Ding心脏三维标测系统、Columbus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也逐渐开始运用.

Carto系统,类似于GPS定位原理,采用置于检查床下的定位板由三个环形磁场发生器构成,心脏导管采集磁场、电场信号,建立三维模型,Carto系统目前的空间参考零点位于患者背部.优点是定位精确、空间线性关系佳;同时不需要担心体内导管移动干扰空间零点.缺点是患者与床位间的卫衣,显著影响三维模型的准确性.

EnsiteNX系统,在患者体表贴三对电极片,每对电极片之间通过5.68kHz的低能电流,形成X、Y、Z三维正交电场,以腔内或体表电极作为空间参考零点,据此感知及定位电场内任意电极的位置.优点是定位较精确、可兼容大部分导管,显示各种导管;同时不需要担心患者与床位间的位移.缺点是容易受新进入导管影响;而且体内导管作参考时可干扰空间零点位置,影响模型精确性;此外,体表电极作参考时呼吸、患者扭动影响模型精确性.

记者:能否请您具体介绍一下快速与精确三维建模的要点有哪些?

王炎教授:快速与精确三维建模的要点可总结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要根据患者体质与心律失常类型选择模型及参考.如果患者为全麻不动,或者预计手术耐受性佳、手术时间短,不担心患者反复体位变动,可选择Carto系统建模标测.患者耐受差,预计手术时间长,患者容易动时,可采用EnsiteNX系统建模标测,此时相对不用担心患者与床位间的位置移动.

采用EnsiteNX系统标测时,对模型解剖精度要求相对不高,主要依赖电生理图标测结果手术,可采用体表电极参考,例如旁路定位消融;其次,对于解剖精度要求相对较高,而体内导管干扰少时,可采用体内冠状窦导管作为空间零点位置参考,例如左侧的室早;第三,预计患者须适当镇静、容易鼾睡,呼吸影响大时建议采用冠状窦电极作为空间零点位置参考.

第二步,分析术前影像资料.如果患者术前有心脏超声、心脏CT结果、心脏磁共振结果,可以预先分析,结合实际,适当分析和利用,指导模型重建,有的放矢.

例如:患者心脏彩色超声结果有永久左上腔静脉,则三维建模时可选择体表参考,减少巨大的冠状窦以至于零点漂移;心脏左房肺静脉CT或磁共振重建,如果显示肺静脉畸形和憩室,建立三维模型可减少时间,针对性建模反映畸形病变.

在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中,心脏左房肺静脉CT或磁共振重建,可以提前帮助我们分析肺静脉开口的直径、角度,左右肺静脉之间的高度,上下肺静脉开口连线形成的指向类型(垂直型或显著倾斜型).

第三步,三维建模的顺序和原则.在三维模型的建立过程中,遵循的原则和顺序为:第一,先采用较安全的柔软导管,再采用风险较大的硬导管;第二,先易后难;第三,先建立安全区域,再指向风险区域.

建立模型时可先使用较柔软的电极导管,再改为较硬的调弯消融导管.例如:1.右心房的建模,由于右心耳为相对危险容易穿孔区域,位于心脏的左前上方,可首先在心房下部先简单建模,以显示空间的前后、左右、上下关系,再将导管指向右后上轻柔送入上腔静脉建模,最后再轻柔指向左前上方建立右心耳的模型.2.左心房的建模,左心耳为相对危险容易穿孔区域,位于心脏的左前上方,建模时先简单建立左心房下部.

第四步,利用造影、电极位置指引建模.包括:术前图像:例如左房肺静脉CT重建时,可以有计划的重建脊柱与左房肺静脉开口相对位置的图像,术者可在X线下利用脊柱的投影位置指导定位肺静脉开口.

一是造影图像:如果有术中造影,可在X线造影图像下指导建模,包括肺静脉位置、左心耳的位置.

二是电极位置:如果采用LASSO左房建模,由于LASSO电极顶端为较柔软的环状,穿破心脏风险小,可先将LASSO粗略简单建模,结合电图送入左侧上腔静脉,再采用较硬的消融电极,在LASSO的指引下,建立肺静脉口部,避免向前误入较薄的左心耳.

第五步,关键区域三维建模.三维建模时要注意效率,重点建立兴趣部位和关键部位.对于非目标区域和非关键部位,可以少建或不建立.例如:①房室结双径路并室上速消融时,主要标记His束,对于心室和心房模型只须数点指示空间的左右、前后、上下关系.②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时,如果隔离肺静脉前庭,只须对肺静脉前庭密集采点,准确定口,其他部分可以忽略.

第六步,分阶段三维建模.对于许多手术,由于分步骤进行,可以分步骤三维建模.例如: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左右肺静脉前庭定口时,先只对左肺静脉前庭定口,导管消融完成做出前庭后,再定位右侧肺静脉前庭.否则,消融左侧时,患者如有活动位移或者呼吸显著变化,就须重复右侧定口建模工作.

第七步,三维模型的维护与校对.

三维模型建立后,应该将空间参考零点位置的电极留影,适当标记主要解剖结构,在手术中,用于监测模型是否有移动.例如冠状窦电极的位置、标记His束的位置、右心耳尖的位置.

对于EnsiteNX标测系统,如果患者由于疼痛、镇静、打鼾呼吸有显著变化时,应该重新进行呼吸补偿.此外建议术前计划导管和电极数目,在最终建立模型优化前,将所须电极和导管置于目标心腔内.

观察患者的呼吸变化、体位变化,必要时核对上述电极的位置和标记位置,确定模型是否可以继续使用,或须重新建模.

心律失常消融并胃轻瘫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策略

记者:王教授,我们此前谈了很多有关于心律失常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那么,请您再谈一下,此类患者在手术之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王炎教授:近年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病例迅速增多,术后并发胃轻瘫的病例开始渐有报道.Shah等报道不同程度的胃轻瘫发生率高达1108%.但目前在多数中心该并发症尚未引起临床医生的充分重视.由于部分胃轻瘫症状的严重性远远超过心律失常本身,因此有必要对该并发症诊断、处理和预防进行探讨.

记者:引起这种并发症的原因是什么?具体表现有哪些?

王炎教授: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后导致胃轻瘫的原因在于消融可损伤支配胃肠道运动的迷走神经.心脏后壁尤其是心房后壁与迷走神经解剖位置非常相近.左侧迷走神经下行于左心房后部、食管的左前方.右侧迷走神经下行于中线右侧、食管的稍后方.两侧迷走神经下行时发出分支形成食管丛,后合为一支下行于食管后进入腹腔.因此,在心脏后壁主要是心房后壁的广泛消融可能导致医源性的迷走神经损伤.而慢性心房颤动常需要在左房后壁广泛消融碎裂电位,这是近年消融后胃轻瘫病例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

迷走神经下行时分支至喉部、心脏、横膈、胃肠支配运动.迷走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依损伤位置不同而变化:损伤支配心脏的分支可能导致心率变化,而损伤支配胃肠的分支则可导致胃轻瘫,有时可伴幽门痉挛.

胃轻瘫属于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以往称为胃麻痹、胃无力、胃潴留等,内科常见于糖尿病、系统性硬化等疾病损伤支配胃肠运动的神经,外科常见于胃肠或肺手术后.胃轻瘫的临床症状包括早饱、恶心、呕吐、上腹胀痛、体重下降,检查可以发现胃内食物排出减慢、胃窦运动功能减弱或不协调.

记者:能否请您举例说明?

王炎教授:8例射频消融术后并发胃轻瘫的患者,男性5例,女性3例;其中7例为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1例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后.胃瘫症状发作从术后数小时至数周不等.多数病例在术后开始进餐时出现早饱等症状.其中5例痊愈,恢复时间从1周到数月不等,治疗策略包括胃肠动力药物、经鼻胃导管减压、内镜扩张、内镜下肉毒毒素注射和外科手术.2例遗留轻至中度持久胃瘫,1例经外科手术治疗.

记者: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并胃轻瘫的诊断和治疗是什么?

王炎教授: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出现前述胃轻瘫的相关症状时,应怀疑胃轻瘫.初始检查包括过夜禁食后内镜检查胃部是否有食物存留,或者钡餐过夜后是否存在钡剂残留;腹部CT检查可发现胃内食物的残留情况.也可用m锝硫胶体标记的固体食物行胃排空试验.较新的技术还包括实时磁共振检查观察胃的运动、结构与幽门痉挛情况,此方法能可靠诊断胃轻瘫和功能性幽门痉挛.

其他无创检查方法如假饲或诱导低血糖后行胰多肽分泌试验,通常餐后胰多肽的分泌呈双期反应,第一期为迷走神经介导,常发生于餐后10~30min;第二期出现较晚且持久,常发生于餐后30min~6h,此期并不完全依赖于迷走神经作用,也由胰肠途径或神经体液途径介导.对第一期反应的定量检测可以评价迷走神经是否存在结构功能受损.

胃轻瘫的诊断确定后,其处理依赖于胃轻瘫的症状或是否伴有幽门痉挛,一般给予少量多餐、低脂肪、易消化不含纤维的饮食;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或有作用,初始治疗后症状持续者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伴幽门痉挛者可尝试注射肉毒毒素;其他方法包括如置入空肠饲管、胃电刺激,甚至胃减容术.从目前的回顾分析可发现超过半数的病例可以痊愈,由于恢复时间从1周到数月不等,因此不建议过早给予外科手术,而尽可能先保守治疗.

记者:听您谈了这么多,有没有关于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后胃轻瘫的预防方法?

王炎教授:关于如何预防广泛心房后壁射频消融后因迷走神经损伤导致的胃轻瘫,目前尚无充分的资料提示哪些策略有效.只能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第一点,术中表现.

术中的临床表现可能并非迷走神经损伤的特异表现.众所周知,上腔静脉或冠状窦等血管部位的消融均可以产生强烈的疼痛但并不会导致胃轻瘫,而其他表现包括心率增加或低血压尽管提示迷走神经反应可能,但这也可能正是我们需要消融的心脏迷走神经丛,后者是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重要机制之一.

第二点,器械应用.

目前难以确定导管的选择是否与胃轻瘫的发生率有关.食管温度计的监测可能有助于预防胃轻瘫,但由于其仅能监测临近食管的迷走神经支的消融能量,而不能监测远离食管而靠近心房后壁的神经损伤,因此其作用具体多大目前亦未确定.

第三点,消融功率.

毫无疑问,降低消融功率可以减少胃轻瘫并发症,但此策略目前可能意义不大,主要原因有:一研究显示迷走神经的部分损伤可以降低心房颤动的复发,但部分和完全损伤之间的治疗窗口可能很小.二有助于降低复发的迷走神经分支应是支配心脏的神经丛,而非支配胃肠道的神经丛,因此正确的预防策略应该是提高消融损伤部位的选择性,而不是降低损伤的程度.三较高的功率是消融效果的重要保证,而目前报道病例的消融功率基本都低于45W,因此难以依赖进一步降低功率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第四点,神经分布.

目前迷走神经和心脏后壁的详细解剖关系仍不清楚.有人曾研究迷走神经和食管的解剖分布关系,但只有进一步深入研究迷走神经和心脏后壁的解剖关系才能有效评价具体某部位的消融风险,例如迷走神经主干是否与特定的部位如左上肺静脉、冠状窦中部等非常相近,对此磁共振或者PET研究或能有用.

总的说来,目前有效的策略是在心房后壁广泛消融时采用食管温度计监测,预防食管附近消融组织温度过高;其次适当降低消融功率.

在将来有希望的策略可能是:首先通过研究迷走神经和心脏后壁的详细解剖关系,确定消融导致迷走神经损伤胃轻瘫的高危消融部位.其次,在高危部位消融时,先在心脏进行电刺激,监测胃电图或者超声下胃肠运动的变化,但本方法的可行性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已有研究表明刺激右颈部的迷走神经可以显著升高胃内压力.因此如果研究能发现在心脏后壁刺激可导致胃电图或超声检测胃动力的变化,而且该反应与胃肠迷走神经损伤相关,则该方法可能是有效的预防策略.

走在世界前沿的中国绿色电生理技术

记者:据了解,去年中国绿色电生理联盟(湖北联盟)成立,您当选为主任委员并作了相关的展望报告,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绿色电生理?

王炎教授:绿色电生理是近年来心律失常领域悄然发生的一场技术探索,它是无数先驱学者心律失常介入治疗30年经验与现代三维影像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绿色电生理代表着未来的趋势,该技术在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病变导航基础上,同时减少患者及医务人员X射线辐射危害,甚至完全避免X线辐射.该技术的研究意义在于减少X线辐射,降低硬件限制(无须X光导管室),利于在县/镇医院普及开展.

近五年来,我们与数个中心协作,在该领域先后作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对照研究,通过*审核和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入组接近1500例患者,严格记录手术时间、射线量、并发症情况和成功率,其安全性、效率与成功率都不低于传统方法.

而且,在汪道文教授、曾和松教授的推动和科室支持下,同济医院的项目组先后在该领域发表10多篇论文,研究受到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高度重视.在2017年中美小儿心律学交流研讨会美国心律协会主席GeorgeF.VanHare特别引用其中的部分项目研究结果;同年由著名Springer出版社资助,邀请我作为中方第1主编,与十多个欧美国家共同编写了《零X射线心脏电生理》;并在亚洲心脏病学会年会、英国Morriston医院等国内外二十多家大型心脏中心进行了演示手术.

目前,对于各种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手术、起搏器植入手术,全世界绝大多数中心,都采用X线导航治疗手术.在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和起搏器植入方面,中国绿色电生理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前沿,北京安贞医院的喻荣辉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的薛玉梅、华西医院的付华教授、上海交大附属新华医院的李毅刚教授、大连医科大学的夏云龙、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的蒋晨阳教授等多位教授在该领域内作出了引导和示范.

记者:王教授,您在心血管内科耕耘多年,取得了可观成绩.据了解,您所在的同济医院心内科在医疗、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居国内领先和先进水平.最后请您对武汉同济医院以及所在科室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王炎教授:同济医院是在1900年,由德国医师埃里希·宝隆创建于上海.1955年迁至武汉.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从1959年开始组建,1979年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81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本学科是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湖北省和武汉市心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所在单位.在医疗、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居国内领先和先进水平.

我科擅长各种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衰等)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各种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中具有显著优势,并具备了世界一流的先进设备和国内领先的诊断治疗技术水平.尤其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诊治、暴发性心肌炎救治和基因诊断与分型指导个体化医疗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创新,在学科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并且向全国辐射.

为了科室长远发展和个人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心血管内科每年派1~2名医生到国内著名医学机构进修半年以上;并鼓励老中青传帮带,每周病区定期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以及大查房;每周三在内科18楼大教室常规科内业务知识学习,学习心血管领域最新文献与指南.

此外,为提高学科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组织以主任、教授为主的小组深入到湖北省的地、市、县讲学和义诊(每年4~6次)、主办不同类型的学习班、继续教育课程和同济心血管高峰论坛,以帮扶基层医院建立胸痛中心为契机,与基层医生建立联系,增加专家门诊和专科医师门诊,同时到地市和全国会诊每年200人次以上等.通过这些活动明显增加了与湖北省及周边省市基层医生的联系,既传播了同济精神和文化、帮助了基层,也为学科迎来了大量病源.

(本次采访感谢365医学通讯社的大力支持!)

上文汇总:本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安宁和王炎和心脏守护者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技术本科毕业论文技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李白和王维:同住长安却不相往来
李白( 701 - 762) ,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王维( 701 - 761) , 字摩诘, 号摩诘居士 唐代诗人、画家、书法家 公元730 年( 唐开元.

二维码之父王越:15年造一个小巨人
1994年, 日本DensoWe公司发明了QR码,它的名称来自英文“QuickResponse”的缩写 QR码由于免费开放授权,在应用端得以流行,后来成为二维码的代名词 年轻.

王品:创业路上的九死一生
27年前,他9次创业失败,负债高达一亿六千万!朋友贷款200万给他还债,差点搞得妻离子散 终于在第十次创业时,他凑了270万开了家牛排店,翻身成为百亿级的行业巨人!这个人就是台湾最大连锁餐饮集团&ld.

王方:别让青光眼偷走你的眼光
青光眼被称为“视力的小偷”,这是因为青光眼早期症状不易察觉,一旦患者感觉到自己视物不清再就诊为时已晚,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就这样偷偷摸摸地把光明窃走了 青光眼早期不易觉在贵州中.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