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和实践方面论文如何写 跟周边外交思想:理论渊源、时代意义和实践方向有关论文如何写

主题:和实践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1

周边外交思想:理论渊源、时代意义和实践方向,该文是和实践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跟方向和理论渊源和*方面论文范文资料.

和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和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翻译理论和实践论文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军事理论论文2000

内容提要 周边是中国从地区大国向世界大国真正转型的必经之路,是新时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区.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周边外交思想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理论精华,继承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代领导人外交思想,有利于改善中国在周边国家的形象、构建新型周边国际关系和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格局.在积极运筹中争取周边战略主动,全面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周边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共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成为新时代周边外交的实践布局.

关键词 周边外交思想; 周边外交; 周边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DOI: 10.19422/j.cnki.ddsj.2018.08.00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制定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外事工作会议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确立了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简称外交思想).周边基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和与中国的互动关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的首要,是中国实现从地区大国到世界大国转型的必经之路.因此, 周边外交思想作为外交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理论精华,发扬创新社会主义中国文化和中国外交传统,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周边环境为战略目标,以推进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为历史任务,以“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为基本原则,以睦邻、安邻、富邻和“亲、诚、惠、容”为实践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分层次,分阶段,全面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周边外交思想的理论渊源

周边外交思想是在中国进入民族复兴关键阶段的历史进程中基于深厚的文化和思想根基发展形成的,既有对历史和传统的传承和突破,更具创新和发展.

一、周边外交思想是对中国“和”文化与“仁义”理念的继承发扬

2014 年5 月15 日,主席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 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中提到,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既有亲仁善邻的传统外交思想,也体现出儒家“礼之用,和为贵”“地利不如人和”的“和”文化内涵[1].

此外,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国与国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可以通过具体规范和制度设计,实现中国儒家以“仁”理念为核心的和谐.主席强调坚持睦邻、安邻和富邻,推进构建新型周边关系,从而实现国家之间以对话求理解,以协商谈判解决争端,化解矛盾,和睦相处;实现以共识求团结,和衷共济,渡过危机;实现以包容求和谐,获得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

二、周边外交思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代领导人外交思想的巨大创新成果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历代领导人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应对不同国内国际局势,采取和实施了不同的外交策略.周边外交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以顶层设计谋划周边外交格局,明确周边外交服从服务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以“一带一路”来“更多惠及周边”,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与周边国家关系的质量,以“让利”为新常态,积极担任地区经济发动机和公共产品提供者的角色,是对“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的务实外交观的创新继承.

此外,周边外交思想创新引用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吸收“和谐世界”理念,以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周边区域治理;基于20 世纪50 年代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兵对兵,将对将,各行各业要通畅” 的“人民外交”观[2] 的创新实践,以公共外交促进周边民心相通;强调继续坚持十六大以来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提倡发展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的周边关系,以“亲、诚、惠、容”的实践要求编织周边伙伴关系网络.

周边外交思想的时代意义

周边外交思想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总体布局的具体实践与反映,勾勒了指导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长期工作的理论蓝图,具有重大时代意义.

一、明确中国自身定位,有利于改善中国在周边国家的形象

基于中国综合国力优势,周边有的国家一直对华持有“中国威胁论”的疑虑.中国周边外交的首要目标是打破周边“中国威胁论”,塑造中国爱好和平的形象.主席强调,中国继续走永不称霸的和平发展道路,用对话合作的方式处理分歧和纠纷,提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致力于与周边国家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中国周边外交以“亲、诚、惠、容”促进民心相通,在帮助马尔代夫渡过淡水供应危机、协助救援尼泊尔特大地震、菲律宾台风灾害、实施新亚欧大陆桥和印尼、泰国高铁项目等周边国家基础设施的同时,将中国的热情友善传递到周边国家的企业、民众当中,彰显了中国在周边外交实践中的诚意,塑造了中国热爱和平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二、创新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模式,全面推动构建新型周边国际关系

区别于中国与其他大国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关系框架构建,周边外交思想创新推动中国与周边陆海相邻的中小国家间构建更为公平、互惠、平等、包容的新型周边国际关系.一方面,当前中国周边除了长期局势动荡的阿富汗外,总体随着东北亚半岛局势的好转而进入稳定周期.中国以“亲、诚、惠、容”理念编织同巴基斯坦、俄罗斯、缅甸等周边邻国的伙伴关系网络;与东盟推进商谈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推动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同日本、印度关系实现转圜走暖;中国参与创建并发挥重要作用的上海合作组织在中亚国家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吸纳印度和巴基斯坦后升级了合作层次和领域[3].中国以此能够在周边倡导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另一方面,中国周边的东盟自贸区、南亚联盟、欧亚经济联盟等经济主体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关系.中国在周边以“六大走廊”陆海统筹推行“一带一路”倡议,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开放姿态促进各经济体间政策沟通协调,凝聚共识,淡化分歧,强化彼此经济合作和依赖关系,推动建立新型周边国际关系.

三、促进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为实现“中国梦”创造良好周边环境

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周边地区全面推进,使得中国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走向前沿,改变了传统的由沿海到内陆的对外开放格局,确立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海陆统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五年来,共建“一带一路”逐渐从倡议变为行动,从理念转化为实践,特别是在周边地区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区域公共产品.结合党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中对周边外交做出的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一带一路”与周边国家的发展战略相互对接,细化提出中国—东盟“2 + 7”合作框架,建立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推动中国—东盟关系从“成长期”迈向“成熟期”.中国同周边国家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谋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朝着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为中国实现“中国梦”创造稳定的周边环境.

周边外交思想的实践方向

周边外交思想是外交思想在周边实践的集中体现.中国在周边外交长期工作中应坚持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目标和新宗旨,推进周边外交思想在周边的创新实践.

一、定位层面:实事求是,注重形象,维护和平有利的周边环境

中国新时代的周边外交,需要从“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来准确定位“睦邻友好、互利合作是周边国家对华关系的主流”[4] 的周边国际环境;需要从周边外交“维护和用好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5] 来定位国家核心利益;需要以“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6] 来定位国家和平发展道路;需要以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7] 的定位来把握中国在世界和平发展、全球经济复苏和国际秩序稳定中的大国角色,来明确回答中国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及国际舞台上应发挥的作用、承担的责任[8].结合中国周边区域观,凸显“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9] 争取并维护有利的周边国际环境.

二、战略层面:主动谋势,奋发有为,争取周边地区的战略主动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此,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目标宗旨的“双构建”,也引领中国周边外交的顶层设计.这意味着不仅要着眼于当前的周边环境,还要注重主席强调的“谋大势、讲战略、重运筹”的长远谋划,来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在主动谋势,审视国家利益诉求,努力维护国家边疆安全上奋发有为;在积极推动构建周边地区经济、政治、安全新秩序上奋发有为[10] ;在向周边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提升话语权上奋发有为.基于此,中国需健全升级周边伙伴关系网络,创新中国同周边国家互动模式,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互利共赢的新型周边国际关系.

三、实践层面:审时度势,陆海统筹,全面落实“一带一路”倡议

主席在2013 年9 月和10月相继提出了旨在开拓欧亚经济合作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加强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称为“一带一路”倡议.

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全面落实的当前阶段,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创新以中欧班列为主的国际物流形式连接沿线中心城市和重点经贸产业园区, 共同打造以中巴、孟中印缅为重点的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航线重点港口为节点, 持续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11].同时尽量避免国内地方政府、企业间,域内国家间的同质竞争;协调点面关系,注重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分配格局;不断优化政策传播和民心相通工程,以澜湄合作新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为重点突破平台和早期收获项目试验田,合理对接“欧亚经济联盟”“东盟2025”等周边国家与地区组织议程,从而形成同周边地区陆海统筹的合作框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全面落实.

四、准则层面:量力而行,统筹全局,提升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需要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因此,从深化“三力”布局周边外交是新时代的命题和准则.一是有所侧重而不失灵活地实质提升周边影响力.在事关稳定和平衡的重要地带,如巴基斯坦、朝鲜、柬埔寨、缅甸等国,充分运用综合国力,积极打造周边战略支点;对待实行“大国平衡”战略的国家,如新加坡、印尼等,进一步改善和升级双边友好关系;与中国双边关系相对较为复杂的国家,如蒙古、越南、韩国等,采取更为积极的方针,扩大双边政治、经济和安全合作[12].二是重点强化周边感召力.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在周边以命运共同体为愿景和纲领,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具体实践方面,超越经济换外交思路,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科技等手段,秉持伸张正义、支持公道的原则,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应对周边问题,彰显“中国方案”的建设性作用.三是实质促进周边塑造力.作为域内大国,中国在坚持以正确义利观、新安全观参与周边国际事务、国际规则制定和议程设置的同时,需要正确认识与合理应对“亚太再平衡”“印太战略”等美国战略因素对周边秩序的影响,并理性分析周边国家在中美间的“经济—安全”二元困局.

五、理念层面: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着力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2015 年11 月,主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中指出,“中国始终将周边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视促进周边和平、稳定、发展为己任.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推动国际关系化,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从周边先行起步”[13].主席多次强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14] 中国需要从高层交往到深入民间,深化从中亚到东南亚、从东北亚到南亚的周边地区的全方位外交,以实际行动践行与周边国家不分大小强弱的“常见面、多走动”和“讲平等、重感情”;以公共外交增进周边民心相通,实现彼此“亲、诚、惠、容”,真正做到睦邻友好和守望相助,把“中国梦”同让各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联结在一起,以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化周边外交格局,为中国周边外交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经验借鉴,增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信心;为中国后续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15].

六、方法层面:澜湄当先,重点打造,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华关系总体稳定的东南亚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点和优先方向,其中,重要着力点在澜湄区域.与中国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并作为东盟重要组成部分的澜湄区域,是中国和东盟之间的陆上连接枢纽,也是“一带一路”的交叉结合区域,相比中国周边其他地区存在更坚实的经济、政治、安全、人文和生态领域合作基础.2015 年11 月,中国和湄公河国家老、柬、泰、缅、越五国建立了弥补既有机制不足的全新经济合作框架——澜沧江—湄公河对话合作机制,并在2016 年3月首次澜湄合作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三亚宣言》,确定了六国合作发展的“3+5”框架,即以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为三大合作支柱,优先在互联互通、产能合作、跨境经济、水资源、农业和减贫领域开展合作.成立两年多以来,澜湄合作机制化日趋成熟,建立了领导人会议、外长会、高官会和各领域的工作组会等四个层次的机制,六国先后设立了澜湄合作国家秘书处、水资源合作中心等协调机构;完成或实质开展了首次领导人会议确定的45 个早收项目和第二次外长会中方提出的13 个倡议中的大部分;保障了项目合作资金,使3 亿美元的澜湄合作专项基金和50 亿美元产能合作专项贷款等资金投入到位,向世界展现了“澜湄效率”和六国以合作促发展的决心.2018 年1 月,第二次澜湄合作领导人会议发表了系统涵盖澜湄合作目标、准则、架构、领域和体系的《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澜湄合作也正式从“培育期”进入到了“成长期”.山水相连、经济互补、人文相通的澜湄各国间更具备了实现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的坚实基础.当前,澜湄六国已经确定了“本着平等协商的精神,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缩小发展差距,携手打造团结互助、平等协商、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的共识[16].由此,以澜湄合作为基础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作为首个得到相关国家正式认可且已进入建设议程的命运共同体,足以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阶基础和重点方向.

汇总:该文是一篇适合方向和理论渊源和*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和实践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和实践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农业科技项目监测和评估:理论、实践与问题
Erik MillstonePatrick van ZwanenbergFiona Marshall翻译(节译)许宁(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北京100122)摘要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增强农业,尤其是小.

网络安全思想的中心目标、时代要求和精神核心
摘 要十八大以来,审时度势,开创性地提出了有关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新观念、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系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安全思想 网络安全思想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网络发展的中心目标与精神核心 在此基础上.

成长的代价:区域公共产品和中国周边外交
提供区域公共产品是中国由地区性大国向世界性大国迈进过程中需要付出的“成长的代价” 安全、机制、基础设施、市场开放和贸易秩序、发展援助、金融……是中国可向周边提供的区域公共产品 .

总书记新时代扶贫思想的理论意蕴
王超(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党校,重庆400038)摘要总书记新时代扶贫思想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扶贫工作的重要条件、依靠力量、全球关联及价值归旨构成其逻辑意蕴;坚持推进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