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有关抗战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和抗战时期的徐永昌和类毕业论文怎么写

主题:抗战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0

抗战时期的徐永昌和,本文是有关抗战毕业论文怎么写和徐永昌和抗战时期和蒋介石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抗战论文参考文献:

抗战论文参考文献 抗战精神论文

战时中国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了八年,徐永昌始终作为主管作战指导机构的负责人,积极筹划战局,发号施令,颇有功绩.徐永昌既非保定毕业,又非任职黄埔,与原本既无学缘联系,又无地缘关系.抗战期间国军人事变动频繁,蒋为何将徐放在这样一个重要职位上?徐为何从未离开军令部长之职?探究蒋任用徐的原因,分析两人的关系,能让我们看到蒋与非嫡系将领的相处,也能从侧面窥探抗战中枢指挥的情形.

如何罗致徐永昌

徐永昌并非黄埔建军的旧班底老人,亦非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罗致的原北洋政府政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两人分处不同阵营,徐是晋系主要人物,晋系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的历次反蒋运动中曾扮演重要角色.直到1930年代阎锡山掌理山西后,徐与蒋才算有了正式接触.

1930年中原大战,围绕在阎锡山周围的晋系要员中,徐永昌和赵戴文是反对倒蒋的.中原大战徐永昌负责陇海线一带作战,在全军溃败之时,徐指挥的军队撤退组织最为出色.这些通过南阳寨地段的部队均未被堵截,究其原因,徐永昌指挥的线攻守皆宜,未吃过败仗,处于被动也只是因为战略上协调不当.

阎锡山决定下野后,任命徐永昌担任晋绥警备总司令,负两省总责.此时,徐永昌与国民政府方有直接接触.被派去西北整编善后的陈诚向蒋汇报时,评价徐永昌处事稳妥,沉厚缄默.徐原有的势力是前国民第三军孙岳旧部,在他担任河北省主席时,曾几度遭到阎锡山分割,但徐的部队在精神上仍能凝聚意志,团结一致.徐永昌指挥阎锡山部队时能全师而退,使蒋认识到他是一位出色的将才.

不久,阎锡山回晋,徐永昌难有作为,省政在阎的暗中操控下,徐只能签字照办.“九一八”事变后,开始整合各派势力,对阎是不放心的,徐永昌此时见蒋,为阎说项.在武汉和石家庄,徐两次向蒋表示,支持阎锡山主持晋绥军政,在阎东山再起并存续下去的关键问题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徐永昌离开武汉时,命令少将级以上要员都到车站送别,给予他极高礼遇.徐此次南行,为稳固阎锡山的地位做了不懈努力,同时也结交了许多国民党军政要员,为自己的晋升铺平道路.蒋对徐有爱才之心,希望为己所用.

1936年,在堵截徐海东部红军问题上,徐永昌与阎锡山当面发生争执,二人在土地公有、防共保卫团等问题上意见相左,阎非常生气.至此,徐、阎无法再共事.一直都有将徐揽到麾下之意.1935年12月中旬,徐应邀到南京.17日,二人同车赴汤山东炮兵学校参加学生毕业典礼.途中,蒋要徐出任参谋总长或军委会主任,徐认为能胜任该职的人很多,自己留在北方对国家更有益.此议搁浅.

等到听闻徐、阎二人发生龃龉,乃电徐到京任事,一、二两电均被阎扣留.阎接到第三次来电后,认为蒋、徐关系已经成熟,留徐无益,乃将蒋电交徐,并将计就计,嘱徐在蒋的左右为山西出力.徐永昌遂于7月11日乘车抵南京.16日,徐与蒋同车赴炮兵学校,蒋因军委会主任朱培德出国考察军事,要徐接替此职,徐力辞.

西安事变爆发后,徐永昌为国家前途深感烦忧.后来,徐永昌去南京,蒋邀他去奉化见面,他为西安事变善后出了很多主意.蒋十分关照徐,徐相当感念.每当照相时,宋美龄总是让徐、蒋合拍.徐下山时风大,宋美龄又让外甥送去围巾,这些显然都出自蒋的授意.对于徐永昌这样一个不是很注重外在名利的人而言,这些尊重无疑触动了他的内心.其后,蒋百般挽留,甚至说出“你还能不帮我吗”之类的话,徐最终听命.对比在阎锡山手下办事时的经历,徐顿生“士为知己者死”的想法.

1937年2月17日,朱培德逝世.3月初,国民政府任命徐永昌为军事委员会主任.徐于8日到职视事,从此正式脱离山西,进入中枢参赞戎机.当时军事委员会主任一职是蒋的亲信才能出任的,因该职位权责重大,可代蒋处理公事.由此可见蒋对徐是极为信任的.

在作战上体现军事才干

战时,与徐永昌关系密切,徐参与机要并提出建议、意见,作为蒋决策的参考.他不但是负责作战的军令部长,还是军事最高决策部门军事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之一,能参加最高国防会议.在非嫡系将领中,获此殊遇的人很少,白崇禧虽为其中之一,但蒋对白始终心存芥蒂.徐永昌对比较尊重,在日记中一直称之为“蒋先生”.蒋之所以对徐如此信任,徐又始终追随蒋,主要有几个原因.

徐永昌有较为出众的军事才干.抗战爆发后,徐出任石家庄行营主任,负责华北抗战的协调与部署.1937年10月,徐在日记中记载自己担任作战部长一职,蒋其后就作战事宜屡次征询他的意见.当时,上海作战进入激烈时期,蒋担心日军从黄河南下,开始考虑之后的作战重点及战略,不过徐打消了蒋的疑惑,专心上海作战.12月时,蒋比较关注军队整理的事,徐就此提出意见.当时,整理部并未成立,但蒋依然坚定在抗战中整军的决心,这与徐之意见不无关系.

军令部成立后,每每与徐永昌交流作战事宜,始终让徐参与机要.比如在1938年的台儿庄会战中,经过反复思考,蒋同意徐的主张,暂时不用黄、周两师,留作预备.台儿庄会战后,蒋试图扩大作战规模,希望加入预备军,一举歼灭台儿庄的日军.徐不同意,主张与日军相持.他认为,不必立即解决日军,即使增兵也未必能一举灭之,与其激起日军殊死进攻之心,不如进行相持斗争,消耗日方军力,以养我方士气.此前中国军队没有一次能痛快解决日军,我方与日军就如同与高手下棋,久战自有进步,而敌人则日渐衰坏.徐永昌的意见使有所警觉,徐州会战的最后阶段,国军撤退迅速与此不无关系.正如徐在日记中写道:

敌人向取致命处抄截手段,此次徐北战事何故走了外圈?所以今日亟须防其东明上下游渡河或鲁西挺出.余认我军补充(人与械)训练尚须三个月完成.此时纵有十数师可用,不过所差太多.且敌气尚未甚损,我气尚嫌脆弱,若过事强迫,敌不难立调数万精锐与我一拼.我已有胜敌之道,何必冒大危险以求一日之逞?所以余极力谋持久,不希目前有进步也(蒋先生已然余说).

在情报、联合作战、工事以及军令问题等业务方面,主要向徐永昌咨询意见.而关于国民政府与关系的问题,徐的意见对蒋的决策也起了重要作用.皖南事变后,关于是否闪击延安的讨论中,两人意见一致,认为不应在国民党大会上研究彻底解决陕北的问题,刘斐喜欢发表意见,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竟以军令部方案正式提出,有失慎重.

徐永昌约束部下对的激进意见,从军事角度上维持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与之间的关系.当时刘斐判断日军必先攻陕西,因此应尽早向陕北进攻,然后固守长安,放弃洛阳及中条山等.徐永昌则认为,日军不会先进攻陕西,但若国军攻打陕北,那么日军定会趁机而入,坐收渔人之利,这就相当于日军是被我方“邀请”来的一样.在徐看来,短期之内日军的南进计划尚需待机而为,会加紧封锁与掠夺物资,增加抗战难度.

在作战方面倚重徐永昌,徐永昌也在战略战术方面体现自己的才干.1937年,徐的判断对蒋后退西南、持久抗战的决策很有帮助.徐推断日军有两种企图:一是从东面进攻,占领一二八协定线,等北面占领察绥冀晋后,暂作休整,与中国议和,若不得要领,再从东南方向进犯南京,北面进犯陇海线.二是日军乘胜追击由东面直接进攻首都,北面直渡黄河,进犯陇海线.在徐看来,不管日军出于何种企图,以我军现有的军事实力,均没有抵御良策.而对于第二种判断,要做最低限度的打算.历史证明,徐的判断完全正确.

次年,徐永昌上书,认为迁都西南,持久抗战,则抗战必然取胜,这一论断对当时国民政府内的悲观论调是一种反击:

窃观近日军情,晋南津浦陇海寇氛日逼,论者或持悲观,以永昌愚见,如能加强心力,奠定长期抗战之基础,以为敌人长期侵略之对策,最后胜利,终属于我……反观日本,过去机力诚足,拖船复少,故能所向无前,今我卸一船,彼加一船,机力未增,而加载不已,则彼之所苦,正等于前此之我,故近来浙皖鲁晋之敌,已渐露颓势,纵使深入豫皖赣鄂,亦不足畏,因彼加载愈多,机力愈竭……除军委会留武汉外,宜将确迁成都或昆明,而以黔越两川为最后外卫……抗战必能持久.

徐的支持对于蒋顶住压力,拒绝日本的诱降条件,坚持抗战主张,无疑意义重大.徐永昌认识到持久抗战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主要在于歼灭敌军,他在以的名义下给卫立煌的命令中体现了这一点.同年,徐永昌给李宗仁、程潜的命令中亦强调“因思长期抗战,重在消耗敌力,而不在争一小地点之利,敌酋功过,在于地点之得失,而不甚顾惜兵队之残破.此后与敌相持,不必遽求得地,宜以力能抵住,消耗敌力,我不浪费兵力为上策”.

在作战之外,徐永昌还向提出涵盖工作业务、宣传、人事、政工、建立参谋系统、统制参谋人事等方面的建议,如:

……(九)冀鲁豫政治工作1、就地取材教育之,就地用,2、密令各军派员往八路见习,3、实地练胆,练做,练人格;(十)建军中,今日应亟注意之政治工作(军队教育应以政治教育为主体,因我装备技术两缺,不能不以政治教育以求官兵一体,兵民一体,持久的自动的打击敌人).

这些建议基本指出当时军令部及相关机构的问题所在,都是徐永昌作为军令部长对抗战时期战略制定与实施的贡献.

被误解的“傀儡部长”

徐永昌的性格决定了他与可以和睦相处.蒋性格暴躁,固执易怒是一大缺点.李宗仁印象中的个性倔强,对于作战计划,全以一人意志为转移,别人根本不能置喙,一旦打定主意,很难动摇.盛怒之下,蒋容易下达错误的命令,旁人难以转圜.

而有知识、有能力的非嫡系将领却能缓解矛盾.徐永昌原为毅军的一名普通士兵,但为人好学.1913年,徐永昌报考陆军大学,经过刻苦学习,从一名普通士兵成为当时最高军事学府的学员,这种经历十分罕见.徐永昌为人沉厚缄默,处事稳妥,给人一种老成持重的感觉,不爱说话,不喜欢随便发表意见,甚至被史迪威认为是个“傀儡部长”.徐永昌比较顾及身份与环境,没有与蒋发生过正面冲突,即使有意见也是私下交流,不当面给人难堪,这样的性格与蒋正好互补,容易相处.德国总参谋长史利芬(一战德国作战计划制定者)认为,总参谋部工作人员的性格就是要默默无闻,谦逊有礼,徐永昌的性格恰是如此.

徐永昌自认是淡泊名利之人.他打破军人兼任地方行政长官的成规,在被任命为绥远省主席后,以主席是一文职为由,不愿带兵前去,遂将所部交出,希望藉此树立“军民分治”的风气.尽管他的部下一致反对,不过徐依旧辞去军职,开创民国时期之先河.

徐永昌很少任用私人势力,甚至没有培植私人势力的打算,用人比较公平.战时,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各派系拥兵自重,在这些军头中,徐永昌无疑是一个另类.由于徐以非嫡系的身份掌握大权,蒋重用他,不但出于平衡各派势力的考虑,也便于指挥作战,希望树立一个拥护的典型.徐可以在蒋能接受的范围内表达不同意见.例如台儿庄战役后,全国都在庆祝,徐永昌反而提出目前军事情况虽有所好转,但在宣传方面要格外留意.因为台儿庄大捷固然是我军将士用命,但也有敌军没有立即增援之因,这并非对方实力不足,而是日军留兵备俄和内部出现分歧所致.若我方宣传失当,给予日方国体上以难堪,则会造成日军上下同心,不顾一切.日军之前未全力攻击我军,尚且占优,而我军上下一心,协力御敌,方能取胜,如果日军齐心协力进攻我军,我军岂能轻易抵挡,此事不可不留意.在全国一片赞誉声中,徐永昌敢于指出不足,是难能可贵的.

斡旋于与晋系之间

徐永昌还是与晋系之间的粘合剂.例如,1941年2月14日,获取阎锡山指示第33军军长于镇河的手函,内容为:“一、拟准你等事;二、反对内战;三、联系皇协军;四、准备一月内突变.”蒋征询徐对此手函的意见,徐认为此手函语句好似阎锡山的口气,且像是对各军长的,也如同是一种对国家抗战不利时的准备工作.蒋问徐,这是不是阎为增饷或为其它目的而故意放出的空气.徐则觉得应该等贾景德来,进一步了解之后再说.蒋很担忧,怕阎投日.

6月26日,约徐永昌讨论此事,徐认为阎不至投敌.之后不久,徐永昌奉命亲赴山西,归来后向蒋报告:“……阎先生非惟不是第一流政治家,或且不够个政治家,而是个政治经济技术家.前者由民十七年作风及 26年开战前复余电必开战,与今且认定抗战决无好结果见之;后者由数十年来山西政治上下廉洁及公营事业之发展收获等见之.但在今日之我国此种政治及经济技术家实已凤毛麟角,无出其右者.亟应设法任用,是为国家幸甚……阎先生想到国家,当然盼将敌逐出大陆,但想到一己,则必虞战后彼且末路穷途

由彼才干言,使掌握经济,战后恢复必较他人早十年.由国民党言,类皆长于破坏,求此人才实大不易.如此时常令其来,使掌经济仍兼领晋事,来往两地,久必安心.此利国利党,不惟成就阎先生才能,亦见之伟大也(蒋颔首者再).”经过徐永昌从中协调转圜,暂时打消了的疑虑,把蒋与晋军之间一场迫在眉睫的冲突消弭于无形.

抗战时期,与徐永昌关系密切,这种关系源于蒋对徐能力与忠诚度的信任以及徐对蒋的尊崇.由于性格原因,很多人认为徐没有主见,像个傀儡.当时中国驻日军事代表团团长朱世明是一个既有才又自负的人,鲜有人能入其法眼,但在中国军界,朱世明最佩服的人却是徐永昌.同样,少年得志的张学良也承认他最佩服的军人是徐永昌.

徐永昌在军中有资历,有学历、学识,关键是位处中枢却没有私人势力,来自地方势力却不掌控军队,这也让蒋可以放心地将军令权交给他行使.蒋对徐的信任使军令部慢慢树立权威;徐对蒋的尊崇使作战指挥不至出现最高统帅与参谋部之间的纷争.这种相互关系保证了军令部业务顺利实施,从而巩固了在指挥系统中的地位,为抗战时期的作战指挥奠定了基础.

(作者系文史学者)

此文评论:此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抗战本科抗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徐永昌和抗战时期和蒋介石方面论文范文.

这是一个应该忏悔的经过1945,徐永昌受降的心路历程
文│叶铭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湾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订投降协议,代表中国出席这一盛典的是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徐永昌 著名记者陆铿曾评论“中国人民对日抗战八年,牺牲军民无数,而最后代表国家受降.

抗战时期徐铸成在香港《大公报》的新闻评论探析
◎尤悦【摘要徐铸成是我国著名的报人、记者和新闻评论家,他在新闻界的主要造诣在于他的新闻评论 1939年8月,徐铸成应大公报胡政之邀请,担任香港版大公报的编辑主任 1939年8月至1941年11月,他撰.

萧红不死徐永鹏
最近,我阅读了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5 卷本萧红全集,不由得感慨万端 萧红,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 本名张乃莹,1911 年,出生在东北黑龙江省的呼兰河畔 由于生活的不幸,1942 年,年.

抗战时期的美国援华:一切都是为了利益
“利益”——放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来审视这两个字,很残酷,但却是最真实的 抗战期间,美国向中国提供的所有援助,都是与美国保护其在中国和亚太地区利益的考虑分不.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