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庄子方面专升本论文范文 跟《庄子》文学寓言中的德育思想探究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庄子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30

《庄子》文学寓言中的德育思想探究,本文是关于庄子专升本论文范文与《庄子》和德育思想探究和寓言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庄子论文参考文献:

庄子论文参考文献 外国文学期刊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文学杂志排名

内容摘 要:运用文学寓言的形式来阐述哲理,是《庄子》一书的显著特点.在《庄子》一书中有诸多简短精悍的寓言,这些寓言不仅展示了《庄子》一书高度的文学美感,而且还折射出令人深思的德育思想光芒,犹如:心怀远大理想,树立鲲鹏之志、心志专注不分,聚焦一事一物、修身不为明污,葆本真与时行、不怨天不尤人,与人交以天属.

关键词:《庄子》 文学寓言 德育思想

一.心怀远大理想,树立鲲鹏之志

理想因其远大而称之为理想,它是照亮一个人奋勇前行的精神灯塔.没有崇高理想的指引,一个人就可能迷失方向或者变得意志消沉.《庄子·逍遥游》中开篇就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1].鹏不仅身躯大,而且还能“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由此,鲲鹏之志在庄子所描绘的意境中就被比喻成一种“背负青天”的远大志向.腾跃不过数仞之高的鸟雀则永远无法理解和企及鲲鹏的志向.这就是小志向和大志向之间的差别,就好像朝生暮死的虫子不了解每月有晦朔两天一样,好比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的寒蝉不知道有春秋之分一样,“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2].“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对井蛙不可以谈论大海,这是因为井蛙受制于自己生活空间限制不知道大海的存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对夏天的虫子不能谈论冰,这是因为夏天的虫子受到自己生长时间限制不知道冬天有冰产生.

即便两个人同时掌握一种正确方法或技能,倘若用之于服务对象相异,所产出的社会作用也会有巨大不同.《庄子·逍遥游》中讲述一个宋人有一种防止手龟裂的药,但是世世代代仅用作于漂洗丝絮营生.后来这种药方被另外一个人以一百金买去,用于吴国士兵在冬天与越国士兵水战.吴国士兵因有这种药保护手不受龟裂,战斗力更强,因而大败越国军队[3].《庄子·外物》篇讲了另外一个相似的寓言故事.任国一公子制作了巨大的渔线,并以五十头牛作为钓饵投入东海,每天坐在会稽山上钓鱼.任国公子这样一等就是一年,终于有一天等到一条大鱼上钩.任国公子将鱼剖开晾干,浙江以东和苍梧山以北的民众都得以饱食这条大鱼.任国公子用这种钓鱼之法所钓到的大鱼,是那些每天同样是钓鱼,但只知在小沟渠里守望小鱼的人们所无法达到的.[4]因此,心怀远大理想并持之以恒地坚守,为之去倾注时间、热情和智慧,是最终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

二.心志专注不分,聚焦一事一物

做成一项事业、练就一项技能,需要勤于练习.若要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则需要将心注入,先做到专注而后才能达到极致.在这个过程中,心志不分、聚精会神和不为外物所干扰十分重要.《庄子·达生》中讲述一个持竿粘蝉的老者,他能精准地捕获蝉,做到毫无闪失.当问及老者为何能有如此高超技艺,老者说他此前常练习在杆上叠放丸子,五六个月里面能做到叠放两个丸子而不会掉下来,然后再练习叠放三个丸子、五个丸子.通过这种练习,老者执杆时身体平稳得就像枯枝一样,于是每次捕蝉就像拾取一样不费气力.与此同时,老者心中只专注捕蝉这件事,不会因其他事物而改变,“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5].

《庄子·知北游》中谈到一个捶钩工匠,虽然已年八十岁,但是捶钩工作过程中却毫无差错.当问及他的捶钩之法,他解释说他自二十岁就喜好捶钩,对其他事物就好像视而不见,对于钩以外的事物,他连看都不看,“年二十而好捶钩,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6].年轻时的兴趣和志向是事业的发源地,从所专注的兴趣中找到乐趣,几十年如一日不为外物所动,才能最终练就令人叹为观止的真功夫.

要做到专注,则需要祛除掉内心的骄矜、躁动和斗气,进而回归自性完备.《庄子·达生》中以物喻事讲到一则斗鸡的寓言.纪渻子为齐王驯养斗鸡,已过十天,但鸡仍然骄意十足,“方虚憍而恃气”,不适合去参斗;再过十天,依然盛气凌外,“犹疾视而盛气”,不适合参斗;又过了十天,能不为外所动,“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其德全也”,这时才可参斗.结果是它的对手在见到这只鸡的神貌后,甚至都不敢迎战,见到它就拼命避开,“异鸡无敢应战,反走矣”[7].由此可见,只有向内求,修炼自己心身,使得自己不断完备,才可以让一个人真正变得强大.君子成就一番事业,都是向内求,而不汲汲于向外求,“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8].真正的君子注重反身内省,以崇德和修德为先,君子之德犹如风一样,小人之德像草一样,风吹过草,草就随着风向倒,“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9]

三.修身不为明污,葆本真与时行

一个人修养自己的德行,是为了使得自己自性完备,并不是为了向外人炫耀,更不是以凸显自己高风亮节而贬低他人不足.一个人读书获得知识,是为了使得自己智慧圆满,心怀天下和苍生,不是为了彰显自己聪明而指责他人愚笨.《庄子·达生》中讲述了一则扁子和孙休之间的寓言.孙休这个人平时在乡里也重视修身,遇有危难也表现勇敢,但是却事事不顺、怀才不遇,甚至被乡里排斥摒弃和被州部驱逐.苦闷无助的孙休由此变得怨天尤人,就去向扁子求解其中的原因.扁子告诉孙休,古之圣人有所作为但不自恃己能、助长万物但不自为主宰,“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接着,扁子直指孙休的过错:“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10],意思是说现在孙休你有意纹饰才智以揭露他人愚笨,修养自身来显露他人污秽,自逞明亮的样子就好像捧着日月在头上而行走.在老庄学派看来,真正有修为的人,心怀宽仁之心,行为不自异于众人,“行不涯异”[11];做了好事善事也不故意留下痕迹,就像飞鸟一样飞过天空而不留下足迹,“鸟行无彰”[12];怀抱天地之心,混同万物,与民前行,“和光同尘”[13].老庄学派的这些观点和儒学所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5]有所共通,也和《文言传》所讲“宽以居之,仁以行之”[16]异曲同工.

一个人修身的目的在于既保持本真自性又与时偕行,做到庄子语境下的“内不化而外化”[17].“内不化”的意思是保持自己心灵纯净,不为外物所奴役而失去本性.人由天地化生,天地授予人以孔窍,如眼、耳、鼻、口等,以便使之日夜不停地流通气息,有的人却以嗜欲堵塞自己的天然孔窍,“天之穿之,日夜无降,人顾塞其窦”[18].人的孔窍一旦被外物嗜欲堵塞,心就会变得笨拙.“外化”是与自然万物的变化同游,与时偕行.人一旦拘泥于成见,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庄子·田子方》讲述了东郭顺子的君子之风,“其为人也真,人貌而天虚,缘而葆真,清而容物.物无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19],意思是说东郭顺子这个人纯真质朴,外貌犹如常人一般而心却如天虚静,顺应万物又保持本真,心境清正又能包容万物.当东郭顺子遇到无道的事物时,他只是端正自身而静静感悟,而他人邪恶之心也随之自然消散.

一个人修身崇德,关键要落实到每日的实际行动中.《庄子·让王》讲述子贡乘坐大马轩车去看望居于陋巷的子思.子贡看到子思生活简陋,便问:“先生何病”?子思回答说:“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20]听到这话后,子贡觉得非常羞愧,子思只是贫,而不是病.子思一直秉持着君子之德,并践行之.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贫”不是一件可耻之事,“君子忧道不忧贫”[21].但是君子言过其行却是非常可耻的事情,“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22].

四.不怨天不尤人,与人交以天属

《庄子·山木》中讲述一则虚船触舟的寓言.有船在河中行驶过程中,被一艘没有人的空舟触碰.因为前来触碰的舟是空舟,即便是心胸狭窄的人也不会生气.但是倘若舟上有人,则会一呼再呼,三呼不应就会恶声相骂.同是舟碰船,空舟碰船则不怒,有人之舟碰船则发怒.因此,庄子告诫人们要避免此类烦恼,就应该“虚己以游世”[23].庄子的这种精神,和孔子所讲“不怨天,不尤人”[24]意思相近.

《庄子·山木》中讲述了一则有关假国人林回放弃价值千金的玉璧,而背负婴儿逃走的寓言.有人问林回为什么这样做?林回说他与玉璧不过是利的结合,而与婴儿却是天性相连,“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以天性相连,在灾难来临时则会相互容纳,以利益结合,在灾祸逼近时则会相互抛弃,“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由此,君子之间相交也应该“以天属”,即以天性相连,淡泊而又亲切,而小人之间相交则虽甘甜而但易断,“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25]

参考文献

[1]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2.

[2]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3.

[3]参考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12.

[4]参考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458-459.

[5]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209.

[6]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376.

[7]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308.

[8]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232.

[9]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180.

[10]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313.

[11]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178.

[12]参考“鸟行而无彰”,见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185.

[13]参考“和其光,同其尘”,见陈鼔应注译: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90.

[14]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196.

[15]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23.

[16]刘大钧、林忠军译注:周易经传白话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317.

[17]参考“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见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378.

[18]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466.

[19]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338.

[20]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492

[21]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236.

[22]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215.

[23]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321.

[24]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214.

[25]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327.

(作者介绍:邱兵,党校研究生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建设研究、世界政党比较研究)

此文总结,本文是关于庄子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庄子》和德育思想探究和寓言相关庄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经典重读庄周的人间和天下重读《庄子》(一)
重读庄子,不是要去赶已有些乌烟瘴气的复古潮、读经热,也不只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 而是因为,庄子的问题,很多就是我们的问题 两千多年前的问题怎么就变成了今天的问题呢按北大教授李零的说法,春秋战.

《庄子》中的孔子形象
摘要道家经典庄子一书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出于文章的立意和主题所需,予人物以褒贬,“因文生事”;在文辞运用方面,极具灵活性,妙趣横生 尤其是在即“道”离.

文学进校园《红豆》文学创作系列征文大赛
以南宁为原点,以红豆为平台,以文学为纽带,2016 年1 月1 日至6 月10 日,南宁文学院(红豆杂志社)联合广西教育学院、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宁市第四中学、南宁市作家协会、南宁市衡阳路小学…….

《庄子齐物论》言和道关系梳论
内容摘要道家哲学中“道”、“言”关系是历代释老庄与道家哲学者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 语言由于自身有其局限性并不能完全的表达“道”.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