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大学生心理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与手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相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主题:大学生心理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1

手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该文是关于大学生心理论文范文检索和新媒体和心理健康和环境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大学生心理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心理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摘 要:手机新媒体是重要的信息交流工具,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备品,具有便携、信息即时性、隐私保护性、私密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都产生着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发挥手机新媒体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手机新媒体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途径

中图分类号:F240;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8)05-206-02

媒体是相对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发展起来的新的信息沟通形式,通过互联网、局域网、卫星等渠道,以数字化的网络媒体、移动终端媒体、数字电视等方式呈现,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娱乐服务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手机移动媒体.

大学生是紧随时代潮流的一个社会群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得到普及,大学生成为使用智能手机最普遍的人群.手机新媒体在带给大学生便利和趣味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认知、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如何正确认识这些作用,发挥手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积极影响、消除或尽力消除由此带来的消极影响,寻找可行的教育途径,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议题之一.

一、手机新媒体简介

手机新媒体的主要载体为智能手机,可以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信息的传播.通过手机,人们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大大缩减了人际关系的空间距离.据国家统计,截至2018年初,全国移动电话(手机)用户达到14.2亿,比2017年净增9555万.手机新媒体在使用上具有传统的电脑和电视等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1.轻巧便携性.手机的重量轻、体积小,可以随身携带,并且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上网,使用的时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手机新媒体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信息沟通更加顺畅和无阻碍.

2.沟通即时性.手机移动网络主要依靠移动通信网络和卫星接收,信息可以被瞬间获取和传播,借助于网络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进行人际互动.同时智能手机可以安装、微信等工具,信息和沟通具有即时性,这是其他通信工具所无法比拟的.

3.信息的隐私性.手机新媒体属于私人物品,个人拥有绝对的隐私权,手机内存储的图像、音频、视频等内容,如果设置了,不经过手机主人的允许是很难被外人所看到的,因此具有较高的隐私性.

4.功能多样性.随着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手机所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多,从最初的通话功能、信息功能,扩展为娱乐功能、网上交流功能、购物功能及网络支付功能,功能原来越多样化,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

二、手机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是接受新生事物比较快的一个群体,也是使用手机新媒体等社交工具最普遍的群体,在使用手机的同时,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心理活动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改变.手机新媒体可以被称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影响,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

1.手机新媒体对大学生认知的影响.依托手机新媒体的优势,大学生可以随谁随地接受信息,查阅资料,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含量,提高了大学生的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能力,开阔了视野.有些知识是在课堂上所学不到的,借助于手机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为自己认知的提高提供了宽阔的舞台.但是由于手机新媒体信息含量大,在接触这些信息的同时,大学生对信息的筛选能力较差,很多不良的信息和思维方式也掺杂其中,对大学生的思想和感知力产生消极的影响,降低了大学生独立思索和判断的能力,创新能力有所下降,阻碍了大学生认知的发展.

2.手机新媒体对大学生情感的影响.大学生处于特殊的发展阶段,精力旺盛而情绪波动大,通过手机新媒体及各种软件,大学生找到了情绪表达和渲泄的途径和窗口,同时在网络媒体沟通的时代,大学生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拓宽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这些都是传统媒体所达不到的.但是在使用手机新媒体的过程中,大学生也会产生一些手机依赖行为,沉迷于娱乐和手机游戏等,逐渐地与现实的人际交往脱节,更容易产生冲动、无聊、空虚、焦虑等行为,影响着他们情绪的健康.

3.手机新媒体对大学生意志的影响.通过手机新媒体,大学生通过群、微信群等方式,加入各种比赛和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大学生能够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约束自我,在活动的进行中自律的逐渐强大,自信心和意志力都得到了提高.相对应的,很多大学生在使用手机的时间上不能自我控制,沉迷于手机聊天、游戏等活动不能自拔,出现了“想摆脱手机但是又不能不看手机”的依赖行为,在课堂上也不能有效地控制手机使用行为,削弱了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这对于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意志水平提出了挑战.

4.手机新媒体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手机新媒体的强大功能,使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思想行为、就业行为和消费行为等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信的浏览功能和浏览器搜索功能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手机新媒体提供了新的信息传播和教育模式,大学生的思想紧随着大潮流;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水平,通过手机新媒体信息得到提高和充实;大学生在手机媒体上进行消费活动,消费形式更加多样化.但是在这些行为的背后,例如大学生为了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校园贷”的情况多有发生,在学生中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三、手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针对手机新媒体对大学生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高校应该发挥手机的优势,减少手机新媒体的消极影响,积极开展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代表的多种教育形式,引导大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新媒体.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未正式达到专家化、专门化和专业化,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要想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必须鼓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向专家化、专门化和专业化发展.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发展上,要加强专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通过对外学习与自主学习提升知识和能力水平,丰富工作经验.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上,要注重提高大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度,积极寻求心理教育相关部门的帮助,借助于手机新媒体等形式,即时、有效地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关注和疏导,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化作用.在专业化水平上,高校要积极开发网络、手机APP等资源,扩大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在课堂上要积极应用手机新媒体的优势,深入挖掘每一次宣传和教育活动的深层次心理学意义,提高心理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2.加强工作方法的创新.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要重视手机新媒体的强大功能,投入人力和物力,开发大学生所能够喜欢和接纳的手机移动“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产品.目前网络上有很多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水平测试、心理学小知识等,但是由于缺乏监管和专业的指导,很多测试内容没有遵循心理测量学的制定程序,并且评价标准不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学产品.同时由于没有受过系统化的心理学知识普及,很多大学生在遇到诸如“抑郁症”的困扰时,仅仅根据网络上的测评结果就判断自己是“抑郁症”,产生抑郁的状态,导致消极事件的发生.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上,要勇于创新,加大专业领域的投入,使心理健康产品融合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开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管理、测评、解释、跟踪系统,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3.开展线上线下的交流.利用手机新媒体的轻巧便携性、沟通即时性、信息的隐私性和功能多样性,开展线上线下的互动和互通.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要推出智能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模式,让学生在现实世界以外,有一个安全、隐秘的心理家园,保证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并且保证学生信息的隐私性.在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可以积极利用手机的特点,在教学中通过手机小程序、微信群等方式,拓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形式,使之多样化,有效地把大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内容上.

4.营造积极的手机新媒体使用氛围.网络与人的活动密不可分,社会群体使用网络的素质和水平,决定了网络对社会影响力的走向.首先是内容的净化,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大网络净化的力度,消除一些低俗、偏激的传播内容和传播语言,从源头上净化网络;其次,要提高大学生“能上网,会下网”的自我约束力,从网络中走出来,投入到现实的学习、人际交往中,树立“自律”的理念,营造积极向上的手机新媒体使用氛围;最后要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作为高校教师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以身作则,降低不必要的手机使用频率,应到大学生文明、自制的使用手机新媒体.

网络时代的手机新媒体,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同时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种挑战.但是有挑战才有发展的动力,高校应该发挥手机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利用手机新媒体的优势开展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发挥长处,规避风险,提高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基金来源:2017年度黑龙江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大学生新媒体依赖的个体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研究(2017-KYYWF-0551)]

参考文献:

[1] 谢婕.手机媒体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97-101

[2] 赵建芳,张守臣,杜雨来,等.大学生感觉寻求领悟社会支持与手机成瘾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7(6):876-878

[3] 赵建芳,张本金,许勇,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道德人格培育的路径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35(4):68-70

[4] 刘勇,孟庆新,赵建芳.哈尔滨市中学生自尊羞耻与攻击行为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7(5):700-703

[5] 杨坤.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研究[M].北京:九洲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第一作者简介:赵建芳,硕士,心理学博士研究生在读,佳木斯大学学生处心理健康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责编:若佳)

上文结论,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经典大学生心理专业范文可作为新媒体和心理健康和环境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大学生心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策略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策略探析姚真真(南京邮电大学 物联网学院,南京 210046)摘 要新媒体逐渐成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新载体,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培养衍生出新的特点 教.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新媒体的出现颠覆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习惯,随着新媒体的日益发展,高校教育者应把握时代脉搏,利用新媒体来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与时俱进 王爽撰写的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创新(中国言实出版.

积极心理学导向下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积极心理学导向下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张 艳(湖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时刻关注的问题 结合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以积极心理.

新媒体环境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策略探析
【摘要】当前国家在积极倡导德育教育,要求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全过程 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科学化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而伴随着新媒体的.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