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苏轼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和陈传席:苏轼洗出徐熙落墨花考释兼谈徐熙的画法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苏轼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3

陈传席:苏轼洗出徐熙落墨花考释兼谈徐熙的画法,本文是关于苏轼学术论文怎么写与考释和陈传席和徐熙类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苏轼论文参考文献:

苏轼论文参考文献 投稿出书研三写不出论文退学出书投稿苏轼论文

中国画能用水冲洗吗

五代十国时南唐徐熙和西蜀黄筌历来被人们称为花鸟画的两大宗师,在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黄筌尚有一幅《写生珍禽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有他的儿子黄居寀的画存世,都可作为参考.而徐熙的画,尚无一幅可靠的真迹可供参考.世传徐熙的花鸟画多幅,皆无可靠的证明,也无法作为论画时之参考.但写中国绘画史又不能不论徐熙,所以各种记载就显得十分重要.北宋距五代不远,见到徐熙画的人尚多,其论徐熙画的文献皆很珍贵.尤其是苏东坡的《跋王进叔所藏画五首· 徐熙杏花》一诗尤为论者所重视.原诗云:“江左风流王谢家,尽携书画到天涯.却因梅雨丹青暗,洗出徐熙落墨花.”

这首诗最后一句中的“洗”字历来被学者们理解为用水洗的“洗”,即李后主“终日但以泪洗面矣”的“洗”.中国老一代学者兼鉴定家“南谢北徐”是最有权威的了,二人很多意见皆不合,惟对此“洗”字理解却未见不合之处.

徐邦达先生在香港《艺与美》1983年第三期上发表了《徐熙落墨花画法试探》一文,其中说:“……由于苏东坡的两句诗.按苏氏题徐熙‘杏花’诗云:‘却因梅雨丹青暗,洗出徐熙落墨花.’诗人在这诗中所说的‘落墨花’三字还应不是一个专称,不过说徐熙的这幅花卉画落墨(笔)粗重些,色彩暗淡些,似乎此画是经过了梅雨的冲洗,褪去了彩色,显出了画中花卉的墨骨,成为一幅以墨骨为主的花卉画了.”苏东坡说“洗出徐熙落墨花”,徐邦达进一步说“徐熙的这幅花卉画……是经过了梅雨的冲洗”,变成“冲洗”了.

谢稚柳先生《再论徐熙落墨——答徐邦达先生〈徐熙落墨花画法试探〉》一文引用了徐文并加以反驳,对“洗出徐熙落墨花”的解释也引用了,但没加以反驳.而且谢稚柳在他1957年出版的《水墨画》以及后来多次出版的《鉴余杂稿》中也都提到苏东坡这首诗.他似乎也认为“洗出徐熙落墨花”的“洗”就是梅雨冲洗的“洗”.

这样解释问题是十分严重的.中国画可以用水去冲洗吗?根据徐邦达等人的解释(几乎所有学者都是如此解释),王进叔把他宝藏的徐熙名画和其他名画一起放在室外的梅雨中,让梅雨去冲洗这些画,这可能吗?古今中外,有*中国画的人把中国画放在梅雨中冲洗的吗?

我查阅古今各类文献,用水洗画的只有一例,即唐张躁画的《松石图》,被一位士人*,后来却找不到了.兵部员外李约好则成癖,听说这位士人家有张躁画,便去收购.到其家查找,方知这位士子年少不懂事(“其家弱妻”),把张躁的画洗掉了.因为张躁画是画在绢上的,她把绢上的颜色水墨经过捣练洗涤,变成一幅绢,用这块绢缝作衣里(“已练为衣里矣”).士人家不太富裕,妻子年少无知,洗掉画而留绢,用以缝衣,这是历史上惟一的用水冲洗名画的先例.而王进叔是大*家,会把中国的名画放在雨里冲洗吗?

王进叔和苏诗考

如果要弄清这首诗,还应该了解王进叔,顺便也把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弄清楚.

王进叔,《宋史》无传,看来他的官位不高;《中国人名大辞典》也无其姓名,看来名气也不太大;《辞海》上更不会有其姓名.但王进叔太幸运,他遇到了苏东坡,并招待了苏东坡,请他鉴定、欣赏自己的藏品.东坡为他写了诗,这使得他的姓名至今仍被人注意.

查《苏轼文集》卷六十八有《书王公峡中诗刻后》:“轼蜀人,往来古信州,……庚辰岁,蒙恩移永州,过南海,见部刺史王公进叔,出先大尉峡中石刻诸诗,反复玩味……十月十六日轼书.” 庚辰是北宋元符三年(1100).《宋史·苏轼传》记:“徽宗立,移廉州,改舒州团练副使,徙永州.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徽宗立正是元符三年庚辰,当时苏轼戴罪被贬在南海儋耳,“蒙恩移永州”和本传中“徙永州”相符.接着,他就遇大赦,北归了.次年,即建中靖国元年,他就去世于常州.

“移永州,过南海,见部刺史王公进叔”,可见苏轼在移永州(今广西南丹县西北)北归时见到王进叔.当时王进叔是“部刺史”.西汉武帝时,分全国为十三部(州),部置刺史,官阶低于郡守,届监察官性质.宋朝以朝臣充知州,仍有刺史一官,但仅属虚衔,地方监察官很难去监察朝臣.所以,宋朝部刺史可以不去赴任,也可以不在部治所.所以,查慎行注苏轼诗云:“本集《跋峡中诗后》云:‘庚辰岁,过南海见部刺史王公进叔.’据此,进叔时为岭南监司.”这里的“部”即“岭南”,“刺史”即“监司”.可知王进叔当时任岭南刺史(监司).庚辰年,苏轼见部刺史王进叔,看“先太尉峡中石刻诸诗”,但《跋王进叔所藏画五首· 徐熙杏花》是否也写于这一年呢?

《苏轼文集》卷七十一还有《书王进叔所蓄琴》文曰:“……进叔所蓄琴;……可谓妙矣.……元符二年十月二十三日,与孙叔静皆云.”元符二年是己卯年(1099),比庚辰年还早一年.1099年前后,苏东坡正在南海儋耳,看来他也不止一次见过王进叔.

苏东坡于绍圣元年(1094)戴罪被贬,一贬再贬,绍圣元年十月到惠州(今广东省惠阳东),绍圣四年(1097)又被贬到海南琼州(治所在今海南省海口市),即被称为“天涯海角”的地方,居儋耳(今海南儋县).从绍圣四年四月到元符三年离开海南,他在海南谪居三年.其间在儋耳写了很多诗、词文,如《在儋耳》:“吾始至海南,环视天水无际,凄神伤之……戊寅九月十二日,与客饮薄酒小醉,信笔书此纸.”戊寅是绍圣五年(1098).又写《减字木兰花· 己卯儋耳春词》,己卯是元符二年(1099).这一年十月二十三日,他又在王进叔家看古琴.王进叔是海南刺史,居琼州.所以,苏东坡《跋王进叔所藏画五首》肯定写在苏东坡到海南之后(1097年4月之后)至离开海南之前(1100年5月)这三年间,是他去世前几年的作品,有可能就是元符二年(1099)十月二十三日在王进叔家观琴时同时又观画而写下的.

从苏诗和文可知,王进叔是个文物*家.他不仅*古琴,还*古画.从诗中“尽携书画到天涯”来看,王进叔*的书画很多.他可能也是“元祐党人”,被章惇等新党人物在绍圣元年贬到海南.因为苏东坡于绍圣元年第一次被贬到广东的英州,后又连贬三次才到海南的.到了海南后,王进叔便请他去鉴赏家藏古琴、书画等,并请他留下诗跋.虽是应酬之作,但却为我们了解徐熙的画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释苏诗《徐熙杏花》

“江左风流王谢家”.这句道出王进叔的家族历史.晋宋时期,王、谢家族曾是国家的支柱,又是文学、艺术的主力,王导、王珣、王廙、王旷、王羲之、王献之、王微等又都是著名书法家和文学家、画家,文采风流,历代不衰.王羲之的父亲王旷又是首议渡江,即从洛阳撤往建业(今南京),开创东晋以及南北朝局面的重要人物.杜甫《壮游》诗云:“王谢风流远,阖闾丘墓荒.”南京,当时又称江左.此句是说王进叔继承了江左王、谢家风流文采的传统.

“尽携书画到天涯”.“天涯”是实指,即被称为“海角天涯”的海南岛.“尽携”二字须注意,说明携画很多,下面还有呼应.如前所述,王进叔可能也和苏东坡一样属于“元祐党人”,于绍圣元年被贬到海南.那一次被贬到岭南(包括海南)的“元祐党人”有三十多人.所以,诗中说他“到天涯”,而并不是久居“天涯”.“到天涯”还“尽携书画”,不可谓不风流也.

“却因梅雨丹青暗”.梅雨出现在夏历四月梅子成熟时期,雨期较长.看来,我上面分析苏东坡可能是在王进叔家观琴时同时又观画而写跋,错了.因为观琴是元符十月二十三日,不是梅雨季节;而另一次“庚辰岁,蒙恩移永州,过南海,见部刺史王公进叔”也不是观画时,因为那一次是“十月十六日”也不是梅雨季节,就是说王进叔邀苏东坡至其家观藏品至少三次.观画这一次是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天色昏暗,屋里更暗,画面也就显得暗.“丹青暗”是显得暗,并非丹青本身暗也.“洗出徐熙落墨花”.梅雨季节,“丹青暗”是用不着“洗”的,即使画面上有霉,擦去即可.中国画画在绢、纸上,绝不能放在梅雨中冲洗.因此,这个“洗”,如前所述,不是李后主“终日但以泪洗面矣”的“洗”,而是杜甫“一洗万古凡马空”的“洗”.即相比之下,显得特别突出之意.苏东坡另一首诗《题王伯敭所藏赵昌花四首》之四《山茶》亦有“赵叟得其妙,一洗胶粉空”.这个“洗”也和“洗出徐熙落墨花”的“洗”相同,是说赵昌的画独得其妙,相比之下,其他的胶粉画就不行了.《宣和画谱》记:“盖筌之画则神而不妙,昌之画则妙而不神,兼二者一洗而空之,其为熙欤?”这个“一洗而空之”并不是把其他画都用水冲洗掉,而是相比之下,徐熙的画因兼黄筌和赵昌之长,显得特别突出,其他的画都不值一提,只数着徐熙的画了.上一句是说梅雨季节缺少明亮的光线,因而以颜色为主的画也显得昏暗(看不出其神妙处),而相比之下,徐熙的落墨花显得特别突出.因为水墨画“殊草草”,不靠微妙的色彩而显其长,故也不因天暗而失色.这又和“尽携”二字相呼应,即这么多画,独显徐熙画突出.

当然,这是诗词的写法.《王伯敭所藏赵昌花· 山茶》中,他在“赵叟得其妙,一洗胶粉空”后又写:“掌中调丹砂,染此鹤顶红.何须夸落墨,独赏江南工.”这里又突出了赵昌,是说赵昌的画“调丹砂”,用彩色画也很突出,又何须去夸落墨花,独赏徐熙呢?“江南”指徐熙.《圣朝名画评》卷三云:“徐熙……为江南名族.”《图画见闻志》卷四云:“ 徐熙,钟陵人,世为江南仕族.”故“江南”即指徐熙,但也从反面肯定了徐熙已成事实的高超地位.“独赏江南工”和“洗出徐熙落墨花”是一个意思.

总之,把“洗出徐熙落墨花”的“洗”字解释为“用梅雨冲洗”的“洗”不合情理,不合事实,也不合诗意.

徐熙的画法

徐熙的画到底是什么样子?很多学者都作了评说,我这里不打算重复.我认为,徐熙的画在当时和稍后都享有最高的声誉,后世不可能无人学习.据记载,徐熙的画“当时已为难得,李后主爱重其迹”.宋太宗当时见到徐熙的画,“嗟异久之”,说:“花果之妙,吾独知有熙矣,其余不足观也.”并且“遍示群臣,俾为标准”.北宋大诗人梅尧臣以及沈约等都写诗盛赞徐熙的画.《圣朝名画评》卷三有云:“士大夫议为花果者,往往宗尚黄筌、赵昌之笔,盖其写生设色迥出人意,以熙视之,彼有惭德,筌神而不妙,昌妙而不神,神妙俱全,舍熙无矣.”《宣和画谱》赞徐熙云:“议者或以谓黄筌、赵昌为熙之后先,殆未知熙者.盖筌之画则神而不妙,昌之画则妙而不神,兼二者一洗而空之,其为熙欤.”尤能说明徐熙的画在当时的地位.

北宋末年,御府所藏徐熙的画一百四十二幅.所以,虽然在宋初,徐熙的画在画院中受到黄家的压制,但在院外及北末后期,学徐熙的画者必然很多.徐熙的作品流传至今而又不可靠者,固然鲜见,但徐熙传派的作品必有存世.根据文献记载分析,徐熙的画,其一,和现在的小写意画差不多;其二,现存北宋崔白的《寒雀图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中便有徐熙画的基础.《寒雀图卷》中的树枝就是先用墨笔写出质体,用墨勾、写、皴、擦、染同时进行,即“落墨为格”,然后敷上淡彩,即“杂彩副之”.鸟雀的画法如之.《图画见闻志》卷四《纪艺下·花鸟门》“徐熙”条记:“徐铉云:‘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也.”徐熙自撰《翠微堂记》云:“落笔之际,未尝以傅色晕淡细碎为功.”在此之前的花鸟画,如传为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的树、鸟,都是用墨线勾出轮廓,然后用色填写.黄筌的画法即在此基础上用色更细润、更周到而已,都不是“以墨为格”.徐熙的画“以墨为格”,他完全用墨写出花(枝)鸟的质感和量感,即使不着色,也完全可以成立.“杂彩副之”,即用一层淡色润过,故曰“副之”,色并不掩盖墨格,故曰“迹与色不相隐映也”.《洞天清禄集· 古画辨》记:“崔白多用古格,作花鸟必先作圈线,劲利如铁丝,填以众采,逼真.”所谓“圈线”就是《寒雀图卷》中皴、擦、勾、写的墨笔,对照其图便一目了然.《宣和画谱》卷十八《花鸟四》记:“祖宗以来,图画院之较艺者,必以黄筌父子笔法为程式,自白及吴元瑜出,其格遂变.”上面说他“多用古格”,这里又说他变黄筌格,“古格”正是徐熙的“以墨为格”,但崔白并不完全套用徐熙法,他也吸收了黄筌的画法,其鸟雀即似黄筌法,但仍是“以墨为格”而“杂彩副之”的.不过较徐熙画细润一些,故近于黄筌画法.综而观之,其法较徐熙法为细,较黄筌法为粗.他处于黄筌法一统天下之时,不可能完全无黄筌法,但基础还是徐熙法.

明人孙凤撰《书画抄》卷下记录宋徽宗赵佶的墨笔花鸟云:“鹭鱼运墨,浑然天成,脱去凡格,浓淡约略如生,精神溢纸,若傅丹青,曲尽其妙,得江南落墨写生之真韵.”“江南”即徐熙.据蔡京之子蔡絛记载:“故祐陵(即赵佶)作庭坚书体,后自成一法也.时亦就端邸(赵佶曾被封端王)内知客吴元瑜弄丹青.元瑜者,画学崔白,书学薛稷,而青出于蓝者也.后人不知,往往谓祐陵画本崔白,书学薛稷.”赵佶画得徐熙画之真韵,赵佶学吴元瑜,吴元瑜学崔白.崔白画中本有徐熙画基础,故然.但徐熙更写意的方法(即更粗一些)在崔白画中也去除了,这种写意法即是用粉彩点在墨踪上的方法.即《宣和画谱》卷十七“徐熙”条引用梅尧臣的诗:“年深粉剥见墨踪,描写工夫始惊俗.”但这种画法亦不是谢稚柳用的“落墨法”,谢画花朵先用淡墨画一遍,候稍干,再用粉色覆盖,淡墨等于铺底了.一般画花卉,花要明,叶要暗,用墨铺底,花就不明了,上面覆盖一层粉色,淡墨的底子也就不起作用了.

徐熙的这种画法,今人画山水用得更多,即用墨画后,用粉或用石绿、石青、朱砂等在大块墨上点,使之更丰富、更有层次、更醒目,有时也为了表现山头、山中的红叶树或绿草、白花等.徐熙这种画法在北宋的花果画中也常见,先用淡墨画出果子大概或花朵的大体,谓之“落墨”,再用点或复染,显得很厚重.但不是全面覆盖.所以,沈约说:“徐熙以墨笔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徐熙的画因年久,粉剥,露出下面落墨笔法,使观者看出他不是用黄筌的画法以细笔一一描写的,而是落墨为之,即用笔一点一抹而出,上面再用粉点.所以,说它“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

宋初,画院用黄筌画法为较艺标准,黄家以徐熙画法为“粗恶不入格,罢之”.所以,徐熙的孙子改墨笔为“直以彩之,谓之没骨图”.这种“没骨图”不用线勾,还是徐熙的画法,不过改墨笔为彩色而已.然沈括说这种“直以彩之”的画“其飞韵皆不及熙远县”.宋人何薳说:“如江南徐熙作落墨花,而子(按:应为孙)祟嗣取悦俗眼,而作没骨花,败其家法也.”徐祟嗣为了进画院不得不这样改,但其格调确不如徐熙的落墨法.

《圣朝名画评》卷三还记:“夫精于画者,不过薄其彩绘以取形似,于气骨能全之乎.熙独不然,必先以墨定其枝、叶、蕊、萼等,而后傅之以色,故其气格前就,态度弥茂,与造化之功不甚远,宜乎为天下冠也.”《宣和画谱》卷十七也有同样的记载.这里说的画枝、叶、蕊、萼等用墨,并没有说画花朵(花瓣)也用墨,画花朵即“傅之以色”.谢稚柳先生误以为画花瓣也用墨,然后再覆盖以粉色.这种画法,今人常用,不过次序略变,比如画梅花,先用墨笔画枝干和小枝,然后用色点花,再用墨笔点蕊、萼.不过徐熙是先以墨笔定枝、叶、蕊、萼,然后再点色.至于今人画梅点色,方法就和徐熙画法更相似了.

《德隅斋画品》中记有《鹤竹图》,谓“徐熙所作也”,说:“丛生竹篠,根、干、节、叶,皆用浓墨粗笔;其间栉比,略以青绿点拂,而其萧然有拂云之气.”谢稚柳先生引用这一段内容,把“栉比”写作“节比”.上面已谈到“根、干、节、叶”,下面不会再谈“节”,“ 栉比”就是上面说的“丛生”——很多竹子.“其间栉比”即“栉比其间”,用青绿点拂,即用青绿颜色渲染、衬托.竹篠的根、干、竹、叶皆用浓墨粗笔,这都是今人常用之法.宋人用此法作花鸟,存世者也不在少数.近来拍卖的赵佶《写生珍禽图》即是,其中竹的干、节、叶“皆用浓墨粗笔”,不过,“其间栉比”没用青绿点拂.其中的鸟和其他花也都是“以墨为格,杂彩副之”的,而且和黄筌的画比,也是“殊草草”的.可见赵佶学吴元瑜、崔白而更近于徐熙.

徐熙的画在北宋初被抑制,到北宋末又大显了.后世的墨笔画、没骨画、写意画也可以说都是在徐熙落墨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此文点评:此文是一篇关于经典苏轼专业范文可作为考释和陈传席和徐熙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苏轼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陈旭华:仁者医术薪火传
骨伤传人,名师弟子百年技艺的薪火传承续写先辈整脊复位的传奇他兼具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用一双妙手为无数处在病痛中的人带来了健康的佳音传承祖辈事业,拜名师学艺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在变化,如今推拿.

陈乔恩:孤独里开出灿烂的花
如果要评选2016年上热搜榜次数最多的女明星,陈乔恩一定会在名单之内 上半年,她参加两档热门真人秀旋风孝子和我们来了,被网友封为“满满少女力”;到了年底,又赶上她的两部大戏放弃.

陈学俊:工程强国梦一世西部情
岁月如歌,从清晨走到黄昏,从黑发走到白发,无论是在风云变幻的年代,还是在成功辉煌的岁月,陈学俊院士都坚持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在工程强国的逐梦路上留下坚实足迹 1919 年3 月5 日,陈学俊先生出生于.

陈香梅:白宫里的上海滩名媛
陈香梅是个传奇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是国民党通讯社的第一位女记者,在上海滩名噪一时 她是在白宫工作的华裔第一人,1972年,被选为全美70位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从肯尼迪到克林顿,先后8位总统都对她委以重.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