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新闻奖类论文如何写 和人物型电视系列报道策划探析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有关论文如何写

主题:新闻奖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9

人物型电视系列报道策划探析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该文是关于新闻奖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跟中国新闻奖和系列报道和获奖作品类毕业论文怎么写.

新闻奖论文参考文献:

新闻奖论文参考文献 西部广播电视期刊中华系列医学杂志人物论文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

【摘 要】本文选取2012至2017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29篇人物型电视系列报道,通过对获奖数量、报道内容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进而观照优秀的人物型电视系列报道在报道主题的选定、报道人物的选取、制作手法的选择方面是如何谋划的,试图为人物型电视系列报道策划总结一些经验,为创作者提供一些思考方向.

【关键词】人物型电视系列报道;新闻策划;报道主题;报道人物

我国最早的系列报道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作为深度报道的一个分支,系列报道无论是报道形式还是报道内容都经历了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阶段.1984年,电视台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之际推出了系列报道《辉煌的成就》,开创电视系列报道先河.电视系列报道,是借助电视这一媒介渠道,围绕同一新闻题材、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次、连续的报道.20世纪90年代,以《东方时空》《焦点访谈》《面对面》为代表的资讯类电视节目的兴起,带动了电视系列报道的繁荣,在传递信息、传播价值观念、引导舆论方面,电视系列报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人物型电视系列报道

电视系列报道综合了声音、画面、文字,配之以音乐和蒙太奇的剪辑手法,可以达到纸质媒体和广播媒体所不具备的感染力,在传播力度方面更胜一筹.

人物型电视系列报道,就是在一个确定的主题之下,用不少于三个以上专题片的方式,通过不同角度、层次,深入浅出地展开铺叙,这种报道方式不仅能够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被报道人物,而且更有利于主题的升华和挖掘.在系列报道出现之前,人物报道囿于版面、篇幅的限制,往往只能对一个人进行深入而细致的刻画.但电视系列报道出现后,全面、细致地报道一组人物就有了实际操作上的可能.而且,打破了原来单一的典型人物报道,电视系列报道往往更加侧重于普通人的群像塑造,让许许多多的普通群众走上荧屏,展示着他们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人生轨迹,往往更能够感染观众,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成功的人物电视系列报道得益于优秀的策划.选取报道主题、确定报道人物、选择报道内容,这些环节都需要在策划阶段完成.纵观获奖的人物型电视系列报道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独具一格.

二、获奖作品分析

中国新闻奖是我国最高的新闻荣誉奖项,它评定最严谨、作品最有代表性、奖项设置也最为全面.本文将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作为研究分析的文本,选取2012至2017年这五年中人物型电视系列报道共29篇,从获奖数量、报道内容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一)数量分析

根据对2012—2017年中国新闻奖人物型电视系列报道获奖作品的数量进行分析,得到以下数据:

表1:第22—26届中国新闻奖人物型电视系列报道数量统计(单位:篇)

根据上面表格的数据统计可以发现,人物型电视系列报道在近年来中国新闻奖获奖电视系列报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几乎每年都保持三分之一左右,去年甚至接近七成,足以彰显中国新闻奖对人物型电视系列报道的重视.

(二)内容分析

根据对五届中国新闻奖人物型电视系列报

道的报道内容进行分析统计,得到以下数据:

表 2:第22—26届中国新闻奖人物型电视系列报道人物类别统计(单位:篇)

从表2可以看出,在获奖的人物型电视系列报道中,对单个人物和群体人物这两种人物类型的报道比重是有所偏倚的,并且这个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获奖作品中单个人物的电视系列报道不断让位于群体人物的电视系列报道.这反映出中国新闻奖人物型电视系列报道的评选开始更加注重对某一群体的突出描摹,不再反复刻画某一个单一典型人物,试图透过这种群像的呈现,走进大众生活,更加贴近观众,从而达到正面引导舆论,宣扬主流价值观的目的.

(三)策划特点

中国新闻奖获奖人物型电视系列报道,都是经过数月甚至数年的谋划与精心准备,无一例外,在选题和内容呈现方面都展现着制作团队的辛勤努力.

1、报道对象的选择上:关注“小人物”命运典型人物报道是主流媒体新闻报道活动的优势载体,是引导社会价值观的主要手段.因此,典型人物报道应该在选题上把目光对准普通人生活,关注“小人物”命运.

人物型电视系列报道从诞生伊始将全部目光集中在“大人物”的成就,到后来转向千千万万“小人物”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其间经历了许多曲折的探索.实践中,电视新闻工作者们发现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才是对普通百姓的真实观照.中国新闻奖人物型电视系列报道获奖作品的选题,无一不体现着平凡人的不平凡.

这种变化的背后,不仅反映出中国新闻奖评选标准的变化,其在更深层面表明:关注普通人,特别是小人物群体更能发挥电视系列报道的优势,恰恰是对这一群体的深入追踪和刻画更加能够打动人、鼓舞人.报道对象的变化表现出人物型电视系列报道对“人本精神”的追求,一种新的“人文主义情怀”在报道中不断注入,“以人为本”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在电视系列报道中得以充分体现.

如2013年获得中国新闻奖电视系列报道三等奖的《滦南洼里村的“爱心小院”》,用画面和声音展示滦南县洼里村“爱心小院”的同时,通过生动的画面、深入的挖掘,塑造了高淑珍这样一个生来平凡却心怀大爱的“母亲”,体现了人类永恒的母爱主题.以小见大,能够有效地感染多数人,触发社会共同的情感共鸣.

2、作品技术呈现上:制作“纪录片”化

近年来,我国电视系列报道在制作上越来

越倾向于纪录片的制作手法,并且取得良好的成效.国家的政策引导和扶持、纪录片市场的繁荣以及拍摄技术和手段的进步,都为电视纪录片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些为电视系列报道引入纪录片的技术手段提供了客观条件.

电视纪录片在塑造文化记忆功能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电视纪录片使得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注入了新鲜血液之后以新的面貌展现在观众面前.其故事性的叙事手段和互文性蒙太奇的剪辑策略都为文化记忆的存储和保留创造了话语空间.人物型电视系列报道正好利用此种优势,充分借鉴纪录片的手法,运用故事中的人物、事件的发展、环境描述形成一个相对闭合的空间,它在观众欣赏“故事”的过程中唤起他们对过去的回忆,并且在这种凝聚性和一致性中寻求认同.真实的人物,辅之以故事化的表现手法,大大增加了报道文本的可读性.比如在《大国工匠》系列报道第8集中,解说修复兵马俑的工匠马宇时这样说道:“每到夏季来临,覆盖着大棚的兵马俑坑就成了大蒸笼,坑内的温度往往达到四十度以上.工作过程就是一直用热汗洗头洗脸,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再湿.即便如此,也不能因为而失去专业化的冷静心和职业化的敬畏心.”这样纪录片式的文本解说不仅能够补充画面,而且它还能够拓宽观众的思考和想象空间.观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会不自觉地比照现实经验,通过识别、比照、回忆来唤起自身对中华文化和古代文明的集体记忆,从而对报道中的工匠们心怀敬意.

三、针对人物型电视系列报道策划的思考当前,人物型电视系列报道在策划中往往存在选题没有时代感、把握不好报道时机、欠缺人文情怀等问题.因此在报道策划中,如何避免这些问题以及怎样更好地策划出精品,值得每个人物型电视系列报道策划和创作人员思考、探寻.

(一)开拓选题范围,通过“小人物”讲好中国故事

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故事以其精彩的情节、巧妙的设计、生动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故事在人类社会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总书记多次强调“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人物型电视系列报道中“讲好中国故事”呢?首先在选题范围上要学会关注“小人物”的悲欢命运.

《时代》周刊曾将许许多多普通的中国工人

面孔印在其封面上,这表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 “小人物”有时比大人物更加具有传播价值,更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植根在中华文明土壤中的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往往在人民群众中体现得更加充分.从对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梳理中发现,近年来,在人物型电视系列报道中,更多对普通人的报道进入获奖作品的行列.央视近年来《走基层》的系列报道成为讲好植根在乡村的故事典型,将镜头聚焦在全国各地的先进人物身上,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农村落地生根丰富了内容、创新了形式.2016年的获奖作品《特别报道——为劳动者计步》中,记者全天候跟踪拍摄护士、快递员、环卫工、火车站值班班长等职业人群,反映普通劳动者工作的辛苦以及对工作的热忱.评委会推荐语中写道:“该作品在人物选择上独具匠心.他们中有动辄每日万步的护士、保洁员,也有‘计步为零’的公交车司机.步数的巨大反差看似矛盾,却凸显了‘无论步数多少都是辛勤劳动者’的主题.”这说明,通过精心的策划和报道角度的选取,普通劳动者的故事也可以充分打动人心.人物型电视系列报道在“讲故事”时,要用真实的人物事迹、朴实的情感来丰富信息,传递出真善美,让观众受到感染.

(二)把握报道时机,用“焦点”引领舆论

主流媒体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领舆论场要应时而动,不能一味教条式“喊口号”.人物型电视系列报道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领舆论场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但如何有效发挥其优势需要新闻工作者不断地探索.一方面,紧跟政策形势,寻找契合政策宣传的好故事;另一方面,创新制作播出形式,掐准受众的注意力所在.

2015年6月,浙江卫视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出大型系列报道《新丝路上浙江人》.采访过程中,记者寻访新丝路上的浙江元素,聚焦情系丝路的浙江人,记录他们辛勤耕耘、参与共建的感人故事,并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展开深度报道.《新丝路上浙江人》聚焦“一带一路”倡议,在大主题背景下寻找落脚点,别出心裁地寻找“浙江元素”、“浙江视角”,在呼应国家政策宣传报道的基础上,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用全民“焦点”引导舆论.在播发这组报道的同时,节目组创新手法,在“义新欧”班列沿线设置卫星直播点,成功实现对中欧班列运行的全程跟踪直播,并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了同一时间报道,形成舆论矩阵.■

(作者单位:合肥报业传媒集团)

责编:周蕾

言而总之,该文是大学硕士与新闻奖本科新闻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中国新闻奖和系列报道和获奖作品方面论文范文.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报道策划
摘要在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年代,新兴媒体的诞生也如雨后新笋,风起云涌,但是新闻用户对于主流的新闻信息需求仍然是新闻工作者的首要关注点 纵然媒介之间正在快速融合,但是电视媒体在目前的传媒环境中仍然有着不可.

党报在创建文明城市报道策划中和
【摘要】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作为舆论主阵地之一的地市党报,发挥引导力作用尤为重要 宣城日报社不断丰富报纸、网站、杂志、移动客户端、微信、微博……载体,并在报道策划、采编管理、媒体融合……方面大.

突发事件报道的融媒体传播实践以《江淮晨报》抗洪抢险系列报道为例
刘刚【摘要】在互联网普及、新媒体蓬勃发展以及新时期受众接受信息方式多元化的背景下,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需要打破常规,探索多种传播渠道与传播平台的联动 本文以江淮晨报对合肥抗洪抢险事件报道为例,研究传.

用满场笑声为滑稽戏勿滑稽画上句号海派滑稽路在何方系列报道之三
编者按本刊去年第四期和第十二期在显著位置、以较大篇幅刊发了“海派滑稽路在何方”系列报道,回顾上海滑稽昨天的辉煌,聚焦今天的问题,探讨明天的路向 如此“浓墨重彩&rd.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