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教学设计方面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跟品词析句,探寻辛弃疾的诗意人生《清平乐村居》(苏教版五上)教学设计类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教学设计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3

品词析句,探寻辛弃疾的诗意人生《清平乐村居》(苏教版五上)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教学设计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和《清平乐村居》和教学设计和辛弃疾类开题报告范文.

教学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教学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思品论文金融衍生品论文教学论文范文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摘 要]教学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一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词作的特点展开教学.词作平易浅近的文字,作者厚重复杂的人生,是教学的思考点与落脚点.教师通过“诚信预习单”、文本插图和一课带一篇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活学生思维的潜能,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让学生读好词,更读懂词与人生.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品词析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005-03

教材分析

《清平乐 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词的开头两句是环境描写,接下去便是写人.六个短句,先写老两口,然后以轻快的笔锋勾勒了大儿、二儿的劳动情景,最后是一个调皮的农家小儿的特写镜头.全词虽然只有短短几句,却把一个农户人家的环境气氛和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风貌都鲜明地勾勒出来了,向读者展示出一幅宁静祥和、有声有色的农家生活画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3个生字,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的意思.

3.说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4.了解辛弃疾的生平,探寻他的“诗意”人生.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对比,揭开宋词的一角面纱

1.师:大家还记得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村居》吗?

(学生齐背,教师出示高鼎的《村居》)

2.师:今天我们学的也是《村居》(出示《清平乐 村居》),只是和高鼎写的这首诗不一样.大家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生:《清平乐 村居》是词,《村居》是诗.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清平乐”是词牌名.(随机正音:乐,不念l&egre;,念yu&egre;)

师: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古人给词配上乐,词便能唱出来,因此词牌就是一种节奏与意境.在本学期《文脉》的“经典古诗”部分,我们已经学过了两首词,词牌名分别是——

生:卜算子,西江月.

师:“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读的时候中间要注意停顿.一起来试试.

(学生齐读)

生:诗每行的字数相同,但词每行的字数不同.

师:对!词每行的字数不一样,所以又称为“长短句”.

师:还有什么不同?

生:大多数诗都只有四行,可词却不止四行.这首词有八行.

师:诗也有八行的.但这首词的八行,跟诗的八行有什么不同?

生:诗的中间不分开,但这首词上下是分开的.

师:上半部分叫“上阕”,下半部分叫“下阕”.

【设计意图:《清平乐 村居》是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上出现的第一首词作.相较于长期以来接触的诗,学生有点陌生.这里,教师通过同题诗作与词作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两者的异同之处,认识词的基本特点,从而对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推敲字音,感受词作的声韵之美

1.师:你们真不简单,会读善思,你们的预习作业一得很棒.请大家拿出你们的“诚信预习单”,在宣誓栏打钩的同学请举手.(学生举手)为你们的勤学与诚信鼓掌.哪些字的读音你们做了重点研究,想要与大家分享?(学生交流)

2.教师出示词语.

翁 媪 无 赖

相媚好 剥莲蓬

点拨:(1)“剥”的读音早在《石榴》这课我们就区分过,当表示去掉外面的皮或壳时读bāo.

(2)“莲蓬”在普通话中“蓬”读轻声,但词中为了押韵,在这里读第二声.

3.学生齐读词语.

4.诵读词作.

师:刚才我们说,词是可以唱的,每一首词都有固定的调子,每个字都有固定的声韵.读读上下两部分每句的最后一个字,有什么发现?生1:小、草、好、媪,韵母都是ɑo.

生2:东、笼、蓬,韵母是onɡ和enɡ.

师:“蓬”在古时念pōnɡ.字音都有定声.这样词作读起来朗朗上口,格外好听.如果再能够做到稍加停顿,那就读出了节奏,更能读出词的味道来了.

师:(指名读)对,读诗词就要这样读得停而不断.

【设计意图:长期以来,学生的预习往往就是把教辅材料上的资源搬到语文书上,完全是“拿来主义”,碰到难懂的古诗更是如此,目的是为了应付老师.《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浅显易懂,教师设计“诚信预习单”进行导学,鼓励学生不参考教辅去完成,为自己的诚信打勾.课上,学生汇报他们对词中读音的自学情况,体会字的押韵引发的音的变化,由此感受词的韵味.反复读,读通、读顺、读出节奏,为下面进入词作打下基础.】

三、图文兼得,品析字词的表情达意

1.师: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家读读文,看看图,哪些字词的意思你已经明白了?(学生汇报)

预设:

(1)茅檐(茅草屋子)、低小(又矮又小).

师:看看图,再结合上下句,就能知道“茅檐”在这里的意思不是茅草房的屋檐,而是指茅草屋.

(2)吴音(一种方言).

师:吴国人的乡音.词中写的地方在江西上饶,古时属于吴国.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鸟语》,其中写到燕子的叫声是呢喃软语.这吴国的方言则是吴侬软语.

(3)相媚好(相互很亲热,看起来非常美好).

你怎么知道的?(看图: 面对面,促着膝,显得和睦融洽)

师:(出示),眼睛下面加个女,现在写成“媚”.因为,眉毛长得好,就会显得眉清目秀,非常美丽,所以“媚”有美好之意.

师:我们只要突破了一个词语中关键字的意思,再结合看图,就能揣摩出词语的意思了.

(4)醉.

生1:喝醉,古人都能喝酒,爱喝酒.喝了一些,他就带着醉意.醉可以把气氛烘托到最佳的状态.

生2:陶醉,陶醉在青山绿水的美好家园里.

师:两个意思似乎都能说得通.到底是哪个意思或是两个意思都有,在我们深入到词作后就有答案了.

(5)翁媪(老公公、老婆婆).

师:怎么知道的?

师:看图,结合看字形也能确定词语的意思.(板书范写:翁)上面的“公”写得扁一些,下面的“羽”写得宽一些,“羽”左边的“习”小一点,右边的“习”大一点.

老公公、老婆婆连在一起就可以称为——

生:老年夫妻,老夫妇.

(6)锄豆(锄掉庄稼地里的杂草).

师:你怎么知道的?(由锄禾想到的)

师:通过类似结构的词语去联想理解,这个方法很好.

(7)无赖(顽皮可爱).

师:为什么不是平时我们对游手好闲之人的指责之意呢?

师:是的,就像爸爸妈妈经常会称我们小傻瓜、小无赖,其中蕴含的是浓浓的爱.有的词语不止一个意思,这时,我们就要通过品读它所在的语句,做出正确的判断.

(8)卧(趴着).

师:你一定是从图上小儿的姿势看出来的.趴在地上,这就是俯卧.想想看,他还有可能怎么卧?如果这样侧过来,叫——(侧卧);如果面朝上,叫——(仰卧);想怎么卧怎么卧,想怎么剥就怎么剥,难怪“最喜小儿无赖”.

2.师:学贵有疑,你们在“预习单”中提出的不太明白的字词经过上面的交流学习,是不是已经得到了解答?

【设计意图:学生按照“诚信预习单”的导学方案读读词、看看图,看看图、读读词,进行了较为充分的互文学习.课上,师生对话、交流,习得了字词之意.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点拨、小结,指导了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方法与技巧.在此过程中,学生预习时的疑难问题就一一得到了解答.】

四、想象画面,走进词作的美妙境界

1.师: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出示词作),我们再好好读一读,看看你的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这样的环境你喜欢吗?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这对老夫妻很亲热地做什么呢?你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呢?(翁对媪说……媪对翁说……)

提示:看看他们坐在哪里?从他们坐的地方看过去,能看到什么?

①大儿锄豆溪东.

(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庄稼地里锄草)

你觉得大儿子怎么样?

想着画面,不由得想到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②中儿正织鸡笼.

(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

他一定是个什么样的人?(心灵手巧)是啊,村庄儿女早当家.

再回头看看那白发苍苍的老两口,为什么可以自由自在地坐着谈天说地?(勤劳朴实的儿子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③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小儿可不会只保持一种卧姿,肯定是——他的小脚丫不安分.

再看看他的眼神——(送他个词)对他来说,天大的事都大不过剥莲蓬子吃.

相比两个哥哥,他的生活怎么样?为什么他能想干啥就干啥?(父母的疼爱,两位哥哥的辛勤劳作,只要他开心就好)

2.师:你脑海中浮现的一幅幅画面就像拼图的一角,将它们拼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它的名字叫——(村居).

【设计意图:在上个环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词句的意思.这样再读起词来,词所表达的意思就成了一幅幅画面浮现在他们的脑海中.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放大画面、丰富画面,将画面中的人与事用流利的语言描述出来,并进行个性化的理解与评价,这样使画面生动起来、情境鲜活起来.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又一次在“互学” “悟学”中领会了这首词的意境.】

五、拓展阅读,探寻词人的“诗意”人生

1.师:这首清新活泼的词充满了田园诗的味道.如果让你猜,你觉得写它的作者一定是个什么样的人.

2.师:看看你们查找到的辛弃疾的生平资料,说说你了解的辛弃疾.(学生简介作者)

3.师:上饶听过吗?(对,刚才提到了这首词就写于这里)带湖熟悉吗?(对,《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就写于那里.你明白了什么?(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如闲云野鹤一般,寄情于山水)

4.师: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再来看辛弃疾的一首词.(播放视频)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5.师:这首词也写于闲居之时,你突然发现了什么?

6.师:(出示书上插图)也许某一天,辛弃疾走过河边,偶一抬头看到了河对岸的这幸福的一家人;也可能作者已经和他们做了很久的邻居,这样的场景一出家门就看见了.此时此刻,再看这首词,你读出不一样的东西了吗?

生1:羡慕这一家子的幸福自在,渴求自由自在的畅意人生.

生2:居安思危,希望金人的铁蹄永远不要踏上这片平安喜乐的土地.

板书:身居安 心思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词作所传达出的安居惬意之感与辛弃疾的生平作比,让学生认识到辛弃疾写下不少田园诗,不是因为他偏爱隐居,而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把对国事民生的关心放在田园之间.补充《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让学生在强烈的对比中体悟、触摸到词人真实的内心世界.因此,再回到《清平乐 村居》后,学生对作者遥想当年的情景,渴盼建功立业、渴盼人民安居乐业的情怀也就有所悟了.】

师:辛弃疾的词写尽了他的一生,抒发着他缱绻的情怀.希望这节课教学的《清平乐 村居》能引发大家的思考,课后去读更多他的诗词,对这首词表达的思想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

总评

作为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首词——《清平乐 村居》,采用白描的艺术手法,融叙述、写景、抒情于一体,浅显易懂.词的作者辛弃疾的人生际遇坎坷,他在中国词坛的地位举足轻重,有“词中之龙”之称.平易浅近的文字、厚重复杂的人生,是笔者教学的思考点与落脚点.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活学生思维的潜能,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让学生读好词,更读懂词与人生.

1.巧用“诚信预习单”,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诚信预习单”,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从字词到句篇,从字音到意思,充分保证了预习的质量.学生带着对文本的初步认识与疑惑走入课堂,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这样他们对教师的讲解、同伴的交流会更容易产生共鸣,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2.充分利用文本插图,品词句入情境.

插图在本课教学中被执教者充分地利用,“预习单”也用来引导学生看图读词、品味词作之意.课堂上对几个难理解的词语处理,如,“相媚好”“卧”等,正是借助插图,揣摩细节而得以有效突破.这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3.采用“一课带一篇”,探寻文本内涵.

单看《清平乐 村居》,学生一定会对辛弃疾留下这样的印象:那是一个热爱田园生活的词人.因此,教学时,只有补充辛弃疾的相关资料,补充他不同风格的作品,才能使他们更加全面地了解词人,了解他无奈的“诗意人生”.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课下兴趣盎然地读更多的相关作品.

附:“诚信预习单”

(责编 韦 雄)

上文结束语,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清平乐村居》和教学设计和辛弃疾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教学设计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教学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辛弃疾:燃烧生命所以词才动人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然而,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

爷爷奶奶,请向辛弃疾祖父学教育
“ 含饴弄孙” 之说古而有之、家喻户晓,口含饴糖,逗孙玩耍,可谓人生晚年生活的乐趣 然而实际上,当下不少年轻夫妻往往把孩子全权托付给了老人,穿衣吃饭、送接上学一概不过问,只顾忙.

辛弃疾豪放词特点
辛弃疾一生创作的词作不可胜数,既有田园山水之乐,亦有登临怀古之思 这里仅就后者讨论辛词两大特点抒情手法多样与以文入词明显 抒情手法多样主要体现在宏大的想象、夸张的描写以及比兴的手法;以文入词主要表现为.

从《辛弃疾》和《禅》说开去纪念叶纯之先生
梁茂春弃疾是叶纯之先生于1991年在香港创作的一部“二胡与中乐队”作品,类似于二胡协奏曲;禅是叶纯之于1993年谱写的一部“大型中乐队合奏曲” 这是叶纯.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