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回族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和河湟回族古寺图文整理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回族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2

河湟回族古寺图文整理,本文是回族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和整理和图文和古寺相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回族论文参考文献:

回族论文参考文献 河洛文化论文关于河洛文化的论文

图文整理 回族 / 黑 白

回族

影像

河湟回族古寺

位于河湟谷地的洪水泉清真大寺以及围寺而建的民居

洪水泉清真大寺(图①),位于青海省平安县洪水泉乡洪水泉村,距离青海省平安县县城二十八公里.据《平安县志》记载,这座古寺最早建于明代 永乐年间,清代乾隆年间由山西工匠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建,历时十三年方竣工.所以这座古寺较为完好地保存了清代中叶古建筑的风格.1986年被青海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青藏高原上年代较早、保存完好的清真寺之一.

洪水泉清真大寺,占地面积约四千五百平方米,建筑布局由照壁、山门、邦克楼、礼拜殿及寺院等组成.建筑样式主要采用了中国传统古典庙宇建筑风格,特别是巧夺天工、精美绝伦的木雕和砖雕艺术,把不同宗教和民族的审美元素灵活地融入其中,是清真寺建筑艺术中国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堪称是中国清真寺建筑史上的一绝.

河湟地区地处青海东部、黄河上游,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伊斯兰文化、中原文化、藏文化、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地带,是回、汉、藏、蒙古、撒拉等多民族世代繁衍生息之地.由于长期的民族交往和交融,使这里的文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影响、彼此包容的文化风貌,这一点在洪水泉清真大寺的建筑特色上,就得到了十分鲜明的体现.

洪水泉清真大寺的照壁,位于清真大寺大门正前方,长十米、高六米、厚近一米.这座照壁是一座仿木青砖砌成的庑殿顶一字影壁建筑,造型精美,通体扁长横卧,比例匀称,两边砖墩做成莲花须弥座.

照壁正面为美轮美奂的“百花图”(图②).每一个花卉的图案都很精美,而且不尽相同,富于变化,看起来就像一个个相连的绣球.每一个花卉图案都有一个花瓣为盘,花心部分雕刻着各种吉祥如意的动植物图案.

照壁背面(图③)墙体用手工水磨青砖砌成,整个墙面看上去砖缝细匀,光平如镜,这种砌法民间俗称“一炷香”.其工艺用石灰加糯米汁等原料拌成浆汁粘接青砖而成,壁心为一倒立的方框,雕一寓意吉祥的“凤麟呈祥”图案.

山门(图④)建于寺院南侧,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山门的两侧与围墙相连,为单檐歇山顶无梁架结构建筑,是用十六根柱子支撑起长十二米、宽八米的三间廊房的房顶.

山门顶部采用梁架结构(图⑤),没有一根房梁.其顶棚完全由短横木叠摞套接而成,民间俗称“二鬼担山”.

山门内廊筒子墙上有精美的砖雕图案.图⑥是福寿砖雕图案,图⑦是麒麟伴苍松砖雕图案.

邦克楼(图⑧)为三重檐六角攒尖顶楼阁传统建筑风格.据专家考证,这种建筑风格是清代鼎盛时期的典型建筑工艺技术.从图上可以看到,每层建筑的斗拱造法都不尽相同,富于变化,愈上愈显得精巧,造法充满灵动.整个建筑显得华丽、灵活,具有很高的观赏及研究价值.

邦克楼由两根巨大的通天柱支撑,有十二根柱子衬托,底部呈四方形,四周由花岗岩石条砌成,底层有门贯通后院,这种建筑结构,民间称为“二郎担山十二牛”.图⑨为邦克楼廊西墙壁上的砖雕,图案有梅、兰、竹、菊.

邦克楼一层为方形建筑,灰色砖墙,墙面砖雕上有动植物图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邦克楼内部(图⑩)为空心转角,造有旋转楼梯,从一层室内扶楼梯而上,可达最上面的三层.从顶层放眼望去,寺院和村落景色尽收眼底.图11为雕刻精美的阿文砖雕.

礼拜殿(图12)可容纳上千人同时礼拜,是洪水泉清真大寺最重要的建筑,在建筑上则严格遵循伊斯兰教礼拜殿坐西朝东的建筑规则.

图14为礼拜殿房脊中间精美的琉璃殿宇、宝瓶和花脊雕刻等造型.图15为礼拜殿西侧的一组栩栩如生的砖雕屏风.

礼拜殿八字屏墙(图16),边框砖雕纹饰为莲花缠枝纹,壁心不饰任何图案,是典型的“一炷香”工艺.

礼拜殿的建筑设计采用中国古典式卷棚歇山式建筑手法,由前廊、大殿和后窑殿组成.结构上由十二根大柱和八根明柱支撑.面阔五间,进深七间,基座平面呈凸字形.外观为单檐歇山顶,正脊冠以宝顶,正脊、垂脊砖雕大小花卉图案,层次显明,形象逼真.其中,礼拜殿前廊北筒子墙屏扇砖雕(图13)工艺最为繁缛,所雕刻的图案有梅花、鸟儿、牡丹、书画印章、汤瓶、石榴、白鹭、琴、南瓜、鼎等.

礼拜殿内部(图17)是传统小式大木,明次间缝上中间用七架梁;两山峰上另加中柱;前后金柱、檐柱间各用双步.大梁和木墩架成“人”字形顶棚,这种传统的建筑工艺被称为“三角踩空”.

后窑殿前承大殿,与大殿连作一体,为重檐十字顶.图18是礼拜殿的后窑殿,其装饰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空中楼阁式,栏杆、廊道、斗拱、窗棂等一应俱全,木制工艺细腻而精美.下部为格门式屏风,雕满了各式木制博古纹样,

后窑殿的内部壁面尤其精致,壁面全部用木镶成.上面部分为天宫楼阁式,有平坐栏杆、格门、半拱,上承天花藻井;下部为格门式屏风,格心同样雕满各式博古纹样.图19是后窑西侧的木雕屏风.

在清真寺的局部细节木雕中,还融合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寓意吉祥的图案.图21、图22分别刻着渔鼓、宝剑、花篮、笊篱、葫芦、扇子、阴阳板、横笛等组成的图案,被称为是“暗八仙”,又叫“道家八宝”.这也是回族文化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

在众多雕刻精美的艺术品当中,尤以后窑殿顶部天花藻井天落伞工艺最为精湛(图20).这部分的装饰纹样有梅花、荷花、菊花、牡丹花、兰花、牵牛花、竹子、松树、灵芝、桃、石榴、枇杷、梨、杏、葡萄等.仔细观察会发现,其中有禽鸟与花卉组合、昆虫与花卉组合.后窑殿顶的这组艺术品,在国内外都是少见的精品,可谓是一部古代民间民俗吉祥图案的宝典.

图25是寺里的开学阿訇本着伊斯兰教的中正之道和爱国、和平、宽容、仁爱的宗教精神,利用业余时间,在清真寺的大殿里给学生们讲解《古兰经》的情景.

从图片上人物的服饰可以看出,当地百姓的生存状貌.正是他们,延续并传承着河湟地区回族穆斯林的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也正是他们一代一代地保护着这座百年回族古建筑.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从这座历史悠久的回族古建筑可以看出,河湟地区的回族与其他民族之间在长期的交往交流过程中,相互包容、互相借鉴、和睦相处.而这座古老的回族古建筑,正是各民族人民相濡以沫,共同发展的民族精神在建筑艺术上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一体多元的文化格调在清真寺建筑风格上的历史见证.

(图文资料来源于曹生渊主编《青海洪水泉清真大寺》一书)

洪水泉清真大寺的木雕和砖雕艺术,涉及的图案还有二龙戏珠、龙凤呈祥、猫跃蝶舞(图23)、吉祥八宝、四季平安、耄耋之年、兔守百菜(图24)、榴开百子、五福捧寿等.这种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完美结合的建筑艺术,在我国回族建筑史上也堪称典范.其精美的砖雕艺术和木雕艺术,表现出了高超的雕刻工艺和卓越的装饰艺术水平.因为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的缘故,清真寺的这些砖雕和木雕图案都做了艺术处理,尤其是在动物的身上适当采用了“有眼无珠”的雕刻形式.不仅如此,这些雕刻都是通过谐音、寓意和特定的符号,表现出很强的生活情趣和民俗意蕴,反映了回族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文总结,该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整理和图文和古寺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回族本科毕业论文回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河湟制度文化(二)
第四节 元明清时期河湟地区的土官土司一、土官土司制度源于汉唐羁縻政策我国西北、西南地区在元明清时期曾普遍推行过土官土司制度 元明称土官,清代以后称土司 土官、土司尽管名称不同,其内容和性质基本上没有本.

河湟制度文化(五)
第六节儒学的传播及教育制度的演进一、先秦时期河湟教育制度的发端河湟地区的教育可谓源远流长 远在四五千年前,就形成了与原始社会生产、生活相适应的原始社会教育,如石器、木器、骨器、陶器……制作和使用技术的.

河湟制度文化(四)
张德祖李少波 文第五节边塞防卫制度一、烽燧制度在今天的西宁及周边的乐都……地,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许多历史上的烽燧遗址 烽燧亦称烽火,是古代报警的信号设施 早在商周时期即已有之 “边方备警急,.

河湟皮影戏传承和保护现状调查分析
河湟皮影戏,主要分布在以西宁、大通、湟中为中心的东部农业区,青海老百姓称作“影子”“皮影儿”“灯影子”,它由演员操纵皮制影人(俗.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