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唐潔相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跟唐潔:接纳伤痕也是种情怀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主题:唐潔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30

唐潔:接纳伤痕也是种情怀,该文是唐潔相关论文范文资料跟伤痕和接纳和唐潔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唐潔论文参考文献:

唐潔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家国情怀论文社会主义情怀论文

当我走进西湖畔怡山境巷尽头那座临河的小院时,唐漯已经泡好一壶带着橘香的熟普.如同普洱茶的醇厚,眼前的唐漯沉稳内敛,气定神闲.她报出年龄后,我着实吃了一惊——这位在国内金缮培训界已小有名气、被很多年长学员称作“唐老师”的小姑娘出生于1994年,还是大四在校学生!

唐漯古朴雅致的会客室里摆放她的一些金缮作品,破裂、损坏的手镯、紫砂壶、瓷器等经过她的妙手修复,重新成为一件完整品,破裂处饰以金线(或银线),破损处也原样恢复了形状.重生的器物别具韵味,沧桑之中多了华贵之美.

与金缮的不期而遇

唐潆介绍说,金缮起源于中国,光大于日本,是一种珍贵器物的修补工艺.金缮以天然大漆为粘合剂,对破损陶器、瓷器等小件器物碎片进行粘接和补缺,并在接缝上以敷以金粉或贴上金箔装饰,在功能上和中国传统瓷器修复技术——锔瓷工艺较相似.

大漆的干燥只能自然阴干,否则将失去黏性.根据天气状况,干燥过程快则—周,慢则两周.无论是清理器物、预拼、拼接、补缺,还是修整、补漆、装饰、绘线、罩光等,每道工序完成后都不能着急进行下一步.完成一次金缮,少则二十几天,多则二、三个月.

唐潆说,虽然金缮技术上并不太复杂,但每一项修复工作都是独一无二的.针对不同陶瓷品类,不同的残损程度,不同的器物形制,修复中如何去把握器物原有的韵味,是一项颇费思量的创作过程. “做好金缮,一要耐心,二要经验,更需要传统文化及美学素养的提升.”

唐潔不想单打独斗,她去年开始筹划创办工作室“唐漯工坊”,如今已初具规模了.工坊里既有文物修复界的前辈,也有跟她学艺的徒弟. “我们的强项是馆藏文物的考古修复,破损文物的还原修复,金缮修复算是相对简单的业务了.”—个小姑娘居然能修复文物,更让我刮目相看了.

唐漯的拜师学艺路颇有因缘际会的意味.唐漯本名瞿汕,宁德古田人.她是个思维活跃的女孩,初中开始学习绘画,高中就曾给老师帮手在杭州开画廊.2013年考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美术与设计系动画专业,因台湾著名雕刻艺术家刘北山获聘在该系任教的机缘,她大一时成为刘北山福州工作室的首位女弟子,主攻印章制作.后来经“贵人”引介,她又成为文物修复专家张兆祥(《中国瓷器三千年》 《中国文物大典2》编撰人)和文物修复专家叶剑飞的学生.

回忆起这段经历,唐漯感慨万千. “唐漯这个艺名就是北山老师给起的.他的弟子都有‘唐’字辈艺名,因为北山老师习惯用繁体字,才有了我这个繁体字艺名.”唐漯说,她很感恩北山老师,也很喜欢这个名字,现在本名反倒用得少了.

到刘北山门下,一开始用紫檀木练习磨章造型,一磨就是三个月. “北山老师要求很高,成品不达标,再好的材料也要当场敲碎.”唐潔说,这段经历让她心性更加严谨、细致,也领悟到器物造型的精妙.

“文物修复更是个细致活,讲究手头功夫.”她感叹于器物从支离破碎到完美重生,这种延续生命之美的手艺让她痴迷.文物修复很耗时间,她常常废寝忘食,有时一天仅睡两个小时.“喜欢就不觉得累.”她莞尔一笑.

培训班的“小唐老师”

这两年金缮在国内文玩界一下子大热,对于有美术功底、器物造型能力和文物修复经验的唐漯而言,掌握金缮工艺自然是水到渠成,很快就登堂入室了.

了解到很多人希望学习金缮,唐潆尝试开培训班,学员的热情出乎她的预期.去年至今,她已经开办了4期金缮培训班,每期有十几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既有“90后”,也有年过花甲的长者.

学员中有一位来自山东的瓷板画家,60多岁了,在业内已颇有名气.他南下求学看中的是福州“中国漆都”的地位.在“小唐老师’的指导下,老先生很快掌握了金缮技艺,以后每每创作的瓷板画烧裂,他都加以金缮修复,从此再不用为一番心血变成废品烦恼了.

唐漯在金缮培训界有一席之地,还源于她的一手绝活——立体金缮.器物破损处修补后,固有残缺之美,但在这个年轻女孩看来,难免有些单调,为什么不能把残缺升华一下呢?她试着在破损修补处堆漆、雕刻、描绘,一朵莲花、一缕云烟、一滴水珠油然而生,器物顿生活力.

唐漯的尝试不止于此.送到她工作室的很多瓷器是从古窑址出土的“残次品”,还带着一坨坨的“窑渣”.传统金缮的处理方法是把窑渣磨掉,敷以金粉.能否在窑渣上做文章呢?看到一件宋代建盏的碗底有一块窑渣,唐潆突发奇想,用寿山石雕工艺把窑渣雕成一只青蛙,再施漆、上金、描画一一碗底多了一只金蛙!

做个自得其乐的蛙

最近,唐漯还为将于今年11月在厦门举行的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创作了一套跨界作品《蛙,界》.该套作品共4件,用宋代古窑具残器与立体金缮雕刻组合成“井中蛙”造型,古朴天成.

说起《蛙·界》的创作的灵感,唐漯的话语颇有几分禅意: “‘井底之蛙’向来是个贬义词,殊不知于蛙而言,方井片天便是它的桃花源.我只愿坚守我的这方天地便知足了.”在她看来,在浮华的世界中降低的追求,不跨越心灵界线,也可获得属于自己的“安”与“乐”.

唐潔说,立体金缮主要针对残损较为严重的器物或残片,是一种接近于艺术创作的修缮方式,与传统的修补与修复理念相差甚远,也倍受争议,但它更能激发作者的才华和灵感. “立体金缮算是跨界工艺了,对作者的造型能力与艺术感觉有更高的要求.面对老祖宗的传下来的工艺,除了很好地继承,我们总得再做点什么吧?”

对于金缮工艺的未来,唐潔很淡然.她认为,近年来金缮的兴起并非一个偶然现象,是“惜物” “惜福” “简朴” “随缘”理念的回归. “它的未来会如何发展,我们只能静待时光的检验了.” 唐漯喜欢绿植,从山上挖些苔藓、菖蒲之类,与枯树根搭配起来,就是一个个生机盎然的微型盆景.刘北山曾说,一个创作者只有自己生活得开心、满足,他的作品才能让人感受到愉悦.看来唐漯是得到老师真传了.

延伸阅读

锔艺

锔艺是专门修补锅碗盆缸等饮食陶瓷器具的手艺,以金刚钻打孔,用锔钉铆合破裂器物,使之严丝合缝,经久耐用.锔艺归属于古老的民间七十二行,在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中有诸多记载,锔艺匠人也是旧时百姓生活中常见工匠之一.

我国南宋时,曾赐给日本平安时代末期的武将平重盛一只龙泉茬泊勺青瓷茶碗.到了日本室町时代(侣92-1573),止碗被掌权大将军足利义政*,但碗底出现了裂痕.于是日本派使者带着碗来到中国,恳请大明皇帝依照原样再赐一只.但官员遍访各窑,已仿烧不出原件的釉色,只好命锔艺匠人将裂痕锔合,又让使者带回日本.这只碗现存日本国立博物馆,因茶碗的裂纹与锔钉结合的形状酷似蚂蝗,所以被日本人称作“蚂蝗绊”.

从民间流传的锔艺实物标本来看,明代或更早的锔补工艺以实用为主,人们对锔钉的外貌很少有美观的要求.从清代起,锔艺脱离了简单的修补破损,成为一门赏心悦目的艺术,更出现了将完整紫砂壶人为胀裂,再以锔钉遍身锔补装饰的风尚.

金缮

金缮,又称漆缮,是一门用大漆、色漆、金粉、蛋白或糯米粉、瓦灰等纯天然材质修补残缺器物的传统手工艺.金缮使用的基础原料大漆,也叫生漆,取自漆树的原液.大漆一旦变干既坚且牢,能耐酸、耐热、防腐.

金缮的名称源自日本,本质上是漆艺的范畴.相传,因为足利将军并不满意“蚂蝗绊”这样的修复方式,于是日本工匠开始考虑用大漆来修卒卜瓷器裂痕,并用金色装饰,希望满足其实用功冑巨的同时兼顾审美趣味,“金缮”也由此而产生.

传说归传说,一般认为日本金缮工艺的源头是中国的漆卒卜工艺.中国漆艺历史悠久,近年来浙江杭州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漆弓,又将中国漆艺的历史提前到距今8000年前.而以漆来修补、装饰器物是中国一项历史悠远的传统技艺.明代黄成所著的《髹饰录,尚古第十八》云: “补缀:补古器之缺……”,明确提到用大漆修缮古器旧物.

中国漆器与传统漆艺大约在:唐代时期开支台传入日本,日本的从事金缮修复的“继物师” (接物师)这一职业名称大约出现于仃世纪的江户时期.而此时已经是中国明末清初了.

综上而言:上述文章是大学硕士与唐潔本科唐潔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伤痕和接纳和唐潔方面论文范文.

张红梅:跨界是一种人生态度
因为有颗不安分的心张红梅出身书香世家,从小就是父母的骄傲 因为学习成绩特别优异,张红梅连连跳级,小学只读了3年,中学读了5年 1986年张红梅考上安徽大学物理系时,她是班里最小的学生 然而,让人们没想.

陈光杰:工匠精神是一种处世态度
2 月24 日,在寻找中国家电业的工匠精神大型主题活动中,上海林内有限公司获得“工匠之光·精”团队奖 在林内的颁奖词中,一句“拥有经验最为丰富的员工&.

胡辛束:少女心的1000种可能
“过去总有人说90 后怎么不靠谱, 但我不这么觉得 ”对于胡辛束和她的小伙伴来说,她们所代表的这一代年轻人,正在时代的舞台上施展无限的可能性 文等于 张恒 叶丹燕编辑等于 陈.

90后租一代:当租房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90后”新一代消费者陆续到了毕业租房的年龄,他们的需求和人生规划对租房市场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花全部工资付房租的一代1990年出生的魏思凡和1991年出生的杨晓宇是特别符合公众.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