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长征精神类论文怎么撰写 跟踏着红军足迹,寻找长征精神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主题:长征精神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2

踏着红军足迹,寻找长征精神,该文是长征精神类论文怎么撰写与长征精神和踏着红军足迹和寻找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长征精神论文参考文献:

长征精神论文参考文献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中国精神的论文中国精神论文2000字大学精神论文

编者按:

2016年7月8日上午,由江西省委老、中国期刊协会老年期刊分会联合主办的“重走长征路,激发正能量”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江西省于都县红军长征出发纪念园纪念广场举行.

出席启动仪式的有中组部老、江西省委老、赣州市和于都县的党政领导同志,全国19家老年期刊社的社长、总编、记者和老同志代表共300余人.

中组部老三处调研员、副处长李忠平在致辞中指出:全国22家老年期刊联合发起的“重走长征路,激发正能量”主题活动,将组织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开展追寻红军足迹、寻找长征精神、记述长征故事等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并将用3个多月的时间,沿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进行采访和报道,是一个气势恢宏、意义重大的新长征.希望大家认真落实全国老长会议的要求,不辱光荣使命,不负老同志的期望,切实把这个主题活动组织好、开展好、宣传好.期望我们的老领导、老同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继续弘扬长征精神,继续传承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继续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事业增添更多正能量.

启动仪式结束后,由全国19家老年期刊27名编辑记者组成的联合采访团,踏上了“重走长征路,寻找长征精神”第一阶段的征程.中组部老办公室副主任徐运喜为联合采访团授旗.

7 月8 日,由全国19 家老年期刊27 名编辑记者组成的联合采访团,踏上了“重走长征路,寻找长征精神”的征程.采访团将用3 个月的时间,沿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进行全程采访.

在进行这一主题活动的策划时,有人提出:为什么不叫“弘扬长征精神”,而叫“寻找长征精神”,长征已经家喻户晓的事情,还需要“寻找”吗?后来经过充分讨论,大家还是一致同意:用重走长征路的形式,去寻找长征精神.

为什么?

虽然,我们这些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几代人都知道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但是,我们对长征的了解大多是从“长征组歌”“万水千山”这些文化作品中获得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长征的宣传是以“颂歌”式为主,我们知道更多的是长征的光荣和辉煌,但对长征苦难、艰辛和复杂曲折历史的缺乏了解.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历史档案的解密和一些长征亲历者没有禁区的回忆,一个真实的长征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寻找长征精神”是补课,补上我们不知道的那些苦难和辉煌.重走长征路,就是要身临其境地去了解历史细节,精神财富的传承不来自于口号,而来自那些震撼心灵的故事.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以寻觅红军长征足迹为主线,陆续报道重走长征路所寻访到的故事与见闻.长征的源头在哪里?

在启动仪式上,于都老年大学合唱团演唱了一首歌《红军渡,长征源》,歌中唱道:“晚霞映红于都河,渡口有支难忘的歌,唱的是咱长征源,当年送走我的红军哥哥.”于都河畔立着一块高大的石碑,上面刻着“长征源”三个大字.然而,关于哪里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还真有些不同意见.有专家认为应该是“瑞金”,因为和红部是1934年10月10日从瑞金出发向于都集结的,10月17日各部队在于都渡河,所以长征的起点应该是瑞金.还有人认为应该是江西省遂川县,1934年8月,红6军团从那里出发为红军长征探路,这要早于红军的长征.这些争论表达了一个历史的事实——红军的长征不是从一个地方出发的.

1934年上半年,以博古为首的临时,推行“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苏区根据地被压缩在一个狭小的地区.在这种情况下,临时考虑要实行战略转移.5 月,书记处召开会议,参加的人员是书记处的四位书记——博古、张闻天、周恩来、项英.会议作出了战略转移的决定,并报共产国际获得了批准.然而,如此重大的决定竟然没有经过政治局会议讨论.在严格保密的要求下,连军团长一级的领导都不知道要“战略转移”,更没有对广大指战员作政治动员工作.时任红一军团政委的聂荣臻回忆说,1934 年9月上旬,周恩来同志找他和林彪(时任红一军团军团长)谈话,说决定红军要作战略转移,要他们秘密做好准备.聂、林二人想进一步明确意图,就去找问个究竟,但毛什么也没说.聂在回忆录中说,“历来很守纪律,所以没告诉他们.”其实,当时未必知道临时的打算.

史料表明,临时在战略指导上一直举棋不定,直到9 月初看到打破敌人“围剿”完全没有可能了,才开始仓促部署战略转移.长征准备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扩大红军”.中革军委发出通知,要求在9月份动员3万新战士上前线.在于都“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组数字:1934 年6 月至9 月间,于都县有23300 多人参加了红军,还有大量的青壮年作为民夫跟随红军长征.

1934年9月17日,集结在于都地区的红军各部队从八个渡口跨过于都河,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程.当时于都河畔站满了前来送行的乡亲—— 全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很多老红军在回忆这一幕时都止不住热泪盈眶.

时任红一师师长的李聚奎将军回忆说:“在部队行进的道路两旁,乡亲们一面跟着队伍往前走,一面将鸡蛋、糯米团往战士的口袋里装,有的拉着战士的手问,‘什么时候回来?’有的忍不住地‘呜呜’哭了起来,一时间,队伍成了军民汇集在一起的人流.”

时任红军团长的杨得志将军是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的:“老乡们拉着我们的手,重复着一句话,‘盼着你们早回来,盼着你们早回来呀!’我难以忘怀的是,那些被安排在老乡家里治疗的重伤员也来了,他们步履艰难地行走在人群中间,看来是想寻找自己的部队和战友.”当年,红军留给于都的是6000多名伤病员,这些伤病员分散隐藏在群众家里.红军走后,国民党军占领了于都,许多群众为掩护红军伤病员而被杀害.

长征中牺牲的第一个红军师长红色经典《长征组歌》中有这样一句歌词:“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这短短十四个字在历史的真实中却是极为惊心动魄的一幕,数以万计的红军指战员战殁在四道“封锁墙”前.

8 月9 日,采访团来到江西信丰县进行战场考察.信丰是红军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的地方,此处是一片连绵的丘陵,从军事上来讲是设置防御阵地的绝佳地形.当年,这里是广东军阀陈济棠的防区.根据的命令,粤军调动了两个军共五个师的兵力来围堵红军.但陈济堂与之间有矛盾,他怕与红军作战中损失自己的部队,让蒋坐收渔利.1934 年9月,陈济棠主动派人到苏区接洽,要求红军派人去谈判.朱德总司令派了何长工(时任红军粤赣军区司令员)、潘汉年(时任副部长)去与陈济棠的代表谈判,双方达成五项协议:1.就地停战;2.互通情报;3.解除封锁;4.互相通商;5.必要时可以互相借道.正是因为红军这一成功的统战行动,使得在长征初期,比较顺利地通过粤系军阀的防区.

在信丰县新田镇百石村旁的一个山坡上,采访团找到了洪超烈士的墓.洪超是红4 师的师长,他是长征中牺牲的第一位红军师长.1934年10月21日,红4师在此与国民党军激战,将200 多守敌围困在百石村一个坚固的祠堂里.洪超师长抵近前沿指挥战斗时,被击中头部当场牺牲.因战事紧急,洪师长的遗体被草草地埋葬了.2005年3 月下旬,洪超的部下张爱萍上将(时任红4师12团政委)的女儿张小艾,倡议修建洪超烈士墓,得到了信丰县政府的响应.纪念碑于2006年清明节完工,原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时任红4 师10 团3 营营长)题写了碑名.

不是和陈济棠达成“可以互相借道”的协议了吗,怎么还会有“激战”?历史远比我们今天的想像复杂.虽然签订了协议,但毕竟是你死我活的战场,红军与粤军之间相互疑惑,发生战斗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事后得知,在军情如火的情况下,红军前卫部队的机动速度快,而陈济棠给红军让路的命令还没有传达到他的前线部队.另外,陈济棠对红军也是处处提防,他不能让红军占据广东,所以,也要用“打”来送红军出境.但总的来说,陈济棠还是让道给了红军.为此,发电报斥责陈“拥兵自重,按兵不动,任由西窜”.

“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是红军长征初期的真实写照吗?史实表明,红军长征初期的那三十昼夜并不是“飞行军”,而是非常沉重、行动迟缓的行军.机关的战略转移是搬家式的,他们把印钞票的机器和兵工厂的机器,还有诸多的“坛坛罐罐”都带上了,这些物资有三千多担.时任教导师特派员的裴周玉将军回忆说,当时他们师受领的任务是承担机关一千多担物资的搬运任务.当听到这一任务时,大家都惊呆了,指战员们百思不得其解,带这么多东西如何突围转移?就是这一千多担物资让教导师吃尽了苦头,特别是那些机器,小件的要三五个人抬,大件的要十来个人才能抬得动,还要翻山越岭,真是苦不堪言.红军的几个军团掩护着辎重多多的纵队,有时一天才走十多里,这就给敌人调动兵力进行阻截提供了时间.脾气火爆的彭德怀(时任红三军团军团长)为此曾当面痛斥李德(共产国际派来负责军事指挥的德国人):“抬着这些破破烂烂,部队哪里还能走得动?你还不如抬口棺材行军呢!”

彭德怀心痛呀,特别是洪超师长的牺牲,更让他心头流血.洪超是红3 军团最年轻的师长,彭德怀的爱将,当得知洪超牺牲的消息时,彭德怀立即赶到现场凭吊.彭德怀元帅在临终前,还嘱咐身边的人不要忘记洪超.

决定生死的走与留

采访团在“寻访长征精神”的路途中学会了一首红军歌曲——《当兵就要当红军》,此歌有这样一段词:“当兵就要当红军,负伤退伍不愁贫,会做工的有工做,会耕田的有田耕.”这是当年红军扩军宣传的歌曲,不过,在主力红军撤离苏区时,所有的伤病员都愁了——没有能力跟着部队走,但留下来很可能就面临死亡.有一位将军回忆说,当时他负伤住在医院里,听说部队要战略转移,便非要出院.院长不准,他便把掏出来顶着院长的脑门说,那我就先打死你,然后再出院,院长只好让他走了.后来敌军占领了苏区,医院没来得及转移,院长、医务人员和住院的伤病员全部被杀害了.

1934 年9 月,张震将军右臂中弹在医院里养伤.师政委黄克诚从博古的报告中察觉出临时可能要放弃苏区,于是连忙赶到医院,让张震立即出院.张震的伤口还在化脓,想再养几天.黄克诚火了,厉声说:“你的脚能走,回部队也能养伤!”张震只好跟着黄克诚回部队了,那次黄克诚从医院里叫回来不少人,其中有开国中将甘渭汉、开国少将钟伟.张震在回忆录中感慨地写道:“当年,如果不是黄克诚同志把我从医院里接出来,带上长征路,哪里还有今天!”

在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受重伤的红军指战员生存下来的几率极低.在广西灌阳县新圩乡,有一个红军烈士纪念碑,这个纪念碑记载了一个极为惨烈的故事:1934年冬天,红5师奉命在新圩阻击敌人,阻击战打了三天三夜.部队的伤亡很大,红军在下立湾村的“蒋氏祠堂”里设立了临时救护所.红5 师完成阻击任务转移时,无法把救护所内的100多名重伤员带走.国民党军占领新圩后,将这100 多名重伤员捆绑起来,残忍地丢进酒海井的地下河里淹死了.站在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碑前,笔者想起了山东女红军王利华说过的一句话:你们这一代人不了解国民党,他们太凶残了.

全国老年期刊联合采访团目前已经完成了“重走长征路”第一阶段的任务,接下来将重点进行“湘江战役”“通道转兵”“遵义会议”的战场考察和采访,本刊记者将会陆续向您发回报道.

上文总结:该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长征精神和踏着红军足迹和寻找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长征精神本科毕业论文长征精神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发扬红军传统铸就长征精神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
(政治学院政治理论系,上海200070)摘要长征不仅是一次人类精神和意志的伟大远征,也是一段中国带领中华儿女寻求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今天,长征精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

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信仰教育实现路径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在大学教育中进行信仰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任务之一也是必然要求 2017 年12 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整治工作会议中,总书记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

长征精神和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被迫离开江西进行战略转移,至1936年10月止,红军走过十一个省,经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以及雪山草地……地,总行程达两万五千里 它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

京都赏樱,寻找感动
日本的樱花季开锣后,常见海外观光客攀着樱花枝条拍照,甚至爬上樱花树,种种惊奇举动常登上新闻 因此,除了看樱花的美丽之外,还可以看看赏樱人的各种姿态 老一辈的日本人不这么赏樱,他们没拿相机或手机摄影,只.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