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政治理论课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和论微课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政治理论课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3

论微课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本文是政治理论课方面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与思想政治和教学改革和启示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政治理论课论文参考文献:

政治理论课论文参考文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思想政治工作杂志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摘 要:微课的出现与流行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建设,增强高校思政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产生一定影响.本文通过梳理微课的源起与特点,探讨了微课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影响与启发,并通过个案分析试图探索微课教学的一种可能的方法.

关键词: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启示

随着“微博”“微信”引领的网络“微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在信息传递、社交沟通,甚至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微型化浪潮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席卷以传道授业为目标的教育领域,各种类型的“微”课程教学实践在网络中如火如荼地展开.新型“微课”教学以其快捷、高效、开放和共享的优势,充分适应了当前人们交流和学习越来越多的需求,无疑对传统教学模式构成了一种革命性冲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为思政课)教学的一线工作者,笔者以为,微课的出现与流行对当前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与建设,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微课的源起及其特点,探讨微课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影响与启发,最终借由个案分析,从方法论层面上为微课模式的应用探寻一种可能的教学方法.

一、微课的源起及其特点

所谓微课,顾名思义,就是一堂微小的课程.微课是以时长短小的教学视频为载体,支持多种学习方式,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设计开发的新型网络视频公开课程.[1]微课虽然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新兴事物,但是其雏形的出现却有数十年历史.关于微课的肇端,学界迄今众说纷纭.在笔者看来,微课的源头其实可以追溯到“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网络“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以及“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缩写为MOOC)那里.

据美国哈佛大学德雷克·布克(DerekBok)教学中心的定义,微课教学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德怀特·艾伦(Dwight W. Allen)提出的一种旨在培养教师教学技能、有组织的教学练习方法.[2]简而言之,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采取小型的课堂教学,并将教学过程录制成视频,供课后详细分析.实际上,微格教学为新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提供了一个可控制的练习环境,能使人在反复观看自身教学视频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提升,也能通过视频观摩获得其他专家和同行的意见反馈.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各师范院校陆续建立起微格教学实验室,开展了大量课题研究和教学经验交流,微格教学法也成为师范生训练和提高自身教学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虽然微格教学是当前微课的雏形,但值得注意的是,微课区别于微格之处在于微课的功能不再是主要关注教师的自我训练,而是更多地服务于教学对象的学习需求.

微课的另一个源头则是20世纪90年代在互联网上兴起的网络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英国,但现代化意义上的远程教育却与因特网的推广应用息息相关.随着网络的普及应用,人们的通讯效率极大地提高.早在1995年的美国,就有大学开始利用网络多媒体软件开展远程教育活动.教师通过网络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网络接收信息实现学习的目标,而且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使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今天我国高校远程教育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基础.

需要强调的是,微格的雏形加上网络远程教育的*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当前的微课.确切意义上,微课在我国流行的直接原因是2012 年以来的“慕课”风暴.“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是指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名校陆续通过几大网络平台(包括Cours?era、edX等)面向全球互联网用户开放的近百门优质课程.“慕课”为人们通过注册实现免费学习打开了更宽广的大门.从2008年开放第一门慕课的2300个用户,到目前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学习者蜂拥参与,“慕课”在短短数年间实现了一个用户井喷的奇迹,堪称是一场席卷全球的开放式在线教育风暴.受此影响,微课在我国一经推出就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微课究竟有何独特之处?首先,从上述三个源头很容易衍生出微课的三个基本要素,即微型视频、远程网络传播、开放共享.前两者虽然成为微课的基本载体和传播手段,但笔者以为,唯有开放共享构成了微课最核心的特性.这是由于微课的免费开放为实现具有学习需求的各类人群获取知识提供了最大程度的可能性.正是这种形式上的革命造就了一种教学理念上的全新革命,乃至“学习革命”——它真正实现了孔子意义上的“有教无类”,并充分践行了以学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微课视频体积微小,易于传播,特别方便人们在移动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上随时随地观看学习.这种便捷性也实现了使终身学习的理念获得了现实性和普及性.未来,微课将彻底改变教学现状,颠覆传统课堂,使教学的中心和主动权由教师转向学生乃至大众.可以预见,微课的推广和普及必将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产生质变,使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成为可能.

相较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微课教学的特点是微小内容、微少时间和微细讲解,同时在教学载体、传播途径、互动方式、教学进程以及教学侧重点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详见表1)

二、微课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契合

作为网络在线教育的新兴事物,微课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但在笔者看来,无论是从教育理念还是现实操作层面,微课教学其实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高度的契合之处.因此,微课对推动当前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启示价值.

1. 微课的开放共享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实现

众所周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同于普通的高校课堂教学,它的特殊性在于指导和型塑大学生的理想和信仰.因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树立一种“大思政”的系统教育理念,也即破除满足于45分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将思政教学的范围延伸到大学的校园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环境之中.显然,仅靠有限的课堂内教学远远不能达到这个教学目标.但是,“大思政”的教育理念由于受制于校园内外和整个教育系统内外的多种原因,无法得到协同有效地实施,常常成为思政教育者心中的一片难以企及的乌托邦.

但是,微课的出现使得这种“大思政”理念在现实层面具备了一种可能的操作性.因为微课无与伦比的便捷性和开放共享性,使学生可以借助移动电子设备在课堂之外随时随地接受思政教育.同时,教师和学生对微课的留言或评论也可以实现多元形式的回应,随时参与到微课所带来的思想互动之中.此外,微课的开放共享甚至直接改变了高校思政课的潜在受众,这是由于普通大众都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获得同样的学习机会.这就直接给当前高校思政课的一线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思政课微课的潜在受众面的迅速扩大极有可能使目前仅以引导和教育大学生为目标的高校思政课肩负起更神圣的任务——公民教育乃至全民信仰教育.正是在此意义上,思政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有教无类”的理想——人人平等地接受优质思想教育或公民教育的“布道”.

2. 微课模式的创新与思政课思维方式的更新

微课以短小精悍、传播便捷、开放共享等特性逐步型构起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以井喷式的流行速度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对此,思政课教学必须充分借鉴微课的长处,大力开展思政课微课建设,合理编制系列微课,从形式到内容对原有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实现一种多元式变革.需要强调的是,微课的流行并非一种教学载体或教学形式的流行,而是一种开放式教育模式的革命.“面对开放、多元、复杂、剧变的国情和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自身发展中,如果既不能灵活地适应外在社会的发展,也不能联系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的实际,势必出现僵化和孤立化的倾向,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佳以及与实际脱节.”[3]因此,当前的思政课教学必须首先转变思维方式:打破原有封闭的思维定势,以一种开放化、社会化的视野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和社会中,思政课教学必须勇于面向真实世界,直面社会的新问题,注重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而不是脱离实际,重复地道德说教.思政课教师绝不能一次备课便可一劳永逸,讲授内容一成不变,必须紧密把握时代的节奏,以教化大众为己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比如,新加坡的思想道德教育就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它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推行真实教育.因此,思政课教学不仅在教学形式上应该是新颖的,其教学内容也应是现实的.只有这样,受教育者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经验、智慧和能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自我发展.

3. 微课的“翻转课堂”与思政课的研讨式教学

微课的一大亮点就是将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内容以微视频的形式转移到了网络上,供学生在课后自主观看学习.当大量的优质微课资源在网络平台上系统地开放之后,学生在课下就可以完成课堂知识的学习,这就为“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奠定了基础.与教师先讲、学生再做作业完成知识传授和积累的教学模式相比,微课教学的模式显然颠覆了传统教学顺序,它转而将学习的主动权由教师转向学生,乃至广大网络受众,即以微课视频先让学生完成知识的自主学习,再回到课堂提出问题,由教师答疑解惑,并参与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翻转了课堂,改变了教学的中心.

笔者认为,微课教学的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长处,以学为主(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可以预见,在微课普及的模式下,思政课教师将无需对课程内容进行重复讲授,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回应学生的反馈、回答学生的疑问上,并组织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围绕现实问题展开研讨,从而实施个性化教育,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由知识灌输式教学转向研讨式教学的转变.值得注意的是,翻转课堂后的教学模式转变恰恰能够避免由于中小学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复而形成的学生厌学心理.通过微课促使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然后由教师逐步启发、层层引导,组织起有效的参与式研讨,使学生真正获得不仅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的治学能力.

三、微课在高校思政课堂的教学应用

当前,如何正确看待微课所产生的影响与冲击,尤其是从中挖掘和提炼出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为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建设提供借鉴,是广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着手展开的第一要务.笔者总结自身多次参与微课教学比赛,尤其是思政类微课教学设计方面的经验教训,试图从方法论上为微课在思政课教学建设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一种有益的探索.

1. 快速切题,以奇制胜

如何在开篇就能迅速吸引观看者的目光是一堂思政类微课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笔者认为,思政类微课教学更应重视第一印象,教师必须对微课的开头进行一番精心设计.在这里,切入主题的方法是多样灵活的.可以设置一个问题或悬念切入主题,可以通过回顾前述教学内容引入主题,也可以从生活现象或实际问题进入主题,更可以从一个案例的讲述介入主题等.具体来说,笔者在讲授微课时就采取了讲述案例的方式聚焦主题.首先,微笑着环顾学生,待学生的注意力全部落在教师身上后,以一种舒缓的语气将案例娓娓道来.1—2分钟的生动讲述之后,迅速地抛出一个疑问打断故事,进而通过解答问题,自然地过渡到主题中来.这样的开端势必要求教师精心选取案例,进行悬疑设计,以曲折的情节扣人心弦,展示与众不同的吸引力.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方法,都必须遵循这样的原则:在注重切题的途径新颖奇特的同时,必须迅速切题,使案例的讲述或问题的阐发快速地与主题建立起紧密的关联.由于微课时间有限,篇幅紧凑,必须开门见山,快速切题,才能为之后的讲解留下更多的余地,否则就会使主题偏移,令人不知所云.

2. 突出特色,发人深省

相对于专业课堂,高校思政课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其特色在于思想道德教育,它肩负着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文化培育大学生的重大任务.因此,必须体现出强烈的现实使命感,在微课的教学设计中更应体现其注重思想性和发人深省的特点.首先,选材时,应当敢于选择重大的理论现实问题,将微课作为思政课教师回应现实的有力工具.因为思政类微课不仅是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也构成了面向社会、辐射大众的潜在媒体.无论对思政课教学建设,还是对服务大众的公民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在讲授时应深入浅出,以理服人,切忌生硬地灌输理念,照本宣科,从而打破观众可能因先入为主而产生的刻板印象.比如,“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得主国际关系学院唐纪宇老师的微课作品选择《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论》为题.他在微课讲授中直面共产主义受到全面质疑的时代处境,引用原典,结合自身思考,提出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核心关切在于自由、全面的发展,进而实现人之为人的生活,较好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现实解释的深刻性和透彻性.比赛评审专家认为,整个讲授环节一气呵成,可贵之处在于展示了自身对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理论的深入思考,能提出个人比较独到的见解,启发性强”.[4]

3. 线索明晰,环环相扣

微课虽然简短,内容涉及较少,但它同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课堂,具备课堂的各种要素,这就需要重视课堂结构的合理安排,也意味着讲授线索必须醒目清晰.具体而言,教师在讲授时尽量把内容集中到一条线索上,多条线索并进则相互干扰.因此,内容必须有所取舍,删繁就简,重点突出,问题聚焦.同时,讲授过程必须突出节奏感和层次感,虽然不必处处追求迭起,但是在谋篇布局中必须注重每个环节和材料的内在逻辑结构,做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语言流畅,富有表情.在表达不同的话题时,通过情感和声调的变化区别对待.最后,利用2~3分钟时间进行总结,干脆利落地对课程进行总结.一个好的总结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令人回味无穷.

举例来说,笔者的一个微课主题是讨论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其具体线索是客体通过去个性化和去人性化两个*环节对主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扭曲.笔者通过板书上述关键词实现强调,并层层递进地解释在这两个环节上如何发生作用,并举出相关案例进行说明.这里的案例由于作为次要部分不能过度地展开.笔者在讲述同时,还采用多媒体方式比如,图片、文字介绍以及1分钟的视频补充信息,力求论据材料的准确充分,不会引发新的疑问.最终,将利用案例的追问自然地升华到人的本质的反思上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反思,从而回归主题,完成总结.

此文结束语:上文是适合思想政治和教学改革和启示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政治理论课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政治理论课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能的三个维度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能的三个维度张喜彬,陈吉庆(辽宁中医药大学 社科部,沈阳 110847)摘 要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验在实践中孕育而出,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的
胡忠英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二者之间虽各有侧重,但在教学内容、最终目标……方面存在共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将创业教育融入其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思想理念、正确价值观念培养的主阵地,其实效性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思想政治教育显得愈.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存在性以及持续发展性取决于它具备实效性 改善教学内容,为目前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基本条件;完善教学手段,为目前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借助当代教育科技工具,为目前.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