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医疗保障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和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医疗保障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1

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该文是关于医疗保障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与民族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和保障有关毕业论文范文.

医疗保障论文参考文献:

医疗保障论文参考文献 民族文学杂志社世界民族杂志民族文学杂志民族论文发表

鲁子楠

摘 要:“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完善的医疗保障.由于民族地区在自然、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存在特殊性,对于医疗保障有着特殊的需求.本文以五大民族自治区之一的内蒙古自治区为例,通过简单梳理内蒙古医疗保障的发展历史,研究内蒙古医疗保障的现状,发现内蒙古的医疗保障在基础设施、人才水平、参保意愿、筹资能力、财政支持、待遇给付、蒙医蒙药方面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完善对策,希望促进内蒙古医疗保障的发展和完善,同时给其他民族地区发展医疗保障提供借鉴.

关键词:内蒙古;医疗保障;特殊问题;完善路径

李克强总理提出“健康中国”的发展目标,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既需要精湛的医疗技术,也需要良好的医疗制度保障,而民族地区的医疗保障存在着特殊需求和独有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五大民族自治区之一,包括4 个主体少数民族,共有49个少数民族在此居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20%以上,是典型的民族地区,内蒙古的医疗保障有着民族地区的独特需求和特殊问题.

一、内蒙古医疗保障的现状

1.医疗基础设施及人才水平

内蒙古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政府对于医疗保障的财政投入不断加大,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15年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23886个,其中,农村牧区卫生院达到1322个;全区医疗卫生单位有病床13.4万张,其中,乡镇卫生院有病床1.9万张,农村牧区有1.4万个村卫生室,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8万人.2015年,内蒙古共有乡村人口996.88万人,平均每7541人有一个乡镇卫生院,平均每712人有一个村卫生室,平均每525人有一张病床,平均每554人有一个乡村医生或卫生院.

从全国医疗基础设施和人才水平来看,截至2015年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90248个,乡镇卫生院36869个,村卫生室644751 个,卫生技术人员803 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08万张,其中乡镇卫生院121万张.2015年,全国农村总人口有77116.2 万人,平均每20916 人有一个乡镇卫生院,平均每1196人有一个村卫生室,平均每637人有一个病床.

内蒙古与全国的医疗基础设施和人才水平相比较,无论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数量,还是乡村医疗机构的病床数量,或是乡村医生的数量,都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2015年,内蒙古的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都已普遍开展并逐步得到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全区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为74.54%,达到了年度目标;0-6岁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率达到96%以上;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准确率达95%以上;产后访视率为87.58%;0-6 岁儿童健康管理率为86.2% ;65 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67.52%;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38.24%,规范管理率52.43%;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36.26%;重性精神疾病管理4.05 万人;蒙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率达到30%以上;全区97%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3.新农合参加水平

2014年,内蒙古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牧民人数为1289.3 万人,参合率达到98%;全国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是73627.3万人,参合率为98.9%.可见,内蒙古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覆盖率略低于全国水平.

4.基金筹集

2015年,内蒙古新农合筹资标准确定为470元,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80元,其中:补助268元,自治区本级承担56元,盟市、旗县各承担28元.个人缴费确定为不低于90元.自治区财政对人口在6万以下的20个牧业旗县人均多补助20元.部分财力较好和人数较少的盟市也自行提高了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从全区统计情况来看,实际人均筹资额为491元,全年预计将筹集新农合基金63亿元.

2016年,内蒙古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540元,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420元,个人缴费不低于人均120元.

5.补偿水平

⑴住院补偿.起付线和补偿比的参照补偿标准如表1.

另外,对于特殊情况也有特殊照顾.参合人员年度内在同级别医疗机构第二次及以上住院的,应降低起付线50%;在县级及以上中蒙医医院住院治疗的,应降低起付线50%.对同时具备享受两项降低起付线政策的,只能享受最高级别的一项优惠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度内在同级别医疗机构第二次及以上住院的,取消起付线.各盟市可根据基金收支状况和医疗消费水平对当地补偿比例和起付线进行适当调整.自治区级定点医疗机构要执行全区统一的住院起付线和补偿比例.

住院补偿封顶线为当年同一患者实际获得的大病统筹补偿金额累计不超过15万元,大病保险和属于自治区确定重大疾病范围的,另行制定补偿政策和封顶线.住院保底补偿为参合人员经转诊至各级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实际补偿比例过低的,可按照住院医疗总费用去除起付线后的40%给予保底补偿.

⑵门诊补偿.参合人员在苏木乡镇卫生院、嘎查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医的费用按照不低于50%的比例进行补偿,年度个人门诊统筹封顶线根据基金总量合理确定,在家庭成员内可调剂使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门诊就医,报销比例可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特殊病种的大额门诊治疗费用,按不低于70%的比例补偿.慢性病门诊治疗费用,按不低于60%的比例补偿.

6.基金支出

2015年,内蒙古农村医疗保险基金共筹资54.17亿元,资金使用率为92.3%,支出约50亿元,其中前三季度共支出基金36.75 亿元.在前3 季度的资金支出中,33.53亿元用于101万住院患者的医药费用报销,实际报销比例达到50%,人均实际住院医药费补偿达到3318元,2亿元用于384万门诊患者的补偿,剩余1.22亿元为19万患者住院分娩、慢性病和特殊重大疾病补偿的支出.

二、内蒙古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内蒙古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同时,政府对医疗保障这一重大民生问题日益重视,坚持增加财政投入,努力改善自治区的医疗保障水平,内蒙古的医疗保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内蒙古前期经济发展滞后,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在自然、经济、文化以及人口等方面存在特殊性,内蒙古的医疗保障依旧存在问题.

1.医疗基础设施落后,人才结构性短缺

虽然内蒙古的人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病床的数量都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依然不能很好地满足农牧区居民的就医需求.由于农牧区生活条件较差,居民的医疗卫生观念滞后,并且老年居民所占比例较大,发生疾病的风险较高,现有的医疗机构和病床依然不足,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就医需求.另外,农牧区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简陋、落后,难以满足居民基本的医疗救治需求,很多地方地广人稀,居民居住点相隔较远,农牧区的医疗机构缺乏便于移动诊断治疗的车辆和医疗设备,造成居民救治不及时,延误治疗的情况时有发生.此外,内蒙古的甲等医院、高水平的研究性医院的数量都较少,居民一旦发生重特大疾病,自治区内的医疗机构不论是数量还是治疗水平都不能满足其就医需求,需要前往区外就医.

从数量上来看,内蒙古农牧区的人均拥有医生数量也高于全国水平,但内蒙古的医疗人才存在结构性短缺的问题.一方面农牧区的医生水平相对较低,难以达到一个全科医生的水平,治疗小病、小伤的方法落后,判断大病存在误诊的现象,难以解决居民的基本医疗问题,也不能发挥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中基本医疗机构的作用.另一方面,内蒙古各地生活着多个少数民族,很多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特别在农牧区,由于居民受教育程度低,汉语水平较差,而很多医生不会少数民族的语言,这就造成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交流困难,增加了诊断难度.

2.农牧区居民参保积极性不高,覆盖水平低

迄今为止,内蒙古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已经覆盖了全区103个旗县区,居民覆盖率达到98%,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参合的农牧区居民大都选择最低档的缴费,这显现出农牧区居民参合积极性不高,覆盖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多方面的原因影响着这一问题:一是受宗教影响,内蒙古有部分少数民族全民信教,有的宗教将疾病看作上天对人的惩罚,将死亡看作升入极乐世界,相信人有来生和转世,这些宗教理念为少数民族居民灌输了一种忍受疾病、消极就医的思想,造成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受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内蒙古的蒙古、鄂伦春和鄂温克等少数民族历史上长期生活在高寒的自然环境中,有着勇敢、刚强的性格,其传统文化相信自然环境对人的磨炼,这些少数民族居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缺乏健康防护意识,生病受伤之后希望通过自愈的方式康复,不愿使用现代的医疗药物和手段;三是健康风险意识的缺乏,内蒙古的少数民族长期将“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视作勇猛健壮的表现,没有意识到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没有预防意识,不相信每个人都需要医疗保障,不愿意参加医疗保险.

3.筹资能力有限,财政投入不足

近几年,内蒙古的农村医疗保险缴费标准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缴费标准不高是筹资能力有限造成的,而筹资不足会造成基金收支不平衡,应对风险能力降低.筹资有限一方面是因为一部分居民生活困难,无力缴纳医疗保险费用,内蒙古的很多少数民族居民长期依靠农耕或者放牧谋生,收入水平有限,而且由于少数民族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有的家庭子女众多,从整个家庭来看,缴纳医疗保险费用也是一笔较大的家庭开销;另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医疗保险可选档次较少,最高档次的标准较低.内蒙古有生活收入较低的农牧民,也有一部分牧民有着广袤的草场、数量较多的牛羊,这部分牧民收入水平较高,希望参加较高档次的医疗保险,以获得较高的补贴,然而由于最高档次的缴费标准也不能满足其实际需要,于是转而向商业保险寻求保障,只按最低档的缴费标准缴费.

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也随之不断增加,然而,内蒙古地域狭长,东西部之间经济水平、财政能力存在较大差距,这就需要自治区财政发挥转移支付的作用,促进地区间的公平.然而,在农村医疗保险的财政投入方面,与经济水平相近的广西相比较,内蒙古的财政投入相对较少,在缴费过程中,来自自治区一级的财政补贴明显少于广西,这增加了财政能力较弱盟市的筹资难度,也造成盟市之间医疗保障差距不断扩大.

4.报销比例偏低,报销流程复杂

内蒙古农村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依然偏低,虽然门诊和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可以达到50%,但是因为门诊报销的起付线较高,封顶线较低,门诊费用依然是一笔较大的开销.而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通常是患有较严重的疾病,报销50%的费用之后,对收入较低的农牧区家庭来说,医疗费用依然是重大的负担,因病致贫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医疗保险报销需要提交的材料较多,*过程要经过多个程序,医疗费用报销的可操作性低给农牧区的居民造成诸多不便.农牧区居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有些居民较多使用本民族的语言,不精通汉语,造成他们在费用报销时,对相关规定要求提交的材料和*需要经过的流程不了解,而经办部门的工作人员又不会少数民族语言,致使农牧区居民要反复多次才能完成报销程序,影响了其参加医疗保险的积极性.另外,良好的医疗资源大都集中在首府呼和浩特,而内蒙古地域狭长,首府距离一些东西部盟市较远,医疗的辐射作用较小,这些盟市的居民会选择相对较近的区外省会城市或者北京就医,异地就医的报销程序更加复杂,在农牧区居民进行费用报销时会更加不便.

三、发展完善内蒙古医疗保障的路径选择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适应民族地区的医疗人才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是农牧区居民就医的基本保证,应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基层卫生机构的数量,实现就近就医,打通居民看病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还应当提升基层卫生机构的处置能力,配置可以满足基本医疗需求的设备,及时更新.还要适应牧区居民居住的特点,配备可移动的医疗车辆和设备,方便入户治疗.另外,内蒙古还要发展甲等医院的数量,提升医院的科研水平和医疗水平,让居民在自治区内可以治疗重大特大疾病.

内蒙古要注重培养适应民族地区的医疗人才,对现有的基层医生通过集中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提升其业务水平,向全科医生的方向发展,对在校医学生通过减免费用、提供进修学习机会等方式鼓励其回到家乡,在农牧区就业.还要通过送医下乡的方式让医疗水平较高的医生深入农牧区,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此外,还要注重高水平医疗人才的培养,以提升内蒙古整体的医疗水平,也要发展蒙医蒙药方面的人才,发挥民族地区的特疗来应对地区性、民族性的疾病.

2.强化居民风险预防意识,提高覆盖水平

只有逐步转变农牧区居民由于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习俗造成的落后健康观念,帮助其树立风险意识,才能真正提高其参保积极性,才会提高农牧区医疗保险的覆盖水平.要想转变农牧区居民的思想意识,首先应发挥教育的作用,通过基础教育让各民族的学生树立科学的观念和正确的健康知识,进而影响其家人转变观念.同时还要发挥知识宣传的作用,既要通过少数民族可以接受和理解的语言,运用电视、报纸、微信等传媒工具,帮助居民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和发生疾病的可能性,也要通过医生为农牧区居民提供免费的检查、义诊等方式,帮助他们及早发现自己的健康问题,及时进行治疗.这种方式也更容易让居民接受,更能通过真实感受帮助其树立风险意识,认识到疾病随时可能发生,要注重维护健康,主动参加医疗保险,尽可能地化解今后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而通过居民的主动参保提升农牧区医疗保险的覆盖水平.

3.提高筹资能力,增加财政投入

内蒙古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农牧区医疗保险的缴费档次,让收入较低的群体可以在较低档次缴费,高收入的居民也能有令其满意的缴费档次.同时,还要让医保缴费与社会救助、扶贫等制度形成联动机制,政府出力帮助家庭生活困难的居民缴纳医疗保险,不让因疾病发生加重其生活的贫困程度.此外,还要通过发展乡镇企业、提高农牧业技术的方式,提高农牧区居民的收入,提高其自身缴费能力.

内蒙古属于少数民族地区,虽然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各方面的基础条件还很薄弱,财政能力也有限,因此,内蒙古的医疗保障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国家在医疗保险补贴方面应对内蒙古给予更多的扶持,财政应加大对内蒙古这类少数民族地区的补贴力度.同时,自治区财政也要充分发挥平衡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的作用,增加自治区本级给予经济发展落后盟市的补贴力度,促进全区医保缴费的政府补贴趋于公平.

4.提高报销比例,优化报销流程

由于大多数居民的疾病在门诊就可以得到医治,日常预防性检查的费用也属于门诊费用,所以门诊费用的报销比例对农牧区居民影响较大.因此,内蒙古应当一方面适当提升门诊费用的报销比例,或者尝试建立与职工门诊费用结算相同的门诊医保卡制度,另一方面要推动“医疗、医药、医保”的改革,合理控制药品和门诊检查费用,减轻农牧区居民的门诊费用负担.

内蒙古医疗保险的经办机构要从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角度出发,不断优化农牧区医保的报销流程,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医院、银行等机构形成信息共享平台,尽可能地减少居民需要提供的材料.积极创建在线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网上业务咨询和*服务.同时,也要注重提供双语服务,合理配置会少数民族语言的工作人员,为农牧区居民提供通俗易懂的业务讲解和*服务.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自治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2016-2-29.

[2]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国家统计局,2016-2-29.

[3]内蒙古自治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新农合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Z].内蒙古自治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

[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5]内蒙古自治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关于2016年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补偿方案的指导意见[Z].内卫计规范〔2016〕1号,2016-1-28.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上文总结:此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民族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和保障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医疗保障本科毕业论文医疗保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民族地区本土音乐文化教育传承现状和以杭锦旗古如歌教育传承基地为例
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从孩童开始,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间都留在了学校教育中 学校教育贯穿于当代人的全部生命过程中,同时,学校教育所传递的知识、思想以及意识形态……,又通过每位学生和学生.

花海西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模式之我见
摘 要特色资源的建设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 民族地区的图书馆要确定正确的特色资源策略,把握好特色资源建设的背景,找准特色资源建设的定位,构建以地方民族资源为核心、以项目为支撑、以数据库及其网络传播.

非遗传承视野下我国民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传承
2017年10月2122日,笔者驱车前往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城关三小调查该校音乐教育和课程开设状况 在调查期间,笔者聆听了该校学生的一节民歌合唱排演课——邀请凯里学院音乐与舞蹈.

长征精神和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被迫离开江西进行战略转移,至1936年10月止,红军走过十一个省,经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以及雪山草地……地,总行程达两万五千里 它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