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结构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广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成效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主题:结构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1

广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成效,本文是关于结构相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跟供给和显成效和改革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广东电力期刊改革和开放杂志教育改革论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编者按:2 016年,广东省各级发展和改革部门全面贯彻落实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发改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履职尽责,勇于解决重大问题,狠抓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项目、重大改革的落地实施,为实现全省“十三五”艮好开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广州市推进广东省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成效显著;韶关市把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钢铁产能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取得了明显成效;惠州市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基本完成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东莞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和广东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在加快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江门市实施了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有力推动了国家和广东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肇庆市以新理念、新要求谋划推动新发展,以扩大有效投资和补齐短板为抓手,为下一轮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为全面完成2017年广东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推动广东省发展改革事业再上新台阶,现刊登部分经验材料供各地参考学习,并飨广大读者.

广州市推进省重点项目建设

2016年,在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的直接关心和亲切指导下,广州市79个项目纳入广东省重点项目,总投资约6351亿元,焦度投资计划59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871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48%,全面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基础设施工程方面,广州港南沙港区三期码头已完工,正在推进各项专项验收工作;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已启用,航站楼主体结构上部土建工程己完成;广州地铁六号线二期、七号线一期已正式开通运营;广州市第七资源热力电厂已于2016年12月点火试运行.产业建设工程方面,广州乐金显示第8.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项目二期顺利投产,已达12万片产能: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广州分厂、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品牌乘用车产能扩建项目已量产;花都文化旅游城万达茂滑雪场已完成钢结构施工:中国铁建南方总部基地、增城低碳总部园项目等一批项目已开工建设.社会民生工程方面,广州报业文化中心主体结构已封顶,正在进行内部装修;福山公墓项目己基本完工,正在准备竣工验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项目的谋划筹备

针对广州市城市承载力不足、创新型经济存在明显短板、民生保障均等化水平不够等问题,2016年广东省重点项目布局着眼于以重大项目支撑“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战略部署和发展重点,在基础设施、产业项目、民生工程三大方面谋划实施一批带动力强、影响力大的重大项目,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在基础设施项目安排上进一步突出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等“三大战略枢纽”和一些重点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形成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在产业项目引进方面,广州市领导亲自率团拜访世界500强企业、大型跨国企业、央企、民企;通过召开国际投资年会、夏季达沃斯“广州之夜”等大型招商会议及在欧美发达国家和港澳地区举办投资贸易推介会等多种方式,靶向式招商,吸引优质项目落户广州.在民生工程谋划方面,大力推进实施一批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社会民生项目,切实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提高紧缺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筑牢社会保障网络,加快幸福广州建设步伐.

二、强化项目的协调推进

(一)建立市层面的统筹协调机制

通过组织召开重点项目现场会等方式,分层级、分批次解决阻碍项目推进的重点难点问题.2016年,广州市委、市政府先后组织召开了重大功能片区重点项目推进工作现场会、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推进工作现场会,以点带面地解决了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国际金融城起步区、万博商务区核心区等重大功能片区开发及重点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对制约机场、港口、轨道交通、高快速路等七大类基础设施项目进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和有关具体问题进行了专题协调,有效推动了项目建设. (二)建立部门联动机制

围绕重点项目推进的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建立各区、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广州市发展改革部门牵头,定期梳理项目在征地拆迁、规划用地、征地拆迁等方面的问题,组织相关区和广州市职能部门进行专题协调.同时,结合项目的具体建设阶段,建立分类协调推进机制,各区、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对新开工项目加强业务指导,确保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对续建项目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对前期项目指导项目单位组织报批材料,积极完善落实前期项目的落地建设条件.

(三)加大督查督办力度

建立项目挂牌督办和每月通报制度,制定项目推进方案和时间节点计划,并对照方案和计划,对进展不理想的项目,由广州市政府督查室和广州市发展改革委进行联合督办,进行按月通报,督促有关单位按计划完成工作任务:对进度不理想的项目,由广州市政府主要领导约谈有关项目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三、强化项目的要素保障

从解决制约重点项目推进的用地、资金、配套设施建设等关键要素入手,为项目建设创造条件.用地方面,实施征地拆迁各区政府总负责制度,以各区党委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按计划进度交付项目建设用地,保障征地和房屋征收工作的落实.同时,优先安排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按项目开工时序保障用地需求.资金方面,广州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等部门有效统筹市财政性资金,在资金安排方面向省、广州市重点项目倾斜,并确保政府投资的广东省重点项目资金及时到位;广州市金融办会同部门举办银企对接会,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提高对重点项目的授信范围和额度,帮助存在资金压力的重点项目单位解决实际困难;同时,积极申请专项建设基金、企业债券、投资补助基金等方式扩大资金来源;加快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陆续推出一批PPP试点项目,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建设.配套设施建设方面,重点项目所在区政府和供水、供电等部门坚持规划在先,特事特办,全力保障广东省重点项目的电、水、气、路、排污等配套设施建设和保障工作,确保广东省重点项目按计划推进建设或投入运营.

四、优化项目的推进组织方式

一是探索优化市、区共建项目组织方式.结合简政强区、事权下放、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精神,选择项目进行试点,区级全面负责征地拆迁和道路建设,市级保障投资计划和资金安排,充分发挥区级政府的主体责任,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强化项目的落地实施.二是研究探索与社会资本合作新模式.研究制定《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意见》,提出与社会资本合作的试点项目,以轨道交通沿线综合开发、重大功能片区开发、综合管廊等为重点,积极探索与社会资本合作新模式,从补建设向补运营转变,进一步提升政府投资的效率和效益.三是加快组建项目实施主体.加快推进组建专门为高铁、城际轨道交通和枢纽建设服务的国有企业,推动成立广州轨道交通投资建设公司,作为该板块的企业实施主体,切实履行好出资代表和项目公司股东的职责,加快推进工程建设.

2017年是广州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广州市将按照广东省的部署,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手段,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广东省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确保完成广东省下达的工作任务,为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韶关市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

2016年开展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以来,韶关市高度重视,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 2016)6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意见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发改电(2016) 129号)文件精神以及广东省政府关于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把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钢铁产能作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抓手,并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任务完成情况

(一)目标任务情况.经广东省核查并公告的韶关市2016年度钢铁去产能任务为203万吨,涉及10家企业,30座中频炉和1座电炉.韶关市对列入任务的10家钢铁企业退出产能情况、退出装备、拟退出时间等信息在市县两级进行了拆前公示.

(二)产能退出情况.2016年9月底,列入任务的10家钢铁企业的炼钢设备已全部拆除,属于落后的设备在11月底前完成了报废处理,并对完成任务情况、炼钢设备拆除情况、退出时间等进行了拆后公告.2016年韶关市共退出钢铁产能203万吨,己通过广东省的验收和国家的抽查,百分之百完成钢铁退出任务.

(三)职工安置情况.韶关市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共涉及10家钢铁企业,需安置531名职工.目前,10家企业已全部出台职工分流安置实施方案,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并完成公示公告工作.

(四)奖补资金使用情况.2016年国家拨给韶关市财政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共6543万元,韶关市按照化解产能任务量的比重,己将其中3871万元下达给有关县(区)财政局,其中878万元已划拨到企业用于职工安置和支付拖欠职工工资.广东省财政厅已拨付韶关市第一、二、三批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省级配套奖补资金共2114万元,韶关市已将第一批省级配套奖补资金700万元下拨给有关县(区)财政局.

二、主要措施

(一)领导高度重视,形成工作机制.一是韶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韶关市委常委会及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相关问题,传达和学习国家、广东省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会议精神,对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部署,明确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和时间节点,确保退出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二是形成工作机制.韶关市政府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各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在摸底排查、实地核查、目标任务制定等方面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推动了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制定淘汰计划,分解目标责任.一是韶关市政府与相关县(区)签订《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目标责任书》,将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任务分解到了相关县(区)及企业.二是韶关市政府出台了《韶关市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实施方案》、 《韶关市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工作指导意见》、 《关于做好化解铁钢铁过剩产能建档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指导开展钢铁去产能工作,确保责任到位、任务到位、工作到位.

(三)加大奖补资金支持,推进工作顺利进行.一是用好国家和省专项奖补资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资金支持,按照国家和省要求专项用于支持企业转型和职工安置.二是从市本级财政中安排500万专项资金作为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工作经费,直接补助给县(区),由县(区)政府统筹用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

(四)妥善安置职工,确保社会稳定.领导小组多次下到相关县(区)和企业进行调查摸底,要求相关县(区)政府和企业认真研究制定职工分流安置方案,对企业职工进行妥善安置.充分预估可能引发的问题和风险,做实做细具体应对措施和预案.

同时,密切关注舆情,注意舆论导向,将政策宣传解释到位,防止发生件,确保社会稳定.

三、下一步思路

(一)严禁新增产能.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 2013)41号),不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备案新增产能的钢铁项目,不给新上钢铁项目*土地供应、能评、环评审批和新增授信支持等相关业务.对违法违规建设的钢铁项目,进行严肃问责.对已享受奖补资金和有关政策支持的退出产能,不用于置换.

(二)加大执法力度.按照有关专项执法行动方案的要求,持续保持土地、环保、质量、安全、信贷、能耗等方面执法的高压态势,多方式、大力度、高频度的开展执法检查专项行动,严禁违规新增产能和己封停设备复产.

(三)推动行业转型升级.鼓励钢铁企业围绕供给侧结构改革,全面推动技术和装备升级,提高产品质量,一是引导企业主动淘汰达不到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标准和产能政策的旧工艺、旧高炉,鼓励企业开展对落后生产工艺的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改造,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引导企业走高端、高质、高效的路子,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开发新产品,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实施差异化经营,避免同质化竞争;三是大力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发展高端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消化过剩产能;四是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扶持退出落后产能企业发展下游产品或转其他产业.

惠州市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

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广东省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任务分工>的通知》精神,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列入2016年年度深化改革的重要事项之一,把整合工作与惠州市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统筹推进.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惠州市的主要做法是从五个方面入手,推动“五个有机融合”.

一、从基础入手,推动基础优势与整合质量有机融合

惠州市从2012年6月28日,整合原分属市府办、住建局、国土局、财政局等单位的市政府采购中心、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土地与矿业交易中心和产权交易所等4个单位,组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四大类交易业务统一在惠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2013年,七个县(区)按市的模式相继成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2014年,交易平台向乡镇延伸,全市74个乡镇建成标准化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全市交易平台构成市县镇全覆盖格局.作为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改革较早地级市之一,通过先行先试,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积累了经验.作为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的先行地区,惠州市确立了“整体部署、分步完善,新旧对接、提高效率”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基础优势,加大创新力度,推动基础优势与整合质量有机融合,实现整合工作“又快又好”的改革目标,为整合工作赢得了先机.

二、从载体入手,推动实体平台与网上平台有机融合

惠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过程中,兼顾实体平台与网上平台建设,同步推进.一是打造一个平台.全市七个县(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全部整合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分支机构,业务接受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直接管理,全市原有的8个交易平台整合为1个,各交易主体共用同一交易平台、共享同一套交易系统、遵循同一套交易流程,享受统一的交易服务.二是打造一个入口.依托网上办事大厅设立公共资源交易栏目,开设网上交易窗口,统一平台入口,方便交易主体根据需要自行在线操作,并随机选择平台完成电子化交易,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一网式”*.三是打造一个公众号.创新推出具有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特色的移动端APP及微信公众号,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手机应用相对接,实现交易信息的实时传递..

三、从制度入手,推动机制创新与公正规范有机融合

惠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过程中,不断强化制度建设,推行“背靠背”全程网上交易,有效杜绝“围标串标、暗箱操作、人为干扰”等现象发生,营造出“不找关系靠实力、不找市长找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一是建立市场化交易机制.交易由市场说了算,实现资产资源大幅增值,财政预算资金节支,截至2016年底,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共完成交易项目23395宗,成交总额1289. 03亿元,增收32. 98亿元,节支18. 85亿元,增收节支达51. 82亿元.二是建立法治与效率保障机制.设置优化交易流程,每一环节的设定依法有据,并固化为法定程序,不能人为修改,全程留痕可溯,交易执行时间严格按法定时限设定,精确固化到秒,计算机自动运行,防止人为拖延,交易系统设短信自动提醒功能,为交易各方提供精准化和智能化服务.三是建立立体化监督机制.运用在线监察、信用等手段,全方位监督,形成立体化监督模式.推行交易项目目录管理,交易种类达54类,交易项目“应进必进”,平台之外无交易,交易后台实施“三把密钥”管理,防止人为干扰和信息泄漏;加强纪检监察、审计监督、行业监管、现场监督、在线监察、专项巡查相结合,主动公开交易主体信息,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及时处理来信来访和质疑投诉;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联合奖惩机制,对诚实守信主体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依法给予奖励,对失信主体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依法予以限制,对严重违法失信主体实行市场禁入.首次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开展不诚信行为记录及评审扣分应用,在评标评审中,对市场主体“提供虚假信息”等九种失信行为给予适当扣分,防止投标人“低价竞争”,搞“联盟”.四是建立信息交换共享机制.率先与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公共资源交易栏目及广东省级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平台对接,率先完成四大业务全流程数据与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平台对接,实现交易信息共享.同时,还将政府采购服务的数字证书交叉互认平台、市场主体信息、监督信息等接入广东省平台,惠州市交易中心与各分中心在同一栏目同步发布各类通知和公告,实现交易数据联通和交互共享.五是建立专家库统一管理机制.将分散在各部门的专家集中到全市统一的评标评审专家库,并与广东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对接,在全省一库的基础上,各分中心开设抽取终端,可按项目需求随机抽取,实现专家资源统一管理.同时,建立评标评审专家信用评价、年度评价、聘用期满评价等制度,加强对专家的动态监管.

四、从流程入手,推动流程再造与效率提升有机融合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惠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过程中,大力推进流程再造,以新的流程促使效率的提高.一是优化政府采购流程.明确采购当事人职责、权限、时限,着力解决政府采购存在的“价高、质劣、低效”问题.二是建立市场调查制度.采购单位采购前充分做好市场调查和论证,对比市场公开,确保中标不高于市场并接收社会监督,抑制“豪华采购”、“低价恶性竞争”.三是压缩采购时限.要求采购人在政府采购计划申报审核完成后10个工作日内必须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或依法选取的社会*机构*采购委托.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收到委托采购材料后,在2个工作日内对材料进行校对,符合条件的采购需求书公示2个工作日,公示期满未收到异议的,采购人与市交易中心在1个工作日内签订委托协议.通过明晰责任和*时限,效率明显提高,采购办结时间同比提高30%以上.四是制订权责清单.制定《编制采购文件的权责清单》,对歧视性的条款作出禁止,对法定的条款进行重申,对采购文件的编制和确认给予明确的指引,减少采购人与*机构因编制采购文件引发的争议;制定《开标评标会议的权责清单》,指导评标评审专家依法独立完成评标,提高评审质量和效率.

五、从定位入手,推动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有机融合

全面落实“放管服”政务服务改革要求,梳理现有制度规则,推动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有机融合.一是动态调整交易规则.对涉及违法设置审批事项、以备案名义变相实施审批、干预交易主体自主权以及与法律法规相冲突的规范性文件、制度规则予以废止,对不适宜纳入统一规范的交易规则体系的规范性文件、制度规则、办事指南一律取消,首轮清理公共资源交易有关规定80件,拟废止的59件,拟修改的12件,保留9件.二是减少自由裁量权.重新制定《办事指南》和《业务手册》,为服务对象提供办事指引和方便.重新制定“勘察招标、设计招标、勘察设计招标、规划招标、造价招标”等招标公告格式,修订“施工招标、施工邀请招标、工程监理招标、工程监理邀请招标、园林施工招标”等招标公告范本,减少业主单位在制定招标文件时的自由裁量权,防止量身.推行政府采购文件编制会审和采购需求公示制度,接受监督,防止设置倾向性、排它性条款.三是推行标准化服务.以“法制化引领、阳光化运行、市场化配置、在线化交易、体系化共建、格式化操作”等“六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服务标准化,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制定格式化的“业务操作规程”和AB岗定岗制度,服务工作不因人员变动而受影响,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制”,杜绝推诿扯皮.通过标准化服务,优化交易流程38项,压减办事环节17个,减少提交资料23份,共有13项业务压缩*办结时限30%以上.

惠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虽然做了一些探索,取阶段性成效,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惠州市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离上级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完善.接下来,惠州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广东省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任务分工>的通知》要求,加大整合力度,率先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整合经验.

东莞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起步之年.一年来,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的指导帮助下,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和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按照“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的发展定位,以创建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抓手,加快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东莞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以上;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预计分别比2015年下降5. 43%、4.23%、7.28%和3. 61%;空气质量指数(Aoi)达到优良天数达到303天,同比增加13天;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3. 22平方米;城乡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6%;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实现100%.

一年来,东莞市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从供给侧发力,着力补上生态文明建设短板.2016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东莞市委提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统领,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东莞市深刻认识到,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明显短板,必须下大力气解决.2013年以来,东莞市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以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国家第二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全国土地生态利用制度综合改革试点、第四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全国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建设为带动,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在2015年淘汰水乡地区落后造纸企业53家、产能524万吨的基础上,2016年引导101家“两高一低”重污染企业退出.另一方面,大力实施补短板工程.以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重点流域整治等为重点,推进生态文明重点工程建设.2016年,仅在截污次支管网建设方面,全市已投入8.5亿元,建成管网257公里.

二是坚持从制度建设发力,着力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生态文明,制度是根本.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关于开展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批复要求,东莞市重点推进“三规合一”、“红线管控”和“市场化交易”三大制度创新.在“三规合一”试点方面,编制《东莞市“三规合一”试点工作方案》,选取东莞市西南组团和道滘镇作为改革试点,探索完善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相关规划衔接协调机制.在生态红线管控制度方面,东莞市在市总规层面,已经划出市域“三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的范围,其中禁、限建区约占市域面积的40%.同时,在与东莞市总规三区深度对接的基础上,分别与林业红线、生态严控区、土规中期调整方案以及镇总规梳理的方案进行对接,力求构建统一的控制线空间管制体系.在生态文明建设市场化机制方面,积极推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改革,制定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管理暂行办法及实施意见,挂牌出让5年总计1650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指标,排污权出让收入金约1400万元;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市97家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同比增长31%,投保保额超1.8亿;公布“2016年环境信用评价企业名单”,纳入东莞市2016年环境信用管理参评企业共1294家,同比增长61.5%.

三是坚持从污染治理发力,着力实施治污攻坚战.实施大气污染防控专项行动,加强夏季臭氧污染防控工作,空气质量总体改善,2016年1-11月,东莞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 97,与2015年同比下降了5. 9%,PM2.5浓度均值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 3%;全面深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实施综合整治,2016年重点推进家具制造及制鞋行业整治,截至11月底,己完成整治1159家;开展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外10蒸吨及以下高污染燃料锅炉整治,对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外104台高污染燃料锅炉进行淘汰改造,已完成整治99台,完成率95%;推进工业园区集中供热,麻涌恒远、虎门沙角,东城中电等一批集中供热项目顺利建成投产,寮步通明、谢岗华能、中电立沙岛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打响水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全面推进截污次支管网建设,首期27个项目共417公里,总投资约36.7亿元,已完成总工程量约62%;结合石马河、茅洲河流域综合整治要求,全面开展1 1家污水厂改扩建和提标改造,设计规模81万吨/日,总投资24亿元,已完成4家污水处理厂扩建,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7万吨/日.未来五年投入近500亿,建设1800公里截污次支管网.

加大固体废物污染整治,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资21亿元,推进横沥、市区、厚街环保热电厂扩容建设,建设麻涌环保热电厂,力争2018年实现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加快存量垃圾整治,对虎门、塘厦、樟木头、东城、桥头等垃圾填埋场实施综合整治,收集处理渗透液,采用“分筛处理”、集中治理等先进工艺技术,先行启动清溪罗马、大岭山1日飞鹅、寮步刘屋巷、莞城板岭、长安乌沙等5座填埋场综合整治工作;加强土壤修复,投资5450万元,在麻涌、石碣和洪梅镇开展重金属专项土壤修复示范项目.

四是坚持从生态环境修复发力,着力提升生态效益.在强力推进污染整治的同时,东莞市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重点,加大生态环境修复,提高生态效益.目前,全市建成森林公园14个,总面积358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七分之一;全市建成湿地公园16个,面积14.4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0. 6%.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东莞市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一年.东莞市将继续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按照和广东省的工作要求,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生态文明各类示范创建为动力,进一步加大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工作力度,加大投入,突出重点,创新工作,狠抓落实,推动东莞市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江门市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是国家和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广东省有关部门的帮助及广东电网公司的鼎力支持下,江门市本着兴业惠民、增进民生福祉的原则,紧紧围绕广东省委、省政府“一个确保、一个率先、一个超前”的农网建设工作要求,会同供电企业精心组织农网改造升级工作实施,全力推动江门市农村电网建设各项工作.

一、前一阶段总体工作情况

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江门市农网改造升级工作实施区域包括台山市、开平市、鹤山市、恩平市四个县级市的全域,区域总面积为7750.9平方公里,涉及用户数143万户,全市“十三五”期间的农网建设投资合计共28. 56亿元,约占全省农网投资计划的7%.2016年计划投资5.60亿元,截至2016年12月底,完成投资5. 87亿元,投资完成率为104. 8%,其中中心村计划投资2.98亿元,实际完成3.0亿元,投资完成率为1O1%,较好地完成广东省下达的任务.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保障

2016年初,国家和广东省对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江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江门市领导多次对农村电网工作进行批示,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了由分管江门市领导任组长,江门市发展改革、当地供电局负责同志任副组长,以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作协调小组,明确了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职能分工,同时将电网建设指标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有效调动属地政府在农网改造升级中的主导作用.各成员单位主动介入、密切配合开展工作,形成各方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强化规划引领

一是优化规划建设标准,确保建设规范有序.江门市会同电网公司在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江门市配电网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优化完善江门市统一配电网技术标准.重点对配电网目标接线、设备品类选型及配网自动化、智能化技术路线等进行了明确,体现了同一供电分区内配电网规划建设的“统一有序”,确保了不同供电分区之间的“差异有别”.

二是以目标为导向,合理确定规划内容.江门市各级政府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坚持以目标为导向,以城乡电力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农村电力保障的要求为目标,实事求是按需求制定项目方案.由村、镇提出项目需求,然后汇总到县级市,再上报至市本级,统筹编制形成了《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十三五”规划》.规划明确了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重点任务和建设布局,提出“十三五”投资需求及保障措施,指导五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通过自下而上的规划编制方法,充分体现了基层和群众的真实需求,有效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

(三)坚持统筹推进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多方努力、共同参与”的原则,江门市认真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的重要部署,充分发挥属地政府的综合协调作用,统筹考虑农村对电力、通信、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的需求,结合江门市正在全力推进的“江门信息大道”同步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属地政府与供电部门签订了《加快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作协议书》,落实了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相关征地、拆迁、赔偿由地方政府包干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问题.

(四)重视宣传沟通邀请报纸、电视、电台、微博等社会新闻媒体对农村电网进行跟踪报道,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农网改造升级是为民服务的民生工程.2016年10月份,江门市在鹤山洞田村顺利召开全市中心村示范点工程现场会,邀请多家知名媒体给予重点报道、采访,通过召开现场会,为全市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树立标杆,发挥示范作用,同时借此契机扩大宣传,进一步打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群众基础,赢得了全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推动农网改造升级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打造精品工程

一是优化审批流程,开辟绿色通道.江门市将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纳入江门市委、市政府重点项目进行推进,开辟农网改造项目绿色通道,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二是严把工程质量,强化施工管理.属地政府与供电企业联合组成工作组、建立微信群,全面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管控力度,及时沟通协调解决存在问题,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可控、工程优质规范.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十三五”时期,是江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江门市纳入农网改造的面积广、涉及人口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仍虽加强.接下来,将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继续做好如下工作:

(一)全力抓好各年度投资任务的落实.江门市“十三五”期间的农网建设投资合计共28. 56亿元,其中2017年需全面完成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工作,2018年率先实现国家相关指标要求,基本建成安全可靠、结构合理、适度超前的农村配电网,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全面建成现代农村电网目标实现.任务非常重,压力很大,江门市将在广东省的统一部署下,继续加大统筹推进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按照国家和广东省的要求完成农网改造升级任务.

(二)注重协调,良性发展.在加快新型小乡镇、中心村电网和农业生产供电设施改造升级的同时,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全力推动电力扶贫,切实满足贫困地区小水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和消纳需求,实现贫困村动力电需求满足率达100%.将“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分布式光伏发电等分布式能源发展模式,与江门市创建特色小镇的工作结合起来,建设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的农村配网示范工程,逐步提高农村电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在规划统筹上,做好农村电网规划与城乡发展、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的衔接,推动电网规划有效融入政府各项规划.

(三)进一步落实征地拆迁包干制度.按照广东省的部署,江门市与电网企业已经签订了征地拆迁包干协议,下一步将继续落实政府的属地监管责任,落实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相关征地、拆迁、赔偿工作包干制度,妥善处理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涉及的征地拆迁、线路通道、青苗赔偿等问题,为农网建设提供有力的外部环境.

(四)推进农村供电管理体制改革.根据广东省政府提出到2020年全部取消代管体制的工作要求,研究提出下一步推进农村供电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方案,为小水电自供区和一些农林场等尚未理顺农村供电管理体制的区域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打好基础.

(五)严格落实监督考核工作.严格按照《广东省电网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要求,将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作为电网建设目标责任考核重点,建立全市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台账和季度通报制度,全面加快农村电网工程的推进工作.同时,对改造升级后的农村电网,加强巡查、维护和管理,确保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肇庆市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2016年,肇庆市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目标定位,以新理念新要求谋划推动肇庆新发展,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以扩大有效投资,补齐发展短板为抓手,为肇庆市新一轮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一)政府性投融资增长迅猛.2016年,肇庆市准确把握国家当前有利的金融政策机遇,高度重视与政策性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对接合作,积极争取各类金融机构融资推动肇庆市经济社会发展.2016年,肇庆市政府性投资项目获批融资额659. 12亿元,是2015年全年政府性项目融资的7.5倍.其中:获政策性银行审批融资419. 37亿元,其他融资方式239. 75亿元(基金96. 79亿元、发债53亿元、商业银行贷款89. 96亿元).截至2016年底,各项融资资金到位220. 16亿元,到位率为52. 5%.

(二)向上争资成效显著.2016年,肇庆市全力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支持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截至2016年11月底,肇庆市累计争资总额为289.2亿元,是2015年的18 390,完成年度计划(234.9亿元,以下称“完成率”)的123%.其中:争取到一次性补助资金201.1亿元,完成率为139. 9%;争取到经常性补助资金48.1亿元,完成率为96.8%;争取到财力性补助资金34.9亿元,完成率为95. 9%;争取到上级竞争性分配资金5.1亿元,完成率为99. 4%.2016年申报三个批次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共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议下达专项基金项目共19个,额度17.9亿元.自2015年以来累计共获得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共32项,额度29.6亿元,预计能拉动银行贷款118.4亿元.

(三)企业直接融资有新突破.肇庆市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企业债券发行工作方案》,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截至2016年底,肇庆市有A股上市公司7家,2016年新增华锋铝箔股份公司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新三板挂牌公司16家,2016年新增广东振华、千江高新、三浦车库、裕丰威禾、中导光电、肇庆龙头、富盛新材料、鸿泰股份、华红股份9家;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注册登记挂牌62家,2016年新增8家.2016年,肇庆市有9家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累计融资41. 38亿元;有4家企业成功发行企业(公司)债53亿元,其中高要国资公司企业债券发行规模9亿元,所募资金全部用于高要市产业转移园一期工程项目建设,债券期限为7年,成为肇庆市首支成功发行的企业债券,也是全省首支非百强县发行的债券,在全省债券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多次肯定高要的成功经验.

二、工作措施

(一)领导重视,营造发展高地.一直以来,肇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十分重视融资争资工作,要求各地、各部门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机遇期,营造发展高地.一是勇于担当,亲力亲为.肇庆市主要领导多次亲自带队前往国家有关部委及广东省有关部门争取上级部门在政策、项目、资金的扶持.二是狠抓园区提质增效、城市扩容提质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大抓手,积极主动谋划一批重大项目,补齐肇庆市发展短板.目前,肇庆高新区纳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广东省市共建智能制造基地.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广佛肇经济合作区等成为区域合作重大平台.肇庆新区起步区建设初具规模,肇庆城区加快提质升级,形成“一江两岸五区”城市发展新格局.“一条城轨、两条高铁、七条高速、一条黄金水道”纵横交汇的综合交通网络初步构建,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二)形成合力,建立健全联动机制.肇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集各地及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研判肇庆如何抢抓政策机遇,精心谋划重大项目,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合作.一是市县两级政府成立由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专责工作小组,农发行、国开行也分别成立专项小组,加强对肇庆市有关工作具体协调、对接.二是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成立了以肇庆市常务副市长为总协调,肇庆市金融局、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国资委、市水务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等部门参与,肇庆市重点项目办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联动机制,提高办事效率.肇庆市有关项目的工可编制、前期立项审批、贷款资料整理等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三是建立定期通报制度,从2016年1月份开始,肇庆市建立了政府投资项目融资进度情况月报制度,由肇庆市金融局每月汇总对各地与两家政策性银行的合作情况进行通报,年底进行考评,形成工作“倒逼机制”,有效推进工作落实.四是加强业务培训指导,举办了两期专项融资实务培训会议,分别邀请农发行、国开行广东省分行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对有关政策业务进行解读、指导,针对性、实操性强,收到良好的效果,有效提高项目融资的工作效率和成功率.

(三)科学谋划,夯实项目编制基础.肇庆市充分利用国家使用重大建设项目库加强项目储备编制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契机,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长期行业发展建设规划、党委政府重大战略决策部署、重大工程等要求,统筹各地、各单位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库.加强项目储备,编制好三年滚动投资计划,明确计划期内的重大项目,并于中期财政规划相衔接,合理安排、规范使用各类政府投资资金.同时,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信息统一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健全项目信息共享平台.

(四)完善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拓宽投资领域.一是完善政银企沟通平台.2016年5月,肇庆市继续组织举办了全市政银企对接合作会,共促成663家企业与银行签订信贷合同,贷款金额364. 79亿元,比2015年增加59. 7%.二是积极推动各地成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肇庆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规模1.1亿,目前7家合作金融机构共向31家企业发放贷款37笔,金额1.3亿元;积极协调推动四会市、鼎湖区、肇庆高新区、广宁县、封开县等地以“助保贷”等形式设立风险补偿基金,规模达2. 15亿元.三是中小微企业应急转贷资金正式启动.2016年,肇庆市印发实施《肇庆市中小微企业应急转贷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该资金总规模2亿元,目前,首期资金5000万元已到位.截至2016年底,共*应急转贷资金业务38笔,金额超2.5亿元,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500万元.有效帮助实体企业解决了续贷问题,防止企业因资金链断裂陷入经营困境.

(五)创新思路,拓宽政府融资渠道.一是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支持.肇庆市积极与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沟通对接,抢抓政策性金融机遇,用足、用好有关政策,争取2家政策性银行给予肇庆市重点项目利率低、期限长、额度大、担保灵活的信贷支持,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模式融资.加强战略合作关系,肇庆市政府先后与国开行广东省分行签订了开发性金融合作备忘录、与农发行广东省分行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国开行和农发行分别承诺在“十三五”期间为肇庆市提供500亿元的综合金融服务,合计1000亿元,重点支持肇庆市棚户区改造、水利、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路网等方面的建设.二是通过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的沟通合作,灵活运用各种融资工具,积极为政府性投资项目拓宽融资渠道,包括:设立规模35. 38亿元肇庆市城市发展基金解决肇庆市在建高速公路项目资本金问题,设立规模30亿元肇庆新区城镇化产业投资基金,推动市国联公司成功发行公司债30亿元.

三、下阶段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衔接,深化战略合作关系.深入研究国家、省金融政策走势,进一步抢抓各类发展机遇.积极与各类金融机构沟通对接,深化战略合作关系,争取金融机构为肇庆市量身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支持肇庆市经济社会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联动机制,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通过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人行肇庆市中心支行、肇庆银监分局、金融机构以及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促进金融业内部各要素、各业态的协调发展、金融系统外部发展环境的优化和肇庆市金融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营造健康良好的资金洼地,吸引更多金融机构进驻肇庆市,吸引更多资金流入,进一步完善肇庆市金融组织体系,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链条.

(三)进一步加强项目谋划,全力做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提升运营效益.一是用好用活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提升肇庆市项目储备质量,为融资工作顺利推进奠定基础;二是制定各类工作目标,全力做好项目推进、转化要素保障,促进各类项目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在新的一年,肇庆市将进一步合理制定扩大有效投资工作目标,督促各地、各单位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责任意识,加强沟通力度,提升项目运营效益,推动肇庆市经济健康平稳增长.

此文总结:这是关于结构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供给和显成效和改革相关结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从*ST新集(601918)看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
摘要煤炭黄金十年发展期,行业发展不够理智,重规模、轻质量,大量资金进入煤炭行业,导致供求关系逆转、产能过剩、煤价跳水,煤炭企业生存艰难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和实施,ST新集公司结合自身特点经过一.

媒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生产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发展效益 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催化之下,媒介融合已成为新闻产业发展的新常态 为应对媒介格局的深刻演变,新闻产业必须生成新思维.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白羽肉鸡产业
2017年一号文件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 当前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东北产业结构调整
高度重视主导产业的选择 政府在主导产业选择上应当发挥好规划、培育的积极作用 首先,依据市场需求选择主导产业,在保持优势产业发展的同时,着力转变供给结构,跟随上国内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 其次,依据比较优势.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