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微课教学相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和微课教学在《水力学》课程中的应用方面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主题:微课教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3

微课教学在《水力学》课程中的应用,该文是微课教学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和《水力学》和微课教学和课程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微课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微课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课程教学杂志教学论文范文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北京 102206)

摘 要:微课作为一种促进教学发展的新兴教学方式,是目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分析水力学的教学特点和微课特征,对微课在《水力学》课程中的运用方式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提高教学效果,为《水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水力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070-02

《水力学》课程是高等院校水利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也是土木、环境、机械、热能、化工、矿山、冶金等诸多专业都需要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好后续专业课的基础.由于该课程具有概念多、公式多、系数多和工程实践强的特点,是许多学生反映难学的一门课程.因此,本文尝试运用以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媒介的微课,对《水力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水力学》课程相关知识点,并能运用于工程实践.

一、 《水力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水力学》课程通常开设于水利类专业二年级第二学期和三年级第一学期两个阶段,一般6个学分.该课程主要阐述研究液体(水)在静止和运动状态下的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中常见的水力学问题,并能进行水流现象分析与水力计算.水力学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特点如下.

1.知识面广,理论性、综合性强.水力学课程涉及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相关的知识,对高数和物理要求较高,且理论性、逻辑性较强,在讲课过程中,有大量的理论公式及公式推导,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紧跟教材内容及教师讲课思路,才能对整个课程知识体系有较好地掌握.

2.研究对象抽象.水力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水为代表的液体,它没有一定的形状,且具有流动性,研究方法与固体质点系法完全不一样,而学生受惯性思维的影响,理解困难,学习难度大.

3.学时少、课题信息量大.水力学教学课时正不断被压缩,但课程学习内容随着学科的发展反而较以前有所增加,要求教师在较少的学时数下讲授较多的内容,课堂信息量大,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消化及吸收,更谈不上应用.

4.传统实验教学的模式简单,一般是先向学生讲述实验原理、目的和操作步骤,然后进行演示,让学生进行操作,课后提交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模式限制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提交实验报告雷同现象严重.为解决这些问题针对此种现状,可以将微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弥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课时的不足,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微课教学运用现状

微课是2008年美国学者Did Penrose提出的,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为在线学习或为移动学习提供服务,后来美国青年SalmanKhan尝试通过互联网视频进行异地教学辅导时,利用视频设备录制10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并将其上传到网络供大家免费使用,引起大家对微课的关注.我国自2011年提出“微课”概念后,微课在国内得到迅速发展.微课是指根据教学实践或教学大纲的要求,以3—10分钟的为主要载体,着重讲解某个知识点的微型小课程.与传统教学相比,微课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内容短小精悍.微课时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一个视频只讲一个知识点.由于视频短,内容少,便于学生利用零散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可以将水力学中每章的重点、难点、疑点做成微课,便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2.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终端,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下载微课视频进行学习,实现移动学习,有很大的自主空间.

3.适应不同的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播放的快慢,不明白地方还可以反复播放,大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收能力.

三、微课在《水力学》课程中的运用方式

1.确定微课教学的目的与内容.梳理教学内容,根据《水力学》课程中各个知识点的特点及相互联系,细化知识点并选定微课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尽可能多地收集典型的工程图片、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完成微课的教学设计.微课内容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知识层次和认知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微课课程,进行层次化教学,以提高微课课程的覆盖面.一个微课就是一个具体的知识点,需要集中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对应的知识点学习,帮助学生加强对课程的理解.

2.将《水力学》课程中一些抽象的概念或重点、难点等录制成微课.对于一些学生难于理解的抽象概念,可以采用动画或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将其制作成直观的微课,如在讲述湍流形成过程时,若用动画将水流受到干扰时产生波动、波幅变大、形成涡体、涡体脱离、发生掺混等过程形象地展现出来,则会有效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其课堂教学效果将远超过纯讲授教学.在讲述水力学重点内容—— — 描述液体运动的两种方法时,可以通过动画将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这两种方法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讲授给学生,加深学生对欧拉法中加速度的理解与掌握.教师也可以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答疑解惑和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自主学习知识上.

3.将复杂公式或方程的推导过程和典型习题的解题过程制作成微课.水力学的公式或方程推导很多,例如内摩擦力、静水压强、切应力、水击压强、水击波传播速度等计算公式以及恒定总流连续性方程、恒定总流能量方程,恒定总流动量方程、明渠恒定非均匀渐变流微分方程、水跃方程、非恒定流基本方程、液体运动连续性方程、理想液体运动微分方程以及实际液体运动微分方程等,若将它们制作成微课视频,学生通过反复观看,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和解题方法,为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4.将水力学实验课程中的实验操作步骤制作成微课,将教师从课堂现场演示操作中解放出来,不仅可以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操作时因失误而误导学生,使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解决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或指导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学生也可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视频,获得更直观规范的操作技能,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5.将微课应用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教师在课前可以设置问题,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微课,引导学生提前利用微课进行预习,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学生课后可以通过反复观看相关微课,以查漏补缺,巩固在课堂上没有学会的知识;利用微课加强教学的课后补充,为学生提供回顾和梳理课堂讲述知识的微课资源,弥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缺陷或课后遗忘,帮助学生完成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学习;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微课,以检查学习效果,巩固相关知识.

四、结论

微课作为一种促进教学发展的新兴教学方式,已成为目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水力学作为水利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学生运用水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在对水力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微课教学特点分析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微课在《水力学》课程中的运用方式.微课作为传统教学方式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不仅为学生提供一种再学习的有效途径,也为教师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后补充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微课实现自主学习,强化巩固练习,提高学习效果,并能够实现随时随地地学习,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但微课并不能替代传统课堂教学,一个微课只是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对知识整体把控性较差,因此,将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水力学微课教学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微课的设计、制作及应用会面临很多挑战,需要通过大量的学习和借鉴才能使微课程真正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郭维东,李文果,杨丽萍,梁岳.浅谈水力学课程改革思路[J].农业与技术,2004,24(1):130-132.

[2]靳娟娟.水力学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26):115-116.

[3]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26-33.

[4]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5]吴晓茜.利用微课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学研究,2013,(7):37-40.

本文总结: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微课教学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水力学》和微课教学和课程相关微课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关于《包装》微课教学设计的实践和
王晓玲(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北京100054)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作为新生事物,微课程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变化,提供了一种更高效的教学手段 微.

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
黄逸凡(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湖南岳阳414000)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学的模式也逐渐的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微课是现阶段我国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因为本身具有的短、活、精的特点能够和学.

微课教学在汽车故障诊断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网络和电子技术快速地发展, “微课”悄悄地走进中高职汽车教学当中 本文论述“微课”的概念,以汽车故障诊断课程中的发动机抖动故障为学习内容,探讨.

微课在低年级《道德和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道德与法治这门新课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若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指导,这一课程的教育意义也将荡然无存 对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全新的、有效的、可行的教学方式,比如加强对微课技术的应用 微课是.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