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创新能力有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跟阻碍理工科生能力的原因与方面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主题:创新能力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05

阻碍理工科生能力的原因与,本文是创新能力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与创新能力和理工科和研究生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创新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创新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生发表论文难吗生毕业论文字数医学生论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论文

史志锋,许婷婷,吴翟

(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摘 要: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在注重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做到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步提升,这导致我国研究生群体,尤其是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本文分析了阻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阻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248-02

同志在2000年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未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科技和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人才的竞争.目前,我国研究生规模在不断壮大,如何保证和提升研究生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笔者切合自身实际,以理工科研究生教育为背景,对阻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几个因素进行介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现状

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是当前社会的焦点问题,尽管人们已意识到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但对于该方面的研究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仍有欠缺,相对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较少.以理工科研究生教育为例,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大部分研究生而言几乎成为一种口号,学生倾向于接受和掌握现成的知识点或理论,对于拓展性的课题或研究内容学生都表现出乏力或缺乏信心.这也直接造成了目前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水平不足,很少有研究生能够针对其研究课题提出独到的见解.因此,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很少,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呈下滑趋势.

二、阻碍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原因分析

1.研究生生源选拔制度存在缺陷.目前研究生生源选拔的方式仍为考试形式,该选拔制度存在明显的弊端,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而且,考试形式的选拔方式一般仅限于报考专业相关的几门课程,在综合性上欠缺严重,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知识面受到限制,综合能力严重不足.因此,该生源选拔制度阻碍了许多具有研究天分的学生进一步的再教育,使得学生创新能力在考试前就遭到了扼杀.

2.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需要改进.当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主要是采用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必须花一年多的时间来完成课程学习,剩余一年左右的时间用于课题开展等.这种培养模式所暴露出的问题有:(1)很多研究生会选择在短期内将自己硕士阶段的学分修完,这种学习方式会造成对所修课程的消化吸收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失去了前期基础理论知识的支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何谈起?(2)传统的教学模式会导致研究生个性发展空间不足.很早就有人提出研究生教育应该因人而异,而反观我们目前的教育模式,“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抑制了学生创新萌芽的发育.

3.研究生培养经费力度不足.近几年,我国研究生队伍的规模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直接相关的培养经费并没有等幅地增加.很多高校的基础设施,如图书馆藏书、多媒体以及数据库资源等都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而在“教授为主”向“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革新趋势下,学生的思维扩展或启发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图书、互联网和科研数据库资源等.以上因素直接限制了研究生科研创新活动的进行,影响其创新能力的提升.此外,研究生培养经费的不足还体现在研究生现象的存在.作为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课外本身对学生的锻炼是有利的,但许多学生本末倒置,无法在时间上有效分配,这也间接地影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研究生本校“保研”比例增大不利于学科交叉.在研究生招生中,本校“保研”生的比例占了很大一部分.对于很多学校,获得“保研”资格的学生要比通过“考研”进入硕士生涯的学生提前一年拿到硕士学位.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校为了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行了“本硕连读”的政策,许多学习成绩优异的本科生可通过“4+2”的方式完成本硕期间的所有课程并拿到硕士学位.该政策会直接导致学术研究的“近亲繁殖”,不利于学科交叉.学生在同一学校、同一学院甚至同一专业接受本科、研究生教育,会严重局限学生的知识视野,不利于学科的交叉和互补,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提升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1.改革研究生生源选拔制度.目前的研究生招生方式多是采用考试的形式,也即是我们所说的“一锤子买卖”招生制度.我们认为,研究生的生源选拔应该以研究生本科阶段四学年的整体综合能力为依据,而不仅仅取决于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应该从每个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出发,评价其是否达到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标准.而对于某些专业能力强、具有科研天赋的本科生,即使其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不够突出,也应因人而异、放低招生门槛.此外,笔者认为我国的研究生招生制度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注重综合素质的人才选拔,尤其是具有创新意识的本科生,可以使用灵活的招生方式,从而形成结合中国实际的研究生招生制度.

2.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需要改进.笔者认为,中国的高校如果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型大学,就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生的课程并不在多,而在于精,不在于课程的长短,而在于课程的形式.专业课和选修课的比例及多少在兼顾学生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而定,而不应该完全受所学专业的限制.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学完—考完—忘完”的局面就会避免.此外,“灌输式”的教学手段必须革新,教师不能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把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而忽略了学生自身能动性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应该具有主动性,教师的授课应该具有启发性.笔者认为,在教学方式上应该将“讲授”为主的方法转变为“自学为主”的方法,对于课程的学习应该注重启发性和鼓励性,如在授课过程中多用讨论、交流和辩论的形式,这样才能有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加大研究生培养经费的支持力度.高校要从多个方面对研究生的培养经费进行筹措,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充足的保证,鼓励其投身科研和学习,而不是一味地通过来获得收益.一方面,学校可以依赖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入和支持,这是大部分高校获得培养经费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国家可以通过制定优惠的政策,鼓励民间机构、社会团体和海外侨胞对高校进行捐赠,引导他们积极地投资教育事业.此外,近些年杰出毕业校友的捐赠也是部分高校获得培养经费的另一途径.例如,在2016年12月23日,郑州大学1976年校友胡葆森向郑州大学捐赠一亿元人民币,支持母校的人才培养和一流大学建设.

4.避免“近亲繁殖”,注重学科交叉.已有调查表明,在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更容易产生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到避免“近亲繁殖”:(1)在不减少本校生“保研”比例的前提下,可有意识地开展各学科间的交叉“保研”,即某一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可通过“保研”的方式到本校另一相关专业攻读硕士学位.(2)高校也应该注重外校考研生的选择,这种选择不仅体现在学生成绩的选择,更应是研究方向和学生兴趣的选择.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之前,高校可以通过“夏令营”的方式邀请报考学生到本校相关专业进行参观,尤其是对于理工科的本科生,能够获得进入实验室的机会会使他们真正地了解到什么是科研,什么是科研人.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会使得很多跨专业考研的学生重拾自信,初步建立起科研的萌芽,并催生出一批涉及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课题,对培养和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四、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笔者分析了目前影响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几个因素,并针对以上几个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地认识到以上几个问题的重要性,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革,将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目标贯穿于招生和培养两个重要的环节,才能真正地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研究生,从而为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新忠,李忠云,胡瑞.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三个基本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0-13.

[2]张优智.试论我国目前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几点问题———以经济类专业为例[J].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2003,(2):23-23.

[3]瞿东海,陈慰浙.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结构及其差异[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29-31.

上文结论:本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创新能力和理工科和研究生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创新能力本科毕业论文创新能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跨专业生能力联合培养模式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需要更多复合型人才,故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尤为重要 文章以跨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目前跨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从导师、学校、个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我国产业政策的适应性调整分析基于企业自生能力的视角
【摘 要】作为着重于供给能力提高和供给结构改善的供给指向型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产业政策重点应转向对企业自生能力、产业竞争力的培育,产业政策类型.

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能力弱化原因探析
摘 要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在整个高职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辅导员管理能力对加强学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社会的融合度不断深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对辅.

专业学位生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院G643 文献标识码院A DOI院10 16871j cnki kjwhb 2018 01 015摘要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研究生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