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积极心理学方面毕业论文范文 与大学生对慕课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体验感知差异以优课联盟积极心理学课程为例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积极心理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5

大学生对慕课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体验感知差异以优课联盟积极心理学课程为例,本文是积极心理学论文范例和积极心理学和体验感知差异和优课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积极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积极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论文外语教学期刊教学论文范文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高秋凤 廖嘉俊 王志杰 王晓钧

(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摘 要] 近年来,“慕课风暴”席卷世界高等教育,然而慕课教学是否会取代传统教学一直充满争议.本研究以优课联盟“积极心理学”慕课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在拉姆斯登的课程体验问卷基础上,编制适用于本研究的课程体验问卷,并对同一门课、相同教学内容且由学团队实施的两种教学方式———慕课教学及传统教学开展了课程体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对慕课满意度高,大学生对慕课教学积极认可,参与过慕课学习的学生更倾向于选修慕课,认为慕课学习的选择面广、学习效率高、学习更自主.然而,大学生普遍认为慕课无法取代传统课程,认为慕课可能导致更多人混学分,且难以具有持续的学习动力与压力.虽然慕课有较高的报名率和优势,但仍然无法在短时间内取代传统课程,更适合作为传统课程的补充.本研究结果支持慕课与传统课程之间关系的“融合论”观点.

[关键词] 慕课教学;传统教学;课程体验;感知差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79(2017)04-0086-06

一、引言

在“慕课热”的背景下,慕课教学是否会取代传统教学充满争议,一方面,相对传统的线下课程,慕课的确拥有诸多优势:第一,有更强的学习自主性,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的自由.从某种程度来说,慕课带来的积极意义之一就是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解德博等,2015),第二,有更先进的平台支持.慕课以开放平台作为载体,将课程通过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加以编辑后在平台上共享,在传播力度上大于传统课程.平台记录的学习数据无论对教师进行教学反馈、教学评价还是对学习者学习表现的监控都提供了有效帮助;第三,更广泛的学术交流.慕课通过构建线上开放平台以及课程共享,能够为学生提供选择其他高校所开设的线上课程的机会,也给予不同高校学生在同一门课中交流的机会,对于高校学术交流是很好的.第四,更多样化的测评方式.相比传统线下教学单一的考核方式,慕课测评方式更多元化,除常规的考试测评外,还会有系统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在线测试、作业等针对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这些考核方式都具有即时性,而且大部分测试可供学习者尝试多次,避免一次考试“以偏概全”的问题(张振虹等,2013).有人由此将互联网技术引发的这场教育变革称为“慕课正在酝酿一场新教育革命”,认为慕课是未来大势所趋.

另一方面,也有人质疑慕课的革命性,认为慕课存在诸多弊端.第一,结课率低.从学习心理机制分析,“慕课”的理论基础是斯金纳的“程序学习”理论(Clark,2013)与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即教师让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开展小步子学习,强调学生自身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然而,学生的自主性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学习慕课的热情往往是一阵风,再加上没有传统课程有序上课的群体效应,学生很难坚持学完整门课程(吴万伟,2014).第二,缺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真实体验和校园文化的熏陶.尽管慕课所依赖的互联网技术可以将知识信息传输到世界各地,但身临其境的耳濡目染是网络平台无法提供的,传统课程可以创造很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建立感情,传递知识之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哈佛大学上课与对着机器听哈佛大学同一位教授的课带给人的影响和震撼是迥然不同的,前者无法近距离感受人文气息.因此有学者认为慕课不是什么颠覆性创新,也不会对学校的地位、作用以及教师职业产生根本改变.

综上所述,自慕课出现以来,有关慕课与传统课程比较从未停止.依据桑云都等(2015)对慕课研究的系统梳理,发现慕课研究文献主要聚焦在:第一,对慕课进行介绍;第二,探讨慕课与教育的相互影响机制;第三,分析和探究慕课教育理论与技术.相对而言,定量比较分析研究较少,目前,尚未发现基于学习者体验感知的慕课与传统课程的对比研究.然而,课程本身通常极具体验性特征.因此,学习者自身的体验感知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对课程的态度、看法和使用决策.学习者体验主要指学习者接触和学习课程时的感知(王美静等,2014).鉴于此,本研究从学习者体验出发,比较大学生对慕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课程体验感知,了解高校学生对慕课和传统课程的态度、教学质量、学习感受、收获及存在的问题,为高校今后更好地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发展慕课教学提供经验和借鉴.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分两组,第一组为深圳某大学“积极心理学”慕课班的学生,第二组为“积极心理学”传统课程班的学生.鉴于课程设置原因,传统教学班为同一年度上学期课程,慕课班为下学期课程,两组研究对象均为同一学校同年级全日制本科生,样本基本同质.其中慕课班学生291人,传统课程班学生131人.删去无效问卷(漏答过多、规律性作答等)后,慕课班有效研究对象254人,其中男118人,女136人;传统课程班有效研究对象为121人,其中男74人,女47人.15人未填写性别.

(二)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特点,即基于特定课程的学习者体验感知比较分析,本研究选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中,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访谈是对某些难以量化的特定问题进行分析,以弥补量化分析的不足.研究设计分三个阶段:1)慕课的选取与设计.研究选取深圳某大学本科生公选课“积极心理学”,该课程在同一学年的上学期开设了面授课程,下学期在优课联盟平台上开设慕课.“积极心理学”慕课是优课联盟第一批上线课程.为了控制无关因素,传统教学与慕课的教学内容、依托教材、主讲教师、课时和学分均相同.2)研究样本的选取及数据收集.研究样本即为传统教学班及慕课班全日制本科生.在上下学期期末时段,两个班级学生分别填写课程体验问卷,采集研究数据,并从中随机选取部分被试开展深入访谈.3)采用SPSS17.0对定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问卷设计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阅读和分析,在课程设计与评价专家的指导下,本研究基于研究目的,设计问卷及访谈题目.调研问卷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学生对慕课教学的态度;第二部分为课程体验问卷.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教学目标应该从学习结果出发.因此,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应该从学习结果方面进行,即学生获得了什么.基于此,本研究以拉姆斯登(Ramsden,1991)开发的课程体验问卷(thecourseofexperiencequestionnaire,简称“CEQ”)为基础编制了适用于本研究的课程体验问卷,共包括四个维度:1)良好的教学,主要考察教师的授课水平及教学态度;2)课程满意度,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的满意程度;3)基本技能的提升,主要考察通过课程学习学习者提升了哪些能力;4)课业负担,主要考察学习者对课程作业量的体验.研究还选取10名接受传统教学的本科生和10名慕课学习本科生分别对问卷和访谈题目进行预测,依据预测结果,修正意义不清或删除有歧义的项目,确定最终调查问卷和访谈题目.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对待慕课的态度

当被问及“同一门课程,更愿意选择慕课教学抑或传统教学”时,75.4%的被试倾向于选择慕课教学;仅24.1%的被试选择传统教学.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c2(2,N=390)=95.22,p<0.001.这表明,整体来看,大学生对慕课教学方式持积极接纳态度.大多数学生倾向选择慕课的主要原因包括:1)上课时间不受限制;2)方便选择更合适的课程;3)可以扩展学习;4)拓展资源.这四个项目的平均分值均在4分以上(5级评价,1表示非常不赞同,5表示非常赞同,下同).

对于同一门课,90.9%的慕课班学生倾向于选择慕课;未参与过慕课学习的传统教学班被试,仅39.8%倾向于选择慕课.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c2(2,N=280)=273.18,p<0.001.这表明,相对没有慕课学习经验的被试,有慕课学习经验的被试更倾向于选择慕课.

(二)对慕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感知差异

本研究采用8个自编项目调查和比较慕课教学班与传统教学班学生对慕课课堂的感知差异,分别以各项目的评价得分为因变量,学生类别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一).结果显示,各项目平均分均接近4,两组学生对项目2、3、7感知差异不显著.两个班的学生普遍认为:1)慕课无法真正取代实体课堂(见项目2);2)慕课导致出现更多混学分现象(见项目3);3)慕课难以像实体课那样让学生具有持续学习的动力(见项目7).

相反,两组学生对表一项目1、4、5、6、8感知差异显著,与传统教学班学生相比,慕课教学班学生更认为:1)慕课是未来大学教学大势所趋;2)慕课学习效率会更高;3)慕课选择面更广;4)慕课教学更方便自己选择到喜欢的课程.与慕课学生相比,传统教学班学生更认可“慕课容易让我出现三分钟热度”的说法.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慕课教学班学生还是传统教学班学生,对“慕课课堂的学习效率会更高”的评分均低于3.5分,接近3分(5级评价,1表示非常不赞同,5表示非常赞同).这表明,两组学生对慕课学习效率的认可度不高.

(三)对慕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课程体验比较

本研究从四个维度对两组学生进行了课程体验问卷调研,并以四个维度的评价得分为因变量、组别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二).由表二可知,两组学生在课程满意度、基本技能提升以及课业负担三个维度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与参与传统课程的学生相比,慕课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更高,基本技能提升更高.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慕课学生在课业负担上的评分显著高于传统教学学生,但两组学生对这个维度的评分均低于3分.两组学生对“良好的教学”这一维度的评价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两组学生均认可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付出.

(四)慕课学生对慕课的定性评价

除了定量的描述性统计以及对课程体验问卷的独立样本T检验外,本研究还对慕课学生进行访谈以深入了解学生对慕课的态度和看法.首先,多数学生认可慕课由多位老师联合授课的模式,认为具有多样化特点,可以体验到不同授课风格;其次,多数学生认为课程结构清晰、内容详细、通俗易懂;再次,少数学生认为慕课这种在线学习形式很好.由此可见,虽然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可慕课线上授课的课程形式,但课程形式的影响力并不是决定性的,课程质量才是真正影响学生具有良好课程感知的关键.

四、反思与建议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不断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迎来了网络开放课程的春天,这种新兴的课程教学模式是否会取代传统教学一直存在分歧.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同一门课、相同教学内容、由学团队实施的两种教学形式———慕课教学与传统教学展开对比研究,弥补了以往相关研究中定量研究证据不足的遗憾.依据本研究结果,分析与反思当前高校开展慕课教学的成效,并提出完善慕课教学的相关建议,可为高校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提供借鉴.

(一)当前高校开展幕课教学的成效反思

首先,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对慕课的态度既接纳又存有顾虑.整体来讲,大学生对慕课持积极接纳态度.如果同一门课、相同学时、相同学分,70%以上的大学生会选择慕课教学,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慕课学习时间不受限制,学生可以通过移动平台随时随地听课;第二,拥有更多的课程选择;第三,慕课拥有更丰富的扩展资源,可以扩宽学习视野.这一研究结果,与蔡宏伟等(2016)通过定性研究方法,从学习者视角进行的慕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从定量分析角度.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其次,相对于传统教学,慕课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优势显而易见(李晓东,2014).慕课既然有这么多优点,那么是不是可以取代传统高校课程呢?本研究发现,无论是慕课班学生还是传统教学班学生均普遍认为慕课教学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教学.第一,学生认为慕课课堂难以像实体课那样具有持续而规律的学习动力与压力.慕课虽然课程资源丰富,但仅仅拥有丰富资源不代表学习会真正发生,只有当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思考和反馈,才能真正获得知识.有研究者认为,相比慕课,高校传统课程能更好地展开师生间的深度互动,在反馈与交流中,学生能更好地内化吸收知识.第二,大学生普遍认为慕课学习容易出现“三分钟热度”,导致慕课被诟病为“结课率低”.第三,慕课容易出现“混学分”现象.研究表明,大学生对慕课学习自控力的认知会影响他们对慕课的选择(Zhou,2015).鉴于学生有限的自控力和普遍存在的拖延行为,如果没有传统课堂规律化的出勤,生生、师生面对面互动的群体压力,大学生难以持续地投入慕课学习,因此不能简单因为慕课的某些突出优点就认为它可以取代传统实体课程(张鸷远,2014;郑晓倩等,2014).本研究基于学习者视角,对慕课及传统教学的感知体验差异的定量分析,从一定程度支持了李春等(2015)提出的慕课和传统教学之间关系的“融合论”思想.该研究认为,从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看,慕课与传统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慕课与传统教学的融合是历史必然,“颠覆论”思想越来越向“融合论”思想转型.然而,如何设置慕课以达到最佳化教学效果,仍是当今慕课的一大挑战(Brahimi&Sarurete,2015).提升对慕课学习平台的交互体验式管理,使学生保持学习动力是未来需要着重考虑之处,利用通用网络社交平台,如QQ、微信等工具建设课程互动学习群,为学习者提供更多参与交互的渠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均是可以借鉴和采纳的办法.

(二)完善慕课教学建议

首先,提升受众对慕课教学接受程度.本研究发现,慕课学生与传统学生对慕课的接纳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学习过慕课的学生相比,传统学生对慕课的接纳程度偏低,原因可能有二:一,传统学生未参加过正式的慕课学习(本研究依托的积极心理学课程是该校第一批慕课),对慕课教学不太了解.二,选择慕课的学生本身对慕课教学感兴趣,包括慕课通过将课程内容分割成数个十分钟左右的微课,并且贯穿不少有趣的环节,以及穿插针对性测验,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情况,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李丽萍,2014).同时,如果学生学习遇到困难,可以直接在平台上提问,会有师生提供参.这些优点增加了学生的接纳程度.三,慕课还让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权,能够不限时间不限地点享受网上课程资源,这对学生学习动机也是一种促进作用.

其次,重视慕课本身的教学质量.本研究发现课程质量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根本.访谈结果表明,参与慕课学习的学生之所以对课程满意度高,对自我基本技能提升的评估高,主要原因是认同课程多样化的授课风格、清晰的课程结构、详尽和通俗易懂的课程内容,仅少数学生归因为慕课的网络在线形式.因此,无论是慕课教学还是传统教学,真正影响学生学习的还是课程质量本身,如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教授讲解是否精彩、课程内容是否丰富以及是否准确界定学生需要等.以往对慕课质量提升的研究,通常着眼于两个视角: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视角.该模式提出四个“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标准:固定的授课模式、规定的截止日期、全方位的自动评分系统、单向的信息传递(Haavind&Sistekchandler,2015);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视角.该模式相应提出五个教学模式标准:获取知识的多样化、可自行调节上课进度、创造性评估方式、活跃的交流版块、指导教师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在此基础上,郭沫含等(2016)通过对慕课教学的调查,提出慕课教学的五维虚拟学习环境理论.然而,要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素质、教学与技术水平及投入是关键,教师行为与学生网络学习效果正相关.谭光兴等(2012)研究表明,在诸多影响因素中,教师行为对学生网络学习意向的影响最大,总效应达0.434.颜正恕(2015)以麦克利兰胜任力模型为理论基础,借助探索性、验证性因子分析和AHP等方法,构建了高校教师慕课教学胜任力模型和评价体系,认为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包含教学人格、信息素养、晶体能力、教学影响、教学互动和教学管理6个因子,其中据核心地位的是“教学人格和能力”.要打造优秀的慕课,教师要拥有良好的教学人格、较硬的专业技术水平,还需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及创新意识.尽管如此,如何提升慕课教学质量,使众多注册学员更有质量地参与慕课学习仍是需要重点探讨的课题.

总而言之,目前慕课教学在高校的推广取得了初步成效,拥有较高的报名率,得到了学生的接受和认可,但是和传统课程相比,慕课仍存在无法避免的问题,如缺乏规律性学习的动力、学生容易混学分以及结课率低等,这需要对慕课现行的教学制度与规则进行完善.对于高校来说,实体课程的地位是不容取代的,慕课更适合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课程,在实体课程所不能顾及的方面予以补充,丰富学生的高校学习生活.

此文评论,该文是关于积极心理学和体验感知差异和优课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积极心理学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积极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高职林业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情况对比以《森林病虫害防治》课程为例
摘要随着林业岗位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和当前职业院校对人才培养标准的不断提高,林业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主要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为导向,结合教科研活动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

基于DQP框架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理论模型实践以《采购管理实务》课程为例
摘要采购管理实务是运用基于DQP框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理论模型进行实践教学的一门课程,拟通过对其实践过程的全方位阐述,提供一个可兹借鉴的范例   关键词DQP框架;翻转课堂;模型;实践  中图分类号G7.

参和式课堂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以导游业务课程为例
淡艳茹(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摘 要 参与式课堂教学方法有很多种, 个人角色扮演法和小组课堂模拟法就是其中两种 从2015年起, 笔者连续三年四个学期, 在任教的三.

慕课下的中职英语教学改革分析
在传统的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学质量存在的不足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不到提高,从而使中职学生始终用以前的方法来学习英语,英语水平得不到提高,进入到工作岗位中后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 所以,学校应该顺应时代的.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