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美术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和靠近香巴拉的美西藏美术之我见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美术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9

靠近香巴拉的美西藏美术之我见,本文是美术类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香巴拉和美西藏美术和靠近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美术论文参考文献:

美术论文参考文献 中美文化差异论文中美关系论文题目少儿美术期刊关于美术的论文

摘 要:西藏美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意蕴在世界文化艺术园地中独放异彩.从西藏美术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宗教性和世俗性、包容性和融合性三个方面阐释西藏宗教美术的艺术特征,从而揭开其神秘的面纱,窥寻西藏美术的审美意涵和内在特质.

关键词:香巴拉;西藏美术;民族性;宗教性;包容性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艺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都有着自己的特性和发展轨迹.西藏美术已经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它以其独有的特性,在世界文化艺术园地中熠熠生辉,独放异彩,既神秘又圣洁.

在雪域高原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中,藏民族以其自身的民族审美理念和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形式,营造出一种充溢着高原神秘色彩的“美”,钩沉万象之成理,彰显天地之壮美.诚如张亚莎教授所说:“高原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高原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都为这支美术体系的完成完善提供了最充分的艺术养分.”[1]在这样一种特定的社会与历史环境下滋生的艺术,无论是寺庙建筑,还是壁画、雕塑和唐卡,皆在昭示着人们对生命真谛与宇宙万象的终极追问,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品性.

一、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西藏民众长期生活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上,特殊的地理构造和天然的山川屏障,影响了西藏民族的整体思维架构.西藏民族的文化艺术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西藏人民的生活劳动、道德涵养和价值观念,同时也表现了他们的审美价值原则和艺术情操,无论是玛尼石刻、风马旗艺术、擦擦泥模,还是寺庙建筑、壁画和唐卡等,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藏族民众因为长期生活在色彩单一的“雪域世界”,所以他们天然地迷恋色彩,也许这是一种心理或者生理“补差”.人们往往追求“五彩缤纷”之美,而非践行“五色令人目盲”之“道德准则”.换言之,这种与“圣人为腹不为目”的相反追求与他们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息息相关.西藏民众的“情结”与他们对“圣洁如莲”的追求并不矛盾,恰恰相反,“五彩缤纷”赋予了西藏美术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尤其是壁画、唐卡中的色彩,基本上是纯色相的搭配,或者是纯色相的对比,富丽浓艳,极富装饰性.白色的纯洁、神圣,红色的热情、希望,蓝色的神秘、智慧,紫色的深邃、奥妙,的高贵、吉祥,绿色的生机、好运,无一不对藏族文化进行着形象的渲染,这是对色彩的理想化诠释,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正如伊尔·赵荣璋所言:“色彩具有非常强烈的表情属性和情感素质,它不仅能使一个人形成独特的色彩审美观,并用其所喜欢的色彩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美化自己并装饰自己的生活环境,进行独具个性的艺术审美活动.而同样,色彩也能够在长期的历史活动当中影响并决定某个民族的色彩审美观念和属于本民族所特有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2]

西藏除了独一无二的“高度”之外,还具有“广度”.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边陲,北邻新疆,东接四川,东北紧靠青海,东南连接云南;周边与印度、不丹、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国家及地区接壤,这种边疆地域特征显然给西藏美术的“多元融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譬如:古格王朝时期的西藏美术,在继承象雄美术的基础上,结合西域等地的美术技法和素材,尤其是壁画,吸纳了中亚风格及波斯细密绘格调,使古格美术在藏族美术史中明显有别于先后各时期和周边各地的美术风貌,成为风格独特、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从这一时期的《庆典图》《吐蕃古格王统世系像图》《建造寺院图》《沃德会见阿底峡》等大型壁画中,都可发现古格美术在某种程度上蕴涵着周边国家及地区的审美意蕴.帕木竹西时期,汉地绘画中的龙、凤、牡丹、十八罗汉等造型也被直接运用于藏族美术中.另外,西藏乃藏传佛教文化圈之核心,本土苯教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汇,使西藏美术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我们从蔚为壮观的寺院建筑,佛殿内色彩缤纷的壁画、雕塑和唐卡等美术作品中,皆可窥见一斑.

二、宗教性和世俗化

宗教作为与人类自身发展息息相关的精神文化现象之一,经历过曲折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藏民族是一个几乎全民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可以说,宗教信仰是藏族人一生的心理依托和精神支柱.宗教的基础是社会的需要.西藏最古老的宗教苯教和主导西藏社会发展的藏传佛教,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人们的心灵深处,在某种程度上消泯着神话与现实之间的界线.西藏美术所蕴涵的“宗教色彩”,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民俗风情和审美旨趣.

以标志着藏族美术高峰的唐卡为例,它是藏民族传统绘画的主要表现形式,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鲜明的民族审美特色.虽然它所反映的题材涉及面非常广,但以宗教题材为主.它囊括了佛像、菩萨像、说法图、护法神像、佛教建筑和佛教教义等,例如《释迦牟尼画传》《白度母像》《密集金刚像》《千手千眼观音像》《十六罗汉像》等.长期以来,西藏唐卡广泛流传于藏域的各个地区,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藏族日常生活宗教文化的独特标志,可以说,一幅唐卡就是一座穿越时空的佛殿.唐卡的生态环境主要依附于藏传佛教和苯教,具有浓厚的宗教人文色彩.唐卡制作过程本身也体现了一种“宗教精神”.绘制一幅唐卡是一次绘画创作过程,更是一次修行.从绘前准备到装裱开光,没有哪一种绘画工艺和绘制过程的繁复程度可以和唐卡相提并论.它的绘制步骤包括:诵经备料,处理画布,勾勒底稿,染色勾线,开眼装裱,开光加持等.这犹如藏族“三步一磕”的礼佛方式,此等虔诚,何尝不是一种“宗教精神”?倘若从终极的意义上讲,宗教与艺术有许多相通之处,就像马斯蒂所言:“一切名符其实的艺术都是宗教的.不论它是一种线的创造、还是一种色彩的创造:如果它不是宗教的,它就不存在了.如果它不是宗教的,它就仅仅是一种文献艺术,一种轶闻艺术……艺术也就不存在了.”[3]

藏族传统美术以服务宗教为宗旨,它是传递宗教信息的重要载体,在它的各种文化层面上皆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然而,色彩作为其重要的绘画语言之一,既呈现了绚丽多彩的世界万象,也彰显着藏族人民的虔诚信仰.色彩凝聚着浓厚的宗教情感与藏族特殊的审美理念,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审美内涵.例如,五色代表五行(即金、木、水、火、土):红色代表火;蓝色代表水;白色代表金;绿色代表木;代表土.此外,五色也象征五德:蓝色象征威德降服;绿色象征慈悲救苦;象征福德增益;白色象征消灾辟邪;红色象征怜悯关爱.可以说,唐卡色彩的运用不仅是审美的需要,更是为了营造宗教氛围,将信徒的心灵与佛教的精神相连.

三、包容性和融合性

从地理环境来看,西藏相对“封闭”,但它有“普度众生”的胸襟,故而在文化艺术领域,彰显着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精神.伟大的意大利藏学家G·杜齐在《西藏考古》中曰:“西藏不是一个与世界各地完全隔绝的孤岛,而是一个多种文化的交汇之地,是印度、喜马拉雅地区、中国、伊朗及中亚施展过多种影响的地区.”[4]

纵观西藏美术的演变历程,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与南亚、中亚、我国中原地区的文化艺术相濡以沫,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使其带上了独特的生态特征.在西藏的吐蕃时期,藏族文明正处于蓬勃开放的上升时期,在艺术风格上兼收并蓄,当时的美术受到印度、尼泊尔、西域于阗、波斯、东土唐朝文化艺术的影响;萨迦时期(13~14世纪),许多大寺引进南亚风格的佛造像,在全藏区兴起了继吐蕃美术以来的第二次梵式;帕木竹巴时期(15~16世纪),西藏与中原交流密切,西藏美术受汉地美术影响颇大.尤其是噶玛噶孜画派,自从16世纪伊始,已经与中原汉地进行密切地交流,并产生融合.在之后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不断地汲取中原绘画(尤其是青绿山水)之精华,广取博采,兼收并蓄,从构图、线型、敷彩等方面都撷取了许多中原绘画元素,并将其融汇于博大的民族文化之中,开创了该派清新渊雅、自然灵动之新面貌.比如,18世纪康巴乃至丽江地区噶玛噶孜派的首领——八世司徒活佛却吉迴乃(1700—1774),一生曾三次造访丽江,他和丽江土司家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后来土司制度被清廷罢黜后,和清廷官员亦有往来.从其《第十三世喝玛巴堆督多吉》组画唐卡,可看出他在绘画方面融合汉、藏两种绘画风格所做出的努力.他提倡写生,注重借鉴清代宫廷工笔画中的技法,以“二十四次明暗渲染法”来丰富画面的视觉效果.作品中山川的峰峦叠嶂、草地的浓淡变化,无不体现了由淡到浓的色彩渐变之效果,使整个画面显得空灵生气.又如另一位“弃绝一般画师的造像度量法则”的噶玛噶孜派大师——十世噶玛巴曲英多吉(1606—1674),曾临摹和学习汉族的绘画技法,博采众长.在他的《莲花生像》中“秀骨清相”之造型,背光如幻如影,透出后面若隐若现的白云,莲花生于水中,有水禽、红莲相伴左右,整个画面统一在暖色调当中.此幅作品不管是在造型方面,还是在色彩的敷施和意境的营造方面,皆有意识地减弱图案化与装饰性的西藏传统绘画,反而与汉族士大夫阶层画家的工笔画有诸多暗合之处.到了20世纪,西藏美术有选择性地接受科学化美术现象以及当代美学思想和现代美术技法,引进*解剖、素描结构等学院技法.中国画、油画、版画、现代城市雕塑等,被广泛引入西藏,并与西藏传统美术合璧并存.西藏美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彰显出的包容性和融合性,不仅给它带来了新的风格图式,也在某种程度上赋予了其新的精神品位.

由此可见,孕育于雪域高原的西藏美术,在“洁身守道”的同时,又能兼撮众法,从而开花结果,在人间与天堂之间搭起一座圣洁如莲、独放异彩的桥.正如韩书力先生所言:“藏族艺术是封闭与变异,单纯与丰富,现实与幻想的完美交汇与和谐.”[5]

参考文献:

[1]张亚莎.西藏美术史[M].北京: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7.

[2]伊尔·赵荣璋.汉民族的色彩审美属性[J].民族艺术研究,1999(1):34-41.

[3]弗拉姆.马蒂斯论艺术[M].欧阳英,译.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87:227.

[4]杜齐.西藏考古[M].向红茄,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65.

[5]《中国政协》杂志社.谈艺论文[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214.

作者简介:陈建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副教授.

该文评论,这篇文章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香巴拉和美西藏美术和靠近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美术本科毕业论文美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多雄拉山的美
2016 年7 月,我重返米林派镇,站立在雅鲁藏布江畔,凝望着云海围绕中的多雄拉山,彷徨不安 7 月的雅鲁藏布江水仍然浑浊,咆哮着,向峡谷大拐弯奔去 经过几年的精心经营,乔大叔(藏名乔布仁次)把家庭旅.

地球上最美的节日伊万库帕拉节
◎ 梁凤英伊万·库帕拉节(又称为伊万诺夫节)是俄罗斯古老的传统节日,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和乌克兰……国都会在俄历夏至的这些天中庆祝该节日 伊万·库帕拉节.

春天来恩施,私享花之美,茶之香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正是出游好时节 3 月10 日,恩施州旅游委举行的“花之美· 茶之香”春游恩施主题活动新闻发布会上,座无虚席 2016 年2 月,恩施自治州被.

口哨之岛拉歌美拉
当我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曾经有好一阵因为不会吹口哨而失望苦恼,甚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到如今,我还是一个不会吹口哨的人 许久以前,还在撒哈拉生活的时候,就听朋友们说起,拉歌美拉岛上的人不但会说话,还有他们.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