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马克思类论文范本 跟从人的主体性出发论马克思的自然美类本科论文怎么写

主题:马克思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7

从人的主体性出发论马克思的自然美,本文是马克思类论文范本和自然美和主体性和马克思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马克思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杂志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马克思哲学论文

从人的主体性出发论马克思的自然美

文/ 吴江玲

摘要:与抽象化或物质化的自然不同,立足于人的主体性视角,马克思对具有审美价值 的自然做出了界定.作为能够充分体现人的主体性的实践活动,劳动创造了自然美.此外, 在观照自然中所产生的美感,它源于去动物性、工具性的感性.因此,只有合乎人的主体 性的自然才是美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体性;自然美;劳动;感性

在世界上,现实的、实践的、感性的人和自然相互生成.正如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44 年手稿》)中所说:“全部所谓世界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的诞生,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关于凌驾于自然界和人之上的存在物的问题,……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了.”[1]84在马克思看来,自然既非抽象的、观念的存在,既与黑格尔的自然观不同,又不是以纯物质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说,他和费尔巴哈对自然的定义不一致.自然作为现实的、感性的、社会的、历史的存在,因而与人的劳动和感性相关.就劳动而言,其生产资料来自自然,而创造出的产品则用于满足人的需要.对于感性来说,其生理基础得益于自然,而作为主 体的人则使其具有了社会性.虽然人和自然是有差别的存在物, 且二者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亦有不同,但是在马克思的思想中, 人和自然实现了统一.人和自然的相互生成,内在地指明了应从人的主体性出发来审视自然美.关于《44 年手稿》中人的主体性问题,赵凯荣已在《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问题——〈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一文中进行了深入分析[2].在此理论 基础上,本文将从以下两方面展开论述:一是充分体现了人的主体性的劳动创造了自然美;二是感性的感性化使人在观照自然中产生了美感.

一、源于劳动的自然美

劳动同时关涉人与自然.人是劳动的主体, 而劳动产品则是劳动的对象化.不同于仅具有受动性的动植物,因为有意识,人拥有能动改造自然的能力,劳动即是这一能力发挥作用的最集中体现.而“劳动产品是固定在对象中的、物化为对象的劳动,是劳动的对象化”[1]44.据此可知,劳动不同于劳动产品.从与人的关系来看,劳动是人的劳动,劳动产品是人的劳动的对象,前者与人具有直接的关系,后者和人是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人通过劳动对自然进行改造,改造的结果就可以视为劳动产品.就此而言,劳动将人与自然联系起来.

人与自然因劳动建立了联系,但这种联系不一定能使二者实现统一.在下述情况中,作为劳动者的人与作为对象化的劳 动产品间是非正常的关系.当人未完全进化时,即人与动物在 严格意义上的区分还未出现时,自然迥异于人.在这样的社会 历史条件下,人近乎于动物,人的劳动仅仅是满足自身肉体生 存所必需的手段.从人的角度看自然,自然以其强大的力 量征服了人,人臣服于自然,这主要表现为对自然的盲目崇拜.从自然的视角看人,人与生活于自然界中的动物趋同,则劳动 产品缺乏所谓的对象化和人化的特点.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下,

“人并不是自由的、类的存在物,因此,自然界对人也不具有积极的、正面的意义,因而也没有美的意义”[3]10.此外,当劳动被外化、异化时,这种状况下的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人,自然也不是作为人的无机身体的自然.因为,在异化劳动中,“劳动者把自己外化在他的产品中,……意味着他贯注到对象中去的生命作为敌对的和异己的力量同他相对抗.”[1]45异化劳动中,作为劳动者的人,将属于他的本性的东西贯注于劳动产品中,但劳动产品作为劳动的对象完全外化于、不依赖于人,并且以一种独立形态而与人相对抗、相敌对、相排斥.换句话说,这时的人已明显区别于动物,但外化的、异化的劳动使人与动物对自然持有相同的态度,也就是动物的东西成了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变成了动物的东西,人和动物再次趋同.

只有在劳动充分体现人的主体性的情况下,人与自然才能实现统一.马克思在《44 年手稿》中认为,人既是自然的存在物,又是社会的存在物.“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1]120-121 承认人是自然存在物,即承认人是现实的、感性的、有生命的、自由 的存在,而与这种人相对应,自然就是现实的、感性的、能够 体现人的生命和自由的对象.人和自然的这种存在特性表明, 它们不是抽象的、观念的存在.除此而外,“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本主义”[1]75.在社会历史中,人既不是纯观念的存在,也不是纯粹物质的存在.在这里, 马克思强调人的社会性,旨在通过社会建立起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关系.这一关系表现为,自然主义意味着人的充分实现,人 本主义表明了自然的本性的充分实现,两者在社会中分别实现了各自的本性,并且和谐统一地关涉起来.

只有当人与自然统一于劳动中,劳动才真正具有创造性, 才有可能创造出不等同于自身的美,即自然美.在《关于“劳动创造了美”——答潇牧同志》中,刘纲纪先生谈到,一般情况下,“我们说一个东西创造出另一个东西时,那被创造出来的东西一定包含着和创造它的东西不同的新的东西,一定同那创造了它的东西有区别”[4].《44年手稿》中,马克思将美视作不同于劳动的新的东西,可见两者间不是完全对等的关系,也就是说,劳动就是美的说法是错误的.而且,美,尤其是自然美,即由作为主体的人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这种创造因充分体现人的主体性而使自然具有了美的特性.简而言之,劳动并不必然地与自然美的创造相关,实际上,只有合乎人的主体性的劳动才有创造力和产生美的可能性.

二、通达感性的自然美

在马克思的思想中,感性主要是与具有主体性的人相关的感性的活动,尤其是感性的心理活动.马克思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对感性进行界定的.作为客体的感性,即我们所谓的感性之物,也就是可以被人感知的事物和存在,与他所提的“自然”“自然界”等意思相近.此外,主观及主体层面的感性,是指“人 的现实的、感性的活动,以及基于人的肉体存在并与人的感性 活动相伴随的各种身体机能、、需要、感觉、情感、、想象、天赋、才能、个性等心理活动和心理能力.”[5]虽然感性同时具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含义,但基于马克思的整个体系来进 行考察,与作为主体的、社会的人紧密相关的感性更值得关注 和更有可塑性.

人的感性的活动是有意识的、自由的.“动物是和它的生命活动直接同一的.……人则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1]50对动物而言,自身与自身的生命活动间不存在根本的差别.动物自身生命活动的进行完全出于生物本能,即自身和自身的生命活动只有所谓的动物性、工具性可言,这实际上就消弭了手段和目的间的边界,作为目的的自身和作为手段的生命活动变得毫无二致.而人因为有意识,所以才有别于自身和生命活动直接同一的动物,且人的感性活动能体现出人的意志,并使对象成为人的感性的对象.正因为具有这种意识,人才可以自由进行与感性相关的活动.

但是,在异化状态下,人的感性会全然退化成本能的、单 一的、工具的、低级的感性.作为人本身的、自然的组成部分, 感性指的是人的肉体机能及五官.虽然它是有机生命体的表现, 但是被外化了的、异化了的感性,与动物类似,只是一种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也就是说,“它在本质上是由‘直接、片面的享受’和‘拥有’所占居的、动物性的机能和感觉,而不是人 的、能够充分表现出人的、爱、个性等等‘丰富的本质’的机能和感觉”[3]10.马克思还强调:“他的任何一种感觉不仅不再以人的形式存在,而且不再以非人的形式存在,因而甚至不再以动物的形式存在.”[1]87当人的感性的被异化程度到达极点时,这时的感性就是既不属于人的,又不属于非人的,甚至连其自 身最基本的动物性也被剥夺了.在这种形态下,感性的性质不 仅不便于被界定清楚,甚至难以界定.这样一来,人的这种感 性更没有可能会产生出美感.

在马克思看来,感性因为具有社会性而变成了人化的.感 性的、属人的生产就是其社会性的表现.对于动物,它只会依循自身所归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来进行自我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 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1]50-51.人是自然存在物,表明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动物,这样的人的感性仍处于未分化的、非对象化的、非社会化的状态, 显然无法从根本上对人的主体性有所体现.但是,人是社会的 人,社会性使人从动物中分化出来,并在对象化的过程中,以超脱肉体生存需要的、全面的、最大化的创造力来展现人的意识性和自由感.可以说,感性因为其社会性质而实现了人化,而 这种人化“只有在克服了人的动物性,摆脱了狭隘的‘有用性’ 的基础上,也即只有在感性获得彻底的解放或自由的基础上才可能产生和发展起来”[6].

感性的人化,要求感性在合功利的基础上实现超功利.按照马克思本人的说法,因为“囿于粗陋的实际需要的感觉只具有有限的意义.对于一个饥肠辘辘的人说来并不存在着食物的属人的形式,……没有矿物学的感觉”[1]79-80.据此而言,感性的超功利特点并不与感性本身所具有的合功利性质相冲突,即感性的存在价值有其能够满足人的肉体生存需要的一面,但是, 感性所具有的这种实用性使得它仅仅表现为相对的、有限的存在.如果要让感性成为人的、真正的人的感性,人的感性应该 被审美化对待,具有审美意义的感性会超脱有限意义上的感性, 从而成为与动物不同的、合乎人性的感性.正如马克思所说,社 会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摒弃,会让感性变成体现人的主体性的感性.一方面,社会承认并允许私有财产的存在,但人化的、多 样化的、审美化的感性的获得多数时候与私有财产相分离.马克思在《44 年手稿》中明确指出:“对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也就是说,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和人的生活、对对象化了的人和属人的创造物的感性的占有,……把自己的全面的本质据为己有.”[1]77马克思主张,整个社会要试图积极地废除私有财产,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要全面展现和尊重人的主体性,最终极的目的是为了人自身的完满实现.因为不同于动物的感官,感性的人化让人的感官以全面的、对象化的方式对自然产生影响,因而更加契合人的主体性.

感性的感性化使人的主体性与自然的自然性得以实现.感性本身已经包含了人和自然两方面的因素.这句话的意思是, 当感性完满地实现了自身,即意味着蕴含其中的人和自然都充分实现了自身.这种感性形态与强调人和自然相离、相分的思想有别,可以说,人与自然各自的本性皆得以实现,并有机地 融为一体,亦即感性的感性化.“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 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 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立、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抗争的真正解决.”[1]73虽然此处提及的人和自然仍亦有别,而且两者同样属于主体及对象的关系,但作为对象的自然由于真正成了属人的自然,因而对人来说不是异己的,人在这种情况中不是被对象奴役或限制,而是对象的人化真正地使人成为人,所以,人即 对象,对象即人.

自然美通达业已被感性化的、人的感性.在马克思的思想中,自然美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它关乎人的感性.并且,在这里,人的感性以它自身的完满实现为目的.也就是说,人的感性的感性化已经实现,感性以感性自身的状态存在着.只有当感性显现其自身时,人的主体性和自然的自然性才实现了有机统一.因此,在观照已经显现出本身特性的自然时,具有主体性的人才能产生出美感.就美感而言,这种美感由于照见了感性、人和自然三者的存在本性,因而既是合乎动物性的,同时又是超越动物性、体现人性、进达自由的.

三、结语

在《44 年手稿》中,马克思对自然美的讨论始终关乎人的主体性.一方面,人和自然不同,前者是社会历史活动和感性 心理活动的主体,而后者是前者的对象.另一方面,人与自然 密不可分,后者是前者的无机身体,因前者体现出的主体意义 和价值,从而使后者具有了美的存在形态.在探讨自然美的问 题上,劳动和感性是最集中地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载体.人本主义(“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主义(“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的实现,是以合乎人的主体性的劳动和感性作为内在前 提而言的.也就是说,异化了的、外化了的劳动和感性无法产 生出自然美.

综上,人的主体性地位的确立,可理解为人不囿于物的自然世界、向属人的世界生成,这意味着人有独立和自由,且物的自然世界不断生成为人的对象世界.这种相互生成以充分实现的人的主体性为根本,进而才能谈论自然美.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赵凯荣.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问题——《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3):27-36.

[3]范明华.马克思对自然美问题的本体论诠释[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8-12.

[4]刘纲纪.关于“劳动创造了美”——答潇牧同志[J].学术月刊, 1982(12):34-40.

[5]范明华.从感性看美的发生学依据——论马克思关于美的本质和发生的思想[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8):93-99.

[6]范明华.感性的解放与审美活动的发生——对马克思一个早期思想的引申[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30-34.

作者简介:吴江玲,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美学.

编辑:宋国栋

小结,上述文章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自然美和主体性和马克思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马克思本科毕业论文马克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带上课本再出发
时光总是步履匆匆,珠海老年大学新学期开学了!带上课本,我们再出发 老来再读书,为的是享受晚年生活,弥补自我短板,提升自我品位,多一些自我实现 我们能坐在课堂里,已经是一种人生的成功 带上课本,我们再出.

出发,去遇见更好的自己
一个老人花了人生中宝贵的45年在同一家公司做事,退休后和老婆分房睡,每天无所事事 他突然接到一封老同事的来信,她住在疗养院,面临癌症末期的折磨 于是他写了短短的慰问信,出门找邮筒寄出去 走到第一个邮筒.

从《宣言》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真理之光,穿越历史,照亮今天 1848年2月,宣言正式发表,马克思主义横空出世,如同一道闪电,划过暗夜的长空 170年后,新的思想开启新的时代 作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延安窑洞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花
长征结束到陕北后,特别注重学习马列主义著作 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著名论断,推动全党掀起了学习马列主义的 在凤凰山麓李家窑里夜以继日.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