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语言方面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偏误与教学建议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语言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9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偏误与教学建议,本文是语言硕士学位论文范文与声调和第二语言和教学建议相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语言论文参考文献:

语言论文参考文献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题目汉语国际教育毕业论文选题语言教学和杂志论文第二作者有用吗

王儒蕴

内容摘 要:声调是汉语的一大特色,但同时也是对外汉语“学”与“教”的一大难题,本文以外国学生的汉语声调学习为研究对象,结合汉语的声调特点,分析学习者常见的声调偏误,探讨产生的偏误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对外汉语 教学 语音 声调

汉语中的四个声调一直以来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大难题,也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教师和从事汉语教学研究的学者的重点和难点,关于对外汉语声调的教学,多年来已有不少学者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进行过研究,而本文拟从第二语言学习者“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语音学习中的声调偏误的原因,并结合声调习得规律研究,探讨对外汉语声调的教学策略.

一、汉语学习者的常见声调偏误

汉语母语者在听外国人讲中文的时候,时常会因为浓重的“洋腔”感到“别扭”,甚至造成一些理解障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汉语中的声调问题,因声调在汉语中具有表意功能,因而在口语中,且不论发音在美学角度的地道与否,相对准确的声调对提高实际交际的可理解度和效率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声调问题可以说是制约汉语学习者提高口语表达水平的一个重要瓶颈.

(1) 第二语言学习者听辨的常见偏误

汉语声调的发音准确要以能够听辨四声为前提,但不少学生的声调意识薄弱,在四声的分辨上存在障碍,不能够把握各个声调的音高变化,在听辨过程中将不同声调混淆,尤其是阳平(调值35)和上声(调值214).关于现代汉语中四个声调的学习难易程度,余蔼芹(1986)曾提出:“阴平最容易掌握,其次是去声(调值51),其中阳平(调值35)和上声(调值214)最难掌握”,在许多其他学者的研究中,也能几乎得出一致的结论,如胡佳敏(2015)等在实验研究中发现,在单字听力感知上,阳平和上升发生偏误的概率远高于阴平和去声.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也容易观察到,如学生无法感知并听辨出四声的差别,那发音的准确性也会受到较大影响.

(2) 四声的发音偏误

首先,在阴平(调值55)的发音上,无论是欧美语言为母语背景的学生,还是亚洲语言为母语背景的学生,都普遍存在发音不够高的问题,调域普遍介于3度到4度之间,无法达到普通话阴平55调值.同时,因为学习者阴平发音较低,而发去声的时候起点同样达不到5度而无法形成明显降调,导致学习者在阴平和去声的发音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

在阳平的发音上,普遍存在起点过低或过高的问题.阳平的调值为35,学生在发音的时候如起点过低,如起点调值为2度,则无法上升到5度,导致整体音高不足;如学生在发音的时候起点过高,如起点调值为4度,则整体发音将接近阴平,没有上升的感觉.

上声是外国学生声调发音上的一个难点,难点主要体现在先降后升让学生难以把握,因上声(214)从起点2度先下降到1度,两个调值相差不明显,学生容易找不到正确的起点,继而在上升到4度时,整体缺乏应有的曲折调感,容易与阳平混淆.此外,上声在语流当中的变调也常常使学生感到困惑.因上声在语流中,尤其是上声与非上声字结合的时候,只读半上调,即21,所以学生如缺乏足够的正确的训练,不仅难以听辨语流中的声调,而且在发音上也会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出现错误的发音或一字一顿不自然的“洋腔”,例如将“好人”完整地读为214和35.

去声相对阳平和上声来说,难度较低,学生一般可以感知降调,但发音的难度主要体现在起点不够高,达不到5度,同时下降时不能完全降到1度,导致整体下降空间不足,听起来比较平.也有也有部分学习者发音偏误出现在起点过低而落点过高,导致降调变升调,与阳平想混.

二、声调偏误原因分析

造成学生声调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来自母语的负迁移,可将学生的母语背景大致分为声调语言和非声调语言来看.

一般认为如果学生的母语为非声调语言,例如英语等欧美语言,那么学生在声调方面的感知能力是相对较弱的,学习普通话的四个声调难度也较大.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为例,英语是语调语言,没有声调,但具备句子层面的三种基本语调:平调、升调和降调,在交际中具有一定的传情表意的功能.一方面学习者在以往的语言经验中缺乏对音高变化的感知和训练,因而在学习本质为音高变化的汉语声调时,往往找不准基调,难以控制音高跨度.另一方面,在英语句子中,一般而言平调占据主要的地位,基本调值为3(林珍华,2011),这个特征一定程度上地在外国学生学习汉语声调的过程中发挥影响.学生在说汉语的时候,容易不自觉地把母语中的语调和重音迁移到目的语当中,影响了汉语本身的声调音高.

然而,对于以声调语言为母语背景的学生来说,汉语的四声学习掌握却也不见得容易许多.相比非声调语言为母语的学生,他们可能具备更强的声调感知能力,但在实际发音的时,却同样出现偏误.

例如泰语和越南语,这两种语言属于声调语言,但在韩明(2005)、李红印(1995)的研究中发现以泰语和越南语为母语的学生在学习汉语四声时,也会发生声调混淆.偏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将母语中的声调不自觉地迁移到汉语中,或将看似相似实则不同的两种声调进行不恰当类比.越南语的六个声调中没有全降的声调,而其中以高起点发音的为平声(调值44)和锐声(45),这两个声调在越南学习者学习汉语去声时最为容易发生负迁移.因去声是由高音位5为起点下降到1度,学习者在发音时容易拿母语中同样高起点发音的锐声或平声做类比,因而出现去声无法下降到位或是发成了类似锐声的上升调.

三、汉语声调教学建议

(1)通过母语和汉语对比,强化汉语声调认知

在声调教学策略的探讨中,有部分学者提出“淡化声调教学”的新思路,如董宁(2013)提出应该引导学习者将汉语词汇的音、型、义作为一个整体来识记.这类设想确有其可取之出,但对于多数外国学习者来说,尤其是非声调语言为母语的学生,考虑到这类学生本身缺乏对语言中声调的感知和经验,需要在教师引导下逐渐竖立对声调的基本认识,提高对不同调值不同音高的敏感程度,因而单独的声调教学笔者认为仍然有其必要性.

在声调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学生母语语调或声调和汉语声调的对比,让学生感知母语和汉语两者的差异,从而有针对性的发现声调的偏误点.同时,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偏误纠正过程中,逐渐加深对汉语四声的发音特征的认识和掌握.

(2)声调教学及训练顺序

针对声调教学顺序,余蔼芹(1988)认为阴平应最先教,接下来是去声和阳平,最后是上升,这与他提出的四声难易程度顺序相符.其他学者如王韫佳(1995)和沈晓楠(1989)等,都提出了相似的声调教学顺序:阴平——去声——阳平——上声.

总体来说学界关于汉语声调的教学顺序有三种主流认识,针对日韩学生:一、四、二、三;针对欧美学生:一、四、三、二;根据声带松紧的生理排序:一、半三、四、二、三.(金枚,2014)在四个声调的教学顺序上,应采用先易后难的原则,但因不同母语背景的学生母语迁移的表现不尽相同,如高玉娟、李宝贵(2006)在实验研究中发现,韩国学生学习去声最为容易,阴平、阳平次之,最难的是上声,因而教师在教学时间中需要结合学生不同的母语背景,进行有针对性教学策略调整,做到共性基础上关注个体差异.

(3)上声变调的教学

根据大量的偏误研究和教学实践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上声是汉语四个声调中声调偏误率最高的一个,也是教学中最难把握的一个.上声学习的一大难点就是单字发音和在词组及语流中的发音有一定差异,单字发音为214,但在实际语流中往往发为21,即半上调,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听辨难度,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一般的教法是先教四个声调的单字发音,再针对上声变调给学生总结规律.但基于上声的特殊性,以及实际的日常交际语流调频率,笔者认为应该“淡化上声的单字教学”,先将上声放在词组及语流中让学生进行感知体会,将半上调作为重点教学,学生掌握半上调后,再加入上升调,引导学习三声的单字214全调.

其实关于半上调的教学,赵元任先生就曾提出将半上调作为一个单独声调进行教学,赵金铭先生也主张先教半上,后教全上.这些教学主张和思路无不是考虑到了上声在实际交际中的特殊性,从实用的角度调整策略.然而纵观目前的对外汉语教材,其中绝大多数并没有将半上调独立出来,相对于半上调,上声全调在教学顺序上仍然占据优先位置,而半上调作为补充知识来学习,这也是造成学生理解和交际使用上困难的一个原因.

总体来看,对外汉语的声调仍是汉语语音教学中的难题,需要我们加强对声调的本质特征的研究,结合学习者个体差异,综合偏误分析理论、教学法理论与实践,进行更多的探索和挖掘.

参考文献:

1.高玉娟, 李宝贵. 韩国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的声学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6, 4(1):31-35.

2.韩明. 越南留学生声调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5, 26(2):121-123.

3.金枚. 也谈对外汉语声调教学顺序[J]. 汉字文化, 2014(6):94-94.

4.李红印. 泰国学生汉语学习的语音偏误[J]. 世界汉语教学, 1995(2):66-71.

5.林珍华. 从英语语调与汉语声调对比中看对外汉语声调教学[J]. 知识经济, 2011(16):174-175.

6.沈晓楠. 关于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J]. 世界汉语教学, 1989(3):158-168.

7.王韫佳. 也谈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5(3):126-140.

8.余霭芹. 声调教法的商榷[C]// 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 1985.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外文系)

该文结论,此文是适合声调和第二语言和教学建议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语言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语言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中学语文教学应更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
随着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功用……的研究不断深入,“语文”作为一个科目,它的本质特点、它与其他科目的区别越来越清晰 每个科目的材料是不同的音乐的材料是音符、旋律,绘画的材料是线条.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小学生年龄小,模仿能力强,极容易效仿教师的言行 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就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

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之探究
摘要在人们进行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年龄是产生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们普遍认为,在进行第二语言学习时,年龄小的人比年龄大的人学得好,儿童比成年人学得好,并且学习的速度要快 现在,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

教师激励性语言在师生有效对话教学巾的作用
激励性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促进对话教学效率的提升,还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平……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强化学习动力   一、把握激励时机,促进学生积极性的提高.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