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高中语文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和大陆、台湾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诗歌选文练习系统比较以苏教版和翰林版为例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主题:高中语文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1

大陆、台湾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诗歌选文练习系统比较以苏教版和翰林版为例,该文是高中语文类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和高中语文和翰林和诗歌类论文范文资料.

高中语文论文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论文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论文语文天地杂志社诗歌杂志中学语文杂志社

摘 要:练习系统作为教材中的四大系统之一,对于学生掌握和巩固课文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练习系统在教材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而在苏教版和翰林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诗歌都是占比较大的一类文体,两个版本的语文教材由于两岸教育理念或是课程目标的差异,诗歌选文的练习系统也必然存在着差异.没有十全十美的教材,自然两版教材诗歌选文的练习系统也是各有其优劣之处,深入的比较分析,有利于两个版本各自的提高.

关键词:诗歌选文 练习系统 比较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两版教材中选用的绝大多数诗歌在两岸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体现两岸文化审美的一致性.但两岸在语文教学的理念和思维模式上又有着一些差异,这种差异也体现在课文后的练习系统中.通过对这两版教材中诗歌选文的练习系统进行比较,既可以看到两岸在诗歌教学中差异,也可以在比较中认识到彼此的优缺点,对教学实际有所裨益.

一、两版教材中诗歌选文练习系统编排之比较

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选文以单元形式进行编排,每个单元称为一个“专题”,而每个专题中又包含两到三个话题,每个话题下有三篇诗歌选文,整本教科书呈现“单元—话题—篇”的形式.具体从诗歌选文来看,例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中,第一单元“向青春举杯”中有三个话题,话题一——“吟咏青春”,在此话题下选了《沁园春?长沙》等三首诗歌;话题二——“回旋舞”,在此话题下选了《致橡树》等三首诗歌;话题三——“光阴的故事”,在此话题下选了《雨巷》等三首诗歌.在每一个话题的选文后有针对这一话题的三首诗歌设计的4道左右的练习.

而在翰林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选文不按照单元进行编排,诗歌选文以两种方式呈现,一种是单首诗歌成为一篇课文,比如第四册教材中的第三课《蒹葭》;另一种是以“诗选”的形式出现,比如第一册教材中第十课“现代诗选”,其中包括《再别康桥》和《断章》两首诗.练习出现在每课的选文后,一般是3道左右.

总体来说,苏教版在编排方面采用了“话题”的方式,其练习的设计也围绕这个话题,在整体性方面要优于翰林版.比如在必修一中有“吟咏青春”这一话题,文后有一道练习是“推荐一两首体现当代青年精神风貌的诗歌,在班级朗诵交流.”[1]这一道练习正是迎合了“吟咏青春”这一主题.二、两版教材练习系统之内容比较

两个版本的教材在练习的内容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最大的差异在于苏教版将练习系统分为了不同的板块,而翰林版则没有分板块.

在苏教版的教材中, 练习系统有三个不同的板块——“活动体验”“文本研习”和“积累与运用”.每一个主题的诗歌选文后有一个板块的练习.“活动体验”主要包括一些实践活动,包括朗诵、背诵、交流、查找资料等活动,而且这一板块的练习存在于近现代诗歌选文之后.“文本研习”主要紧扣文本内容提出一些问题, 引导学生赏析诗中的好词好句, 体会作者的情感,这一板块的练习则存在于古代诗词选文之后.“积累与运用”则出现在每一专题诗歌选文之后,对于这一专题选文设置的练习,往往层次更高一些,比如“诗的节奏和韵律是诗人心灵的音乐.请从本专题或课外选择两三首自己喜欢的诗作,反复朗读,体会不同的节奏、韵律所表现的不同情感”[1](P14)这一类型的练习,学生如果仅仅学习了一首诗歌,显然很难完成.

相比起苏教版的作业系统,翰林版的练习并没有分类,都称为“问题讨论”,其练习的类型基本与苏教版的练习系统中的“文本研习”相似,也是以启发学生对于诗歌文本本身的理解为主.例如第三册中针对李商隐的《无题》有这样一道练习“本诗最后出现的‘蓬山’‘青鸟’意向,表达作者何种情意?”[2]这种练习对于诗歌的理解来说是十分基础但是又十分重要的.

从这方面看,苏教版的练习系统板块设置践行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避免模式化”[3]的要求,翰林版的练习系统则比较传统.

其次,苏教版练习系统中练习类型也是比较多样的,与学生的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都紧密相关,相对应的练习的类型也可以分为思考型和实践型.思考型的练习除了包括诗歌内容的概括、诗歌手法的赏析和诗歌情感的理解等常规练习以外,比较有特色的一点是很多练习中会引用前人对于这首的评价,然后让学生结合前人的看法理解诗歌,或者是让学生思考是否同意该观点.这一类练习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学生不仅需要读懂诗歌选文,也要读懂前人的评价,在将这两者进行比较之后还要形成自己的评价.比如必修四中针对《蜀道难》在“文本研习”中提出的问题“明代诗学家高棅在《唐诗品汇》中,曾引用三句话评价《蜀道难》,即‘妙在起伏’‘才思放肆’‘语次崛奇’.列举诗句,对以上三句话加以说明.”[4]这一类型的思考题既指向了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也指向文学素养,有一定的难度.这一类题型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3](P2)这一理念.

而另一大类题型——实践型的练习,包括朗诵、背诵、查找收集资料、交流心得等等活动.一方面,根据新课标对于学生在古诗文方面的要求,学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3](P8),所以出现了朗读背诵之类的练习.另一方面,查找收集资料、交流心得等活动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这一类的实践题将语文学习拓展到了课外,但其完成度很大程度依赖于学生的自觉.

上文中也已经提到,翰林版的教材中作业系统的板块比较单一,其练习的内容也比较单一,主要是针对选文本身提出一些问题,也有向课外延伸的内容,但其目的还是在于为学习该篇选文服务,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选文,题型都是思考型的.至于朗诵、背诵等实践性练习则没有出现在教材的练习系统中.但练习系统没有提到并不代表在台湾的诗歌教学中没有这些活动,根据翰林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辑大意,翰林版教材“另编有教师手册,凡题解与作者的相关资料、语文天地、课文鉴赏、课文参考资料、问题讨论的参、课外延伸学习,均列入手册中.”[2](P1)由此可见,台湾的诗歌教学同样配套以一定的活动,但活动内容并不在教材的练习系统中体现.

从这两个版本练习类型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两岸对于诗歌选文练习系统的观点的差异.在苏教版中,练习系统更像是一个完整长期的学习计划和活动任务书,编者将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事件活动都归为练习.而相比之下,台湾对于“练习”的定义则要比大陆狭窄很多,不存在实践型的练习,且只针对一篇课文而言.

三、两版教材练习系统之训练指向比较

苏教版练习系统中的不同板块和不同题型旨在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所以,不同板块中的练习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必修一引言的《致同学》中编者提及了各自的侧重点.“文本研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可以在教科书所创设的对话情境中,通过自主阅读,钻研文本”[1].所以在这一板块中,题目大多是为了引导学生对于诗歌中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思考和手法的赏析.比如在必修二“这两首古词所抒发的情怀和所用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异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就属于情感的体会和手法的赏析.

而“活动体验”这一板块旨在让学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走进语文,走进生活,提高语文素养”[1].所以这是一个实践活动板块,在这个板块中的练习既有与文本紧密相连的,也有由文本延伸向课外的.比如必修一“吟诵青春”这一诗歌主题后的练习板块就是“活动体验”,其中的“围绕《沁园春·长沙》的内容,了解青年时代学习、生活的经历,体会诗人的情怀.在把握感情基调的基础上,朗诵并背诵这首词”[1](P7)这一练习,既包括了与选文直接相关的活动——朗读并背诵,也包括了课外的活动——了解诗人经历.这一类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查阅和积累的习惯.

“积累与运用”这一板块是“为了增加积累,整合知识,拓展学习领域,培养应用能力”[1],所以这一板块的设置往往是针对一个专题而言的,比如必修一中的第一单元就是一个诗歌专题,这个专题最后的“积累与运用”中设置了练习“诗的节奏与韵律是诗人心灵的音乐.请从本专题或课外选择两三首自己喜欢的诗作,反复朗诵,体会不同的节奏、韵律所表现的不同情感”[1](P15),这是针对学生在学完这一整个诗歌专题以后所应该达成的能力的一个考察.这一类练习对于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将课内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迁移到课外,这对于学生的总结和迁移能力都是一个考验.

而翰林版教材练习系统较之苏教版的一个鲜明特点在于以读者为中心,注重读者接受.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第六册《正气歌》后的两道思考题,一题是:“除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所举的十二人之外,你认为历史上还有其他人也发扬了浩然正气?为什么?”另一道题是:“世间有‘虽败犹成’之事,请救文天祥的行事为例加以说明.此外,也请举例说明世间亦有‘虽成由败’之事.”[6]这体现了翰林版的练习系统对于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也是为了达到台湾《普通高级中学国文课程纲要》中所提到的“借由文化经典之研读,与当代环境对话,以理解文明社会之基本价值,尊重多元精神,启发文化反思能力”[7]这一要求.

由此可见,苏教版诗歌选文的练习系统以文本为中心,注重对于文本本身意蕴的理解和感悟.而翰林版虽然也重视诗歌的赏析能力,但其终极目标则是激发学生对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思考,这与台湾的国文课程纲要对于练习系统提出的“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范文旨趣,提升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8](P3)的要求相契合.

四、两版教材练习系统的优缺点及建议

(一)苏教版练习系统的优缺点

苏教版的练习系统采用了不同的板块将练习分类,从理论上讲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诗歌内容,并为学生的课外拓展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如果老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地利用教材,那么学生在赏析诗歌的方法和技巧方面可以得到不错的提升,对于诗歌的文学性的理解也会有一个长足的进步.其次,由于练习的多样性也给诗歌学习乃至语文学习带来乐趣,使得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但另一方面,由于苏教版在练习系统方面过于追求形式多样,贴近生活,导致一些练习的设置为实践而实践,缺乏针对性,比如“搜集风景名胜中的楹联、题记,讨论中国语言文字是如何表现风景名胜中人文内涵和审美因素的”[4](P73),这一道练习位于必修四的第三个专题“笔落惊风雨”后的“积累与运用”中,这一专题中并没有描写风景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抒情的诗歌,那么这道题与该专题是相脱离的,显得比较突兀.

(二)翰林版练习系统的优缺点

翰林版的练习系统在每篇选文后的题量是比较固定也比较适宜的,在课堂上解决这些思考题基本没有太大的问题.即便有一些问题需要学生课后思考,也可以采用如几百字的文字作业、下节课花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讨论等方式解决.另一方面,翰林版中一些与社会历史文化紧密相连的思辨性较强的思考题也是一个亮点,如果学生能够真正进行认真的思考,对于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能力都有裨益,可以帮助学生跳出文学,去观照社会.

但正如翰林版教材的编辑大意中提到的,翰林版教材将学习活动都置于教师手册之中,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再者,翰林版教材的练习系统对于课外的延伸拓展较少,将语文的内容局限于课堂,对于学生课外生活的关注不够.以两个版本的共同篇目《错误》和《雨巷》为例,在苏教版中,这两篇选文位于同一个专题的同一组中,在选文后的“活动体验”中有这样一道练习“这组诗朦胧多解,也构成了诗歌鉴赏的一道奇异的风景.请借助网络和其他方式搜集资料,看看人们的解读各是什么,与同学交流探讨”[1](P15),而在翰林版中这两篇选文后练习均没有提到朦胧诗的主题是存在争议的,缺少了学生自主查找资料的环节,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

(三)建议

苏教版翰林版高中语文教材在诗歌选文的作业系统方面各有其优劣之处,两版教材也各有其值得对方借鉴之处.就苏教版来说,如何将练习系统中的活动合理化是值得首要考虑的问题.设计的活动要紧扣文本,确保学生在学习完这些选文后有完成这些活动的能力.第二,翰林版教材的练习系统中体现出的对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值得苏教版教材学习.苏教版语文教材在诗歌方面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和文学素养,这固然是好的,但思辨能力以及对于历史、现实的自发思考更能帮助学生接触诗歌乃至文学的内核.

而翰林版则可以学习苏教版的练习系统板块化的模式,引入合理的课外练习,给学生课外的语文学习一个指导.当然这些练习不能流于形式,而应该既与诗歌文本相关,又有所衍生,比如说可以通过一些比较阅读的练习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又拓展了知识面.毕竟思辨能力也是基于大量的阅读的,否则思考问题难免会有所偏颇.

苏教版和翰林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分别在大陆和台湾都有较大的影响力,而两岸在文化方面尤其是古典文化传统方面又有着较高的一致性,这也使得两个版本教材在诗歌选文和诗歌教学方面在某些角度有着相同或是相似的考量,练习系统作为教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两个版本教材虽然在编排、内容和训练指向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但两个版本的教材对于诗歌选文都是十分重视的,对于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也都是十分重视的.在这些相同的基础上,两岸教育界如果将来有更多的交流,相信可以不断完善这两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不断提高两岸的诗歌教学水平.

注释:

[1]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编写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南京:江苏教育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7页.

[2]普通高级中学国文教科书编写组:《普通高级中学国文教科书(翰林版)第三册》,台湾:翰林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版,第149页.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6页.

[4]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编写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必修四》,南京:江苏教育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69页.

[5]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编写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必修二》,南京:江苏教育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71页.

[6]普通高级中学国文教科书编写组:《普通高级中学国文教科书(翰林版)第六册》,台湾:翰林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版,第113页.

[7]台湾“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国文课程纲要》,台北:台湾“教育部”,2014年版,第2页.

汇总,该文是一篇关于高中语文和翰林和诗歌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高中语文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高中语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思辨阅读:让文言文学习更有嚼头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指南录)后序》一文为例
【摘要】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拘泥于文译式课型之中,这使得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学生往往重视结论的接受,而不重视通过思考形成结论,思辨长期缺席 思辨阅读,能够通过言语逻辑的推演抵达文字的深处,能够借助文体特.

人教版高中语文诗歌选文分析
田国凤摘要诗歌因其语言精练、意境悠远……特点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诗歌的学习,能让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也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诗歌 经典性 历史发展性 意象与意.

人教版课标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人物教师职业分析
摘要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内容的呈现,还是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学生眼里应该是榜样,是学生敬仰、钦佩,甚至模仿的对象 通过对人教版课标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教师形象的分析,发现教材中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古诗词编排特点
普通高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根据对教科书的编写建议和诗歌的学习要求,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