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爱情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和《马五哥和尕豆妹》和《三娃尔和莎燕》爱情悲剧的同源探析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爱情论文写作 时间:2023-12-26

《马五哥和尕豆妹》和《三娃尔和莎燕》爱情悲剧的同源探析,本文是爱情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和爱情和《马五哥和尕豆妹》和《三娃尔与莎燕》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爱情论文参考文献:

爱情论文参考文献 数学小论文五年级数学小论文五年级300五年级数学论文五年级数学获奖小论文

摘 要:回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因种种原因回族的生活地域有迁徙变化,甚至背井离乡到国外,但其文学创作始终保持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同源性,表现在文学的主题选择、形式表现、审美意蕴等诸方面.通过对《马五哥和尕豆妹》和《三娃尔与莎燕》两部作品的比较分析,探讨中国回族与中亚东干(回)族在文学创作上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马五哥与尕豆妹 三娃尔与莎燕 爱情悲剧 同源 探析

引言

无论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爱情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流传于中国回族的民间叙事长诗《马五哥和尕豆妹》,是根据清朝末年发生在甘肃河州回族民间的一个真实爱情故事编唱的,故事讲述的是:河州莫泥沟青年马五与尕豆妹相爱,但财主马七五看上了尕豆妹,借口给10岁的儿子尕西木娶亲,硬将尕豆妹强娶回家.后来尕豆妹与马五哥相约,深夜在尕豆妹家相见,正当他们热恋时,惊醒了尕西木,二人为爱情误杀了尕西木.马七五买通官府,将马五和尕豆妹双双斩首.马五哥与尕豆妹的爱情悲剧,是由社会的不公和封建婚姻制度造成的.

《三娃尔与莎燕》是中亚回族作家阿尔里尔布都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一篇小说,作品讲述了一个令人感伤的爱情悲剧:贫苦的孤儿三娃尔从小就在财主尔斯玛家里当长工,他18岁时有一次给财主六十儿家掏井,与六十儿的小女儿莎燕相遇,莎燕同情三娃尔的悲苦命运,敬佩他的勤劳善良,爱上了三娃尔,但是,富家的小姐与长工相爱,在当时是有悖于社会舆论的,莎燕遭到父亲的毒打,便服毒自杀,三娃尔得知消息,也自杀殉情.三娃尔和莎燕的爱情悲剧是由封建婚姻制度和家长的阻挠造成的.

这两部作品,无论是主题表现、人物命运,还是故事背景、审美意蕴等,都有其内在的联系,两部作品的主人公生活在同一时期同一民族的不同地域,他们的悲剧故事有着许多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两部作品表现的社会环境与人物的家庭出身有异同

(一)两部作品的社会环境,故事主人公的生活年代相同.

《马五哥和尕豆妹》讲述的是清朝末年甘肃河州莫泥沟回族民间的故事,诗的序曲交代了悲剧故事发生的时间“光绪七年怪年成,莫泥沟出了个大事情”[1](P8),由此可知故事发生于1881年.《三娃尔与莎燕》是一篇小说,开篇叙述了故事主人公三娃尔的悲苦出身“三娃尔是个孤儿,父亲朱明祥曾是太平天国的一位回族将领”,在太平天国被镇压之后,“他带着年轻的妻子和不满一岁的儿子三娃尔,逃到了俄罗斯”[2](P56).太平天国失败的时间是1864,三娃尔18岁那年与17岁的莎燕相识相恋,因此时间应是1881年.两个爱情悲剧故事,发生于相同的一年,1881年.两个故事处于相同的政治制度下,一个是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末期,“有钱人长的虎狼心”[1](P11),“世道太不平”[1](P26);一个是俄国沙皇黑暗统治末期.故事发生在同一个民族——回族,一个是中国回族,一个是中亚东干(回)族.故事发生在不同地区,一个是在中国甘肃河州临夏县的回族民间,一个是在俄罗斯境内的东干(回)族民间.

(二)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所处的家庭背景和社会阶层存在差异

《马五哥和尕豆妹》中的男女主人公都是贫苦出身,“一岁儿小来两岁儿大,我两人苦水里泡者大.你没老子我没娘,婚姻(哈)自个儿来商量.”[1](P10-11),男女主人公一个没爹,一个没娘,马五哥和尕豆妹的爱情是建立在平等、互相理解、同甘共苦的基础上的,他们是一对地位相当、真诚相爱的穷苦人.《三娃尔与莎燕》中的男女主人公社会地位相差悬殊,三娃尔是个孤儿,“流亡于异国他乡的朱明祥因革命失败而整日情绪消沉、郁郁寡欢,开始了借消愁的日子”[2](P56),最终把年轻的妻子也输给了别人.三娃尔八岁那年朱明祥去世,把三娃尔留在了大财主尔斯玛家,8岁就成为财主的长工,穷的“除了自己,再什么也没有”[2](P65).莎燕则是当地大财主六十儿的小女儿,“见过这姑娘的人都说,莎燕就像画上画下的一样,不只比她的三个姐姐长得俊,就是在整个山伊城里也再找不到第二个这样漂亮的姑娘了”[2](P56).莎燕的父母为了让她将来嫁个有钱的人,“五岁上就开始教着让绣花,八岁上教着让做饭”[9](P67),准备下的嫁妆金银绸缎铺满炕.可以想见,富家小姐与长工相爱,社会地位相差悬殊,他们的爱情遭到家长的坚决阻挠是必然的,也注定了他们的爱情以悲剧结束.

二、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对爱情的理解追求相同

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有对理想爱情的强烈渴望和追求,都勇于追求真挚的爱情并为此付出生命了.

《马五哥和尕豆妹》里的马五哥“心肠好”是“英雄”“好象杨宗保”,尕豆妹“是好人材”“赛过穆桂英”[1](P9),尕豆妹向马五哥表白爱情:“世上的男子千千万,只有马五哥我喜欢”,马五哥向尕豆妹坦言:“川里的牡丹开不败,只有尕豆妹惹人爱.”两个自由相爱的年轻人,“你把我疼来我把你爱,指甲连肉分不开!对着胡大把咒发:活不分手死一搭!”[1](P11).当俩人硬是被财主马七五拆散后,尕豆妹便坚决地“拿定好主意,哪怕它钢刀拿来头割者去,要和马五阿哥成夫妻!”[1](P13).当他们为爱情而误杀了尕西木被抓受刑时,尕豆妹坚贞不屈,即使官府大老爷来诱惑,仍然“只有马五阿哥我喜爱”“杀哩吗剐哩是我情愿”[1](P24).马五阿哥也坚定地表示,“我俩一搭来了一搭回,死了是这辈子不后悔”[1](P25).最终马五阿哥和尕豆妹为了坚守真挚的爱情而被杀.

《三娃尔与莎燕》中的三娃尔“是真正的好汉子”,他“熟练而又很卖力的干活儿的样子”,让莎燕“既觉得可爱又很佩服”[2](P59).而在三娃尔眼里,莎燕“个头不高,瓜子儿型脸上长着一双细细的眉毛和大大的眼睛.发辫虽然不长,可头发又黑又密,脸蛋上有一对杏仁一样大小的酒窝,笑的时候很甜,很文静”[2](P61).男女主人公彼此相爱后,莎燕因为三娃尔“一天天不思茶饭了,也渐渐沉默寡言了.她整夜难以入眠,思想着三娃尔的可怜,想象着从小成为孤儿的三娃尔所经历过的苦难,操心着他今后的出路.不久,莎燕瘦得像换了一个人,神情憔悴,全身没有了一点力气,病倒在床上起不来了”[2](P61).同样为这地位悬殊的爱情而愁苦的三娃尔和莎燕一样,“人就像是被滚水烫了一般,面容消瘦,神情委顿”“一个人常偷偷地长吁短叹,忧愁就像铁上的锈,让人一下子变得没有了精神”[2](P62).两个相爱的人为了能再见一面,想尽了各种办法,终于见面后,莎燕对三娃尔袒露了爱情,“难道人的幸福就只在钱上吗?”“我不是贪钱的人,也不害怕穷,只要能有自由就行”“我要是嫌你穷,就不坐在这里了”[2](P65).可见,两个年轻人的爱情超越了地位和金钱,是真诚的.可惜两人的见面时间非常短暂,很快他们的恋情暴露,当母亲责骂和父亲毒打,逼莎燕说出和她约会的人时,为了保护三娃尔,莎燕宁可“一个人承受一切灾难,绝不牵扯三娃尔”[2](P69).最后,莎燕“把满腹的忧愁和委屈,把像鲜花一样纯真的爱恋,把对三娃尔的深切思念带上”[2](P71),服毒自尽了.三娃尔得知莎燕的死讯后,也殉情自杀了.

两部作品中的男主人公为了爱情都敢于付出生命,毫不犹豫.两位柔弱的女性勇于冲破封建牢笼,不畏社会舆论的压力,无视金钱和地位的诱惑,忠于爱情,勇于赴死,更是难能可贵.正是因为这种对爱情相同的信念和追求,这样忠贞不渝的态度,才使得后人为他们而感动,敬佩他们的有情有义.

三、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命运相同

两部作品里的主人公,都是追求爱情、坚贞不渝的青年,最后都是为了爱情,义无反顾地接受了死亡的命运.《马五哥和尕豆妹》里的男女主人公为了能够生死在一起,被双双问斩,最后“两人的血水淌在一搭了”[1](P26) 《三娃尔与莎燕》中的男女主人公都忠贞于爱情,莎燕选择了服毒自尽,三娃尔明白“莎燕为了我而走了,我还活在这个世上干啥呢?”[2](P73)于是也选择了自杀殉情,“三娃尔和莎燕相互拥抱着躺在阿和巴拉山梁上的一座新坟里,一尺多长的一把刀子扎在三娃尔的胸口上”[2](P73).

两部作品里的两对恋人最后都是为情而死,没有一个苟活于世.爱情是美好的,爱情是人人渴求的,结局却是悲哀伤感的,因此愈发显示出爱情的弥足珍贵.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3],当真挚的爱情被毁灭,更能够引起人们对扼杀爱情的丑恶势力的憎恶,使“唱曲的人们泪不干,听下的人们心常酸”[1](P26).

四、造成悲剧的原因相近

(一)社会不公,舆论不容

《马五哥和尕豆妹》里的马五哥和尕豆妹是同病相怜、自由恋爱的穷苦人,而大财主马七五看上了尕豆妹的美丽,就可以强娶抢占,由此可见,当时的社会是有钱人的社会,是强权社会,财主可以仗势欺压平民百姓.强权社会的不公平,激发了马五哥与尕豆妹的反抗,也为误杀尕西木埋下了种子.《三娃尔与莎燕》的故事发生在俄国沙皇时期,有钱有势的统治阶级控制着社会,追求金钱和地位是人们的生活目标,也影响着社会对爱情婚姻的态度.莎燕是富家小姐,是绝不应该爱上穷长工的,在她的父母和村里人看来,莎燕嫁给有钱人才是门当户对的,并且,女孩子的婚姻必须由父母说了算,必须经过媒人牵线.莎燕与三娃尔的约会因为被人窥见,所以才被村民议论和耻笑,才遭到母亲的责骂,父亲的毒打.在莎燕的父母看来,女儿偷偷与人约会的行为是让自己没有了脸面,所以,“我给你给了命,我就能把你的命再拿掉”[2](P69).

(二)封建的婚姻制度扼杀青年对爱情的追求

无论是封建的清王朝时期,还是俄国沙皇农奴制时期,青年男女的婚姻,都只能服从于父母,都追求门当户对,这一现象在任何一个民族中,包括回回民族中也是一样的.所以,马五哥与尕豆妹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他们自由恋爱,在当时的社会却是无效的,他们自己选择婚姻对象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财主马七五作为有钱的财主,却能够随意地左右尕豆妹的婚姻和幸福,可以将19岁的尕豆妹娶回家,给自己10岁的儿子做媳妇.莎燕的父母也教育女儿,不能看年轻的男子,不能随意上街,更不能私下里与男青年约会.约会必然要受到邻居和村民的非议、嘲笑,要遭到父母的责骂和毒打.

五、两个爱情悲剧的同源关系

《马五哥和尕豆妹》的爱情悲剧是发生于1881年的真实故事,此后在回族民间流传开来.《三娃尔与莎燕》则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亚回族作家阿尔里尔布都创作的小说,两个故事的叙述在时间上有前后,在悲剧主题上有一致性.我们可以从马五哥与尕豆妹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中,看到中国民间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对他们的影响.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了一千多年,家喻户晓,影响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所感染.而《三娃尔与莎燕》也明显是受到了梁祝爱情悲剧故事的影响,作者阿尔里尔布都安排三娃尔与莎燕的爱情故事发生的时间又与马五哥与尕豆妹的故事同期,如此的巧合,让人不由大胆地猜想,阿尔里尔布都想必是听到或看到过流传于回族民间的《马五哥和尕豆妹》的故事?因为我们从他创作的《三娃尔与莎燕》中,也分明看到了《马五哥与尕豆妹》的悲剧影子,两个爱情悲剧故事明显有着同源关系.

其一,两个故事发生的时间相同,都发生于1881年,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马五哥和尕豆妹》故事流传的时间始于1881年,而《三娃尔与莎燕》的故事是20世纪60年代阿尔里尔布都创作的小说,时间上前后承接,创作上多多少少都应该有一定的继承与学习的关系.其二,从内容和人物身份上看,三娃尔与莎燕的爱情悲剧,明显受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悲剧的影响,但是也能看到马五哥和尕豆妹的身影.所不同的是,《马五哥和尕豆妹》里的马五哥和尕豆妹都是穷苦人出身,地位平等,爱得坦率而勇敢,《三娃尔与莎燕》里的三娃尔和莎燕,是长工与小姐,地位与身份有非常大的差异,爱得凄迷而艰难.其三,爱情悲剧的性质也从《马五哥与尕豆妹》里有钱有势的财主拆散马五哥与尕豆妹,霸占尕豆妹,制造悲剧,变成了《三娃儿与莎燕》里莎燕父母干预破坏女儿爱情,酿成悲剧,这一点又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被家长干预是相同的.其四,两个爱情悲剧的结局都是痛苦凄惨、令人扼腕痛惜的,马五哥和尕豆妹双双被官衙问斩,三娃尔和莎燕双双殉情自杀.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作为同一个民族,中国回族与中亚东干(回)族,即使因为种种原因而生活在了不同的地域,但是,因为拥有共同的历史源头和文学遗产,有着相同的文化追求和审美意蕴,使其在文学创作的主题选择和人物塑造方面,都显现出了相同的特质,都为后人留下了值得仔细品读和细心揣摩的佳作,令人回味,余韵绵长.

(基金项目:本文系昌吉学院科研课题“新疆回族文学与中亚东干文学的比较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YJYB001].)

参考文献:

[1]《中国少数民族作品选》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少数民族作品选第二分册[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2]杨峰编译.盼望——苏联东干族作家小说散文选[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3]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92.

(何静翔 新疆昌吉 昌吉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831100)

上文总结:上述文章是关于经典爱情专业范文可作为爱情和《马五哥和尕豆妹》和《三娃尔与莎燕》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爱情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居延汉简》《武威仪礼简》《五凤二年刻石》
【作品概况】居延汉简,中国汉代居延、肩水地区出土的简牍,统称居延汉简,遗址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金塔县境内 时代约自西汉武帝末(公元前1世纪)至东汉中期(公元2世纪初)时作品,总数约3万枚 隶.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印发
本报讯国务院日前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三五”期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作出全面部署.

接受美学视野下三言中的果报思想以《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为例
摘 要因果报应思想贯穿于“三言”中,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结合“三言”在当时的读者分析,可以知道这是有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因素在其中 .

五哥石宗武
每当市直机关老年协会、老年合唱团周二、周四活动的日子,我便神清气爽地去和离退休老朋友们一起放声歌唱;歌唱伟大的党、伟大的新时代,歌唱夕阳无限好,红霞正满天的幸福生活 但乐享晚年的同时,我心中时常隐隐作.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