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第二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与荒诞世界中的执着追求《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尤索林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第二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8

荒诞世界中的执着追求《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尤索林,本文是关于第二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跟《第二十二条军规》和荒诞世界和尤索林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第二论文参考文献:

第二论文参考文献 世界经济和政治期刊体育世界期刊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世界哲学杂志

  19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西方资本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公开挑战对人的尊严和生存环境.战争的阴霾笼罩在人们头上,人们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环境里,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被异化.一些敏感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异化境遇中人的生存环境,在文学作品中用不同的人物形象表现异化的社会现实,约瑟夫·海勒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塑造了一些荒诞世界中有着不同追求的人物,通过他们的遭遇谴责了荒诞的社会现实.

  小说中的故事、人物全都囊括于“第二十二条军规”之中.在小说的扉页中作者写到:“它只是一个圈套,是套在一切弱者身上的枷锁,是异己力量的代表,它不成文并且只是荒诞层面上的存在,在它的操纵控制之下,一切平民百姓都成了任意宰割的对象,它有权废除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是官僚统治为所欲为的金科玉律.”作者说出了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深层意义, 所以“军规”看似无形实则是一张天罗地网,人类的任何挣扎都是徒劳无益.因此,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下生活的人几乎都是疯子,他们说疯话,做傻事,委琐可笑.

  作者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塑造了众多的人物,这些人物多数是圆形人物,作者根据主题的需要刻意突人物性格的某一侧面,甚至夸大到漫画式、动画式的程度,突出人物性格某一方面的荒诞,以此达到揭示社会荒诞性的目的.第一类是死抱从众心理的人,他们的生活哲学是“别人怎样,我也怎样”,安然于现实,理所当然地接受现实,成了适应环境的“适应者”,如卡思卡特、佩克姆等;第二类是不满于现实却又无力改变现实的人,他们只好怀着“我不招你,不惹你,我躲还不行?”的心态选择“失踪”,逃避现实,最终为现实所压倒,如奥尔、克莱文杰;第三类是愤懑于现实,对现实的一切都持怀疑的态度的人,他们苦苦挣扎于现实,现实的压迫使他们清醒过来,继而抗拒现实,挑战现实,是“我就是和你对着干”类型的人,他们清醒、反叛、探索,与众不同,是较另类的人,如尤索林、丹尼卡医生.这三类人物中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尤索林.

  尤索林是小说中唯一的清醒者、反叛者、探索者,他一生都在为生存,为自由而战.他对社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抗拒外来的一切,探索自己的人生道路.他屡遭失败,毕竟一个人的力量远远小于周围众多人物的力量,何况他生存的社会又没有高尚的道德、原则、理论支撑,但他还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尤索林从一个战争蒙昧者转变到战争清醒者有一个觉醒的过程.最初,尤索林相信卡思卡特们所宣扬的光荣、神圣、爱国,在小说不同的章节中,当尤索林目睹战友们一个一个死亡时,他发现战争只不过是一场骗局,他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红肠面包,布鲁克林玉米饼,‘妈妈牌’苹果馅饼,咱们每个人作战就是为了这些东西,有谁是给体面人物去卖命呢?没有什么爱国精神,人就是这么回事,也没有爱国心.”他厌倦了战争,感到了死的可怕,生的可贵.

  斯诺登的死,给他上了一节生死灵魂课.尤索林救助这个不太熟悉的战友,眼见斯诺登的内脏从受伤的伤口涌出,他颤栗着帮助战友,却不能解除战友的痛苦,眼睁睁看着斯诺登冻死在飞机机仓里,临死时他痛苦地着“我冷,我冷……”.斯诺登的死让使尤索林顿悟:“人是物质,这就是斯诺登内脏的寓意,你把他从窗口扔下去,他就会摔下,你把他点着了……一旦失去灵魂,人就成了废物.”这个惊心动魄的觉醒,使他懂得“灵魂”的重要性——人的存在就在于灵魂.没有灵魂,人就等于一具空壳.千百年来,人们对死充满了焦虑,总认为在生命、死亡的背后还存在着什么东西.如果没有一种确信与信念、本质与灵魂、信仰与希望,那么生命也就毫无意义.而尤索林自信一旦有了这种独立不羁的“灵魂”感,他便拒绝接受任何任务.战争使尤索林感到自己无可名状的脆弱、卑微与可悲,他认识到,看上去如此一本正经的战争,其实只不过是人类互相残杀的怪物,在本质上毫无理性可言.尤索林目睹无辜平民和同伴的死,不禁由衷地赞美起医院的太平间来,因为那儿很少发生不必要的死亡,至少死者的样子要端庄多了.他脱下被斯诺登的鲜血玷污了的衣服——战争的象征,着全身得到一枚上司为遮丑而发给他的奖章.随后,他又赤身*地蹲在树上,呆呆地望着埋葬斯诺登的仪式,然而可恨的卡思卡特们还在趁火打劫,增加民众的苦难,他们把法西斯的战争变成了升官发财的官场,把士兵的流血牺牲作为他们获取功名利禄的前提条件.他们的非正常行为,把一切高尚神圣的职责变得可笑而无意义.尤索林痛苦地感到:“在我和我的所有理想之间,总碰上一些谢司科普夫、佩克姆、科恩和卡思卡特之流的人物.而这种人物又多少改变了我的理想.”从残酷的战争到斯诺登的死,使他对人,对战争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使他的行为变得勇敢反叛起来,“思想引导行动并作用于行动”这个清醒者开始了他的反叛.

  小说中的尤索林表面看像是一个胆小怕事的士兵,其实他骨子里是一个勇敢的人,他身上最闪亮的地方就是他那强烈的生存欲.“生存还是毁灭”这个哈姆雷特曾经困惑的难题是尤索林经常思考的问题,正如丹尼卡医生说的,他有着一种对死亡的深恶痛绝之感.他贪生怕死,有时临阵脱逃,用开小差来刁难卡司卡特们,这都是他一番思考后作出的自我选择的体现.他宁愿为任何事情去死也不愿为这场战争捐弃生命,对于官僚统治者常常挂在嘴边的爱国口号不以为是.“什么是国家?国家就是四周有边界围起来的一片土地,常常是非自然的,英国人为英格兰而死,美国人为阿美里加献身,俄国人为罗宋而死,这场战争中有五六十个国家参加.要知道,许多国家是不值得为之牺牲的.”所以,面对战争和死亡,他尽量使自己不介入,为此,他做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傻事”,试图让别人以为他是一个疯子,然而“面临真正的,迫在眉睫的危险时,对自身的安全表示关注,乃是头脑理性活动的结果.” 他为他的“逃命哲学”找到了一整套的理论依据,对怎样活命尤索林有独立的思考.

  尤索林抗拒整个社会、整个战争,他认为一切都是卑鄙龌龊的,与其为战争而死,不如为自己生,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他找到了生命的真谛,成了一个叛逆形象.他渴望生,渴望自由,宁可为生、为自由铤而走险,哪怕九死一生也无怨无悔.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在尤索林这里,不要赖死,只要好活,不要赖活,只为自由而活.他的反叛贯穿在其一生的思想中,在这样一个是非准则、传统道德被扭曲的荒诞社会中他毅然做出明智的“反叛”的选择.

  尤索林不仅反人类,还反上帝.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感恩节把上帝骂得体无完肤:上帝并无特别神秘的地方,他毫无作用,他是在开玩笑,要不就是把我们全给忘了,你们所说的就是这么一个上帝,一个乡把佬,一个手脚笨拙,脑子迟钝,自以为是,不修边幅的乡下人.“老天爷啊,对于一个粘痰和蛀牙这类现象都非得被包括进他创造的神圣体系中去的上帝,又有什么值得尊敬呢?他来弄得老年人大便失禁,他的偏执的,邪恶的,下贱的头脑里,到底在想什么呢?”在西方,自中世纪以来,人们崇拜上帝,认为上帝创造了人类的一切,上帝是至高无上的,这样的上帝尤索林却不以为然.历史发展到今天,不是上帝惩罚人类,而是人类惩罚上帝了,这也是对尼采发出关于“上帝死了”要求一切价值重估的沉重呼告,是对一个非理性社会的沉痛回应.第二十二条军规是死亡的阴影,它不是宙斯或上帝的创造,而是人自己的产物,一种人自创的异己力量.随着对战争的厌恶与日俱增,几次逃亡反叛,他公然挑战人人都畏惧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从这个意义上说,尤索林的反叛,是与上帝、与人类、与社会相对立的,具有更深广的意义,他是人类伟大的反叛者.

  尤索林作为一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醒者、反叛者,他的清醒、他的反叛皆源于他对精神上求得安慰和自由的探索.

  因为整个世界都呈现出荒诞性,这样的世界不能给人们提供正确的生活理想、生活模式、生活准则,人们的生活内容无法界定,各种权益无法保障,生活于其中的人们所面临的困境是真实的,所遭受的痛苦与挫折是真正的.皮亚诺札岛的众生都为荒诞与矛盾所纠缠而无法抗拒非正义,他们所奉行的就如那看妓院的老头所说的,“一个人不可能在荒诞世界中太理性化而活下去”,他劝告人们放弃“原则”活下去,去迎接新一天的人生游戏,不必遵守游戏规则,道德原则和社会正义感在一个荒诞的社会中是毫无意义的.相比之下,尤索林与他们完全不同,为了摆脱现实世界的可怕性,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安慰和自由.在荒诞的世界中他没有迷失自我,自始至终保持做人的道德和正义,依靠对道德和正义的执着探索着、追寻着.尤索林想从男欢女爱中寻求解脱,他努力追求了,但最终没有找到真正意义的关系;他想依靠法律和秩序求得自由,法律和秩序也没有让他获得自由,因为法律与秩序是站在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一边的;接着他又寻诸于人道的兴趣却同样惨遭失败,当他把奈特雷阵亡的消息告诉奈特雷深爱的时,这个把失去情人的痛苦变成对给她带来坏消息的尤索林的恨,要置尤索林于死地,而尤索林面对因爱失控的女人,他采取了躲避和忍耐;同样他想求诸于理想主义与逻辑的企图也一样失败,因为这些东西在荒诞世界中委实显得可笑无用.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尤索林的人生轨迹,他的种种努力都归于失败,在四处碰壁之后,摆在他面前的似乎只剩下最后一条路了,那就是逃亡.他开始选择逃亡的地方是部队的医院,在那儿躲了一阵子最后还是被赶了出来,最终逃到了和平圣地瑞典,与自然融为一体.从尤索林的生命历程看,他是伟大的、可敬又可爱的、不屈不挠的探索者.

  

【参考文献】

[1]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美)海勒著.第二十二条军规[M].常艳译. 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1.

[3] 钱满素(编著).美国当代小说家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4] 唐文.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美学探究[J].文艺争鸣,2014(3).

[5] 黄金龙. 从《第二十二军规》看权力与异化之关系 [J]. 名作欣赏,2015(4).

归纳总结,这是一篇大学硕士与第二本科第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第二十二条军规》和荒诞世界和尤索林方面论文范文.

徐悲鸿和《八十七神仙卷》的悲欢离合
1936年,徐悲鸿应邀前往香港举办个人画展 他在时任香港大学教授的好友许地山夫妇的家宴上获知一位德籍马丁夫人藏有满满四箱中国古书画,正在寻找买主 在许地山的引荐下,徐悲鸿去拜访马丁夫人 马丁夫人十分热.

谈《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人物塑造特点
摘 要人物是小说创作的灵魂与关键所在,作家往往通过传神的人物形象来引领读者认识世界,彰显主题 第二十二条军规作为一篇反战小说而显得独具一格,人物众多但有条不紊,情节冗杂但却主题鲜明,其富有特色的人物塑.

《在七大上列举十七条困难》等
在七大上列举“十七条困难”七大召开时,中国在思想上、行动上实现了伟大的觉醒,实现了新的团结和统一;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发展到91万,民兵220万,解放区的人口达到9550万 正如所.

红色影视中的女性形象-电视剧《二十四道拐》刘显兰形象塑造探析
刘婉露(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摘 要】人物形象的塑造对红色电视剧二十四道拐的成功功不可没,本文分析刘显兰这个深处红色抗战时代的女性形象,在大背景之下,人物赋予整部剧作的意义阐述.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