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高效类论文怎么撰写 与观-学-练统领下的经典诵读课程高效培训模式类论文范文例文

主题:高效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6

观-学-练统领下的经典诵读课程高效培训模式,该文是关于高效类论文怎么撰写与观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高效论文参考文献:

高效论文参考文献 消费者行为学论文生物信息学论文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新课程导学期刊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李小东

[摘 要]为提高中华经典诵读课程的培训效率,让学生学有所得,根据学生和课程的特点,实施“观赏—学习—实训”为统领的教学方法,紧紧抓住“三合一”及“回合式”的独特策略,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观赏—学习—实训”教学方法经典诵读课程高效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132-02

为了提高小学全科教育学生在中华经典诵读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效率,落实因材施教原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有所得,依据课程特点,我们进行大胆探索尝试,采用针对性强、适合学生实际、成效显著的“观赏—学习—实训”教学方法.“观赏—学习—实训”教学方法是在整体统筹之下的分阶段、定目标的回合式学习策略,教学实施过程需要科学设计各个回合的不同侧重点,贯彻稳步前进、环环相扣、逐步提高的指导思想.

一、第一回合

学生刚开始接触中华经典诵读新课程,基本上不了解该课程的实质,心中是好奇夹杂着疑惑,课堂状态是身在而不一定心在.教师为第一回合设计的教学方法应简单轻松、针对性强,要求不宜太高.具体教学过程是:

(一)观赏电视台“新年新诗会”的视频

通过观赏电视台“新年新诗会”的视频,接受熏陶,开阔眼界,激发兴趣.同时,提出观赏思考问题:

1.哪位主持人的朗诵表演你最喜欢,为什么?

2.跟自己比,这些主持人的优势在哪?是声音方面、情感方面还是表现力方面?

3.自己已有条件中可突破的、最容易见到成效的地方在哪?

这些问题在于引导学生观赏之余再进行自我评价,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诵读基础知识的普及学习

1.什么是朗诵?

2.朗诵与背诵、吟诵、朗读有什么区别?

3.朗诵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这个过程,将让学生掌握朗诵、朗读、背诵、吟诵、话剧表演、平仄、押韵、节奏等基本概念,学会对作品文本进行整体把握、模仿和刻意雕琢,对作品能有表层把握.同时,在语音准确度、形象感受方面提出要求,培养朗诵者“胸有成竹”的内心状态.

课堂示范作品讲析一,选取余光中先生的经典作品《乡愁》,训练对作品深刻、细致的感受.

如果朗诵者对作品的感受还太浅薄,没有真正走进作品,那就根本无法打动听众.因此朗诵者要唤起听众的感情,使听众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

课堂示范作品讲析二,选取白连春的诗歌《我和你加在一起》,在强调发音正确、吐字准确的基础上,学会不添字不少字不读破句,使朗读清晰完整;同时保证语速适当,抓住文章特点,使节奏流利和谐,缓急结合;另外,要做到语调生动,根据需要,分清抑扬顿挫,表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学生训练环节

首先,提倡选择内容浅显、形式简单、语言具有形象性的作品.

其次,要选择适宜自己能力水平的作品,无文字、语义障碍,能把握作品背景、主题和情感基调.

再次,表现手段灵活多样,可单人可组合,可在座位站立也可上台表演,可课内也可课外,让学生放松心态,尽情朗诵.

最后,第一回合的朗诵训练,作品的背景音乐不作要求.

二、第二回合

五个星期的学习周期,让每位同学都有不少的收获,带着初尝“成果”的喜悦,由第一回合进入第二回合.这时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法应围绕朗诵属于“二度创作”的本质,以掌握朗诵“创作规律”为核心,深入领悟各种朗诵知识,各方面都提高了要求.具体过程为:

(一)观赏中华诗会“清明篇”、“端午篇”

观赏中华诗会“清明篇”、“端午篇”,感受经典诵读的独特魅力,接受“情、雅、美”之熏陶,切身领悟国学经典的内涵,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经典诵读课程的热爱,树立掌握诵读方法的信念.

(二)重点讲授朗诵的训练细节要求、艺术表达手段和朗诵准备工作

1.朗诵的训练细节.第一,训练充满热情的表演心态;第二,训练得心应口的吐字喷弹力度;第三,训练张弛鲜明的疏密尺度;第四,训练高低起落的抑扬幅度.

朗诵艺术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语言形态,它既有语言艺术的共同规律,又处处显示出自身的表现特征.抓住这些细节,朗诵表演能力将得到明显提升.

辅助讲析选择的作品是杜牧的《清明》、的《沁园春·雪》.

2.艺术表达手段.朗诵时,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涵.通过学习,学生将获得有关主题、基调、韵律、语势、语气、停顿、重音、句调等常用的表达手段知识及运用技巧.

辅助讲析选择的作品是叶挺将军的《囚歌》、臧克家先生的《有的人》.

3.朗诵的准备工作.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这种再创作,不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朗诵者在朗诵前就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第一,对朗诵材料的精心选择.选择语言形象感强、适于上口、适应场合和听众需求、自己能驾驭的作品.

第二,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透彻理解其内在含义.要对所选材料做正确、深入的理解,深刻、细致的感受和丰富、逼真的想象.

辅助讲析选择的作品有舒婷的《致橡树》、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三)学生训练环节

依据“学以致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学到的各种诵读知识和艺术手段,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具体要求:首先,认真选择自己喜爱并能充分驾驭的朗诵作品;其次,每一位学生必须登台展示,表演形式自己选定,时间不能少于两分钟;再次,学会自己找好背景音乐,增加表演效果;最后,表演过程不允许带稿件,充分体现朗诵的严格标准.

这一阶段的训练,整体质量将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欣赏水平也得到全面检验,涌现不少有朗诵表演潜力的学生.

三、第三回合

遵照巩固提升、精益求精的原则,深刻领略“口耳之学”的语言艺术真谛.

(一)观赏学习全国性比赛和名家名篇朗读表演相关视频

选取中华经典诵读各种全国性比赛和名家名篇朗读表演的相关视频,进行研究性观赏学习,要求学生对照自己的诵读表现,借鉴他人的优点来提高自己的朗诵水平.

(二)各种朗诵技巧讲解及朗诵的共性规律分析

1.作品思想感情分析与表达,抓住思想、情感、基调、变化等关键环节.

2.情境和角色感的表现,朗诵时一定要有角色感,把握角色定位和行为.

3.形象感和画面感的表现,让内心视像经声音和形体语言转换展现为画面感.

4.朗诵表演的情景再现,文本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等在朗诵者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

5.朗诵中的对象感,朗诵者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感觉到他们的确在听、在想.在“目中无人”的环境中,要努力做到“心中有人”.

6.朗诵表演的声音控制,做到气息与声音的上下通透,声音高中低、强弱、轻重的变化自如,声音与感情结合,随情而动.

7.朗诵表演的形体语言——站姿、手势、眼神及动作的协调、动作的组合,要做到全身心投入,朗诵过程达到姿态自然和谐的境界.

8.诵读活动的共性规律.第一,全面了解作品内容,主要是写了什么事、什么情、什么主题,了解作者创作时的背景、价值取向、感彩等.第二,重点把握作品中的语言风格、表现手法、具体特点等.第三,朗诵者要有想象力和现场感,声情并茂.第四,朗诵者要掌握作品不同的艺术个性和语言风格,要注意整体性、匀称性、起伏度、疏密度的不同变化.从全篇到诗句,从行距到字词顿挫,都要符合“每一首”的独特性.

(三)学生训练环节及全班汇演展示

培养学生“向朗诵名家致敬,立追求超越雄心,展魅力个性风采”的理念,熟练运用各种技能技巧,用心领悟祖国文化宝库博大精深、用之不竭的经典作品内涵,实现净化心灵、提升思想境界、开阔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的目的.

具体要求及达到的目标:

1.自己挖掘领悟作品内容、寻找动情点,再生动传神表现作品的艺术魅力,让观众得到思想感情的洗礼、人生的感悟和灵魂的荡涤;

2.各种艺术手段能自如运用,肢体语言自然合理,让观众产生强烈共鸣;

3.背景音乐选择精妙得当,与作品紧密融合在一起,产生美妙的效果.

期末验收:举行全体同学参与的课程学习成果汇报演出活动,展示同学们的经典诵读演绎风采.

展演活动印证了该课程培训模式的高效实用,汇演收获到累累的硕果:文明的传承、文化的熏陶、艺术的享受、美感的体验、情感的宣泄,在每一位同学上台展示的那一刻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精彩纷呈,激动人心.

[参考文献]

[1]张颂.播音员、主持人、训练手册《诗歌朗诵》(第二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2]中华文化经典诵读(10CD+配套书)[M].北京: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2012

[3]中国文学标准朗读(古诗词篇,2CD)[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2002

[4]尹建国,曲文军.经典诗文三百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2012年度广西教师教育立项课题”(A类)——师范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研究(2012JS017)

[作者简介]李小东,男,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中学高级教师,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责编黎原)

评论:上文是关于观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高效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高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古文经典诵读在高中生人文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高 飞(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一中 甘肃 陇南 746400)摘 要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世界长河的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就是因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强大力量,她不仅创造了优良的传统文化,更是培养了一批具有良好民族文化.

经典诵读在道德和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科目,包含心理、道德、法律、文化……知识,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内容丰富、综合性明显突出 它从各个方面加强了对学生爱国主义和道德素质的培养 其教育的核心不仅仅在于传递知识,.

经典诵读重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广西容县容州镇红光小学(537599)潘波摘要小学教育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经典诵读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使其形成喜欢学习、主动学习、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经典诵读;学习习惯.

基于经典诵读的高职生人文素质提升策略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为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b 2018 02 042摘要经典诵读是提升高职生人文素质的有力抓手和有效载体 该文通过阐述“经典诵读&rdq.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