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作家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跟失落的伊甸园印度作家戈维德米谢尔与其长篇小说《大宅院》方面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主题:作家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2

失落的伊甸园印度作家戈维德米谢尔与其长篇小说《大宅院》,本文是作家相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跟《大宅院》和米谢尔和伊甸园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作家论文参考文献:

作家论文参考文献 作家期刊作家投稿网堂吉诃德论文青年作家杂志社

陈泽华

(西安外国语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陕西 西安710061)

[摘 要] 戈维德·米谢尔是当代印度文坛知名作家,其作品取材广泛,特色鲜明,哲理丰富,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长篇小说《大宅院》是其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描述印度独立后一个大家庭的变迁历史,反映了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在思想上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印度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怀念与向往.

[关键词] 印地语文学; 戈温德·米谢尔;《大宅院》

[中图分类号] 1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8610( 2016) 04 - 0017 - 03

[基金项目]本文受西安外国语大学科研基金( 14XWB09)资助.

[作者简介]陈泽华,西安外国语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印地语语言文学、印度历史.

戈维德·米谢尔( Govind Mishra),是近年来活跃在印度印地语文坛的一颗闪耀的明珠,在印度文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在近五十年的创作历程中,他为世人贡献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其创作题材广泛,特色鲜明,哲理丰富,于细微处现真情,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大宅院》(Paanch An,ganowalaGhar)是戈维德·米谢尔小说创作历程中的典范之作,1998年该作品获得印地语文学毗耶娑奖①,从而奠定了作家在印地语文坛的重要地位.

一、生平与创作

戈维德·米谢尔1939年8月出生于英属印度联合省(今印度北方邦)班达地区的一个婆罗门家庭.父亲没有正式职业,母亲是一位小学老师.由于从小就生活在农村,乡村生活的印象在米谢尔的童年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为其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米谢尔在班达地区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并接受了较为系统的教育.后来进入著名的阿拉哈巴德大学学习,主修英国文学、中世纪历史和梵语,先后获得学士及英国文学硕士学位.毕业之初,米谢尔在大学任教,1960年他参加了印度公并顺利通过,从此进入印度税务部门工作.由于在工作上的诚实表现以及出众的工作才能,后升任印度直接税税收委员会主席,并在印度国家翻译协会担任领导职务.1997年退休,现定居印度中部城市博帕尔.

戈维德·米谢尔从学生时代便步入了文学创作领域,1953年在学校的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1965年发表了名为《新旧父母》(Nye Puraane Maan- baap)的小说,从此开始系统写作.截止2012年底共有53部作品出版发行,其中包括10部长篇小说,10多部短篇小说集,5部游记,其余为其它文学体裁作品,如儿童文学、诗歌、散文等.其作品兼具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风格,写实与写意完美结合,蕴含着作家对生活深刻的体验和对印度社会及人民的无限热爱.米谢尔把人性的痛苦视作其创作的源泉,在作家眼中,人的精神世界才是人的中心,通过创作发掘人性的痛苦,并寻求摆脱痛苦的办法,是他创作的主要目的.其小说作品中故事发生的环境,从农村到城镇,从印度乡间到国外,皆有涉及.米谢尔在小说作品塑造了超过两千个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互不雷同,并且每部小说都有新的主题和内容.如小说《土红色的大地》是描写农村边远地区社会暴力的,《在你的光照之下》是描写爱情的,《大宅院》描写的则是印度社会体系中一个大家族的沉浮历史.在迄今近半个世纪的创作历程中,米谢尔可谓硕果累累,他在各种文体中都显示了精湛的文学功底,小说、游记、儿童文学等体裁皆引入注目.他凭借出众的语言天赋和精湛的创作技艺,在印度文学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98年,作品《大宅院》获得印地语文学毗耶娑奖,2008年小说《被雾围困的色彩》获印度文学院奖②.

二、小说《大宅院》内容梗概

《大宅院》是作家戈维德·米谢尔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故事情节从20世纪40年代一直延伸至20世纪90年代.全文按照时间顺序共分为三个部分.

小说第一部分时跨1940年至1950年,主要描写以乔凯希瓦里和拉特拉尔为核心的大家庭的生活场景.故事开始于贝拿勒斯的一个清晨,主人公拉简被森尼叔叔悠扬的萨兰基琴声所唤醒,伴随着琴声的是悦耳的鸟鸣以及刚从梦境中醒来的人们的嘈杂声.男人们即将开始一天的劳作,妇女们准备好圣浴的物品急匆匆地赶往恒河岸边,孩子们在台阶上相互追打嬉闹.这是大家庭在印度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拉特拉尔的母亲乔凯希瓦里经过自己的努力,把几代人集中到一起,修建了大宅院,他们虽分别住在五个不同的院落,却构成了一个整体的大家族.乔凯希瓦里早年丧夫,平时喜欢读各种书籍、去恒河沐浴及做祷告.作为寡居的女人,她不像其他寡妇一样对生活充满抱怨.她喜欢和邻居、年轻媳妇及孩子们开玩笑,但又懂得把握分寸.在酒鬼丈夫撒手人寰之后,乔凯希瓦里凭着自己的双手,在贝拿勒斯建起了一座由五个庭院组成的大宅子,所有人生活在一起.在她的管理下,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院子里处处回荡着笑声,家庭成员之间充满了体贴和关爱,没有争吵、没有隔阂.

乔凯希瓦里膝下有拉特拉尔、克那希亚姆、班凯和森尼四个儿子.大儿子拉特拉尔是一名律师,父亲去世后,家庭的重担压在了母亲~个人身上,作为长子,拉特拉尔很快便从母亲的肩头接过了照管一家人的重任.他喜欢音乐和文学,此外还热衷于政治.处在一个与英国殖民统治者不断斗争的年代,他深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作为一个期盼着印度独立的青年,拉特拉尔加入了声势浩大的“退出印度”运动,而且成为政治运动的中坚力量和领导人物.随着独立运动的不断深入,胆战心惊的英国人开始将许多参加独立斗争的政治人物投入监狱,拉特拉尔就是他们下一个要抓捕的对象.因此,在到来之前,拉特拉尔背起行囊,趁着夜色,踏上了看不到任何光明的抗争之路.1947年8月15日,印度宣布独立,从此摆脱了英国人的殖民统治.拉特拉尔结束了逃亡的生活,回到了大宅院,而此刻,昔日热闹非凡的大宅院,却走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在儿子班凯的一再坚持之下,乔凯希瓦里夫人主持了分家仪式,曾经的大院子被分成了几个小家,各家之间建起了围墙,修筑了大门,孩子们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从这个屋子出来又从另一个屋子进去了.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乔凯希瓦里老太太带着无限的忧伤和遗憾离开了人世.

小说第二部分时跨1960年至1975年,主要描写的是拉特拉尔的儿子莫汉、拉简、希亚姆和女儿拉希米的生活轨迹.莫汉是拉特拉尔的长子,大学毕业之后,在那格浦尔找到了工作,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为了让弟弟们接受更好的教育,莫汉决定带拉简和希亚姆去那格浦尔读书.拉简在那格浦尔取得了文学学士学位,接着又去阿拉哈巴德攻读文学硕士,毕业后来到了孟买,认识了未来的妻子拉茉.后来拉简在父辈们精心经营的大宅院里,举行了他和拉茉的婚礼,这也是在这个昔日人丁兴旺的院落里举行的最后一场婚礼.拉简和妻子住在孟买,他们生有儿子班杜、乔杜和女儿比多.分家后不久,母亲便因病去世,拉特拉尔在料理完母亲的后事之后回到了当初的大宅院,这一刻,这里已不再有欢笑,所有美好的记忆随着父亲和母亲的相继离世,永远地被隔离在冰冷的大门和高高的围墙之内.

小说第三部分时跨1980年至1990年,主要描写拉简的儿子班杜、乔杜和女儿比多的故事.班杜在一个工程学院学习,他话很少,对家里的很多事情不太关心,但是他却想在外面干一番大事.由于生长于孟买这样的大城市,他从小对西方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和美好憧憬.班杜最大的理想就是去美国生活,为此他绞尽脑汁,在一位名叫爱丽丝的美国女孩帮助下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在美国找到了工作.拉简的二儿子乔杜先是在乌代普尔学习,后来到了孟买.学校里很多同学都开着爸爸的小汽车到处溜达,有的时候还会抽烟,他们钱包里有很多钱,经常在餐馆里喝着啤酒享受晚宴,和女孩子们坐在一起听着喧闹的音乐打着欢快的节拍.乔杜非常向往这一切,他也开始抽烟,喝啤酒,听很吵的音乐.毕业之后,在母亲的一再催促之下,乔杜和一个女孩结婚了,但在果阿度蜜月期间,他发现,眼前这个不会喝酒、不懂时尚甚至有些保守的女孩并不是他想要的.在他的眼中,妻子就是一起喝酒、聊天或是朋友聚会时可以带在身边的人,仅此而已.因此,婚后没几天两人就分居了.女儿比多嫁给了一户家境一般的人家,结婚之后,她发现丈夫家里的东西少之又少,而丈夫又没法满足她对物质的需求,由此,比多开始从婆家索要一切生活用度.

小说的最后拉简得了心脏病并被送进医院.病情很严重,需要手术治疗,拉茉为此甚是担心.手术的前一天,拉茉打通了远在美国的儿子班杜的电话,听到的却是班杜冰冷的声音:“不是还有比多和乔杜吗,我回来又能做什么呢,手术得医生做啊!”拉茉再也说不出话来,窗外干树枝上的一只乌鸦正在凄惨地叫着.小说至此落下帷幕.

三、小说《大宅院》创作思想探析

作家戈维德·米谢尔生活的时代,正是印度摆脱英国两百多年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社会经历大调整大变革的时期,因此,其小说作品多反映了社会转型折射在人们思想观念上的诸多改变.小说《大宅院》正是通过不同历史阶段典型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借助大宅院从兴盛到瓦解的历史变迁,来反映这一变化过程的.

乔凯希瓦里是大宅院的创立者,她出身名门望族,却阴差阳错地嫁给了一个家境不及自己并整天吸食的酒鬼.这样的婚姻在当时招致非议是必然的,但作为一个农村妇女,乔凯希瓦里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了阻止人们的流言飞语,并证明自己,她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一切.在酒鬼丈夫去世之后,她便开始实施自己的家庭崛起计划,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建造了一个和自己娘家一样的人丁兴旺、亲人和睦相处的大家族.大宅院处处呈现出快乐、祥和的氛围,这是乔凯希瓦里夫人的理想,也是作家戈维德·米谢尔对曾经美好时光的追忆和理想生活的向往.

拉特拉尔是乔凯希瓦里的长子,身为律师,他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同时又是甘地最忠心的追随者.在印度独立运动如火如荼之际,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投身其中.他是一位彻底的甘地主义者,谋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就是他的理想.在一大批如拉特拉尔进步人士的推动下,印度最终取得了独立.可以说,拉特拉尔所追求的理想已经实现,但是他却说,这哪是什么甘地主义,曾经的理想是在一个独立的国家里,没有流血冲突,人们安居乐业,但现实却是,印度虽然取得了独立,印巴分治所导致的种族冲突使更多的人被杀戮,流血冲突不断,人们的生活却一如往昔,甚至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曾经为了实现理想而奋不顾身,但当理想实现时,发现现实的一切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可以说,拉特拉尔的心中充满了遗憾,但这种遗憾是有一定的时代因素的.伴随着国家的独立,印度民众与英国殖义者的矛盾,已经逐步转变为印度国内阶级与阶级、种族与种族之间的矛盾,人际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于大家庭之上的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与人之间日益加剧的距离感和陌生感.大宅院的解体,正是这种人际关系转变的生动写照.

拉简是贯穿小说始终的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和自己的父辈一样,拉简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但他的理想已经变得非常渺小而且模糊.他追求较优越的物质生活,并为之努力工作,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除了自身的物质需求之外,他已经无暇顾及国家的前途命运.在这一时期,个人主义逐渐占据了人们的思想.对于自小生长过的大宅院,拉简已没有能力让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们之间充满和谐与欢乐,这是他的无奈,也是他的可悲之处.在物质至上的现实生活中,理想已经变得缥缈而虚无.森尼叔叔作为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在某种程度上唤醒了拉简内心深处对理想、对亲情的渴望,但这种渴望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依然非常脆弱,尤其是面对妻子的自私和冷漠,拉简已经完全失去自我,成了现实生活的奴仆.

如果说拉简身上还能看到一些理想主义的影子的话,那么班杜、乔杜和比多的出现则预示了理想主义的彻底破灭,代之而来的是极端个人主义和西方享乐主义.在这一代人的思想中,已经完全找不出和国家、民族有关的任何想法,充斥在他们生活中的是金钱、香槟和啤酒.迷茫、冷漠是这一代人共有的精神特征.在得知自己父亲即将进行手术、生死未卜的情况下,作为长子的班杜仍然没有萌生想回家看看的意思,只是简单地说了名“我回来又能做什么呢”,如此无情的对白真实地反映了以班杜为代表的一代人已经彻底陷入了自我的深渊,除了自己,他们不再关心任何人,即使是自己的亲生父母.

四、结语

作家戈维德·米谢尔通过对不同阶段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为我们勾勒出了50年间印度人思想转变的轨迹.伴随着印度的独立和发展,通过印度最基本社会关系缩影的大宅院由盛及衰、由统一和谐走向分崩离析的历史变迁,折射出了在社会大变革的同时,人们人生观、价值观所发生的巨大转变.从人们对理想的矢志不渝到淡漠到最终完全抛弃,从崇尚和谐、宽容、友爱到开始计较个人得失到最终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这是理想主义的沉沦,是人性的没落,在作家看来,也是社会的一种倒退.可以说在印度独立后长达半个世纪之中,印度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对国家、家庭还是个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这些变化并不是孤立的,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社会的变迁导致了经济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城镇化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生活方式的转变促成了传统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大家族的解体,这种解体又导致了人们思想观念上的转变.这就是作家戈维德·米谢尔通过《大宅院》这部小说要告诉读者的,但这种变化并不是作者想要的,也不是印度社会想要的.戈维德·米谢尔通过自己的小说抨击了年青一代过于迷恋西方、抛弃印度传统的现实,表达了对和谐、纯朴、美好的田园式印度生活的向往.

括而言之:此文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大宅院》和米谢尔和伊甸园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作家本科毕业论文作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回归勤奋的本质安德斯艾利克森《刻意练习》
相较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与笼统,西方人擅长将一些基础概念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理清 著名的“一万小时理论”,用了整整一本书,阐释了“铁棒磨成针”这句话的道理 .

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今敏长篇动画《红辣椒》
摘要红辣椒是日本著名动画导演今敏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动画对于梦境的探索以及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描写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动画中的人物在故事情节发展进程当中于现实与梦境中体现出本我自我和超我之.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下分析《半生缘》里顾曼桢的悲情人生
张爱玲,被誉为20世纪40年代上海最耀眼的女作家,其生平代表作,也是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品就是略带悲彩的小说半生缘 这部小说的主要背景是上海,部分描述了南京,时间跨度长达18年之久 小说女主人公顾曼桢本性.

眼前和背后世界中人性的深刻金基德电影《空房间》
【摘 要】空房间是金基德自撒玛利亚少女转型后又一力作,全片延续了金基德对底层边缘人物故事的关注,通过对隐藏在人群背后的寄宿流浪汉与受到丈夫家庭暴力的前女明星故事的讲述,引发人们对眼前世界与背后世界的思.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