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语文课程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与潜心本色语文课程浸润诗意生态课堂武汉市江汉区华中里小学语文学科基地校建设综述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主题:语文课程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8

潜心本色语文课程浸润诗意生态课堂武汉市江汉区华中里小学语文学科基地校建设综述,本文是语文课程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和本色和浸润和小学语文方面毕业论文范文.

语文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000中学语文杂志社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

武汉市江汉区华中里小学 雪

一、引言

2014 年3 月, 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教研室为了全面提升学校教科研水平及教育质量, 深化本色课堂行动研究, 开展了“江汉区小学学科基地校建设”工作.课程基地建设对于我们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扩大课程改革成效的影响和辐射面,带动学校的改革创新和主动发展,成为我们华中里小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依托此次课程基地建设的良好契机,我们将在已经取得的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全员参与,群策群力,深入推进.

我们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的目的是要实现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的成长,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提供必要条件.课程基地建设给我们提出了三大任务:立色课堂,创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主题教学环境; 深入实际,加强调研,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在科学发展中强基提质,聚势进取,着力提高学科基地校建设工作的实效性.

一年来,我们从制定计划———分部落实———初见成效, 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踏实前行.我们始终坚信: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二、回顾———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落实《江汉区小学学科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试行)》,抓住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这一关键点和学科基地校这一发展平台,整合资源,共同研修,共荣共进,通过深化本色、高效课堂行动研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学科核心能力.

(二)组织机构

教研员:雪

组长:罗晓 蔡巧凤

副组长:曾小琛

成员:李琼 危志芳 吴玉清 许睿 曹磊 吴玉清 肖轶 刘红英 蔡莹莹 刘敏 肖婕 雪

(三)现状分析

我校有18 位语文教师, 语文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7 人,形成了老、中、青语文骨干教师梯队.教师们德正业精, 老教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中青年骨干教师正在发挥引领作用,多次参加市级赛课,青年教师好学爱学上进,不断寻求新的增长点.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语文骨干教师进一步稳定、全面的发展,推进新教师尽快入轨并成为骨干教师,推进语文学科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四)建设基础

1.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

学校是国际湿地教育实验学校、国际生态学校、国家未成年人生态道德示范学校.我校多年对于“生态”的关注和探索,化作了“教育生态化”之办学理念,为我校开展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学校悠久的文化积淀

学校从1950 年办学至今, 从以前的“绿色校园”到现在的“生态校园”,一脉相承.目前,学校正处于着力推进“优质”生态课堂的机遇期,致力于“彰显‘生态’特色,追求‘本色’课堂教育”,我们期待,在承认多样性、珍惜独特性、强调关系性、构成和谐性的教学生态中,让师生各展风采,各显魅力,呈现生机勃勃、美轮美奂的教育美景.

学校在发展的长河中,积淀了悠久而丰厚的文化底蕴,为语文课程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3.实力雄厚的语文师资

我校语文组有四名区学科带头人,三名区优秀青年教师,是学校示范教研组,曾获江汉区优秀教研组、江汉区优秀青年文明号等荣誉.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学校积极开展“生态”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特有的校园文化和学校60 年历史积淀, 构建具有鲜明风格的语文课堂, 实施具有生命活力的语文教研活动,用语文这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来涵养学生的品性,提升学生的素养,实现学生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同时,通过学科建设,真正将语文课程建设成为滋养学生心灵、塑造学生人格的精神平台.

(五)基地涵义

我们所建设的语文学科基地,将以“潜心本色语文课程, 浸润诗意生态课堂”为核心理念,构建体验式大语文学习体系,让语文学习回归生命的原点.

具体来说,有如下几层涵义:

有生命底色———语文课程是历史文化的沉淀,是生命流淌的印记,涵养学生生命,是具有生命底色的课程.

有个性妙色———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意在提升师生语文素养,发展师生能力特长,让学生和教师在语文课堂学习和语文实践活动中彰显自身独特妙色.

有自然本色———语文即生活,拒绝浮躁,追求宁静自然.课堂教学应具有自然本色,即“行”如流水,“魂”然天成.

遵循语文学习规律, 遵循课堂教学规律, 遵循人的发展规律, 构建朴实、本真、自然、和谐、美好课堂,方能真正体现语文滋味,累积语文正能量.

有校本特色———学校由“绿色”课堂到“生态”课堂,60 年史,培养了无数精英,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办学风格.基于“师生共生共荣、有效促进均衡发展”的语文课程新境界,将充分彰显这一特色,使学校发展再展辉煌.

(六)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构建体验式大语文学习体系,实现语文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操,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地成长.

2.具体目标

(1)实现语文环境育人

环境是一种文化,学校走廊、院墙改造成生态文明教育宣传长廊,定期更换宣教内容,向学生、家长、社区宣传生态文明,将学校的生态教育文化延伸到社区, 让社区居民受到生态美的熏陶.同时, 学校将着眼语文软环境建设,结合“诵习练”工程,实现语文环境育人.

(2)改进语文课堂教学

本着对“本色生态”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的追求, 学校将设计课堂观察量表,立足课例研讨,不断总结、反思、提炼,探索能体现“本色生态”理念的语文课堂教学路径和方法.

(3)培育语文学习能力

课程基地建设不仅在于改进语文教学,更是为了转变学习方式,培育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包括语文阅读概括能力、信息筛选整合能力、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等,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通过语文课程基地建设,锤炼语文教师的专业基本功,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促进语文教学更有效、更优质.

(5)形成学科互推合力

在建设以“本色生态”为灵魂的语文课程基地的同时,学校将融合其他各学科的力量,助推语文课程基地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同时,语文课程基地也将发挥其辐射作用,促进其他学科或其他地区各学科教学的优质发展.总之,形成学科合力,互推共荣.

三、历程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人从呱呱落地到牙牙学语再到琅琅书声滔滔不绝,都是在积累中一步一步成长的.所以如果有人问语文是怎样练成的,一言以蔽之———积累.

我们在学科基地校的建设初期,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在学习中积累.

1. 与专家对话———提升教育理论素养

我们追求“本色课堂”,实现“生态教育”.学校把“用优质的生态课堂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 作为语文教学工作的主旋律.

学习一,专家授课,开阔眼界

一年来,我们聘请了许多专家对老师们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和交流.

武大的唐兆子教授,环保大使徐大鹏老师,基于“生态”的概念针对学校的发展进行了专题讲座.老师们听后,跳出了狭义的“生态”概念,深化了对“生态”教育的理解,明白教育生态学是由自然环境学的生态理论衍化而来.

市教研室主任李光杰,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要用教育生态学视角看待教学生态.

市语文特级教师李天恩,用案例对比让我们认识了什么是“本色”课堂.

区教研室主任陈怡,就国家教育部2014-2016 年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方向和整体框架进行了解读;同时对教育评价的基础性理论和“EQA”评价方式进行了介绍.报告强调了教育评价的诊断性功能,认为学科教学要关注“三维”目标,学生成长注重“五维”目标.此次报告会开阔了华中里小学全体教师的理论视野,加深了对教育评价和考试改革的理解.

区教研室段娟老师、陈峰老师、朱仁望老师等,他们都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对我们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

根据专家的引领,结合我校的生态教育理念,学校初步确定了优质生态课堂的内涵,即:以师生发展为宗旨,以学生需要为准则, 以问题解决为纽带,以“顺应天性,呵护个性,舒展灵性,植养品性”为教学原则,积极营造宽松、愉悦的“心理场”,创设独立学习、交流讨论与感受领悟的“体验场”, 展现主动思考、充分表达的“思维场”,搭建展示成功、张扬个性的“成果展示场”.学校倡导各学科在“生态课堂”教学思想引领下,基于学科特点,基于学情,运用“道”的方式,“道”的规律,积极探索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形成合而不同的课堂教学范式, 构建能促进学校发展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课堂文化.

2. 与课标对话———提升学科专业素养

学习二,专业竞赛,互助交流

2014 年始,在区“素养工程”的引领下,我校也全面启动教师素养提升工程.语文教研组率先开展了“常学常新”专业素养知识竞赛.内容涉及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课后反思、课件制作等,重在掌握语文学科知识体系;明确语文学科课程目标; 把握语文学科教学方法.竞赛考察了语文教师应有的视野,着眼于教师的全面发展.赛后,老师们进行了专题研讨会,大家讲收获,找差距,谈努力的方向.这次校级比赛中的优胜者雪、危志芳、蔡莹莹三位老师代表我校参加区级教师素养比赛, 第一阶段分获一、二等奖,最终获区金奖和银奖.

3. 与自我对话———提高自省自悟素养

学习三,自我充电,反思提高

语文组的每位成员每学期都有计划、有安排、有内容、有讨论、有交流、有记录、有心得、有体会、有总结;我们在学习上做到:学———讲———写———展———评的有机结合. 基地校活动期间,学校订阅的教学和科研书刊满足了老师们不同的个性学习需要.在提高教师学习效度上,学校也给予我们在学习内容上的具体指向, 如结合新课程的学习、结合科研课题研究的学习、结合学科特点的学习、结合自身特点的学习、结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等.每月一次的“华中语文讲坛” 定期开讲, 罗校长的《解读课标》,危志芳老师《生态课堂之初探》,曾小琛的《备课有感》,余晶的《分层作业》,雪老师的《质量分析之且思且珍惜》.基地校的成员们就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学习体会、收获和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经验、教训或是教育教学上最新信息和动向, 即他们的所学、所感、所悟进行展示和交流,切实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资源共享的目的,提高了大家自省自悟素养.

四、 历程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语文组的老师们提升了自身素养,但千磨万凿最终都要回归课堂.

活动一,专题研修课——突显本色,体现生态

2014 年我们开展了“问津求真,共研共进”专题研修课活动.研修课堂突出“专题性、研究性、参与性”的特点.基地校成员人人参与,互听互学互评互助.我们结合自己对“本色课堂”“生态课堂”的理解, 将前期学到的最新教育教学理念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我校基地校成员刘红英老师在活动结束后的教学日志里写道: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生态课堂”中追求“本色”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力求做到让教学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活动二,素养展示课——回归本色,体验生态

2014 年5 月是全区教师素养提升的第二阶段———现场赛课与反思,我校三名基地校老师分别代表学校参加低中高年段的比赛.三名老师两名区学科带头人,一名为区优青.为确保语文教师良好的赛课状态, 在语文教研组长组织下,对授课内容先研讨,然后精心设计教案,合理制作课件,再试上打磨,形成成熟的研讨课, 各教研组长及全校相关学科教师积极参加了听课活动.课堂上,各位参赛教师在生态课堂理念的指导下,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教学环节,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小组讨论热烈,学生展示积极,教师点拨有效,活跃的课堂气氛感染着每一场评委和观摩教师.语文教师在随后的赛课活动中均表现不俗,给听评课的领导、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取得一个金奖两个银奖的好成绩.

活动三,一师一优课——展现本色,实践生态

2015 年3 月23 日,华中里小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一课一生态”活动正式启动.学校所有教师报名参与本次晒课活动.我们分成以下步骤完成:1.宣传动员,培训教师;2.晒前指导,试教磨课;3.精心上课,细心录制.针对教师晒出的语文优课,学校评审组及所有基地校成员依据晒课的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环节设计、技术的运用、目标达成、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评课,按比例推荐出特等奖6名,一等奖12名,并完成推荐课例的报送工作.

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教师对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性的认识; 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语文组的老师全部都投入到本次活动中, 从50 岁的刘敏老师到90 后在黄陂支教的吴玉清老师,从上课到研讨到录课,踏踏实实,在活动中践行生态课程理念.

活动四,教研活动——创新生态作业,体验生长力量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减负增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我们在全面落实各项作业的基础上,对各科作业进行研究和探索,着力将学生作业以开放、动态、自主,体验的形式呈现.为此,华中里小学语文组进行了“创新生态作业,体验生长力量”的教研活动.

首先是两位语文老师进行了15 分钟的多元体验式作业展示,危志芳老师的经典影片欣赏:分析、撰写、展示;李琼的单课:树叶、想像、粘贴、展示、书写.然后,语文组分为低语和高语两组现场设计“多元体验作业口号”与标识,并现场讨论:我所承担的学科可以开展哪些多元体验作业? 通过这个多元体验作业,可以提升学生哪些能力和素养?最后语文老师总结出生态作业设计的“三让四变”.“三让”:一让,让作业与生活拉手;二让,让学习在体验中生成;三让,让知识习得与生命发展相融合.我们从活动中找到了“生态课堂”下“生态作业”的努力方向,总结为“四变”:一变,巧设情境练习,变机械重复为生动有趣;二变,活动用生活资源, 变纸上谈兵为学以致用;三变,拓展链接重组,变单科操练为学科整合;四变,提供弹性作业,变统一规划为主动选择.

活动五,经典诵读活动——走进夏天,走进湖泊

在6 月5 日世界环境日与6 月13日我国“文化遗产日”日来临之日,学校组织生态文明建设经典诵读,以此引领师生“传承优秀文化,建设美好家园”.学校从经典中挖掘生态道德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经典,跟着诗词欣赏生态美,感受先人生态智慧,激发爱护生态之情,形成保护生态之行.继2014年学校组织的“唐诗诵鸟”活动,2015 年学校组织了“经典诵生态美”活动.

学生们跟着经典“走进夏日”,感受夏之美,体验夏之乐,领略夏之韵,开展夏之行.有的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直面经典; 有的在优雅的经典音乐声中感悟经典,有的在优美的舞蹈中表现经典,有的在国画、书法的艺术长河中沐浴经典;有的在课间的游戏中诵读经典,全校都在文明的风尚中传承经典.“你方读罢,我方来”,每一个孩子都在诗林中漫步,在中华文字的魅力所感染.

孩子们诵读《江南》, 欣赏鱼戏莲叶,体验夏日里采莲人欢快;诵读《敕勒川》,跟着诗人游湿地,感受湿地之美;诵读李白的诗词,领略他从大自然中汲取到的才气与浪漫主义;诵读《花与鸟的蜜语》, 从古典诗词与现代诗词的对比中,感受人类对自然的热爱.

整个活动不仅是孩子们的舞台,更是全体语文基地校成员的智慧,从选材到编排,老师们用心从经典中挖掘保护生态的育人资源,甚至我们的家长也加入到经典诵读行列中.经典滋养了一个孩子,也正在慢慢影响一个家庭.

罗校长说,学校正用“校园小视角、生态大视野”创建诗情画意的生态校园.

五、成果———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时光荏苒,一年多的时光在我们紧张、繁忙、学习和实践中匆匆度过.我们基地校在这一学年里,开展了两次大型的汇报展示研讨活动.

1.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细无声———生态语文课堂“共荣”即时评价校本研修展示活动

2014 年5 月22 日上午,在华中里小学多功能教室开展了生态语文课堂“共荣”即时评价校本研修展示活动.市教科院小教研究室主任李光杰, 教研员、特级教师李天恩老师,区教育局局长杨振威,小教科科长邓小玉,区教研室主任陈怡及语文教研员陈卫老师、夏绮云老师、李雪梅老师,全区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语文骨干教师等共计100 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展示活动中,华中里小学副校长曾小琛作了题为《立足共荣生态理念,开展丰富校本研修》的工作交流,她从“紧循一个‘生态共荣’理念、迈开教学教研两个步伐、紧扣课堂课程课题三个方面、搭建培训、备课、磨课、反思四个平台”展开交流,凸显了学校校本研修活动共荣与生态的特色.

紧接着语文基地校成员就生态语文课堂“共荣”即时评价校本研修进行了现场展示.展示内容呈现了学校一直在深入开展的校本教研评价探究, 他们聚焦生态课堂高效教学, 把研究的目光落在“即时评价”上,通过学校生态文化的引领和启发,开展“共荣即时评价研究”.现场四个教学片断的呈现, 展示了他们在共荣即时评价上的思考与收获.

活动最后,特级教师李天恩老师用四个好肯定了研修活动的效果.一好:课题接地气,切口小,有实效;二好:活动有话题,有问题,有思考,效果好;三好:注重了三维目标与多元评价方式的融合;四好:与文本对话,提升教师的素养,促进了教师的发展.李光杰主任也提出建议: 即时评价要将公共语言、学科评价语与个性评价语有机融合起来.杨振威局长也寄予了希望:要全学科深入研究,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正所谓:生态校园话评价,双杨促发展.

即时评价注细节,素养提升显本真.

生态课堂研共荣,学科拓展求共生!

2. 课堂提问减与加———生态语文课堂“语言训练”校本研修活动

2015年4月24日,我校围绕着基地校工作目标中“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实效问题”,举行了“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的加与减”的专题研究活动.教研室陈卫老师、夏绮云老师和学校语文中心研讨组成员都参与了此次教研活动.

首先由中心研讨组的王老师讲述了一年来学校的研究方向与成果,同时提出了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一问到底;问题的多、碎、散;问题少了,但探究也变少了.老师们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课堂问题变少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也会变少,那么如何平衡老师的问与学生的答? 课堂上到底用什么方式合适? 到底什么问题才是有效问题? 哪些是无效而可以省略的问题?

为了解决问题与困惑,教师们一起学习了2014 年教育部发布的理论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在实践方面,老师们进行了微型课题的研究和“观课、评课、研课”的活动.我校三位语文教师分别根据自己执教的课文课谈了自己的思考与感受.危志芳(三年级的《晏子使楚》)、刘红英(五年级的《最后一只白鹭鸶》)、许睿(二年级的《画满画儿的圆月亮》)三位老师的课堂案例形象地演示了何为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的减与加.

案例一:根据课型特点构建

常规的提问往往是依课文脉络设计,而文体各不相同的课文则应依文体特点设计提问. 如:《晏子使楚》———课型特点是剧本教学(第七册),在本课提问设计时,教师通过梳理各种习惯性的提问,进行归类划分,可以合并的合并,可以删除的删除, 用自己的改变带动学生的改变,如:用教师下水体验和学习方法的专项练习,带动学生的体验与实践,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习惯.

案例二:以单元为主题构建

从何处切入提问,一直是语文教师选择中的难题.中高年级,我们不妨尝试单元整组进行设计,形成整体效应.

《最后一只白鹭鸶》所在单元的主题就是“变化”(第九册),通过从单元整组进行思考与设计,教师能真切地感受到提问从哪儿切入更加清楚.本课目标与单元目标勾连更合适,“白鹭鸶飞走的原因”是“变化”(环境),“变化”有两面性,通过对变化的问题设计,师生均对变化的认识更为深刻.

案例三:根据年段目标构建——低、中、高各不相同

由于各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目标的侧重有所不同,所以低年级的提问多一些,主要是“导 读,读出语感, 读出感情”, 中高年级可以精炼一些,主要是“导学,学会阅读与表达”,学习理解、感悟、表达,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学习阅读方法.

如:《画满画儿的圆月亮》第一课时童话教学(第四册),通过本课设计,教师感受到了“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知道了不能为了构建“提问树”而提问,而是为了达成学习目标设计提问;提问后面要有“读法指导”“即使评价”的内容,这样的点拨引导才有针对性.

活动中,我们初步找到了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减与加的“提问树”实施方法:

(1)基于文体类型设计“提问树”——叙事类文章: 抽丝剥茧见本质;说理类文章:串零为整再发散.

(2)基于文章结构设计“提问树”———总分式结构:因势利导相呼应;并列式结构:相得益彰共生辉.

(3)基于教学思路设计“提问树”——以行文思路为主线设计“提问树”;以逻辑结构为主线设计“提问树”.

对此次研究成果,教研室的陈卫老师和夏绮云老师作出了极高的评价.夏老师认为主题的提法很新颖, 有智慧,并注重了整合性,将“学会”与“会学”相联系.陈老师认为提问在点上深入,很有研究价值;提问的表格设计面广且实在;每位教师的思考很深入、很全面;把及时评价和提问相结合、相建构,相得益彰,形成了体系.

六、展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忙碌而又快乐的生活总是会让人觉得时间流逝得太快.在匆匆流逝的一年里,华中里小学的语文人,用自己的爱心、智慧和汗水,践行着“生态”教育的理念, 在一路耕耘中一路品尝着收获的甘甜.前行路上,我们还会面临更多的挑战, 但是, 我们相信在学校“生态”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在上级部门的关怀和指导下, 我们这支语文队伍将会用更稳健的步伐走向语文教育的新天地!

责任编辑 廖林

简而言之,本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本色和浸润和小学语文方面的语文课程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语文课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本色语文,让课堂更精彩
摘 要本色语文追求的是朴实无华的课堂教学风格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书声琅琅与静思默想相结合、点拨引导与自主探究相结合、整体设计与动态生成相结合,让学生真正有时间读读、想想、说说、议议……,这样才能焕发.

课堂生命价值的体现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高效课堂的探寻和
摘 要 语文高效课堂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最多的知识,而且在短时间内不会忘记,真正高效的课堂是学生在学习完之后脱离了教师和课堂仍然能够凭借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和内容解答出一些问题,说课堂是生命价值的体.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之对话式教学
摘 要 “对话教学”是建立在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平……的基础上的教学形式,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对话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

生态课堂教学原则在初巾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潘晓军【摘要】运用生态课堂教学原则进行初中物理教学,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一切课堂活动,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命体验的审美空间,让课堂教学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在自然、和谐、的环境中实现课程、师生、知识…….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