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人文精神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与为什么在21世纪必须重温儒家人文精神类论文范文文献

主题:人文精神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7

为什么在21世纪必须重温儒家人文精神,该文是关于人文精神毕业论文模板范文与儒家人文精神和世纪和重温相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人文精神论文参考文献:

人文精神论文参考文献 人文社科类期刊护理人文关怀论文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国家人文地理杂志

黄俊杰

(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台湾台北80002)

摘 要:21世纪的第一个趋势是全球化的时代的来临;第二个趋势是亚洲崛起的新发展.“全球化”的表象是:相互连结性、无国界的世界以及民族国家的终结.“全球化”的实质有四:“全球化”的片面性为全球性霸权背书;“全球化”中心国家的脆弱性;“中心国家”的流氓化,及其对边陲国家的宰制;M型社会来临,贫富鸿沟加深.全球化时代的核心问题在于“强凌弱”、“众暴寡”、“富欺贫”以及“中心”宰制“边陲”.21世纪我们面临三大新挑战:“自我”的迷惘、“环境的巨变”以及“传统的断裂”.为了因应以上三大挑战,我们在21世纪亟需儒家人文精神的洗礼.儒家人文精神的第一个内涵就是鼓励每个人唤醒生命中的“自我”.儒家开展的是以“心”为基础的人文精神传统,强调“自我”的觉醒.孔子以积极而主动的语言讨论“自我”问题,鼓励人应该行于正道,达到“君子”的境界,并透过“意志”来贯彻.儒家的人文精神的第二个内涵是“天人合一”,是从“自然”契悟“人文”.第三个内涵是“温故知新”.经典是东亚知识分子思考问题的起点,儒家的经典阅读是一种体验之学.儒家强调自作主宰、天人合一、温故知新的人文精神,都可以给予21世纪的我们以扎实的生命厚度与高度.

关键词:儒家;人文精神;全球化;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742(2016)03-0058-07

一、引

作为一门课程,其名称是“东亚儒家人文精神”.首先,我要感谢各位同学在生命花开的黄金季节,走进这间教室,就好像把你的手交给了我,我能力有限,但愿意尽最大的力量带领各位学习,帮助各位同学获得知识的提升,也能得到生命的成长.台大每年开的课程超过一万门,学生总数三万三千余人,专任教师二千余位,兼任教师及专案约聘教师约一千九百位,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能在这门课相遇实在是古人所说的“殊胜因缘”.因此,我很珍惜这样难得的机会.

这门课程的设计理念主要是:从现代观点探讨东亚儒家人文传统之核心价值及其展开,并分析其现代启示.本课程分析的东亚儒家人文精神,包括孔子、孟子、朱子及日韩儒者的生命智慧;我们也将探索作为儒家对照系统的道家与佛教的生命智能等主题,讨论儒家人文传统在台湾及其与21世纪的互动.现代教育非常注重数量化、标准化及商品化的教学内容,所以,学生可以学到很多可以用来谋生活的知识,但是,他们的生命很难得到深刻的启发.因此,我希望透过这门课,让选课同学能通过东亚人文传统而深思自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本课程教学目标在于提升学生对东亚儒家人文精神的熟悉度,奠定自身运用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以因应21世纪全球化时代参与文明对话的新挑战.

为什么在21世纪我们必须重温东亚儒家人文精神呢?我们可以从两个问题切入来思考:(1)21世纪出现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2)东亚儒家人文精神的内涵如何,有何21世纪的新启示?

大学生必须掌握21世纪的两大趋势,才能建立新价值观,参与全球化时代的文明对话.第一个趋势是全球化时代的来临;第二个趋势则是亚洲崛起的新发展.

二、21世纪是全球化的时代

1.“全球化”的表象与实质

21世纪第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是“全球化”.但是,“全球化”有它的表象与实质.“全球化”第一个表象是:全球各地的相互连结性(interconnectedness)与日俱增.当代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Anthony Giddens)著有《超越左派与》一书,他在书中提出一个观点:所谓“全球化”就是各国之间的相互连结性与日俱增的新时代‘1].“全球化”第二个表象是:无国界的世界的来临.管理学著名学者大前研-( KenichiOhmae)认为在全球化时代里,影响一个国家国力的因素是4个“I”:产业(industry)、信息(information)、投资(investment)及个人(individual)[2].“全球化”第三个表象是:民族国家的终结.的确如此,例如,欧洲联盟(欧盟,European Union,28个会员国)的形成与壮大就是一个例子.但是,以上所指涉的均是“作为结果的全球化”的表象.“作为结果的全球化”的表象都注重现象的完成态,强调静态的结构,并且以“一元论”为基础,有意无意之间预设居于“全球化”潮流的“中心”位置的国家对“边陲”国家的宰制,这样的现象只成就了一个“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世界图象.

为了进一步掌握全球化时代的问题,我们必须翻转视角,从“作为过程的全球化”来分析全球化的本质,将“作为结果的全球化”转为“作为过程的全球化”来观察.所谓“作为过程的全球化”视角,所重视的是:现象的发展过程以及动态的变化,并以“多元论”为基础解构“中心”神话.如果能够掌握“作为过程的全球化”的实质,我们的世界观以及对世界的思考,就会达到北宋程颢《秋日偶成》诗所说:“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的境界.

“全球化”的第一个实质是:“全球化”论述有其片面性,常常为全球性霸权而背书.“全球化”因工业革命而加速发展,“全球化”论述常常为后冷战时代美国新霸权而背书,完全忽视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历史的特殊性在于饱受帝国主义侵凌与民族主义昂扬.“全球化”的第二个实质是居于“全球化”潮流的中心之国家有其脆弱性.经济学家推估:2001年的“9·11”事件使美国经济损失1 000亿美元,全球损失3 600亿美元.“全球化”的第三个实质是:“中心国家”的流氓化及其对边陲国家的宰制.“全球化”的第四个实质是:M型社会来临,贫富鸿沟加深.以国际脉络为例:全球1%人口大约拥有40%资产,全球财富集中在北美、欧洲和收入水平高的亚太国家,北美人口占全球6%,大约拥有全球财富34%.2014年1月国际乐施会更发表报告,指出:全球前1%最富有者总财富约台币330兆元,是全球35亿最贫穷者总财富的65倍.全球1%的富有家庭拥有全球46%的财富,将近台币3 500兆元.

2.全球化时代之核心问题

那么,全球化时代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呢?全球化时代就是“强凌弱”、“众暴寡”、“富欺贫”、“中心”宰制“边陲”的时代.21世纪的海峡两岸在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徘徊,“全球化”趋势正在呼唤亚洲知识分子的良心、良知及良能,而亚洲知识分子的挺立必须以东亚儒家人文精神作为基础.

三、21世纪是亚洲崛起的时代

1. 21世纪中国的崛起

21世纪亚洲的崛起,在很大的范围内是由于中国的崛起所带动的.中国外汇存底约占全球银行外汇储备的1/3,居全球第一.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能源消费成长占全球消费成长的比例日益攀升,中国是全球能源消费之重要驱动者,特别是石油,已经成为战略物资.自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成长率平均约10%左右,近年来成长速度已趋缓,2015年第一季大陆GDP成长率为7%,正式进入“新常态”.除了经济成长的数据之外,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的举办,也可看出中国经济崛起之一斑.

2. 21世纪亚洲的再兴

关于21世纪亚洲的再兴,我们可以从几个数据来看:1996年-2005年之间亚洲内部航空旅客的增加率大幅提升,远大于欧美之间、欧亚之间、欧美内部各国之间的增加率.海峡两岸直航的航班载客率之高,更是令人印象深刻.经济学家指出,亚洲已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占全球经济比重20%.从东协+1到东协+3到东协+6的发展,显示亚洲发展的荣景.亚洲十大经济体(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亚、南韩、马来西亚、菲律宾、1新加坡、中国台湾及泰国)外汇存底2001年共8 000亿美元,2009年底已逾4兆美元.截至2015年1月,中国的外汇存底就已达到3. 84兆美元.以上这些数据都告诉我们:亚洲的新时代业已到来.

3.回顾20世纪亚洲的苦难与血泪

在说明21世纪亚洲再兴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回顾20世纪亚洲的苦难与血泪.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大清帝国惨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割让台湾.丘逢甲《离台诗》云:“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以及《春愁》诗云:“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很能刻画乙未割台的历史伤痛.1915年日本与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要求》.1919年5月4日发生“五四运动”,决定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大方向.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犯下“南京大屠杀”的滔天罪行.1945年7月16日,第一枚在美国新墨西哥州中部的沙漠试爆成功,8月6日投掷日本广岛,日本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台湾光复.接着,1945年8月15本驻台总督安藤利吉在台北签署降书.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在台北举行.1947年2月27日国共谈判破裂,隔天2月28日,台湾发生“二·二八事变”.1949年2月4日台湾省主席陈诚宣布实施“三七五减租”,开始推动台湾土地改革,奠定了1960年代以后劳力密集工业发展的基础.1949年4月23日中国军队占领南京总统府.1949年4月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云:“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2月7日,国民党政府宣布“迁都”台北.20世纪中国的大陆与台湾的海峡两岸人民都以血和泪写作现代史.

4. 21世纪的巨变与展望

我们站在历史的视野,展望21世纪的第一个巨变是:全球政经秩序新动向的出现.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9·11”事件之后,美国主导全球反恐战争,但是,反恐战争的展开,也与恐怖事件的频繁发生互为因果.21世纪的第二个巨变是:中国大陆的崛起与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5号”乘载着第一个航天员杨利伟,以21小时绕地球10圈后在内蒙古降落.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探月计划启动.2008年5月以后,海峡两岸展开密切交流的新局面,创造了1949年以后两岸和平的新局面,21世纪开始之后的10余年间,正是包括海峡两岸在内的东亚区域历史扉页快速翻动的年代.

因应21世纪的新局势,我们必须从东亚文化出发思考,而儒家人文精神的复兴实居于关键性之地位.

四、21世纪的新挑战

1.“自我”的迷惘

21世纪我们所面临的第一项新挑战是“自我”的迷惘.首先,全球化时代价值观的冲撞表现为“自我”与“他者”的冲撞,也是“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的冲撞.除此之外,我们面临了多重“自我”的困惑与迷惘.“我”是谁?这是现代人常感困惑的问题,如同庄子所说:“今者吾丧我”.郭象注庄子这句话说:“吾丧我,我自忘矣;我自忘矣,天下有何物足识哉!故都忘外内,然后超然俱得.”“我”的生命目标是什么呢?我们在21世纪“全球化”的时代,面对多重“自我”的撕裂与冲突,我们有许多困惑与迷惘.

2.环境的巨变

21世纪所面临的第二个新挑战是环境的巨变.2012年6月18日-20日联合国里约地球高峰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气候的变化已成为21世纪全球所共同面对的问题.根据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署”资料,1992年以来,地球年平均温度上升摄氏0. 32度.另外,我们还面临了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二氧化碳含量在1992年4月是将近百万分之358,2012年4月是百万分之394,上升了10%.此外,灾难也反映了环境的巨变.根据联合国统计,1992年以来,天灾影响44亿人,造成130万人丧生,损失2兆美元.地震、暴风雨、极端气温以及洪水是最大杀手.而1990年以来,全球原始森林面积减少7亿4千万公顷.

气候的巨变,使人类的永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2015年11月底全世界195个国家领袖,聚集在巴黎举行气候高峰会议,经过冗长的辩论与场外群众的,终于在2015年12月12日,完成气候公约最终草案,富国与穷国就抑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达成了共识.

3.传统的断裂

21世纪我们所面临的第三项新挑战是传统的断裂.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大陆,在革命的潮流之下,尤其是十年“”对传统文化伤害至深且巨.中国台湾地区在近20余年来化过程中,也出现某种政治上与教育上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美国耶鲁大学教授Jarosl Pelikan在他的著作《传统的辩护》一书中,就曾批判现代人对传统的疏离.传统断裂的后果在海峡两岸华人社会最为严重,将使我们在21世纪狂流中很容易沦落为飘泊的浮萍、失根的兰花和历史的浪人.

五、东亚儒家人文精神在21世纪的新意义

1.东亚儒家人文精神的内涵之一:强调“自我”的觉醒

21世纪在全球化与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新时代里,我们要创造生命的意义,必须以“自我”的觉醒作为前提与基础.儒家人文精神的第一个内涵就是鼓励每个人唤醒生命中的“自我”.儒家人文传统呼唤着我们,往事并不如烟.儒家开展的是以“心”的觉醒作为基础的人文精神传统.孔子说他自己的心路历程:“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孟子也说:“四十不动心.”东亚人文精神是21世纪文明冲突与价值理念撞击中的“安魂剂”.以下,我们经由对儒家的“自我”观的讨论,来探讨儒家强调“自我”的觉醒.

在亚洲思想传统中,孔子是“自我”的肯定论者.孔子以积极而主动的语言讨论“自我”问题,鼓励人应行于正道,达到“君子”的境界,并透过“意志”来贯彻.孔子肯定“自我”是意志方向的决定者.儒家认为“自我”是一个自由的主体,而世界的规范源于主体的意志.正如《论语·颜渊·1》:“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①孔子认为“自我”是意志的主宰者.

自称是孔子之“私淑弟子”的孟子讲“尽心”,“尽心”就能“知性”、“知天”.孟子肯定“自我”是价值意识的根源.《孟子·滕文公下·1》:“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滕文公下·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些说法都是最好的例证.

先秦儒家殿军荀子肯定人经由“学”,可以提升生命方向的自我意志.《荀子·劝学》:“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荀子认为人之自由的主体可经由“学”而建构.荀子以“欲”字点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取决于“自我”的意志.明末大儒王阳明强调“身心一体”的“自我”观.王阳明《大学问》说:“何谓身?心之形体运用之谓也.何谓心?身之灵明主宰之谓也,何谓修身?为善而去恶之谓也.吾身自能为善而去恶乎?必其灵明主宰者欲为善而去恶,然后其形体运用者始能为善而去恶也.故欲修其身者,必在于先正其心也.”王阳明强调“身”与“心”相互影响.

总而言之,所谓“自我”观包括内外两面.就身心内部关系而言,儒家、道家及基督教均强调身心互渗、身心一体.基督教特别强调“身”的脆弱.耶稣说:“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这样的观点可以与儒家互补.此外,就人与世界的关系而言,儒家、道家及基督教均主张“自我”的转化是“世界”转化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进入儒家人文精神来丰富我们的内涵.

2.儒家人文精神的内涵之二:天人合一

儒家的人文精神的第二个内涵是“天人合一”,是从“自然”契悟“人文”.《易经·贲卦·彖传》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道德经>第23章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天地上不能久,而况于人?”都从对自然的观察而反思人文意义.儒家更是强调“自然”与“人文”之同步共感.20世纪奥地利心理学大师荣格(Carl G. Jung)在为德国汉学家尉理贤(Richard Wilhelm)所译的《易经》德文译本写《序》时,曾以“共时性原理”(principle of synchronicity) -词形容中国古代思想世界中人文与自然世界之间交互渗透性的关系.根据荣格的说法,古代中国思想所见的“共时性原理”与所谓“因果律”( causality)正好相反.“共时性原理”强调时空之中事件的相应性,显示客观事件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以及它们与观察者主观的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浸润在远古以来中华文明的“共时性原理”之下,儒家极为重视人与自然的互动与融合.《论语·先进》所说的“曾点境界”,所呈现的是人对自然的孺慕之情.[曾点]日:“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日:“吾与点也!”而且,儒家更重视人顺应自然而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孟子鼓励人“养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日]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日:“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孟子主张以“义”和“道”养“气”,孟子为在他之前的自然义的“气”赋予了德性义的内涵.

3.儒家人文精神的内涵之三:温故知新

儒家人文精神的第三个内涵是“温故知新”.经典是东亚知识分子思考问题的起点,儒家经典更是一种体验之学.在春秋时代的中国,学诗务求致用,《论语·子路.5 >子日:“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儒家强调以体验为基础的经典阅读传统,讲究身心合一.王阳明曾说:“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非是容易见得到此.”16世纪朝鲜畿湖学派大师李珥也说:“凡读书者,必端拱危坐,敬对方册,专心致志,精思涵沫.深解义趣,而每句必求践履之方.”17世纪日本朱子学者林罗山说:“四代之书者,圣贤之心画也.”这种身心合一的阅读方法也与18世纪日本阳明学者佐藤一斋所说的读经方法互相呼应,佐藤一斋说:“经书文字,以文字注明之可也.意味则当以我心透入得之,毕竟不能着文字.这种“温故而知新”的阅读传统,正是儒家第三个重要的人文精神.

总而言之,教育是提升生命的伟大志业,儒家强调自作主宰,强调天人合一,强调温故知新的人文精神,都可以给予21世纪的我们以扎实的生命的厚度与高度,使我们的生命飞扬.

本文评论:这是一篇大学硕士与人文精神本科人文精神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儒家人文精神和世纪和重温方面论文范文.

21世纪问题的浮现
21世纪已经17年,然而,“21世纪问题”的真正浮现却刚刚发生——新技术革命、中国崛起、经济全球化、金融化,………… 这些带有世纪时间长度的大问题,已经.

编者按:21世纪问题
“探索21世纪问题”理论研讨会是修远基金会与文化纵横杂志社今年5月主办的研讨会 召开这样一场议题宽泛的会议,是因为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即将结束之际,人们对世界滑向动荡与发展乏力.

20世纪至21世纪初中国画文化功能转变的比较分析
摘 要在整个中国现代史期间内培养文化认同的过程中,国画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也随时履行着文化反思的功能 但是,如果说20世纪初的中国画还处于获得自身认同的过程中的话,那么21世纪初的它则处于民族思想的.

21世纪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新走向
赵树勤雷梓燚(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关键词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新走向摘 要21世纪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突破了以往印象式评点、纯个案解读、单一批评方法运用的.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