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教学方面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和文言教学须辨名析字类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教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6

文言教学须辨名析字,本文是关于教学类论文写作资料范文和文言教学和名析字和文言相关硕士论文范文.

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杂志名食品安全论文2000字教学论文范文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徐晓彬

(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210001)

摘 要:中学文言诗文的阅读理解,最重要也最易被忽略的,是古人的名字.一不小心,就会出现找不到主人公的情况.不少学生只背得名句,却不知道诗是写给谁的.如果学生对古人的名字不甚敏感,不太熟悉,则读古文必不甚了了,甚至会闹笑话.名讳,也许与古代的遗俗有关,正因“讳名”,所以不能随便“呼名”.与呼名相比,称字则是表示一种敬意.

关键词:文言教学古诗词阅读理解

许嘉璐先生曾经说过:“在长期从事古代汉语和训诂学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学生阅读古书的障碍并不完全是由于古今语言的隔膜.有时,古书中的句法、词儿都懂得了,但对原文的理解却还隔着一层.其所以如此,原因之一就是现在的青年对古人生活的情况缺乏了解.”

许先生谈的是大学文言教学,其实,中学的文言教学也不例外.古人生活方方面面,包罗甚广,而对于中学文言诗文的阅读理解,我以为,最重要也最易被忽略的,是古人的名字.一不小心,就会出现“丢人”的情况——找不到主人公了.

不妨举两个江苏高考语文卷古文翻译题的例子.2008年江苏卷古文翻译第2题:“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很多学生译为:“比敕公啊比敕公,你平时有一千条主意一万条主意,怎么事到临头就慌了呢?”——上文一直写光武帝与吴汉对话,怎么凭空跳出个“比敕公”1 2013年江苏卷古文翻译第2题:“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娶了公主的是李丰的儿子李韬,但很多学生以为就叫“丰子韬”——不是还有人叫“丰子恺”吗?李白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甚至有教师把诗题理解为“李白在宣州谢脁楼饯别叔叔时说了一番话”.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不少学生只背得名句,却不知道诗是写给谁的.

实际上,古人对名字极为重视.子日:“必也慎名乎!”司马光在《诸兄子字序》中慨叹:“呜呼!朝夕不离于口耳者,名字而已.”苏洵有《名二子说》,欧阳修著《字章望之序》,都是名文.

《史记·晋世家》记载了一则故事:“穆侯四年,娶齐女姜氏为夫人.七年,伐條.生太子仇.十年,伐千畝,有功.生少子,名曰成师.晋人师服曰:‘异哉,君之命子也!太子曰仇,仇者雠也.少子曰成师,成师大号,成之者也.名,自命也.物,白定也.今嫡庶名反逆,此后晋其能无乱乎?二十七年,穆侯卒,弟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

师服之所以能预见到晋国的内乱,正是从嫡庶二子命名不当觉察到的.所以,如果学生对古人的名字不甚敏感,不太熟悉,则读古文必不甚了了,甚至会闹笑话.

名讳,名之所以成讳,也许与古代的遗俗有关.古代小说中常见“通名取将”的情节,所谓“末将刀下不斩无名之鬼”.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也借长妈妈之口,讲出了*蛇先唤人名再吃人肉的故事.

正因“讳名”,所以不能随便“呼名”.不妨考察一下《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的称呼: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求!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名丘,字仲尼.冉有名求,字子有.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两人都是孔子弟子.《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编次,所以提到孔子的地方都尊称“孔子”或“子”,提到冉求与仲由的时候也称其字“冉有”“季路”.而孔子在此自称名,“丘也闻”,表示谦虚.

老师对弟子当然可以呼名.比如,孔子夸奖子贡(姓端木,名赐):“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赞扬颜回(姓颜,字子渊):“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但在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上,冉求是季氏的家臣,不仅帮他聚敛,还为他掩饰.孔子对他极度不满,所以三次声色俱厉地直呼其名,以示谴责.仲由立场不坚定,也受到了老师的点名批评.

明末尤侗《答黄九烟》中说:“辱赠扇头十绝,首云‘今朝喜得见尤侗’,见者无不怪之”.可见直呼其名,是当时所有人都要嗔怪的.

1981年,北京举办礼貌语言月活动的时候,在一次座谈会上,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不无感慨地说:“我收到的信有的就写‘王力收’!现在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了,我不再是牛鬼蛇神了,加个‘同志’还不行吗?要知道直呼其名在中国是最没有礼貌的,因为只有对奴仆和囚犯才可以直呼其名!”

相反,该呼名而“不名”就成了一种礼遇.如白萧何起,对功臣的极高礼遇就是“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别人不可配剑,他可以;别人不可穿鞋,他可以;别人必须唱名,他不必.

“贱名何足挂齿”.鲁迅先生给作品中的下层人物取名颇堪玩味.阿Q、小D、王胡,“Q、D”是取其与汉字谐音的字母,“胡”则是取王某的容貌特征.再如孔乙己,尽管是穿长衫的读书人,但已经沦落到社会最底层了,何尝有名字?“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再如庖丁、轮扁、匠石、优孟,正因为他们的身份是烧饭的、做车轮子的、干木匠的、唱戏的,所以他们的名就成了无足轻重的“丁”“扁”“石”“孟”,相当于小丁、、小石、老孟.然而,也有故意称贱名的,比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称呼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寄奴”,正是为了表示对这位一代英主的崇拜与敬仰,英雄不怕出身低,纵然出身蓬户,人呼寄奴,不也建立了不世功业吗!

与呼名相比,称字则是表示一种敬意.试看下列初高中课文中的例子: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陋室铭》)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留侯论》)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柳子厚墓志铭》)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日“快哉”.(《黄州快哉亭记》)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其中,子云是扬雄的字;子建是曹植的字;子房是张良的字;子厚是柳宗元的字;子瞻是苏轼的字;子由是苏辙的字.

当然,只要不是直呼其名,名字相连是不失敬意的.可以先字后名,比如《崤之战》“夏四月,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孟明是字,视是名,百里奚之子;西乞是字,术是名,白乙是字,丙是名,二人为蹇叔之子).也可以先名后字,比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君圭是名,君玉是字;回是名,深父是字;安国是名,平父是字;安上是名,纯父是字).又如容易弄错的一组人名,见<五人墓碑记》中“贤士大夫者,同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因之、文起、孟长是字,所以三位贤士大夫是吴因之、文文起、姚孟长.

名与实相表里,实是里,名是表,所以父母为孩子取名,有望实之意;名与字又相表里,名是里,字是表,所以字又叫“表字”,表名之义.“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日正则兮,字余日灵均.”屈原的高尚人格、正直品行与他父母取名赐字的激励是分不开的.父母取名,师长赐字,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敬始慎初的特色,更凝结了一种儒雅温厚的情意,时刻规划着、提醒着孩子的成长方向.尤其是取字,“附其名以寓训焉”,寄托了殷切勉励之意.今日取字之道不传,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一种损失.

本文系江苏省教研室第九期立项课题“《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编号:2011JK9-L014)的研究成果.

综上而言: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经典教学专业范文可作为文言教学和名析字和文言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有效开展低年级书法教学的新《心字底》写字教学评析
识字写字,是学生系统接受文化教育的开端,是终身学习的基础 写好字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也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常说“字如其人 ”学生练习书写汉字的过程,也.

名词性从句在教学和写作中的合理应用探究
名词性从句在学习过程中,若学生对概念或者语法有不清晰的部分,极易造成学习困惑,甚至多数情况下,学生会在使用上出现混淆 所以教学中为学生介绍名词性从句在教学中和写作中的合理应用,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一语.

现场教学莹在中职旅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导游业务课程为例
蒲世民现场教学法是以现场为中心,以现场实物为对象,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现场教学法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带领学生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场所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形式,分为设计、准备、实施、运.

首调唱名法对高师视唱教学的辅助作用
【摘 要】首调唱名法在高师视唱练耳课的教学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当然,这并不是否定固定调唱名法 不同唱名法之中都有各自的优势 在高师中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学生的工作就业方向,首调唱名法的教学还是十分有.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