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持续音技法的演化和延展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跟持续音技法的演化和延展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持续音技法的演化和延展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1

持续音技法的演化和延展,该文是有关持续音技法的演化和延展论文范本与延展和音技法和演化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持续音技法的演化和延展论文参考文献:

持续音技法的演化和延展论文参考文献 可持续论文音乐学论文范文环境和可持续杂志音乐学毕业论文题目

[ 内容提要] 从持续音技法的产生到逐渐运用到器乐作品的创作中,从持续音原始形态的使用到逐步发展成为结构音乐的新思维,一系列演化和延展的过程,使得持续音技法成为了贯穿“共性”与“个性”音乐创作时期都必然要触及的标志性创作技法.

[ 关 键 词] 持续音/ 模仿/ 音响造型

中图分类号:J6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36(2018)03-0094-7

引 言

纵观现今国内音乐专业院校的作曲课程和配器课程教学中,大凡都会涉及“持续音技法”写作的内容,但真正有针对性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器乐作品中持续音的相关技法往往不甚详尽,并且疏于归纳.某些专著和教材中也凸显了在这部分薄弱、狭隘的局限性.有关于“持续音技法”方面的探讨,在配器和创作领域的研究与作曲技术理论其它门类相比(常见于和声学与复调学领域中)国内已公开发表的论文专著相对较少,而关于器乐作品中持续音技法研究的课题及科研成果则更是寥寥.偶有一些研究成果就持续音技法在器乐作品中的表现形态研究而言,虽有所提及,但往往只是点到为止,并未真正从创作与配器的角度将其延展和演化过程对这一技法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持续音技法在若干器乐作品中的表现形态、演化和延展为主轴,以其雏形、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序列音乐、简约主义等二十世纪的器乐作品为主要分析对象,深入探索和阐述器乐作品中的持续音技法运用特征,力求探寻其发展过程中演化和延展中的多重形态与变迁,以及对创作、配器过程中产生的作用与意义.

作为器乐作品创作的技法之一,持续音“在管弦乐法中占有非常特殊与独立的地位”[1],其特有的织体形态是器乐作品重要的组成因素.前苏联莫斯科国立音乐学院配器教研室的带头人瓦西连科的专著《交响配器法》于1950 年完成,上、下卷共三册,其中《拉弦乐器组在管弦乐中的各种持续音配置法》(第一卷第一章第十节)和《管弦乐的持续音》[1](第二卷第八章)中较为详尽的就持续音这一问题予以阐述.在管弦乐写作中,“持续音”可以说是一种特殊而又重要的织体因素.纵观管弦乐写作的教科书大多会这样阐述持续音在管弦乐中的作用:“可以使管弦乐音响丰满、浓郁、融和、延长……”,“类似于钢琴中踏板的音响效果”等等.关于持续音的概念,即:“某一音在多声音乐的和声进行中可以以各种形态持续保持在同一声部并独立于进行着的某些和弦之外便构成持续音”[2].的确,作为织体的功能之一,持续音是“通过整个或部分地扩大和声的意义而实现声部和其他因素之间的这种联系的”[3].其最初形态是以较长时值的长音形式出现,以低音声部居多,具备保持一定时间内的和声功能作用,虽然不属于真正的和弦外音但同时又具备和弦外音的特点.

一、持续音技法的雏形

持续音技法开始在器乐创作中被作为有规律性的使用主要是由于一些乐器(如管风琴、风笛)在演奏中的低音长音或不断重复某一低音而形成的.作为音乐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持续音技法在音乐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与表现作用.从世界各地民间乐器自身的构造性能和演奏方法到被作曲家作为“个性化”音乐创作技法的广泛使用,持续音技法始终以其特有的表现力承载着音乐史上特殊的使命.17 世纪自由复调写作时期,作曲家开始有意识的将持续音作为一种创作技法运用到器乐作品的创作中.法国作曲家拉莫的作品《铃鼓》,主、属持续音在低音声部起到强调和声功能特性的作用.在此之前的14 世纪,法国中世纪作曲家马肖的23 首经文歌中曾用器乐作为持续音声部,出现在两个人声声部下面,形成三声部经文歌.继续向前追溯持续音一词,便是在欧洲最早的复调音乐形式中世纪时期的奥尔加农中服务于宗教音乐,但9 世纪到12 世纪期间持续音主要应用于声乐领域中.后来,世俗音乐的繁荣促进了宗教音乐的发展,持续音便开始广泛运用到器乐作品的创作中.

二、持续音技法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意义和功能作用

(一)民族风格模仿

世界各民族的民间音乐一直是作曲家们创作中的灵感源泉,许多作曲家为了体现其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音乐语言,塑造其音乐作品特有的民族风格,经常会采用一些创作手段来模仿具有地域性的民族民间乐器.而许多民间乐器本身因其乐器构造形制带有共鸣弦、共鸣管,演奏时因此产生共鸣音,而具有持续鸣响的效果.作曲家将这种持续鸣响的形式运用在创作中,以模仿其音响状态,用持续音来表现某种民族乐器的演奏效果或某种特殊的音乐形象.17 世纪德国作曲家巴赫的复调音乐作品中(如《风笛舞曲》、《英格兰组曲》等)就经常出现这种用于风格模仿的持续音手段.到了19 世纪,格里格的双音持续音用于模仿挪威民间乐器的音响效果,代表了挪威民族风格特征的同时,作品中主属纯五度音程的持续也奠定了调性的功能主导作用.

(二)管弦乐对位

“管弦乐对位”这一术语是由瓦西连科最初提出并采用的,用于称呼和形容管弦乐织体中若干持续音里面的线状因素:“它们并不是完整的旋律,然而它们的出现却丰富了音乐织体,带来许多似乎新的、对位式的旋律声部的因素” [1].这样一来,持续音的层次就丰富起来,并且完成了由单纯持续音到多层次持续音织体的过渡,由此构建的音乐音响效果由浅入深,产生了有别于其它旋律或织体的音色共鸣.

此例为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在其管弦乐作品《西班牙狂想曲》的第三乐章中对于持续音的应用.以长笛、2 架竖琴组建的三个音色层次形成了透明、朴素又不失音响色彩的配置方式(竖琴1 所演奏的#C 和bD 为同一音高等音,两根琴弦交替演奏),使单独的一个音发展并成长到新的旋律高度即“管弦乐对位”的程度,这些持续音的配置在某些方面的意义和功能是非常重大的:长笛的八度持续音负担音响的线条化,担任长音背景层,为线性音素功能;竖琴1 的节奏性写法起到动态持续音的作用,丰富了长笛声部的长音持续音的同时达到节奏律动的效果,为块状音素功能;竖琴2 为整体中的点睛之笔,是音响的“点”,泛音的音色给长笛音色增添色彩又对竖琴1 的节奏型作进一步补充,为点状音素功能.作曲家在短短四小节中以持续音的各种表现完成了对管弦乐音色的对位以及音色的点、线、块音素的多层次分配,前景、中景、背景的画面感达到了音色平面的构建.音色平面,“是由演奏某种材料(一个线条或一组织体)的一件或一组乐器(不一定是同一族群)构成.同步的音色平面间可以处在不对等的水平上,如在主调音乐写作中,处在前景的音色平面(主要的线条)应突出于处在中景、背景的音色平面(次要的线条、音型化织体、和声音块、持续音等);也可以处在对等的水平上,如在复调音乐写作中.”[2]

(三)音响造型及结构意义

“持续音的形态与写法多种多样.从纵向上看可以是单音的,也可以是八度演奏的或者是和弦式的.从横向上看可以是长音式的,也可以是节奏音型化的,还可以是和声音型或旋律音型化的.从应用音区方面看,可以用在低音区、中音区或者高音区,甚至几个音区同时引用.”[3] 这些种种的持续音表现,都可以应用于音响造型的塑造中.

1. 自然界音响的造型

用于塑造自然界音响造型的持续音写作范例比比皆是,美国作曲家菲尔德·格罗菲创作的《大峡谷》,描写了美国科罗拉多河大峡谷的壮丽风光,其中日出的段落运用弦乐的泛音持续音来展现太阳升起之前云雾轻薄的朦胧感,作为音色的背景之一使聆听者感受到立体式的自然界音响造型.早于格罗菲出生的俄国作曲家、化学家亚历山大·鲍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这部交响音画中,作品从开始由小提琴持续演奏八度E 音直到第90 小节,高音区泛音持续音为作品铺垫出亚细亚草原的唯美、舒展、空旷的画面感,为整部作品奠定了音响基调,自然界的音响造型意义尤为明确.整部作品中持续的八度E 音也使得整个作品的音乐结构非常清晰,分别出现在划分作品结构的三个部位.首先,(1-90 小节)在作品的呈示性之初;中部,(150-191 小节)对于变奏主题的深化;结束,(作品最后的14 小节)与开始形成结构上的呼应,渐行渐远的尾声.这其中持续音以呈示—深化(回忆)—结束形成结构功能的意义.

笔者在本科学习阶段创作的弦乐四重奏《蝉鸣》,灵感来源于首都北京炎热的夏天,街道两旁树枝上蝉的嗡嗡作响的鸣叫声.时而聒噪,时而清脆尖锐,此起彼伏,群落有致.创作时以模仿其鸣叫的声响和无规律的时断时续的声音为主要依托,运用持续音的创作理念形象的描绘了自然界生物的神奇鸣响.

将自然界甚至是各种能够长时间鸣响的声音都用于创作并颠覆了传统持续音思维的拉蒙·扬(LaMonte Young),是奠定简约主义minimali 音乐风格的第一位作曲家.20 世纪60 年代中期,拉蒙·扬开始以一种新的理念与方式来创作调性音乐.“这种音乐以协和的和声,恒定的律动状态下的短小动机或音高细胞,音型,短句在不断重复和循环中的渐变为特征,因此被称为过程音乐或系统音乐.而这种音乐在内容与形式上又与当时欧洲设计与建筑艺术领域中流行的简约主义不谋而合,所以被定义为简约音乐.”[1]

拉蒙·扬的《作品1960 第7 号》是体现激进的简约观念的早期作品,全曲“无主题,无发展,无变奏,无对比,只有长度与音高关系” [2],所以全曲只有B 和#F 这个纯五度音程的长时间持续,而纯五度音程用扬的解释是“在我的早期作品中作为“梦和弦”音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种创作理念来自于密斯·凡·德罗[3] 的 “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经典语录,而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曾曰:“少则多,多则惑.”(少胜于多)的哲学思想恰恰与这一西方现代美学观点相一致.因此,“扬的这种对持续音的应用,体现了他对传统的持续音的表现功能构成了新的应用与拓展,如此同时,也正是这种超大胆的、极其夸张的创作手法,使得该作品在音乐历史的画卷中,点下一滴耀眼之彩,使之成为简约主义音乐运动的“开山始祖”. [4]

另一位作曲家利盖蒂的成名作《大气层》(Atmospheres,1961)描写了充满神秘色彩的太空环境,这部音乐被英国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力克用于科幻片《2001 太空漫游》的配乐.利盖蒂不满足前人对“音块”比较自由的写法,而是将一个4 管编制的大型管弦乐队分成88 个独立的声部,采取了通过一种新的音响组合方式来进行创作.将半音、全音或者微分音叠置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持续性的集合体,制造了极其复杂而且庞大的音响空间.而这种持续性的集合体的音响结构方式是将每一个音和每一个细微的节奏都准确地写出,同时把音块的音域进一步扩大,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利盖蒂式的以多重持续音块和浓密的织体形式出现的“微复调”作曲技法,把持续性的渐变延展性反常规发挥到了极致, 赋予持续音技法新的诠释.

2. 非自然界音响的造型

美国作曲家罗伊·哈里斯的人工九声音阶钢琴小品《钟声》,使用持续音形态描绘钟声的音响造型,六个持续在低音层的“钟声”和弦,不仅模仿钟声的发声形态,同时还具备划分结构的作用,将这首无小节线限制的钢琴小品分成清晰的六个部分.

谱例5 可见作品建立在D 的调性基础上,罗伊·哈里斯有意识地采用这一持续性的和声结构作为作品的思维基调,以纯四、五度关系叠置和弦,将持续的观念更加生动、立体化,音响中色彩性的渐变效果促使持续音技法的进一步演化.

(四)音乐的中心组织作用

持续音技法在传统器乐作品的调性中发挥着重要的组织作用.最为频繁和常见于主持续音、属持续音及主属持续音当中,以长音持续音及持续音的音型化的方式处理居多,起到强调作用的持续音成为调性音乐中的重要组织元素.20 世纪的作曲家们对待音乐中心的态度在观念上有了彻底的颠覆,摒弃了调性支撑或和声功能的创作中,寻求音色、音区、节奏、力度等若干手段促使音乐有组织地发展.这其中,持续音技法有效成为一种特殊的组织方式,体现了其特有的功能性,延展的功能作用也更为明显.

上例是作曲家威伯恩《五首管弦乐曲》Op.10 中(谱例第2 小节)曼陀林、钢片琴、竖琴、钟琴、木琴、小提琴六种乐器同时演奏D 音,以每分钟152 的速度演奏这短暂的一拍.虽然这一拍在持续音领域中时值较短,但从乐章整体编制和持续音那种使某个音或和弦获得强调的特性而言,这种纵向‘持续’的形态依然可以发挥其获得音乐结构中心的组织作用,“所以,20 世纪的音乐无论是调性的,还是无调性的,有效运用持续音的形式可以使音乐获得中心音(调中心)意义,发挥主导功能作用.”[1]

美国作曲家罗伯特·穆津斯基的代表作钢琴作品《六首前奏曲》OP.6 中的第二首,钢琴中右手声部由一个以三度音程关系相隔的上行人工十声音阶构成,其左手低音声部由E 和B 两个主属持续低音构成.

作品看似右手与E 调性音高组织不同且关系不大,但将这个十声音阶与低音声部持续的E 调性和其作品中第18-20 小节重复三次的和弦相结合,就构成了一个十二音调性基础.由此看来,持续音技法的“持续”性已然在作曲家们的手中颠覆了,其持续延展的表现性、功能性、平面艺术性、立体性、自我造型性在未脱离‘持续’状态的同时,思维已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这让人不禁想起美国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在向听众要求完全欣赏他音乐的回应时的描述:“一种反应,在这种反应中,记忆和预期在维持音乐经验方面都不起作用.所希望的是,人们在这种情况下或许能够把音乐感受为一种‘存在’,摆脱掉了戏剧的结构,一种纯粹的声音媒介.”[1]

结 论

诚然,如同所有发展着的事物一样,持续音技法的演化和延展,是音乐随着时展中自然选择、生长、延展、或持续不断演化发展着的过程.达尔文就曾使用“经过改变的继承”来为演化一词注释.“持续音作为音乐创作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其结构功能与表现力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相信持续音的表现力还会被更多作曲家继续发掘和诠释,赋予其更多层次的延展和演化.

参考文献:

[1] 罗伯特·摩根. 二十世纪音乐—现代欧美音乐风格史[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1.

[2] 瓦西连科. 交响配器法[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

[3] 姚恒璐. 现代音乐分析方法教程[M].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4] 桑桐. 和声的理论与应用[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

[5] 王宁. 管弦乐法基础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

[6] 唐小波. 从持续音到静态和声[J]. 乐府新声,2012,1.

归纳总结:此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延展和音技法和演化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持续音技法的演化和延展本科毕业论文持续音技法的演化和延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返音归本,持续传承对反哺归家:中国早期录音的历史和意义国际工作坊之回顾
【摘要】“反哺归家中国早期录音的历史与意义”国际工作坊于2017年11月9日至11日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 本次会议聚集了来自中国、英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巴布亚新几内亚.

持续精进的能力
摘自感悟艾小羊 文财经作家吴晓波自称是典型的长跑选手,他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而他的创业史,就是一部生动的教材 大学毕业进入新华社做商业记者,13年后,以畅销书作家的身份创业单.

情牵南音梦
对于年近八旬的陈成芬而言,55 岁是一个分水岭 在此之前,他为生计奔波,而之后的日子,他找到了新的追求——南音 如今他是福建泉州市市级南音非遗传承人、洛江区河市镇南音社社长 牵.

来自生命核心的焦虑之音
文峭岩天之万象,地之万物 凭此,架构一部长诗,慢慢读来,渐入佳境 诗中所言 “俯仰须长歌,七亿载已逝 七亿载非小数,然皆在石中藏 十二乃‘王’,王之背后,藏日月而.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