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赊店传奇四题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赊店传奇四题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赊店传奇四题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3

赊店传奇四题,本文是赊店传奇四题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赊店传奇和赊店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赊店传奇四题论文参考文献:

赊店传奇四题论文参考文献 中华传奇杂志

滴油

赊店是九省通衢的水旱码头,来此经商的人员众多,流动人员更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吸引了不少身怀绝技的江湖艺人在此卖艺,耍把戏、舞狮子、玩猴的摊子到处都是.表演结束后,表演者手捧陶罐向看客讨钱.但也有一些玩家像现在电视上播放的民间牛人一样,身怀某种绝技,表演结束后以打赌的方式,鼓动看客参与,滴油便是.

石门街的贺麻子就专门经营这种行当.

贺麻子早年曾读过几年私塾,后因家道中落,只好辍学,到丁氏油坊当了伙计.干了几年,自己就尝试着做生意,换了几种,因种种原因,皆未做成.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受到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所撰《卖油翁》这篇文章的启发,突发奇想,干起了滴油赚钱的行当.他在油坊时本就有灌油的功夫,又经过一番苦练,滴油的功夫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俗话说,不怕样样会,就怕一门独.表演时,贺麻子先将一个油葫芦放置地上,油葫芦的口上盖一枚铜钱,然后用油撇子舀油滴入葫芦,油如一线,穿钱方孔而过,而钱不沾油.如果你滴入五撇子油而钱不沾油,他就给你五十文钱;但你若失败,你得给他十文钱.

贺麻子每次都把表演地点选在码头、牛行及山陕会馆等人多的地方,摆好摊子,等人围得差不多了,就卖力地表演起来,边表演边吆喝,吸引围观者一试身手.围观者看到铜钱的孔足够大,而倒油时似一根线,很容易就会穿过方孔,特别是那五十文钱的诱惑,不由得跃跃欲试.

这天,山陕会馆起庙会,人们像钱塘江涨潮时的水一样涌向会馆.贺麻子自然不会错过这么好的赚钱机会,早早地将摊子支在会馆前的广场上.在他的吆喝声中,人们纷纷围拢上来.一个小伙子看着贺麻子娴熟的表演,眼睛都看直了,非要试试身手.同伴劝他看看再说,他口气轻松地说: “这有何难,不就像一桶水往缸里倒一样容易吗?在家我经常干这样的活儿.”

围观者一听他这么说,一齐起哄,鼓励他一试身手,有一个阔少干脆替他扔给贺麻子十文钱.有人出钱,小伙子更加自信,舀了一撇油,屏着气,小尽谨慎地往葫芦里滴.同伴让他沉着气,围观者也都投以鼓励的目光.随着油撇倾斜角度的加大,小伙子真把一撇油滴入葫芦,钱上却没沾上一滴油.人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滴第二撇油时,小伙子更加谨慎,又顺利地将油滴入葫芦.

人群里再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这么容易就滴入两撇油,小伙子仿佛看到五十文钱正在朝自己走来,不禁心花怒放,操起油撇滴第三撇油.令他想不到的是,手却仿佛不听使唤,明显开始抖动,额头上也沁出了细密的汗珠.当一撇油快要滴完时,一滴油撒落在铜钱上.

人群里发出一阵惋惜声.

小伙子很不服气,非要继续滴.这时,围观的人们似乎才觉得这事不是那么容易,五十文钱不是那么好挣的.小伙子不以为意,掏出十文钱抛到贺麻子脚下,再滴,果然又失败了……

小伙子竟然还不死心,回家找出家什,一遍一遍地练习,还故意增加一些难度,给成功设置一些障碍,当练到第十遍时,他终于把五撇油滴入葫芦里,且每撇油都没洒到铜钱上.

第二天,小伙子信心满满地找到贺麻子的摊子,照样抛下十文钱,舀满一撇油便滴.围观者看到有人应战,一齐鼓起掌来.但人们的鼓励并没有效果,小伙子的手反倒抖了起来,几次差点儿将油滴到铜钱上.滴到第三撇时,不该发生的事又发生了.再滴还是以失败告终.昨天在家练得好好的,怎么一上场就不行了呢?小伙子百思不得其解.

小伙子沮丧地挤出人群,满脸阴云.一位围观的老者迎上前去,轻轻地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膀: “十文钱能换五十文钱,怎么可能?如若真能换走,摆摊儿的还不把自己的老婆给输了.这么浅显的道理,你还是没弄懂.摊主将摊子设在人声嘈杂的街区,目的是给你造成一个心慌意乱的场面,让你的心无法静下来.更主要的是,滴五撇油,只要不湿钱,就能得到五十文钱,你的心还怎么平静?”

小伙子恍然大悟,朝老者深深鞠了一躬.

争码头

赵河,自西北向东南蜿蜒至赊店街南后,突然拐了个弯,径直向南流去,大约一里地后,又掉头流向东北,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几”字.在这个几字的顶端,有一个码头,这就是赊店最大的码头——赵河码头.

赵河码头是潘、沈两家共同出资兴建的.潘沈两家都在老街开过载行,是赊店四十八家过载行中最大的两家.从南方运来的茶叶、竹木、食盐等货物在赵河码头卸下,茶叶由马帮、驼队运往北方,直至蒙古、俄罗斯,其他货物由本地杂货店批发销售.但随着两家生意规模的扩大,经过载行的货物越来越多,码头显得愈来愈小,每有货船过来,都得排队卸货,有时船队滞留河上,长达数里,几天都卸不了船.为此,两家都颇有怨言.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潘沈两家是同行也就罢了,关键是还共用一个码头.渐渐地,两家有了隔阂,不时有言语上的冲突,矛盾越积越深.

潘家的公子潘逸阳和沈家的小姐沈珊珊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都力劝自己的父母与对方和睦相处,共同发财.潘逸阳和沈珊珊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产生了感情.他俩不愿看到两家成为仇人,怎奈两家掌柜都铁了心要把对方赶出码头.这天,潘家的船队驶到码头后,沈家却不让卸船.潘家掌柜潘松科和沈家掌柜沈云平理论了一番,沈家仍不让卸船.潘松科再也忍不下去,叫来亲朋好友几十人,手持棍棒对沈家大打出手.沈家仓促应战,双方都有人员受伤……沈云平咽不下这口气,一纸诉状将潘松科告到了裕州县衙.

知县差衙役将潘松科和沈云平押来裕州,开始审案.知县让他俩各自述说了自己的理由,然后当堂进行调解.因为两家事先都给知县送了银子,故双方互不相让.知县见他俩不给自己面子,十分气恼,“啪”地一拍惊堂木:“大胆刁民,既然你们都说自己有理,那只有采取‘油锅捞铜钱’的老办法决定码头的归属了!”

为了能使更多的老百姓看到自己秉公断案,知县特地把断案的地点选在赵河码头上.

这天,赊店的上空阴云密布,头顶像扣着一口巨大的铁锅.潘沈两家人的脸色也像天空一样布满愁云.

知县命衙役抬来一口八印大锅,支在码头上,倒满香油,点燃劈柴.不多时,一锅油便翻腾起来,冒起了青烟.

码头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见一切准备停当,知县当众宣布: “油锅里的十枚铜钱,谁先捞到六枚谁家胜,码头就归谁家;哪家先捞,两家自由商定.商定不成,则用抛铜钱看正反面的办法,由天来定.”

潘沈两家的人分列两旁,怒目圆睁,像一只只斗鸡.潘逸阳的目光像猎人追赶的兔子,在沈家人群中窜来窜去.

知县一拍惊堂木,催促道:“谁先捞?”

两家似乎都没有最后下定决心,迟疑着没动.

“怎么,没人敢下手?”知县又拍了一下惊堂木,吼道.

还是没人动手.

“害怕了不是?我料定不会有人敢冒这个险!”知县又说.

这时,潘松科率先发话了:“启禀老爷,沈家不念旧情,欺人太甚,老夫纵是废了臂膀,也决心和沈家分个你输我赢!”说罢,甩掉长衫,来到油花翻滚的锅旁.

人群里一阵骚动.

潘松科眼睛瞪得似铜铃,一副誓死如归的样子,对沈云平说:“你无情,休怪我无义.既然你家不主动捞钱,我先捞了,只是你不要反悔!”

沈珊珊望着潘逸阳,满眼期待之色.

没等沈云平回应,潘逸阳一步跨到油锅旁,一把推开了父亲.

众人的目光像钉子一样盯住了潘逸阳那刚毅、决绝的脸上.

潘逸阳又朝沈家人群里看了看,只见一双痴情的眼睛正满怀期待地看着自己,仿佛一支兴奋剂,给自己注入了无尽的力量.潘逸阳捊了捊袖子,紧了紧腰带,将辫子往脖子上一缠,深吸一口气,一只手像海鸟射人大海一般迅疾伸向油锅……

“刺——”伴随着一股皮肉的焦糊味,油锅里腾起一股青烟.紧接着“啪、啪……”五枚铜钱“嗖嗖嗖”地落在潘家人脚下,另五枚却落在了沈家人脚下.

潘沈两家的人都惊呆了,大张的嘴巴久久没有合上.

知县从未遇到过这样的事,一时也愣在那里.

只有沈珊珊痴痴地望着潘逸阳,脸上挂满了泪水.

潘松科在一阵惊愕后回过神儿来,大骂潘逸阳: “臭小子,你吃里扒外!”

潘逸阳环视四周,话如铡刀砍柴: “潘沈两家世代共用一个码头,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银子固然重要,但友情却是银子买不到的.如果两家继续争下去,等老天发怒,断了水路,码头还有什么用?”说着,潘逸阳举起被烫焦的手, “我只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所有人被潘逸阳的气魄感动了,鼓掌声响彻码头.

沈珊珊使劲拍着手,泪水像脚下的赵河水一样哗哗流淌.

返销

英国人把打人中国,致使许多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商业重镇赊店也遭到了的侵袭和毒害,高文鹤恨透了英国人.

高文鹤是赊店街最有名的“广和堂”药店的掌柜,也是坐堂医生.他医术精湛,救死扶伤,被人们誉为“亚医圣” (意即仅次于医圣张仲景).他深知对人的毒害,如果吸上瘾,轻则倾家荡产,重则病丧黄泉.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呼儿,呼儿,大瓦屋;咝儿,咝儿,南北抻儿.大闺女,小媳妇,全进了我的烟葫芦.就是说人一旦吸上了瘾,把房屋土地卖光后,再把老婆孩子卖掉,都变成抽了.最后,人瘦得皮包骨头,一伸腿就见阎王了.他很想帮助这些染上毒瘾的人,但苦无良策.

在这当儿,麻花街上做麻花生意的商人曾广也染上了毒瘾,不到半年,就吸光了全部积蓄.后来,曾广就赊吸.再后来,只好把做生意的两间门面房抵给了毒贩.但毒瘾是个无底洞,很快,曾广就将两间门面房吸进了肚里.毒贩毫不客气地撵走曾广一家,把房子据为已有.没了房子,曾广非但没有改邪归正,反而逼妻子卖淫筹集毒资.妻子一气之下上了吊,可怜一双儿女立时成了没娘娃.

此事对高文鹤的震动不亚于八级地震.他恨曾广,更恨洋人.自己是名医生,能不能研制一种解药,帮助这些烟君子戒除毒瘾?高文鹤是个“认死理”,想干的事就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他搬出《》《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方论》等许多中医名著,认真查找,细心揣摩,凭着自己三十余年的坐堂经验,筛选出二十余种中草药,几经配伍,确定了一个合理配方,又在临床上不断完善,最终确定了最佳配方.他把这些中草药碾成粉末,用蜂蜜搅拌,制成丸剂,免费分发给吸毒者,帮助许多人戒除了毒瘾.

毒贩很快知道了此事,说高文鹤断了他的财路,纠集一伙人把广和堂的招牌砸了,临走还恶狠狠地说,再敢给人吃解药,小心你的脑袋.

面对威胁、恐吓,高文鹤没有被吓倒,继续给吸毒者提供解药.

这天,一个金发碧眼的洋人在镇首余光远的陪同下,来到广和堂药店找高文鹤.此人名叫布朗,他找高文鹤是谈关于“壮阳补肾丸”的事.壮阳补肾丸是高文鹤用三十余种名贵药材,经过精心配方加工而成的一种壮阳药,其功效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男人用了,女人受不了;女人用了,男人受不了;两口子都用了,床受不了.布朗正是吃了这药后,才来找高文鹤的.

高文鹤热情地把他们迎进屋.当余光远给他介绍说布朗是个英国传教士时,态度马上冷淡下来.布朗当然不知道高文鹤的心思,笑盈盈地说: “密斯特儿高,你能不能把壮阳补肾丸的处方卖给我?”

“不卖!”高文鹤坚决地摇了摇头.

“我出大价钱,可以让你发财的!”布朗继续缠磨.

高文鹤使劲摆摆手,“你就是给座金山,我也不会卖!”

布朗显得很颓丧,只好退而求其次, “不卖就算了,但你给我弄一批药总可以吧.”布朗心里的小九九是:把这些黑不溜秋的东方神药带回英国赚大钱,他买药方就是想独自享有知识产权.

想到英国人用搞乱了中国,高文鹤本不想和布朗做这桩买卖,可转念一想,竟爽快地说: “我是卖药治病的,当然可以.”

布朗这下高兴了,带了药回到英国,让人们试用.一用,都说好,很快把剩下的药抢购一空.

布朗大喜,又来到广和堂,让高文鹤继续供药.

高文鹤说: “要多少我都卖,但这批药数量太大,恐怕需要些时日.”

布朗发财心切,听高文鹤这么一说,只好给高文鹤限定了个时间: “给你五天总可以吧.”

高文鹤想了想,还是答应了.

高文鹤让徒弟坐堂,自己不分昼夜躲到制药作坊里赶制药品,五天头上,真把这批药交给了布朗.第二天,布朗就急不可耐地踏上了归途.

日出日落,月圆月缺.这天,高文鹤正在给人看病,布朗又找上门来,见到高文鹤就翘起大拇指, “不愧是亚医圣,你的药真好!”夸完药,布朗一脸严肃地说: “密斯特儿高,我们大英帝国的公民吃了你的壮阳补肾丸后,怎么都像你们中国人吸了一样上瘾呢?!”

高文鹤哈哈一笑: “是吗?”

“他们服了药后,都说离不开这药了,纷纷找我要药,你那药里都有什么成分?”

“都是些名贵中草药呀!”高文鹤戏谑道.

“难道中草药吃了也上瘾?”布朗一脸疑惑.

高文鹤调侃道:“中草药吃了决不会上瘾,可能是你们大英帝国的公民房事太频,离了药当然不行啊!”

“噢,原来如此!那请高先生再给我搞一批.以后干脆你负责制药,我负责销售,咱俩来个互利共赢,行吗?”

高文鹤诡秘一笑: “没问题.”

据赊店人说,高文鹤为惩治洋鬼子,在壮阳补肾丸里掺入了大量.

合顺粮号

赊店地处南阳盆地,四季分明,土地肥沃,盛产小麦、玉米、高梁、芝麻,素有“豫南粮仓”之称.粮油丰裕,催生出众多以粮油经营为主的粮号.合顺粮号就是其中一家.

合顺粮号开在东裕街路北,门楣上悬挂一块黑底金字牌匾——合顺粮号,大门两侧挂一副木刻楹联:库存五谷国之宝,天降生民食为天.粮号前面是六间门面,三间用于收粮,三间卖米卖面;后面是两排库房,收购来的粮食都装袋垛在库房里,收满后装船,经潘河码头运往汉口,再从汉口运回南方产的大米.

合顺粮号的掌柜姓薛,名广善,是合顺的第四代掌门人,乐善好施,心肠善良得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在经营中,无论外销还是内销粮油,从不以次充好,也不缺斤短两,有很好的口碑,客户中就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讲诚信,属合顺;想吃好面,去找广善.足见人们对合顺粮号和薛广善是多么的信任和赞许.

有一年,南阳一带遭了蝗灾,蝗虫飞过,嗡嗡作响,遮天蔽日,遇到庄稼便像狼嗅到一样纷纷落下, “嚓嚓嚓”的咀嚼声充斥、弥漫了整个田野.很快,庄稼便被吃成光秆.由于庄稼颗粒无收,家家户户又没有存粮,致使粮价骤升.多数粮号大发灾难财,囤积粮食,高价出售.可薛广善对赊店镇内的居民供粮比其他粮号便宜一到两成.他还在东寨门——迎旭门外搭设粥棚,熬粥无偿供应逃荒来的灾民,并吩咐大相公,粥不能稀,熬成后以插筷子不倒为标准.这些善举,虽是杯水车薪,却赢得了灾民们赞誉.后来灾情越发严重,大批灾民涌入镇内,许多粮号遭遇哄抢,合顺粮号却安然无羔.

好名声也为合顺粮号带来了丰厚回报,用日进斗金形容也不为过.但随着潘河水流的减小,行船越来越困难,靠水运外销粮食已不可能,粮食经营量日渐减少.为了弥补粮号损失,薛广善在乡下置买了一百顷田地,租给穷人耕种.由于他收的租子较低,出于良心,租户交上来的粮食,籽粒饱满,又干又净.粮食质量有了保证,销售时就能卖个好价钱.这样等于租子是第一层收入,销售后,又增加了一层收入.如此经营模式,就像现在农村的产、供、销一条龙一样,使得合顺粮号重新焕发了生机.

租子收得低已令租户不胜感激,更令人感激的是,有个租户在麦子收割拉回场里后,不慎发生火灾,十几亩麦子倾刻间化为灰烬.且不说口粮,租子拿什么交?那个租户想到这里绝望了,一根绳子把自己吊到了梁头上,幸亏家人发现及时,才没死成.薛广善知道后,亲自到乡下那个租户家看望,不但免了那个租户的租子,还借粮食给他家.那个租户扑通跪到薛广善面前,连磕了三个响头.

第二年,赊店一带大旱,庄稼只有三四成收成.这样的收成,如果交了租子,几乎没了口粮,租户们愁得哀声叹气.薛广善亲自到乡下察看灾情,又挨家挨户了解情况.每到一户,大人小孩都是愁眉苦脸,一个老妪拉着薛广善的手哭诉道: “薛掌柜,老天爷为什么这么狠心,这让人怎么活呀?”薛广善对租户的遭遇非常同情,安慰一番,便回镇上了.

经过仔细掂量,薛广善作出一个重大决定:缓收租子,等风调雨顺之年再收;对受灾严重的租户,有的减收,有的干脆免收.

当这个决定公布后,所有租户长跪不起,齐声说: “薛掌柜,您真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呀!”

过了几年,风起云涌的“土改”运动来了,邻村几个地主都挨了斗,还被毙了几个.薛广善也被划为地主之列,没收了土地.土改队长还让人将薛广善拉到他买地的那个村子,召开群众大会,准备批斗他.租户们不依了,排着队找土改队长说理,说了那年遭灾、薛广善减免租子的事,又说了薛广善类似的许多善事,最后说像这样的活菩萨怎么能划为地主呢?

租地户都是穷苦百姓,这时候穷人就是主人,土改队长也怕犯众怒不好,不但没斗争薛广善,最终也没将地主帽子扣到他头上.

1952年,薛广善寿终正寝,享年九十三岁了.出殡那天,吊唁的人从四面八方拥向薛家,租地户和许多曾得到过他接济的人都自家出钱戴孝,白色的孝布飘满整条街道,像下了一场大雪.

此文结论,这篇文章为关于赊店传奇四题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赊店传奇和赊店相关赊店传奇四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昨夜星辰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的传奇婚史
在中国近代风云变幻的外交舞台上,顾维钧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他24 岁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27 岁成为驻美公使,34 岁出任外交总长……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默默支持.

长征姊妹花的传奇人生
参加80 年前长征的女红军约有2000 多人,但胜利地走过来,新中国成立后仍坚持在革命队伍里的不足百人 其中,有唯一一对亲姐妹,姐姐叫蹇先任,妹妹叫蹇先佛 姐妹俩都嫁给了红军高级将领,背着孩子走完充满.

华人神探李昌钰的传奇母亲
李昌钰,华裔美国人、刑事鉴识专家、美国康涅狄格州科学咨询中心的名誉主席、康州纽海文大学终身教授、纽黑文大学法医学全职教授 至今已参与破获了六千多起犯罪案件,有媒体称他是现代的“福尔摩斯&r.

刘以林:一个创造传奇的人
刘以林是我在鲁迅文学院第四届文学创作进修班时的同学,那期进修班的办班时间是1988年的37月,短短的4个月,留下的却是长长的记忆 那个时候,刘以林的文学创作以写小说为主,偶尔也写诗 后来,刘以林就读于.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