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生命价值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与《遗愿清单》的人生终极和生命价值选择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主题:生命价值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4

《遗愿清单》的人生终极和生命价值选择,本文是生命价值方面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和《遗愿清单》和生命价值选择和人生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生命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生命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人生价值论文人生的意义论文文学和人生杂志人生十六七杂志

摘 要:《遗愿清单》是一部描述两个身患癌症仅有半年生命的老人,在生命最后的阶段开始为实现自己的人生愿望,完成愿望清单而环游世界的故事.本文主要分析了影片中所表现的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以及他们对于家庭、自我和金钱的纠结和选择.

关键词:遗愿清单;终极思考;乐观主义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6-0073-03

《遗愿清单》是一部经典电影,作品以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和表现形式表达了对于自我、家庭以及生死的讨论,并且穿插着环游世界的镜头,为影片增添了更多的魅力,而故事发生在两个濒临死亡的老人身上,使故事更是独具魅力,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影片之一.

一、《遗愿清单》电影概述

《遗愿清单》(The Bucket List)是罗伯·莱纳执导的美国文艺喜剧电影.由老戏骨杰克尼科尔森和摩根·弗里曼领衔主演,影片于2007年在美国上映.影片塑造了两个身患癌症的病人,他们在最初的相遇中,身份和社会地位以及思维方式均不相同,而两人唯一相同的就是只剩半年到一年的生命.而影片的出彩之处在于极端的乐观主义思想如何在两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之间华丽展现,用最后的生命来展现最华丽的篇章和弥补那些带着缺憾的人生,让一切更完美和丰满.人对死亡总是充满了恐惧,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并不知道死亡会何时来到,忙于工作的都市人未来生存而努力拼搏,并没有太多时间来思考有关于死亡和生命真谛的问题.但对于两个老人来说,他们几乎已经知道自己何时会走向死亡,甚至会在那个确定的时间之前就走向死亡.未知的死亡是恐惧的,但已知的死亡只会更加恐惧.影片却并没有过度放大死亡带来的恐怖与阴影,而是将这个问题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让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或者说活着的意义.

《遗愿清单》以一种乐观的方式重新思考一个人的一生,将生命的宽度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无限地放大,两个垂死老人在旅行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影片展示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风景美丽之地.埃及的金字塔在夕阳上闪着耀眼的光芒,泰姬陵纯洁白净的犹如世界上最纯净最无瑕的爱情,喜马拉雅圣山上白雪的圣洁光芒,两个老人任性张狂地如同疯狂的少年般在长城上欢呼着骑着摩托车呼啸而过,两人驾着越野车走过最原始的非洲大森林,甚至放空狩猎被反震蹲倒在地上……除了自然、神迹、美景……仿佛世界上只剩下他们.大自然是神奇的,山川河流之间,大自然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瑰宝.两个老人在感慨大自然神奇的旅途中,感受到快乐以及各种各样的感情.这也许就是在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方,无论将要面对什么,我们都应该学会去感悟生命,而不是碌碌无为、唉声叹气.

二、关于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

在影片中,卡特向爱德华讲了一个故事,说人在上帝面前会问两个问题,决定天堂的大门是否打开,第一个问题是:你快乐吗?第二个问题是:你让别人快乐了吗?

这几乎可以说是影片所要展示的重要内容,对于卡特和爱德华来说,两个人似乎都有着幸福和快乐的生活,卡特有着幸福的家庭,爱德华有着享乐主义的生活和追求,有着用之不尽的财富.但是,两个人却都只能回答一半的问题.卡特为家庭牺牲了太多,给家人带来了幸福和快乐,而爱德华自身拥有非常多的快乐和幸福,但是却没有让别人感到快乐.例如爱德华从来记不住助手和律师的名字,他的医疗机构让一些攻击者感到愤怒却又无奈.

而当死亡之神真正的出现在面前的时候,人却真正感到自己的无力.卡特曾经认为自己是愿意知道自己死亡日期的那4%,但是当医生告知自己只有半年的生命的时候,卡特才发现自己并不是那4%,人的生命的脆弱总到了最后的时刻才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如何看待死亡,如何对待自己的生活,如何去迎接死亡的到来.

闭上双眼,敞开心灵,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规律,却为什么是世界上最难以接受的事?正像片中所言人在听到自己死亡的时候需要经历五个阶段:“拒绝、愤怒、妥协、沮丧、接受”,而对于他们来说,在最初听到自己快要死亡的时候是处在第一阶段.而随后的两人的快乐旅行,去完成“遗愿清单”上的一个个计划的时候,却是一个对于死亡快乐接受的阶段.这种快乐接受的方式,却令他们的人生在垂死边缘变得完美起来.

死亡的即将到来,使卡特开始拿起大学哲学课上的清单来,而爱德华发现了这个清单,极端的乐观主义使他说服了卡特到了要为自己而活的时候了,不然,就真的没有机会了.而爱德华的金钱和财富加上卡特的梦想和追求,使得两个老人踏上了环球的旅行.埃及金字塔、坦桑尼亚狩猎、约翰内斯堡、印度泰姬陵、中国长城、喜马拉雅山……而在途中,他们进行的最多的就是关于死亡、信仰和生命意义的对话.其中爱德华引用了蒙田的一句哲学,人活着就是走向死亡.死亡随时都可以存在,但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出最精彩的人生却是极为重要的.一直没有时间为自己而活的人开始为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而努力,去疯狂地开跑车,去参加跳伞,去喜马拉雅圣山,去看埃及金字塔.而为自己而不断奋斗的显得似乎有点自私和疯狂的人,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修补了和家人的爱,从而使生命更为圆满.生与死之间,其实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的最后时刻来珍惜,让自己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以及想要追求的,才能更完美.幻想成为历史老师而却为了家人奋斗的修理工,伟大却又在内心有着深深的遗憾和不安,对于他来说,为了家人一直在努力,却从来都没有为自己而活过.而对于卡特而言,遗愿清单却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做出了弥补,使得卡特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实现了为自己而活,这最后几个月的时间,却是一生最绚丽的时光.从另一种角度来看,这也是他真正活着的时光.

另外,虽然影片讲述的是两个身患癌症的老年人的故事,但是影片却一点都不枯燥和乏味,而是充满着乐观主义的情怀.虽然鲁瓦克咖啡一直很贵,爱德华一直炫耀般的享受着小小的咖啡所带来的奢华体验,但是卡特却一直拒绝喝这种咖啡,并表示自己还是喜欢喝速溶咖啡.在卡特即将离去的时刻,他内心的不是悲伤、遗憾,却是怀着神秘揭示那种奢侈咖啡背后的小小秘密——那无与伦比的美味却是经过了猫的肠胃消化之后的排泄物.这让两人为之大笑,甚至笑出了眼泪.这个大笑的镜头极有深意.对于卡特来说,他终于完全的接受了死亡的到来,坦然的死去.而对于爱德华来说,这是一个不需要金钱就可以实现的清单,而这次谈话也促使他开始走向自己的女儿,从而完成“亲吻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的愿望.

三、家庭、自我和金钱的纠结和选择

在影片中,两个完全是不同世界的人被凑到了一块,一个是博学多识梦想成为历史教授而实际上是个机械师的人,拥有幸福快乐的家庭,一个是结婚四次却孤身一人,拥有数不清的财富却独独没有家庭关爱的成功商人,因为同患癌症,因为爱德华强力推行医院“一房两人”的方针而不得不同卡特住在一间病房,两个人最开始相看是极不顺眼的,但是试着相处却让两个人成为朋友,而一张“清单”的意外出现,却令两个人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即使在生命最暗淡的死亡前夜,却绽放出最炫美的光彩.正如影片开头所说:“爱德华科尔在人世间的最后时光,比大部分人毕生的光阴更为充实,我知道,他离世的时候合上了双眼,却敞开了心灵.”

在西方价值观中,强调家庭、强调金钱的意义,也强调对自我的解放和寻找.无论是在中西文化中,都强调对于家庭的风险和意义.家庭在人生的意义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却也并非是全部的位置.将一切都奉献给家庭的机械工卡特放弃了历史教授的梦想,一辈子都在和机械打交道,只是为了让家人生活得好一点.而爱德华则是一个享乐主义的人,在他的世界里:“作为一名公众健康专家,我认为被探病者烦死的人,远比病死的多.”对于他来说,金钱,自己的享受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在影片中,两位主人公的意愿都不是完全靠着钱来实现的,而是有着强烈的自我补偿意识,都在最终回归了家庭.这是西方文化观的一种认同.西方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决定了他们不依附家庭、也不依赖于他人,而是倾向于一种自我依赖.家庭与个人之间只存在暂时性的纽带,是不稳定的.在影片中,卡特所扮演的角色演绎着,从自我家庭中脱离出来寻找自我,而爱德华所扮演的角色则是从自我角色中更进一步,对于家庭和亲情的回归.

爱德华是一个健康医疗机构的CEO,是一个从来不相信上帝,没有信仰,也不认可宗教所说的“来生”,以及“天堂”等观念,对于他说说最烦的就是有信仰的人,而对于佛教徒的来生观念是转向更高层次的生命,爱德华则发疑问,“你说,一只蜗牛该做些什么,才能转成更高层次的生命呢?”他认为自己最成功的是与事业之间的婚姻,他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富翁,是一个“与总统吃饭”的人,但是他的金钱和地位的背后,却依然是一个牺牲了太多自我的愿望的人.正如卡特的妻子所说的那样,“真可怜……这么重的病竟然都没有一个亲人来探望……”当然,爱德华在最初是没有发现自己家庭上的缺失有什么不好的,他骄傲地告诉卡特自己喜欢家庭生活,但是也喜欢单身生活.不过,再好的咖啡,再大的别墅,却也无法弥补爱德华在回到家的时候无法打开快餐盒子的沮丧感,也许正是在那一刻,他才意识到家庭和亲人对自己的重要性,他依然是一个从骨子里渴望家庭和亲情温暖的人,所以,病危的卡特向爱德华提出了去见关系早已破裂的女儿,去实现一条他自以为不在乎,却被同伴发现并强行放在“遗愿清单”上的内容.爱德华经过多次犹豫之后鼓足勇气去修补亲情的间隙,重新发现丁家庭的可贵,以及亲情的美妙之处.这种亲情和家庭的回归不需要金钱,而是需要对于家庭的理解和感情来支撑的.这种对于爱德华对于人生的思考的意义的解读使得爱德华的人生更美好和完善,正如卡特所说,他死了,但是心灵却敞开了.

在影片中,主人公的意愿的完成,离不开金钱的支持,但是却也不能仅仅依靠金钱.对于卡特来说,自己的“遗愿清单”只是一个象征性的东西,并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但是疯狂的爱德华的出现,却使卡特的生命重新注入了新的能量.卡特是一个家庭完美的人,但是,他内心却隐隐有种为自己感到不公的想法,为家人而努力的伟大也难以弥补无法实现自己内心愿望的痛苦和压抑.他强烈的自我牺牲使得他与妻子逐渐有了隔阂,他向妻子抱怨,发泄着内心的不满和痛苦,生命的最后时刻自己那些愿望才开始苏醒,开始不断地折磨着他.直到他遇到了行动力强却又果断的爱德华,他的稳重,热爱家庭与爱德华的疯狂和果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形成了有趣的张力.在爱德华的鼓励下,卡特开始勇敢地实现自己的愿望,实现自己想要的人生理想,将生命中的最后几个月当成了人生的重要日子来过.卡特开始放弃那个伟大的,具备自我牺牲精神的修理工,他变成了一个想要实现自已愿望和理想,为自己而活的人.在不断的冒险中,卡特因为爱德华安排的“”实验而再次想到家里的妻子,从而中止了冒险,回到了家里,而此次的回归,按照卡特妻子的说法则是“走的时候是一个陌生人,而回家的则是一个丈夫”.无论是爱德华还是卡特,这种冒险之旅以及实现遗愿清单的过程,更像是一种对于家庭的回归的救赎之旅.

汇总,这篇文章为关于生命价值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遗愿清单》和生命价值选择和人生相关生命价值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无端欢喜》:世事人生的丰饶书写
无端欢喜是诗人、作家余秀华的首部散文集,它的浓情出版,标志着余秀华的文艺创作由此迈向了丰富而多元的文学高地 全书由40多篇意味隽永的散文构成 有对世事的书写,有对婚姻的反思,有对事业的展望,同时说道着.

《心灵病房》中的伦理身份和伦理选择
【摘 要】心灵病房是美国当代女性剧作家玛格丽特·艾德森的知名剧作,曾获得1999年普利策戏剧奖 本文以文学伦理学的批评视角解读薇薇安教授与贾森医生的伦理身份危机与混乱,进而分析在不同的伦.

李白文化在《普通心理学》课程知识建构中的价值
【摘 要】对于课程知识的建构,教师应该不仅仅限于现有的教材,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整合多种资源 本文主张在普通心理学课程知识的建构中将李白文化整合进来,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李白文化在普通心理学课程知识建构中的价.

《朱光潜论人生的艺术化》
【摘 要】朱光潜先生认为,哲学的顶峰和焦点是美学,笔者认为反之美学的尽头是哲学 无论是对知识的追求还是对道德的反思和践履,究其根本皆是为了成就一个美的人生和人格,即孟子所言大而化之之谓神的境界 叔本华.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