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掩埋的诗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跟记忆不能掩埋的诗有关论文如何写

主题:掩埋的诗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1

记忆不能掩埋的诗,本文是关于掩埋的诗论文如何怎么撰写跟掩埋和记忆和不能方面论文怎么写.

掩埋的诗论文参考文献:

掩埋的诗论文参考文献 诗潮杂志现代诗投稿

——评叶玉琳诗歌

陈 卫

继舒婷之后,福建再次走向全国诗坛并有一定影响的女诗人,该是闽东诗人叶玉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叶玉琳开始发表诗作,1993年,她与大解、马永波等诗人,一起参与了诗刊社第十一届“青春诗会”.至今为止,叶玉琳共出版了四部诗集《大地的女儿》(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永远的花篮》(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那些美好的事物》(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海边书》(昆仑出版社2012).在诗人圈中,叶玉琳并非为那种出口成章、疾笔成书的高产诗人.也许一些诗歌爱好者出版的诗集数量都远远比她的多,但是读者可以看到三十年来,诗人创作每首诗,依然保持着审慎与庄严,有如面对诗神在做祈祷.

一、大地女儿的回旋舞

舒婷诗歌诞生于中国文化界与思想界的波动时期,在今天看来,其诗歌的思想意义大于美学意义.《致橡树》堪称中国女性诗歌经典,表达了独立自强又充满爱恋柔情的女性呼声.《祖国啊,亲爱的祖国》从个人的角度表达对国家命运前途的思量.这些充满个性情思的诗篇,给刚从束缚中解放的当代诗歌指出了一条新路.如果历史给予我们一个重新设想的机会,假设八十年代没有关于朦胧诗的讨论,假设思想界没有禁锢,舒婷的诗歌还会有那么大的反响吗?

然而历史无法改写.没有舒婷的诗歌,可能叶玉琳写作初始是另一种情形.舒婷有《惠安女》,叶玉琳有《畲家姑娘》;舒婷有《神女峰》,叶玉琳有《夫妻峰断章》.或许不过是一种巧合,女性对女性有着本能的同情,于风景有着天然的兴趣.

叶玉琳的诗歌从一开始就饱含着思想的露珠,她并不亦步亦趋,有自己的起点和特点.她的诗更加理性化:追求思想的高度,却不高蹈声张;思维敏锐,却不露锋芒;朴实地写,却自显高雅.和上世纪90年代的多数诗人不同在于,她不跟风,不企图在诗歌的语言、技巧或风格上做特别大的尝试,拒绝口语写作,也不太使用叙事手段,温文尔雅地抒情,又像一位赶海人,面向大海执着地张开手臂,撒下渔网,打捞着自己熟悉的生活.

叶玉琳早期的诗,是用浪漫跳出的回旋舞.在每一次转动中,有想象,有情怀.《回首总依依》:“我可以不再回首/对你我从来一诺千金”,这是对情人的许诺,真诚,没有半点的虚伪.“可以把风读作雨/把雨读作冰/读尘 读雾”,并不煽情的句子中,简明地写出对爱情的奇妙感受:不知爱情从何而来,为何又与自然相互作用,时冷、时热,捉摸不定,却又令人快乐.诗人的想象丰富连绵“读你昔日翩翩衣袂翩翩风姿/读苍茫人海中你郁积千年的爱情”,这种众里寻它千百度的感觉,已超出了个人爱恋,它就是爱的本身,世间人们心中珍惜的那份爱.诗人善用比喻,把爱写得空旷辽阔,而非个人狭小的私爱场景:“往事的鱼缸硕大无边/像一条枯涩的水草/回头无岸/我只有堕入其中求得永恒安宁”,在这几句诗中,尽管我们看不到具体的相爱细节,诗人表达了愿意为爱做出抉择的态度.白朗宁夫人的诗里曾有过:“谁会嫌星星太多?每一颗星都围着地球转动”由爱发问,自问自答.叶玉琳问的是:“谁能让地球轮回倒转/让往事如云如/三月桃花溪泱泱流逝/我一定在来世终生携他为侣”,诗歌在反问中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困惑和毅然的决定.然而故事结局不是这种假设,诗歌有一个突转,现实的情况是“但现在我已病入膏肓那副灵丹妙药/依然固执地攥在你的手中”,爱是一个人的选择,也是两情的相悦,它可以令人伤神,也可以拯救对方--它是那么曲折而动人.

叶玉琳早期创作的诗歌中,爱情诗相对较多.它们既不滚烫,也不谐趣,有着大海般的深沉.诗人总是能够轻易地在自然中寻找对应的景色,展现隐秘的内心.如《子夜你来看我》“子夜你要来看我/看我怎样怯除最深的冬意/有一种世所难有的清音自午后飘起”.对比网络流行的余秀华的《走遍半个中国去睡你》,足以见出二者之间的语言和风格差异.当代女性诗人写爱,舒婷表达女*之独立性,路也表达女*的趣味性,翟永明表现爱的复杂性,叶玉琳的诗并不停留在哲理或道理上剖析对爱的思考,她也会关注在爱当中的女性,发生怎样的变化:“我的面容因久久等待而孕育得美艳动人/推开西厢东窗/我把纤丽光洁的地板拖了十次”.

爱,不仅有之间的爱,也有对大自然的爱.叶玉琳的诗歌无论是描写生养她的故乡还是远方广袤的西北,大自然一直是她钟情的写作对象.收录在她第一部诗集《永远的花篮》中的就有《大运河之滨》《清明家乡海》《阳光三都》《中国的某个小渔村》《木兰陂》《旭日升起时的杨家溪》《太姥山》《远村》《水乡》等.第二部诗集《大地的女儿》中的“这一片热土”“回望与谣曲”的不少诗歌,如《莲花屿》《蝴蝶沟》《夫妻峰断章》《畲山岁月》《回望太行》等.第三部诗集《那些美好的事物》中,第二辑“记忆中的土地”有《故乡》《记忆中的土地》《瓯江之夜》《石门瀑布》《白哈巴村的云和雾》《无人的海滩》等,第四部诗集《海边书》中,除了描写大海的诗,《樱花谷》《畲乡歌会》《青海湖》等诗,不仅仅是一个个地名的罗列,也是触动诗人灵感的来源.

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写释放这种爱,“夜船浅浅搁开/看九尾雁阵扶摇着九株苇丛/咬破巷陌深处/油纸伞经年堆叠的火苗”(《水乡》),景中有鲜活的人:“村庄柔软于水声中/农人为痛饮船歌忙碌/不时泼染些什么/又溅湿些什么……红背心的女人和孩子/盈盈裸成流水的模样/竹筏上叹息跌落/杜鹃鸟贴紧脊背欢娱”.如果要用画比喻这些诗,它们是写意画,空灵的山水,飘然、淡泊、清丽的人群.

《海边书》中,有更多的自然物象进入诗歌,特别亲切.如《呼吸》“我想呼吸南方/被花树簇拥着的草梗,厚泥/入夏以来此起彼伏的虫鸣/呼吸莲藕,茭白,野菜糍粑/农妇亲手腌制的甜菜/呼吸晨光,微雨,微雨中的雁阵三三两两/带咸味的贝壳,长长的海堤/以及海堤上常年吹掠的亚热带海洋季风/是它使万物空阔柔软/使我的心始终保持清新潮湿”.诗中的意象,虽然都是一些平常事物,如草梗、厚泥、莲藕、茭白等,但是经过诗人内心过滤,它们都成为人间美景,“清新潮湿”,滋养人的心灵.

叶玉琳也有妖娆的诗,写得非常美,美感来自人与自然的接近.如《沙田》的第一节,仿佛就是自然寻欢图:“也许我还会这样/把青草一样的身体贴近你的腰骨/把红杏的灯开在你脸上/苞谷在飘摇/金风中带走爱情的野蒿子花/一生一世,就这样被善意的安排/在你美丽得近乎忧伤的垅上/红的手 绿的根/雨后蘑菇若无其事簇拥过来/阳光驾驭着它们/刺桐树的心留在原地/有时欢喜 有时徘徊”.

自然之子,本色而健康.《畲山岁月》用一组美丽的歌谣展现了畲族青年的日常生活.“打担”描写在劳动季节青年男女的舞蹈和歌声:“打开松草黄金时节/打开爱情密布时节/你就站在群山边缘/你就站在群山边缘/目光收割连绵的舞姿//山色毫不迟疑地荡漾开来/山号子进一步挨挤着山林/打开空谷的缝隙/我年轻的血也这样轻捷地奔流/希望是一肩永远的柴薪/燃点七里里八里里山路/信念入鞘山歌倒伏/我想用这简单的方式/作你青山的伴侣……”人在山里,山在人的眼睛里,丰收的季节,平和愉悦的时刻,诗歌意境优美,语言轻俏活泼.《畲家姑娘》好似一幅工笔画,“红丝线挽留的花韵/银镯子惊羡的柔光/畲山路弯弯 弯在十八岁青布群里/心儿只为打点花缨缨的土塬/把高高的发髻轻弹”.诗歌把山路、风光、美丽青春的畲族姑娘融成一体.

二、从密林走向大海

把海洋当作诗人在世的一个辽阔的生存背景,面对它反复地思考生存问题,近年出版的《海边书》,使叶玉琳的诗歌出现了与早期空灵不同的风格.早期诗中所表现出的内敛、节制、忧郁,虽然还有所一定程度的保留,但是在一部分以大海为大背景的诗中,诗人展现出另外的形象.敏感中有豁达,脆弱中有坚韧——朝向大海,诗人敞开了自己有如大海的性情.

“我在密林行走/加入一些光和一只蜜蜂的叹息/林中空地被不断放大/河流呼啸着滑进苇丛/造酒人在远方,研磨酒和诗歌/然而他会飞,会老/他的技艺濒临失传”《从密林走向大海》中,诗人写出独自在密林人行走的焦虑,“我发誓最终要走向大海”,“在那不顾一切的挤压与浮游中/我静谧、沸腾,默默摘下/垂悬在它们之间的水晶”.大海充满了神秘感,诗人期待它能启开另一个令心灵感到舒适的美好空间.

大海给她美和力量的精神滋养,《我为什么一再眺望大海》:“你在我的眼中行走,如同一粒珍珠/我在你的光中倾身,仿佛一棵矮葵”,大海给诗人带来身体的独特感受“我试图用一部《秋风辞》代替长长的眺望/又试图用贝壳的心,敲击自己的每一寸肌肤/让它们完全释放出火焰的光泽”,大海使人想到人的能力的渺小,想到永恒,“我知道一滴水,不可能/在上下翻卷的波浪中找到位置/一滴泪无法撼动整座大海的流程.”诗歌也表现出大海给人带来的韧性的期待“大海,在你的圆心里,在时间深处/谁能恢复天真的本性/携带上世纪的红玛瑙和珠贝/顽强地靠近你,书写你”.

大海意象,在叶玉琳的诗歌中比较复杂.它有时是与陆地并存,有鱼有虾的海,有时,它只是诗人内心世界一个象征.是诗化的大海,也是内心的大海.

《除了海,我没有别的地方可去》有一种经历繁多的沧桑感.“我好像还有力量对你抒情”,抒情主人公为何对自己的力量,存在有一定的怀疑?大海在诗中成为她生命的寄托.诗歌语言含有戾气和不满,“如果有人嫉妒/我就用海浪又尖又长的牙对付他/这一片青蓝之水经过发酵变成灼灼之火.”这是愤怒,似酒精酝酿出的火.“在每个夜晚,/我贝壳一样爬着/和你重逢”诗歌书写了“我”和“你”的关系,贝壳来自大海,“贝壳”如何爬行?它靠着腹足,缓慢地行走.这一个句子看出诗人对大海,或“你”的痴爱与执着.“看不见的飓风/在天边划着巨大的圆弧/又从大海的脊背反射出奇景/在有月光的海面/我们的身影会一再被削弱/仿佛大海的遗迹”.这里面写了与海相关的景象,飓风、大海有着强大的力量,而人存在其中,力量渺小,后一句还暗示人的存在有如幻觉.但诗人并不特别悲观“所幸船坞不曾停止金色的歌唱/我也有一条细弦独自起舞”,表示她不怕颠簸“一个死死抓住铁锚不肯低头服输的人/海也不知道拿她怎么办”,在大海面前,人渺小,生命短促,然而,人若是有毅力,不服输,大海也只能向人认输.就如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老人.靠着坚忍,人能够战胜自然的威胁.诗歌于此发生了信念的转变,“那些曾经被春风掩埋的,就要在大海里重生”.在大海里,抒情主人公获得了力量,不是爬行,而是化作“曙光中的蓝马”,“我移动,心灵贴着细沙/装满狂浪和激流,也捂紧沸腾和荒芜”,当她重新认识海,抛弃个人的哀怨,获得了更大的力量,海于是成为她的信仰,宗教神.

《一只瓷瓶掉进了大海》中的大海并非完全的写实的大海,诗歌表达的是脆弱而美丽的东西,掉入大海,或是茫茫的空间中的感受:“一个女人的叹息落进青花的身体里/海水用不可测的深度考量着我们”“对于曾经的生活,它应该算是/一个好道具,一个好名声/很多时候,我小心翼翼地捧着它/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可走着走着/不小心还是把它弄丢了/就像过去和现在,你和我/碰在一起就破碎”,诗人揭示出生活的景象,就像一个美丽的瓷瓶,把它当成宝贝,珍爱它,可是它遇到另一个,会发生命运的转变,也许就碎了.诗中的大海汹涌,它有弥合一切的功能,捂住“精致的缺口”,可是,“你捂得越深,它越得意/巨大的海,怎能听见有人喊疼”.叶玉琳的诗歌不光只写轻灵美好的东西,追求美好的事物,她如今也面对美好事物被摧毁,表达出那种沉重与悲痛.

三、那些美好的事物

书写爱,不为一己之爱;热衷思考,咀嚼人间苦乐.诗人偏好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美好的事物,也许它们的外形并不美.对小人物的关怀,诗人似乎不是有意,这些人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她的眼中.

《小城补鞋匠》,貌似一幅素描,她勾勒的并非人物外形,而是简单几句,揭示补鞋匠的遭遇和命运:“空旷的街边/他闲下来盯着自己的脚尖时/甚至比一辆三轮车/更容易让人忽视……他比太阳迟收工/当他这样谦卑地/怀抱住叫生计的东西/生命已走过大半/这些年/除了小小的锤子钉子/敲敲打打 曲曲弯弯/没有人证明/生活确实有过/另一种硌脚的疼”.

妈祖是沿海渔民的女神,她给人以安全感,“在那万人膜拜的太虚之巅/在菩提树微微卷曲的叶心/我把混沌之体解开/浪花般俯身投向你的胸膛”(《妈祖女神》),向往着她给予的“清幽、独立/覆盖了万物的思想”,诗歌中的妈祖女神使人有了灵魂的皈依.

叶玉琳的诗歌有当今女性诗人少有的通达和智慧.她沉潜于生活中,把所感受到的诗意全盘呼唤出来.《小木匠的一天》是我比较欣赏的一首.

从不起眼的人物写起,诗人从不做泛滥的抒情,特别避免人们那种凡写到底层,就表现出一种施舍似的同情.从这首诗中,我看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理解和欣赏.

“小木匠一开始就控制了这个清晨/在他身子的推移中/我看到了原木金黄的一面/生活金黄的一面”.诗歌没有冗长的叙述,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的切入,写小木匠有着乐观的生活态度,诗人用原木的颜色,比喻他的生活之亮堂.这首诗中,她不用素描的方式,不去对准小木匠的脸,描写是否有皱纹,庄严或随意,而这样的比喻给读者带来新鲜“他的手中有神秘的力量/像一位乐圣/快活打理随身携带的乐器”.诗人把小木匠比喻成神秘的乐圣:他不单单是一个靠出卖体力而生活的人,而是有着上帝的恩赐,有娴熟的技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美的享受.他的快乐感染到他的观察者,“他让刨好的每一块木头/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像我在新居里将要扮演的角色/痴迷于驾驭未来的秘密”,诗人在小木匠的身上,看到了人各有所长,各司其职,人人都能从中找到合适的位置与满足.正如此,他的妻子是幸福的,“而他乡下的妻子正衣着光鲜地/陪伴在他身边 目光专注/欣赏自己的男人像欣赏一件美妙的家具/阳光密密地绕着/木屑吹过去又吹过来/我想一定会有什么在上面堆积/比如年轮 爱情”.里尔克曾给年轻诗人建议,写诗需要用原人的眼睛去观察.这首诗也是如此,没有廉价的同情,却闪亮着诗人的自然之眼神.

《一只切开的苹果》把苹果当人的命运来写,可谓构思巧妙,技巧高超.诗歌借苹果与食客的关系表达情爱和幸福.剖析这首诗,可以看到叶玉琳写作的技巧如何与诗歌发生关联.

“你被省略掉开篇/直接进入剧情/洁白的刀具顺应命运的安排/唤醒小小的暴力的美,转瞬即逝的欢愉”诗人采用对话的方式开始,把苹果当成听众.诗歌的意思要表达苹果被刀切割,它又那么像人的命运,一个看不到开初,却直接面对“暴力”的命运,如戏,“直接进入剧情”.这个命运好坏如何“唤醒小小的暴力的美,转瞬即逝的欢愉”,它有喜有悲.

“春色蔓延.我羞愧于展露自己”第二节中的“我”,是苹果,“你”是吃苹果的人,“春色”被赋予含混的意义.是春天还是“你”的春色?“我狂热地爱着/你黑暗中的唇和齿,肠和胃/仿佛过去从未触碰到的生活/我爱你清香的颜面,浓密的绒毛/爱你胸腔中恰如其分的沉默/你的身体到处是陷阱/让灯光也沉醉于一个夜晚的搏斗”.诗歌中表现了肉体的爱,从里到外的爱,这是一种强烈的,“我”因此羞于“展露自己”.

第三节写到中年人的感受,已经不太相信世间的一些事情,包括“幸福”和“爱抚”但是又发现了“时光的另一面/正从崭新的表皮/剥离出来与我初逢”.

最后一节,“我”是诗人,从苹果的身上,发现了人间不容易看到的另一种诱惑,“我不能辜负你/我要把更小的芳香和甜吸吮出来”,可是要抓住它们又很难,然而“我,就是爱你/那一点点惊慌,一点点原始/我就这样一点一点吃下它/一夜水光,半生疼痛”.

诗人并非借苹果造作一种情感,而是从细微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感悟,当人为生存变得非常麻木的时候,另一个生命的存在,尽管它被切割,它的芳香和甜蜜却仍然能给啃啮它的人以生存的信念.不为生活所困,去发现它微小中藏蕴的美好,获得大爱.

四、坚守,这个时代的写作

这个时代,诡谲变化,诗人们不得不在变化的河流中握着手中的大桨,奋力划出新的水路.这个时代,不仅写诗的男性增多,女性诗人也不少.如何在众多的船队中,驶出自己的快艇,令不少诗人费劲心思.

叶玉琳更像是一个在水边行走的看客.她漫步、远眺,执着于自己的内心.她并不特意去开拓诗歌的题材,对大地、海洋的爱与思考是她诗歌的反复书写主题.九十多年前,曾也是冰心的诗歌主题.冰心让母亲的形象诗歌中传达神圣的爱,儿童寄托人类的本真,大海是我们生存的温暖而美好的环境.叶玉琳的诗,使爱发生在任何一处,任何一物,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场景当中.她用浪漫或庄严的笔端将它们呈现出来,也揭示书写者自己复杂而曲折的内心.她的诗歌虽然没有跟随九十年代以来的大潮,她不仅不用口语,用故事去建构,保持着一贯的抒情,她也不向大众的审美趣味妥协,就像风吹来,她甩掉尘土.但是她的诗歌关联时代,关联在这个时代中的小人物,挖掘他们的内心,表现他们的命运.走进时代,不脱离时代,执着本土写作,执着个性的写作,是叶玉琳和她同时期诗人不大一样之处.

叶玉琳对诗歌有清醒的认识.早年,在《我和我的诗歌(代序)》中,她表示:她把诗歌当作梦,不承担太多的责任,如“唱念做打、色香俱浓”,又“清凉解毒,包治百病”.她只要做一个普通的女孩,完成大地赋予的“一部分使命”.

《永远的花篮(代后记)》中,叶玉琳再次表明她对诗的认识:它终以自己的平凡、弱小,不带任何杂质的心胸,勇敢地面对你,也许它不能缤纷你的整个世界,但是它能带动你脚下的泥土,那惆怅的绿意,像你居室中无处不暗藏的那些鸟鸣.

《海边书》的前言,诗人谈到诗歌:“用什么样的诗歌,来坚守一息尚存的爱与梦想,促使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对话?而在更远的地方,那些陈腐、邪恶、肮脏、黑暗和庸俗的一切东西,我们又如何用敏锐的词戳穿它,就像大海用又尖又利的牙对付风暴,让它在我们的字里行间没有藏身之地?”诗人把诗歌当成了信仰,当成了生存的基础,为此,她愿意继续写诗,并与喜欢诗歌的人们分享“诚实、勤劳、善良、公正、悲悯、创新等所有美好词汇,愿我们把人性中最高贵最神圣最闪光的那部分品格,匀出来一起认同和吸收”.

“ 坚守, 决不是一场记忆所能掩埋的游戏” ( 《思想者》),叶玉琳毫不毫不含糊地说过这样一句.把诗歌看成能洁净灵魂的读者,都乐于有这样的分享,以此度过漫长又短促的人生.记住美好的事物,才有生存的勇气.

综上所述,上述文章是适合掩埋和记忆和不能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掩埋的诗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掩埋的诗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韵律小诗,加强记忆英语学习中重构文本的巧妙运用
一、核心理念英语的学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认知主体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不是简单地对信息进行记忆,而是一种信息的再加工 此过程不是单纯的语言活动,而是思维活动 思维即是一种认识活动,确切地说,是一.

石黑一雄和他无法掩埋的记忆
文,青柠像奈保尔和鲁西迪一样,石黑一雄的成名受惠于当时由马尔克斯及米兰·昆德拉……带动的大潮流 不像奈保尔和鲁西迪,石黑一雄不书写文化被殖民的历史,自然也不涉足“移民族群与主.

记忆中的南下干部
“南下干部”是一个具有时代烙印的名词 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仿佛已龟缩进历史记忆的深处,可它却承载着老毕节发展中一段不可抹去的历史记忆 第一次听到“南下干部&rdquo.

以歌言志 以诗抒情
7月20日,贵州省民宗委、省妇联庆祝中国建党97周年暨“致敬改革开放 唱响同步小康”离退休党支部活动在省老干活动中心举行 省民宗委、省妇联离退休老同志及离退休干部处工作人员40.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