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家族企业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与家族企业活动热点和评述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家族企业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3

家族企业活动热点和评述,本文是关于家族企业论文范文素材跟评述和创新和热点相关论文范文素材.

家族企业论文参考文献:

家族企业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期刊企业管理论文5000字企业文化杂志社企业文化的论文

摘 要: 近年来,关于家族企业创新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但缺乏对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研究的全面概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分析了国内外最近十年(2008—2018年)关于制造业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的研究成果,按照“文献来源—研究边界—基础理论—影响因素”这一逻辑链条,根据相关的研究边界和理论基础,以及“家族”这一特殊因素如何影响创新投入、产出活动,梳理了家族企业创新研究发展的整个过程,并指出未来研究趋势,以期有助于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理论;社会情感财富

中图分类号: F275.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3851 (2018) 10-0459-11

家族企业作为东方国家重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因其特殊的治理结构而成为公司治理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相对于其他企业,实现持续经营和跨代继承是家族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1]创新被认为是确保经济繁荣和公司生存的重要战略工具之一,也成为家族企业生存、成长和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围绕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的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大多数研究的重点是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在创新方面的差异性,关注家族企业自身创新活动过程的研究不多.同时,将家族企业视为同质体得出的实证结论常常会相互矛盾,事实上即便在家族企业内部,其创新活动的异质性也非常显著.因此,对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梳理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整合近十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从文献来源与研究方法、研究边界、基础理论、影响因素这四个方面,对家族企业创新活动进行详细梳理和评述,并引出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后续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发.

一、文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为了反映近十年来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的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本文对2008—2018年(2018年的文献截至当年5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梳理.本文采用基于证据的系统审查策略,结合系统、透明和可复制性方法,以便提高方法论的严密性.借鉴Rd[2]对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相关文献的关键词,笔者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核心合集中选择以下关键词:family business、family entrepreneurship、family firms、family control、family own and innovation.而在中文文献的选择上,结合已有的相关文献,筛选出了以下四个搜索关键词:家族企业创新、家族创新、创新家族、创新型家族企业;经过对比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发现后者收录文献时间短,早期相关文献数量偏少,因此选取了中国知网CSSCI来源的期刊文献.

为了清晰地归纳和梳理制造业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的全过程,本文剔除了中英文文献非制造业的实证研究文献,最终整理出80篇论文(含英文论文61篇,中文文献19篇),并对其来源和年份分布进行了初步整理,结果如图1所示.从文献来源来看,英文文献中刊登数量最多的三家期刊分别是Family Business Review(6篇)、Journal of Family Business Strategy(4篇)以及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4篇),其余期刊则分布较广,研究成果发表在该领域的权威期刊相对集中,并衍生了一系列的研究主题,带动了其他期刊对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研究的关注.中文文献总体数量较少,期刊来源分布也比较分散,相对于外文期刊,国内还没有专门研究家族企业的相关期刊,但类似《管理世界》这类特级期刊已经收录了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的研究成果,足以表明学术界对这方面研究的关注和重视.从文献分布年份来看,2008—2018年国内外关于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的研究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自2014年中国提出“大众创新”的口号后,2015年以来国内相关研究数量有一定幅度的提升,这说明家族企业作为民营企业的骨干力量,在国家鼓励创新的环境下,其创新活动将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的研究边界

根据样本文献的研究主体和对象,本文对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的研究边界进行了回顾.通过划分研究边界,将家族企业的创新活动区别于一般性质的企业活动,从而观察到“家族”这一特殊因素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重要影响.

鉴于早期文献Westhead等[3]对家族企业在所有权、控制权、管理权、继任权等治理结构方面与非家族企业存在明显异质性的认识,以及Wagner[4]对家族企业内部异质性研究,可将实证文献中关于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的研究边界分为整体和局部两个层面.整体边界的研究涉及所有企业,如Block[5]、贺京同等[6]专注于分析家族与非家族企业的创新行为异质性;局部边界的研究只限定于家族企业内部,如Cassia等[7]、Hsu等[8]、周立新[9]的研究大多基于家族企业异质性的假设,来检验“家族涉入”等家族因素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一)整体边界——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的异质创新活动

在整体边界这一层面上,国外文献的研究内容相对比较丰富.相关研究表明:不论家族是否直接参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家族企业的创新决策活动都会受到家族因素的影响.[10]根据收集的文献,本文从国内外不同的研究主题来阐述有关整体边界的研究.

国外文献的研究主题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点:创新影响因素、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活动类型.第一、研究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的4篇文献主要研究了“家族”这一因素的影响机制,具体表现为家族为保持对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在实施创新活动的过程中,比非家族企业更少的依赖于外部资源和外部资本[11]、更加排斥外部人力资源的进入[12]以及拒绝与外部机构合作创新[13].第二、研究创新投入的文献表明当信贷在经济衰退期间受到约束时,家族企业的研发投入将低于非家族企业.第三、研究创新产出的文献共有3篇,结论一致表明家族企业的创新产出显著优于非家族企业,主要归因于家族企业对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高[14]以及家族企业受家族声誉的激励而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15].第四、研究创新能力的文献发现家族企业的创新能力低于非家族企业,因此家族企业可能无法或者不愿意进行激进的创新活动[16].第五、研究创新活动类型的文献都认同家族企业和非家族企业在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这两类创新活动中受益程度有很大的差异[17-18].

相对而言,国内相关研究则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主题主要局限于对企业性质的分类,比如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创新差异[5]以及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的差异.具体来看,有学者认为家族企业的产品研发强度低于非家族企业,但过程研发强度没有显著差异[19],而潘红波等[20]则表明家族企业从总体上比非家族企业更有创新性,这主要是因为家族CEO或董事长对创新失败的容忍度更高,而且能分享企业长期创新成果.

(二)局部边界——家族企业内部的异质性创新活动

与非家族企业相比,家族企业之间在经济基础和保护家族财富的方式上差别很大[21],在创新方面的意愿和能力更为不同[22],由此更有必要重视家族企业内部的异质性问题.

国外关于家族企业内部创新异质性的研究在近几年备受关注,相关的主题包括创新意愿异质性和创新研发强度异质性.一是关于创新意愿的异质性研究.早些年Wagner[4]将社会责任与家族企业的创新活动相联系,提出家族企业在追求高社会效应的创新活动方面存在异质性,只有那些拥有高社会责任的家族企业才会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愿.此外,Chrian等[22]研究了预期业绩不同的家族企业的异质性创新活动,他们将样本细分为低于预期业绩公司与高于预期业绩公司两类,并证实了这两类公司的创新研发投入特征呈现明显差异.二是关于创新研发强度异质性的研究.Liu等[23]发现,当家族企业被分为拥有较强未吸收的组织松弛资源和不拥有组织松弛资源两类时,家族所有权与创新研发强度之间的关系有所不同.

经过梳理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笔者在研究家族企业研发投入的文献中,仅找到两篇间接提及家族企业异质性创新活动的文章.一篇是将家族企业分为低开工和正常开工两类,发现规模越大的低开工率企业对产品研发投入的强度越大[19].另一篇则将家族企业的社会情感财富(Socioemotional wealth,SEW)分为约束型和延伸型,发现拥有不同类型SEW的家族企业对创新研发投入的态度也不同[24].

三、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的基础理论

通过整理中外文献可知,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的相关研究主要基于以下理论:社会情感财富理论(Socioemotional wealth theory)、*理论(Agency theory)、管家理论(Stewardship theory)、资源观(Resource-based view)、社会资本理论(Social capital theory).

(一)社会情感财富理论

样本文献中使用频次最高的理论即社会情感财富理论,一共有35篇(其中英文文献25篇,中文文献10篇).社会情感财富是指家族从企业取得的、满足自身情感需求的非财务收益,该理论由Gomez-Mejia[12]于2011年首次提出,出于保护社会情感财富的目的,家族企业产生了很多独特的行为.

最初研究中,学者普遍认为社会情感财富的存在对家族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起消极作用,并将这种消极态度归因于企业不愿损失社会情感财富[25-26],这主要体现为家族企业在资源分配过程中拥有更高的自由裁量权,使得他们追求可能与经济理性投资决策相反的机会[11],从而导致家族企业可能为了保有社会情感财富,而放弃有益于家族企业长期发展的创新活动.但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家族社会情感财富和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社会情感财富提供密切的集体利益,给家族企业带来创造新产品的机会[27-28].

因此,保有社会情感财富并不总是会抑制家族企业的创新活动,对社会情感财富进行分类得到的实证结果往往更可靠[24].具体来看,Miller等[29]将社会情感财富分为约束型和延伸型两类,前者会导致企业保守行为和创新不足,后者则促进企业进行创新投资.国内学者朱沆[24]将家族保护社会情感财富的意愿分为控制愿望和传承意愿,两者对企业的创新活动有着相反的作用.除了考虑不同维度以外,Chrian等[22]将家族企业厌恶短期损失的观点纳入研究中,得出企业在保有社会情感财富基础上,其创新研发活动取决于企业在未来收益增长机会的确定损失与或有损失之间的选择[30].

(二)*理论

样本文献有34篇文献涉及*理论(其中英文文献25篇,中文文献9篇).Jensen等[31]于1976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成本的文章,从此开启了企业*成本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这一理论往往用于解释家族企业的消极创新活动.只有极少数学者从家族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的高度重合的角度出发,认为家族企业的研发投资不太可能受到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问题的影响[32].

从家族治理的角度来看,Hautz等[33]认为不同类型的所有者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可以通过他们的动机、控制来解释.一方面,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家族企业中典型的“父母”利他主义可能倾向于裙带关系[34-35],从而使得雇佣家庭成员的现象变得更加普遍,同时也增加了监控他们表现的难度和成本[27],而管理者不愿分享控制权,阻碍了非家庭管理人员的招募和推广,削弱了企业创新能力[36].特别是当家族企业被多个业主所控制时,委托*矛盾突出,不利于公司内部信息和知识的有效流通,限制了将研发投入转化为新产品创新[37].另一方面,从股东的角度出发,家族企业中也存在日益尖锐的大小股东矛盾,控股家族可能会牺牲小股东的利益来获取私人利益[38],这些*冲突可能会增加企业运营成本[39],从而不利于家族企业的创新活动.

上述*问题往往难以通过企业本身的治理机构来缓解,但外部治理机制可以通过有效地监督管理决策进而降低*成本[35].

(三)资源观

样本文献有27篇文献用到了基于资源的理论(其中英文文献23篇,中文文献4篇).根据该理论,具备财务、人力以及社会网络资源是进行技术创新的前提.大部分文献利用这个理论正向解释了家族企业创新活动,仅有一篇论文论述了其负面作用,即当家族企业主要从经济角度考虑创新问题时,面临经济负担或执行其他耗费资源战略的家族企业,会进一步减少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投资[26].从正向影响来看,家族对公司提供了关键且难以模仿的资源[40],与职业经理人相比,家族管理者更有可能形成和利用他们的个人社交网络,这使得家族企业更容易获得必要的资源,从而对创新过程产生了积极影响[41].

(四)管家理论

样本文献有10篇使用了管家理论(其中英文文献8篇,中文文献2篇).家族企业高管的某些特征使他们更有可能表现得像管家[41],在维持企业的连续性以及处理企业内部关系时,这种“管家”特征使得家族企业对创新活动抱有不同的态度.

连续性主要体现在家族成员重视企业的延续性和长期性,家族成员倾向于投资那些给公司带来长期收益的项目,同时由于家族创始人的个人财富与公司捆绑在一起,他们承担风险的意愿和对于成就的追求也显著高于非创始人,从而更倾向于进行创新和开拓[42].此外,创新投资项目周期长,甚至需要跨越几代人,因此与其他类型的公司相比,家族企业更倾向于创新投资[43].从这个角度出发,管家理论对解释家族企业积极的创新活动起到支持作用.

企业内部关系既包括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也包括公司员工.关于这一点,管家理论在解释家族企业创新行为上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由于创始人作为管理者对公司有更大的亲和力,表现出更高的管理水平,因此在不确定环境下做出战略决策更具灵活性,他们不会着眼于短期业绩,而是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机会,这将有利于他们进行创新决策[41].另一方面,由于家族企业所有者渴望保持所有权和控制权,避免任何利益冲突,家族企业管理层通常不愿意招收外部成员[12],而家族企业内部员工可能缺乏特定的管理技能、知识和经验来区分研发项目的好坏,这将不利于研发[38].

(五)社会资本理论

样本文献中一共有9篇文献使用了社会资本理论(均为英文文献).社会资本作为创新活动的决定因素,因其重要性而在近几十年得到大量关注[44].社会资本理论认为,外部和内部社会关系的特定元素为企业开发独特的知识基础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这对于企业发展创新来说是必不可少的[45].学术界普遍认为这一理论能正面解释家族企业创新活动.

内部社会资本是指员工相互关系中嵌入的资源[46],强有力的家族承诺可以促进非家族员工的承诺,从而有助于开发新产品以及在市场上推广新产品,提高了产品创新绩效[47].同时家族成员的个人社会关系嵌入,加快了企业创新活动的进程,促进了家族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48].Shi等[49]将信任作为家族企业社会资本的一种形式,研究得出它对企业创业和创新同时存在积极和消极的作用.其次,从外部社会资本角度出发,在组织之外,家族企业利用社会资本与关键利益相关者建立关系,协调创新活动的不同参与者[50],进而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的进展.

文献中使用上述理论的频次统计如图2所示.从图2可知,在对所有理论的使用中,现有文献中社会情感财富理论是使用频次最高的一个理论,这表明由于社会情感财富的存在,家族企业并非将企业业绩作为唯一的目标,在进行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决策中(例如创新活动的决策),非经济目标会导致家族企业独特的决策.除此之外,其余四种理论在阐述家族企业对创新活动的影响时,大多从不同角度得出其积极促进作用和消极阻碍作用两种结论,因此未来在引用某一理论来解释家族企业创新活动时,要进行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四、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

已有文献对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的宏观、微观层面影响因素开展了广泛的探索,虽然已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证文献,但对其中部分因素的实证结论却并未达成一致,尤其是关于家族企业创新影响机制的研究依然处于初级阶段[46].

(一)国外研究涉及的微观影响因素

国外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的因素可大致归纳为创新能力、家族治理、创新意愿与家族文化四大类,其中前两类因素是早期学者们主要的关注点,目前在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的研究中越来越突出家族企业文化、创新意愿这些隐性因素的重要性[2].由于在搜集的样本文献中,明确提出家族企业创新意愿的研究仅限于Chrian等[22]发表的一篇论文,更多研究将家族的创新意愿归类于社会情感财富中作模糊阐述,因此下文将仅从创新能力、家族治理、家族文化这三个方面来进行综述.

1.创新能力

影响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的创新能力因素主要包括盈利状况、流充裕程度、领导者特征、社会联系以及公司年龄[47-51]五个方面.

第一、从盈利状况来看.当企业业绩低于预期水平时,家族企业会改变他们的创新行为[22],此时管理者更有可能通过外部渠道获得技术,从而提高创新的持续性[52],而风险厌恶型家族企业则可能增加研发投资来承担高战略风险,通过这种形式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53].第二、从流充裕程度来看.公司收入通常是控股家族的主要经济来源,释放内部流来进行创新投资是困难的.相对于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业而言,家族企业获取外部资金可能难度更大、成本更高,最终不充足的流阻碍了研发投资[32],特别在家族企业面临财务约束的情况下,企业不仅研发资金匮乏,而且还将大幅度削减研发投入[54].第三、从领导者特征来看.当家族企业内部CEO具备冒险倾向、敏捷思维、年轻或具有专业的商业知识(或有专家身份)和强大的校友网络资源、拥有较长的任期时间等特质的时候,家族企业能获取更多的外部资源,在有关创新活动的决策中会更积极,成功的可能性更高[55-58].相比较而言,当外部CEO获取创新技术的能力较强时,他们对企业创新活动的积极影响要远大于家族内部CEO[59].第四、从社会联系来看.当家族企业成为集团企业中的一部分,或者与商业团体保持关联时,会激发家族企业的创新意愿,同时随着集团多元化程度的提高,关联的家族企业的创新能力也会随之增强[60].国外学者结合中国特殊的社会环境,考虑到政治关系对于国内家族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将其视为社会联系的一种表现形式,研究得出政治关系的存在能为家族企业的创新争取更大的流,对家族企业投融资产生积极作用[61].第五、从公司年龄来看.Akcigit等[62]强调,寿命较长的公司倾向于保守主义[63],专注于利用现有知识进行非激进式创新,而刚成立的、规模较小的公司更有可能进行产品创新,因此产品创新强度随着公司年龄的增长而下降[64].同时Sciascia等[63]也表示家族企业的寿命和财务安全可能会导致保守主义和风险厌恶,从而对营造积极创新的企业环境产生阻碍.

2.家族治理

在家族治理对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中,研究热点集中于家族拥有的所有权、管理控制、治理结构这三方面因素.

第一、从家族所有权来看,学术界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一方面,由于单一的企业所有者比多个所有者的企业能更有效地将研究和开发转化为产品创新[4,37],因此当家族控股和家族对CEO和董事长职位绝对控制时,最高管理层对公司的研发投资有着积极和显著的影响[38,41,65].从持股比例的角度来看,更高比例的所有权使家族能够整合和协调所有者和管理者,进而有助于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实现产品多元化[33].另一方面,由于家族企业高管的风险厌恶情绪以及对企业控制的愿望,家族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财富与所有者个人财富的重叠部分越多,企业会更加谨慎,不愿意支持高风险的研发投资[2,63,66].不过家族所有制比例与研发投入之间的这种负向关系可以通过把握产业增长机会、实施国际化战略以及增加董事会中的外部独立人员比例这三种途径来缓解[67-68].在创新产出方面,家族所有制比例与研发投入的负向关系就更为明显,家庭参与程度和获得专利数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6,69],这种负向关系在“未被吸收的组织松弛”这个因素的调节下会有所减弱[23].第二、从管理控制权的因素来看.基于管家理论,家族管理人员表现出的保护性行为越多,员工流失率越低.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员工通过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技能,来提高企业的创新成功率,最终导致创新产出的增加[70].另外,由于家族资产的有效组合和较低的*成本[71],家族成员出于“管家的义务”直接参与到董事会的监管活动,促使家族企业更有效的利用他们的创新投资[51].除了直接参与到企业监管活动中,家族企业还可以通过引入外部专业人士参与公司管理,从而有效地支持家族企业创新行为[72].第三、从治理结构的因素来看,家族成员的共同治理是研究的热点.当涉及到多代人参与管理团队时,集中式的家族参与则会对创新过程产生消极影响[7],这是由于第一代管理人的家族企业对于从创新活动中获取利润方面具有优势[73],驱使他们进行高度创新[56],但当企业所有权由第一代向第二代人转移后,如果家族企业对市场信息的获取、传播和利用的能力下降[74],那么二代创新能力则会弱于第一代领导者,并且两代领导者共同参与公司管理会导致绝对控制权弱化,使得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也相应减弱[74-75].

3.家族文化

家族文化主要表现为家族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重叠、长期目标导向、家族成员对企业的承诺等内容.

第一、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学者Craig等[40]通过衡量企业员工对公司的向心力和依恋程度来体现家族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研究显示家庭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和凝聚力、高水平的沟通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了创新活动的成功,这主要表现为家族成员之间偏好与网络伙伴分享知识,他们之间的情感承诺积极地影响着他们对创新知识的吸收能力[76].同时,共同的家庭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积极性和感染性,不仅在家族成员中产生良好的效应,也会积极影响所有参与产品创新的非家族成员员工[77].第二、从长期目标导向的角度来看.一般而言,家族所有者拥有比其他股东更广阔的投资视野,他们鼓励了其他家族成员关注公司的长期价值,促使更多的创新投资行为产生[2].第三、从家族成员对企业承诺的角度来看.这种承诺会使非家族成员的员工树立责任感,从而有助于他们结合企业资源扩展关键创新能力[47],同时企业也对关键利益相关者保持承诺,建立良好的家族声誉,进而极大提高了家族企业产品创新项目的质量[77].

(二)国内研究涉及的微观影响因素

国内关于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的微观影响因素研究大多集中在近五年,且主要从三个层面即个人、家族和企业层面加以分析.

第一、个人层面.基于管家理论,家族企业的两权合一治理模式以及高管与控股股东紧密的私人联系,促使家族企业高管追逐家族企业长期利益,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创新水平[78].因此,当非家族成员担任董事长,企业的创新水平因受到*成本的负面影响而降低[79].结合身份认同理论,家族企业的其他员工会更加倾向为声誉较高的组织效力,并对组织产生高水平承诺,进而增强研发等长期投资意愿[26].第二、家族层面.这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家族参与治理和家族亲缘关系上,发现家族的控制意愿和对关键决策的控制能力不利于企业的研发投入,其中对关键决策的控制在控制意愿与研发投入的关系中发挥完全*作用[80];但家族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国际化战略、积累人力资本来减弱这种负向关系[26].此外,在亲缘关系的研究中,家族企业CEO与控制性股东之间的亲缘关系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成正相关关系,并最终影响企业绩效[27].但二代家族管理者的介入对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尚不明晰,其发挥的正向促进作用表现为:通过减少关联交易、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途径缓和了*冲突[81];负向作用则表现为动荡环境下两代管理者内部意见和矛盾导致企业创新决策混乱.第三、企业层面.袁建国等[82]基于中国国情,发现企业的政治关联会通过降低市场竞争、助长过度投资等方面负面影响创新活动.

(三)宏观影响因素

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主要靠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行为,所以国外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的研究不多.而我国宏观政策调控对家族企业行为有重大影响,因此近年来关于宏观政策对微观企业行为影响的研究在国内学界发展较快.

国外关于宏观环境和家族企业创新的关系的相关文献大部分集中于宏观和中观层面的理论分析,探讨宏观因素对微观企业创新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其主要原因在于外部环境变量的衡量指标以及相关数据的获取难度较大,其可靠程度也备受争议[83].从制度环境来看,家族企业在获取外部融资时,外国竞争者的存在会促进其创新活动.[84]从国家层面的因素来看,产业政策的颁布会增进企业间竞争[85],因此享受政策支持的行业创新意愿增加,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最终的创新绩效还受到少数股东保护水平和一国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的影响[86].

相反,我国从计划经济时期开始,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已经对许多行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但宏观环境的影响仍不可忽视.特别是近些年国家越来越重视企业创新,政策上也持续引导,研究宏观环境对微观家族企业行为的影响也成为了国内研究的一大特色与突破.部分学者研究了法律与政治环境的影响[87],另一部分学者则关注了正式制度的影响,提出随着外部正式制度环境的逐步完善,虽然家族成员参与管理对家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有所减弱[34,42],但由于正式制度的完善,创新活动成果受保护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家族管理者会因此而继续坚持创新活动[88].经分析发现,国内相关研究的热点仍集中于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行业技术动态以及市场化水平这些宏观因素的影响.同时,研究重点从最开始关注宏观层面(即因变量是某个宏观指标或综合经济指标),转为关注具体的宏观因素对微观企业行为影响的层面上来,并取得了一系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例如,市场化程度的增加会弱化企业家的家族控制愿望与企业的研发强度的负向关系[24],进而正向调节家族企业的创新绩效[89];但当市场化水平较高时,家族研发投入的增幅反而低于非家族企业[90].从民营企业整体(含家族企业)来看,经济政策和扶持手段能明显刺激它们增加研发投入[5,91],但对创新产出的激励效果则要视具体扶助手段而定[92-93].具体到家族企业的研发活动时,行业技术动态对创新研发的影响则需要根据家族企业的研发投资是长期还是短期而定[29,94].

通过分析可知,有关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的宏观影响因素研究大多集中在国内,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然而,目前研究主要论证产业政策对企业微观行为的一般影响,仅少数学者跟踪研究产业政策的创新导向给家族企业带来的时序性影响[94].虽然国内有关家族企业的研究起步晚于国外,但因中国特殊的经济制度和市场环境,未来宏观层面的研究空间依旧广阔.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梳理2008—2018年有关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的中英文研究文献,对该领域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并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框架图(图3).首先,在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的边界研究中,本文发现关于整体边界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之间在创新产出上有显著差异,然而基于家族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家族企业之间在创新能力和意愿上也不尽相同,局部边界研究应运而生.其次,关于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的理论基础,本文从已有研究中总结了五种理论,其中社会情感财富理论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理论,但由于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的复杂性,单一理论往往不足以解释企业的行为,几种理论相结合并从不同的方面来解释家族企业创新动机、意愿或态度,得到的结论更有说服力.最后,在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研究中,目前微观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其研究内容基本涵盖了创新活动的前因变量和*变量,“家族”这一因素通过家族治理、家族文化对创新投入和产出产生影响,而宏观影响因素则主要作为调节变量进行研究,由此本文明确了在行业背景和宏观调控下,家族企业创新活动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TPLGSK1806T3.TIF;S1,BP〗〖TS(1〗〖JZ〗〖HT5”SS〗图3家族企业创新研究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整合图〖TS)〗

相比较于其他有关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的文献综述,本文有两个研究特色:其一、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整理了家族企业创新活动过程,并通过研究脉络图(图3)有利于后续研究者对该领域形成一个框架性认知;其二、本文关注到研究边界问题,强调局部边界研究中“异质性”的重要性,以及要结合家族企业内部的异质性来观察其对创新活动的正/负向影响,这为解释本研究领域中备受争议的问题——“家族企业阻碍还是促进创新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本文在筛选样本文献时,仅仅选取了制造行业的相关研究以呈现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的投入产出过程,而现实中的家族企业涉足各大行业,因此本文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未来有关综述可将文献样本范围进一步扩充并进行不同行业的比较研究.

结合本文的分析可知,未来关于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的研究趋势主要包括四点.第一、关于家族企业创新活动边界的研究,当前学术界更多的是将家族企业作为一个同质群体进行研究,主要对比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的创新行为.未来研究需要深入挖掘家族企业异质性问题,尤其需要补充相关实证研究.第二、多数研究只关注创新投入和产出的总量,而对创新质量缺乏关注,企业差异化的创新行为和结果还有待深入探讨.第三、关于企业创新的微观层面影响因素研究,国内仍局限于创新能力的研究,创新意识和意愿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第四、关于家族企业创新活动的宏观环境影响研究方面,宏观政策导向的变动对企业创新意愿和行为的时序动态影响机制尚未明确,这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 Chua J H, Chrian J J, Sharma P. Defining family business by behior[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1999,23(4):113-130.

[2] Rd I. Disentangling the family firms innovation process: A systematic review[J]. Journal of Family Business Strategy,2016,7(3):185-201.

[3] Westhead P, Cowling M. Family firm research: The need for a methodological rethink[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1998,23(5):189-190.

[4] Wagner M.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innovation with high social benefit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0,94(4):581-594.

[5] Block J H. R&D investments in family and founder firms: An agency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2,27(2):248-265.

[6] 贺京同,高林.企业所有权、创新激励政策及其效果研究[J].财经研究,2012,38(3):15-25.

[7] Cassia L, Massis A D, Pizzurno E. 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 on NPD in all family businesses from northern Ital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 Social Sciences,2011,2(2):1-14.

[8] Hsu L C, Chang H C. The role of behioral strategic controls in family firm innovation[J].Industry & Innovation,2011,18(7):709-727.

[9] 周立新.家族涉入与家族企业创新能力:中国制造业家族企业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26(1):136-144.

[10] Frank H, Kessler A, Rusch T, et al. Capturing the familiness of family businesses: Development of the family influence familiness scale (FIF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2017,41(5):123-133.

[11] Knig A, Kammerlander N, Enders A. The family innovators dilemma: How family influence affects the adoption technologies by incumbent firm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13,38(38):418-441.

[12] Gomez-Mejia L R, Makri M, Larraza-Kintana M. Diversification decisions in family controlled firm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11,47(3):223-252.

[13] Nieto M J, Santamaria L, Fernandez Z. Understanding the innovation behior of family firms[J].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15,53(2):382-399.

[14] Nicolas C, Martin C, Anita V G , et al .Innovation in family and non-family Es: An exploratory analysis[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14,42(4):595-609.

[15] Beck S, Kenning P. The influence of retailers on new product acceptanc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 the German FMCG marke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2015,43(12):1126-1134

[16] Dorothea S, Andreas S, Jenniffer S M. Family ownership: Does it matter for funding and success of corporate innovations?[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17,48(2):931-951.

[17] Kraus S, Pohjola M, Koponen A. Innovation in family firms: An empirical analysis linking organizational and managerial innovation to corporate success[J]. Review of Managerial Science,2012,6(3):265-286.

[18] Doluca H, Wagner M. Sustain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behiour in family firms: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environment behiour in family firms[J].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2018,27(1):198-206.

[19] 吴炳德,陈凌.社会情感财富与研发投资组合:家族治理的影响[J].科学学研究,2014,32(8):1233-1241.

[20] 潘红波,陈世来.CEO或董事长的亲缘关系与企业创新:来自家族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39(1):70-82.

[21] Berrone P, Cruz C, Gomez-Mejia L R. Socioemotional wealth in family firms theoretical dimensions, assesent approaches, and agenda for future research[J]. Family Business Review,2012,25(3):258-279.

[22] Chrian J J, Patel P C. Variations in R&D investments of family and nonfamily firms: Behioral agency and myopic loss ersion perspectiv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2,55(4):976-997.

[23] Liu Y, Chen Y J, Wang L C. Family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slack in Taiwan[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7,34(1):1-21.

[24] 朱沆.社会情感财富抑制了中国家族企业的创新投入吗?[J].管理世界,2016,7(3):99-114.

[25] Gomez-Mejia L R. Socioemotional wealth as a mixed gamble : Revisiting family firm R&D investments with the behioral agency model[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4,38(6):1351-1374.

[26] 陈志军,闵亦杰,蔡地.家族涉入与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战略与人力资本冗余的调节作用[J].南方经济,2016,11(9):61-76.

[27] 李婧,贺小刚,茆键.亲缘关系、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J].南开管理评论,2010,13(3):117-124.

[28] Fitz-Koch S, Nordqvist M. The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of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and socioemotional wealth in a family firm[J].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17,55(4):547-570.

[29]Miller D, Breton-Miller I L. Deconstructing socioemotional wealth[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2014,38(4):713-720.

[30] 吴炳德,王志玮,陈士慧,等.目标兼容性、投资视野与家族控制:以研发资金配置为例[J].管理世界,2017(2):109-119.

[31]Jensen M B, Meckling W H.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ior, agency cost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1976,3(4):305-360.

[32] Munoz-Bullon F, Sanchez-Bueno M J. The Impact of family involvement on the R&D intensity of publicly traded firms[J]. Family Business Review,2011,24(1):62-70.

[33] Hautz J M. Mayer C J, Stadler C. Ownership identity and concentration: A study of their joint impact on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J]. Journal of Public Management,2013,24(1):102-126.

[34] 蔡地,罗进辉,唐贵瑶.家族成员参与管理、制度环境与技术创新[J].科研管理,2016,37(4):85-93.

[35] Chi Chang S, Wann-Yih Wu, Jiuan Y, et al. Family control and stock market reactions to innovation announcements[J]. 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0,21(2):152-170.

[36] Block J H, Miller D, Jaskiewicz P, et a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importance of innovations in large family and founder firms: An analysis of patent data[J].Family Business Review,2013,26(2),180-199.

[37] Deng Z, Hofman P S, Newman A.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and product innovation in Chinese private Es[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3,30(3):717-734.

[38] Chang S C, Wu W Y, Wong Y J. Family control and stock market reactions to innovation announcements[J].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0,14(21),152-170.

[39] Suman L, Monomita N, Jean C. Innovation and family ownership: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India[J]. Corporate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Review,2014,22(1):4-23.

[40] Craig J B, Dibrell C, Garrett R. Examining relationships among family influence, family culture, flexible planning systems, innovativeness and firm performance[J]. Family Business Strategy,2014,5(3):229-238.

[41] Ashwin A S, Krishnan R T, George R. Family firms in India: Family involvement, innovation and agency and stewardship behiors[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5,32(4):869-900.

[42] 李婧,贺小刚,连燕玲.业绩驱动、市场化进程与家族企业创新精神[J].管理评论,2016,28(1):96-108.

[43] Anderson R C, Reeb D M. Founding-family owne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the S&P 500[J]. Journal of Finance,2010,58(3):1301-1327.

[44] Subramaniam M, Youndt M A. The influence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on the types on innovative capabiliti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5,48(3):450-463.

[45] Adler P S. Social capital: Prospects for a concept[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2,27(1):17-40.

[46] Massis A D, Frattini F, Lichtenthaler U. Research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family firms present debates and future directions[J]. Family Business Review,2013,26(1):10-31

[47] Hatak I, Kautonen T, Fink M, et al. Innovativeness and family-firm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family commitment[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15,102(3):120-131.

[48] 辛金国,谢婧.论社会关系嵌入与家族企业创新[J].财会月刊,2018,7(3):9-12.

[49] Shi H X, Shepherd D M, Schmidts T. Social capital in entrepreneurial family businesses: The role of trus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iour& Research,2015,21(6):814-841.

[50] Massis A D, Federico F, Emanuele P, et al. Product innovation in family versus nonfamily firms: An exploratory analysis[J].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015,53(1)1-36.

[51] Bauweraerts J, Colot O. Exploring nonlinear effects of family involvement in the board on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7,70(2):185-192.

[52] Lopez-V E, Gonzalez-Sanchez M B, Gomez-Conde J. The effects of the interactive use of 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s on process and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J]. Review of Managerial Science,2016,10(3):487-510.

[53] Patel P C, Chrian J J. Risk abatement as a strategy for R&D investments in family firm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4,35(4):617-627.

[54] Schmid T, Achleitner A K, Ampenberger M, et al. Family firms and R&D behior: New evidence from a large-scale survey[J]. Research Policy,2014,43(1):233-244.

[55] Sitthipongpanich T, Polsiri P. Do CEO and board characteristics matter? A study of that family firms[J]. Journal of Family Business Strategy,2015,6(2):119-129.

[56] Nils D. K, Andreas H, Franz W, et al. What makes a family firm innovative? CEO risk-taking propensity and the organizational context of family firms[J].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5,32(3):334-348.

[57] Ingram A E, Lewis M W, Barton S, et al. Paradoxes and innovation in family firms: The role of paradoxical thinking[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2016,40(1):161-176.

[58] López-Fernández M C, Serrano-BediaA M, Palma-Ruiz M. What hampers innovation in Mexican family firms?[J]. Innovation in Mexican family firms.2016,29(3):255-278.

[59] Cucculelli M. Firm age and the probability of product innovation: Do CEO tenure and product tenure matter?[J].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2017,10(2):1-27.

[60] Hsieh T J, Yeh R S, Chen Y J. Business group characteristics and affiliated firm innovation: The case of Taiwan[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0,39(4):560-570.

[61] Xu N, Xu X, Yuan Q. Political connections, financing friction,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Chinese listed family firms[J]. 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2013,19(4):675-702.

[62] Akcigit U K, William R. Growth through heterogeneous innovations[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0,45(2):128-135.

[63] Sciascia S, Nordqvist M, Mazzola P, et al. Family ownership and R&D intensity in alland medium-sized firms[J].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5,32(3):349-360.

[64] Singh R, Kota H B. A resource dependency framework for innov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family businesses: Evidence from India[J].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in Emerging Economies,2017,9(2):207-231.

[65] Sanchez-Famoso V, Txomin I, Amaia M.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and non-family social capital on firm innovation: Exploring the role of family ownership[J]. Europea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2015,9(2):198-209.

[66] Munari F, Oriani R, Sobrero M. The effects of owner identity and external governance systems on R&D investments: A study of western European firms[J]. Research Policy,2010,39(8):1093-1104.

[67] Hsiang-Lan C, Wen-Tsung H. Family ownership, board independence, and R&D investment[J]. Family Business Review,2009,22(4):347-362.

[68] Choi Y R, Zahra S A, Yoshikawa T, et al. Family ownership and R&D investment: The role of growth opportunities and business group membership[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4,68(5):1053-1061.

[69] Decker C, Günther C. The impact of family ownership on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the German machine tool industry[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17,48(1):199-212.

[70] Kurt M, Viktoria V, Julia H, et al. The impact of family ownership,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on innovation[J].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5,32(3):319-333.

[71] De Massis A. Family Business Studies: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M].UK: 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12:1298-1299.

[72] Casillas J C, Moreno A M, Barbero J L. A configurational approac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growth of family firms[J]. Family Business Review,2010,23(1):27-44.

[73] Memili E, Fang H C, Welsh D H B. Value creation and value appropriation in innovation process in publicly-traded family firms[J]. Management Decision,2015,53(9):1921-1952.

[74] Beck L, Janssens W, Debruyne M, et al.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eneration, market orientation, and innovation in family firms[J]. Family Business Review,2011,24(3),252-272.

[75] Hauck J, Prügl R. Innovation activities during intra-family leadership succession in family firms: An empirical study from a socioemotional wealth perspective[J]. Family Business Strategy,2015,6(3):104-118.

[76] Chirico F, Salvato C. Knowledge internalization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in family firms: When relational and affective factors matter[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2016,40(1):127-156.

[77] Luis R. GomezMejia, Cristina C Pascual B, et al. The bind that ties: Socioemotional wealth preservation in family firm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2011,5(1):653-707.

[78] 顾露露,蔡良,雷悦.家族治理、所有权变更与企业创新:基于中国家族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17,30(2):39-53.

[79] 姜付秀,郑晓佳,蔡文婧.控股家族的“垂帘听政”与公司财务决策[J].管理世界,2017(3):125-145.

[80] 吴炳德.意愿与能力:家族控制对研发投资的影响[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6,28(2):62-71

[81] 黄海杰,吕长江,朱晓文.二代介入与企业创新:来自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8,21(1):6-16.

[82] 袁建国,后青松,程晨.企业政治资源的诅咒效应:基于政治关联与企业技术创新的考察[J].管理世界,2015(1):139-155.

[83] 陈建林,冯昕珺,李瑞琴.家族企业究竟是促进创新还是阻碍创新?争论与整合[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8,40(4):32-44.

[84] Ayyagari M, Demirgü-Kunt A, Maksimovic V. Firm innovation in emerging markets: The role of finance, governance, and competition[J].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2011,46(6):1545-1580.

[85] Aghion P, Askenazy P, Berman N, et al. Credit constraints and the cyclicality of R&D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France[J].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2012,10(5):1001-1024.

[86] Duran P, Kammer L N, van Essen M. Doing more with less innovation input and output in family firm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6,59(2),1224-1264.

[87] 郝颖,刘星.市场化进程与上市公司R&D投资:基于产权特征视角[J].科研管理,2010,31(4):81-90.

[88]吕斐斐,邓艳斌,贺小刚.家族期望与创业坚持:参考点影响效应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7,20(5):41-55.

[89] 陈岩,湛杨灏,王丽霞,等.研发投入、独立董事结构与创新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家族企业的实证检验[J].科研管理,2018,39(1):95-107.

[90] 陈凌,吴炳德.市场化水平、教育程度和家族企业研发投资[J].科研管理,2014,35(7):44-50.

[91] 程华,赵祥.企业规模、研发强度、资助强度与政府科技资助的绩效关系研究:基于浙江民营科技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8,29(2):37-43.

[92] 黎文靖,郑曼妮,实质性创新还是策略性创新?宏观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6,12(4):60-73.

[93] 张杰,陈志远,杨连星,等.中国创新补贴政策的绩效评估:理论与证据[J].经济研究,2015,1(10):4-17.

[94] 余明桂,范蕊,钟慧洁.中国产业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6,6(12):5-22.

上文结论:此文为大学硕士与家族企业本科家族企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评述和创新和热点方面论文范文.

广东工人艺术团送文艺进企业活动工作座谈会召开
“在节目编排上要注重导向性、艺术性和群众性;在节目内容上要整合资源加以丰富;在节目宣传上要讲好工人故事……”近日,广东省总工会召开2017年广东工人.

企业活动砸钱请网红直播,真的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企业活动砸钱请网红直播,真的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文极媒体整合自网络网红直播是属于第三方直播平台,只完成了引流的目的,并没有让流量在自有平台沉淀,实现流量的沉淀和聚拢 说白了,“煞费苦心.

家族企业有五种模式传承家业靠四大秘诀
文 陈凌在这个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机构有两类,一类是宗教组织,例如教会寺庙,第二类是学校,但这两类机构都是非盈利性的社会组织 其实还有一类非常长寿的企业,或者说长寿的机构,名曰家族企业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

柳氏家训:把孩子赶出家族企业
只要正直,就是我的好孩子柳传志出身“名门”,祖父是江苏镇江的钱庄职员,外公是军阀孙传芳属下的财政部长,父亲是专利代理公司董事长,母亲是大家闺秀 父亲柳谷书是著名的法律专家,71.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