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中古典诗词答题的格式与举例,本文是关于古典诗词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跟古典诗词和考试中和答题类论文范文文献.
古典诗词论文参考文献:
这几年,国家领导人在多个场合,对传统文化多次发声.社会上迅速形成一个学习传统文化的小.古典诗词文,在这个背景下,教学和考查就显得格外重要.可以预测,古典诗词文的教学和考查,比重将会加大.现在,我就古典诗歌的答题格式,谈一点考试作答的技巧.
1.先观点后理由
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请看2004年高考浙江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
A.游子思归乡.【前为观点,后为理由】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B.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C.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2.先分后总式
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例如,解答2003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有一考生这样作答:
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两字的妙处.先分说】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结合全诗的意境分析其妙处.再总说】.【此答案从用词之妙分析其效果】
3.先总后分式
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请看2004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参: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先总说】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后分说】4、分点作答式
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请看2004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参:①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为了强化读者的理解运用,我们来举例精析
【例一】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高考湖北卷)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解析】
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好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此联看似写景,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已经暗寓其中. 第一问2分.只要说出所选择的字的好处即可,不要求说另一个字的不好.如有学生比较了高下,或认为两字都好,且言之成理,也应给分.但只说哪个字好,或两个字都好,没有回答为什么,不给分. 第二问4分.解释意思2分.把晨光说成夜景扣1分.舟次镇江是看不见海的.古人用“海”字与今人不同,此处不要求落实,故“海”字不设扣分点.分析情景关系2分.
【例二】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
葛天民
连天芳草雨漫漫,赢得鸥边野水宽.花欲尽时风扑起,柳绵无力护春寒.
作者在这首诗中“扑”和“护”字用得很巧妙.你认为巧妙在哪里?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在诗中作者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注重炼字寄寓感情.一个“扑”字和一个“护”字,把“风”和“柳绵”写得很有人意.花落时,让风去扑救它,表现出了诗人对春色的挽留;让柳棉去护春寒,而柳绵又无力,寄寓了诗人怅惘而无可奈何的感情.(这首诗一开始就紧扣春雨的特点写出了一个苍茫的空间,暗示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下文通过拟人手法写出了诗人的惜春之情.本诗构思新颖,用语精当,借景抒情)
【例三】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其一)
杜甫 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
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
便教莺语太丁宁.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以上两首主题相同的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因饱受离乱之苦而产生的客居他乡的愁思.
(2)《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和《绝句(其一)》中的“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句都写到了“花鸟”.两句诗的表现手法相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这是一道开放题,只要学生自圆其说都应给分.如说相同,都是用了”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更加倍写出了诗人烦恼忧愁;或说不同,《春》诗中“花鸟”与诗人情感已一同“溅泪”“惊心”,情景融为一体, 而《绝》诗中以“花鸟”无情反衬诗人的“客愁”,以景衬情,更突出首句的“愁不醒”;或说出同中有异.
【例四】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历代咏风的诗很多,如梁无帝、唐太宗的《咏风》诗,无非是飘香、舞袖、绕梁而已.①请简述你对这首诗的立意的理解,②并具体分析写风的活动采用了怎样的手法.①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具有平等普济的美德,诗人风喻以人,托物言其“青云之志”,着意赞美了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
②写风的活动,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她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风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例五】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①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 ①本诗作于会昌二年,当时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黄州,又转池州,睦州等地.
②欢:指的是酒.《易林》“酒来欢伯,除忧来乐.”
问:第二句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最后一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二句描绘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最后一句写出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散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
【例六】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
“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②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对比(或“对照”“呼应”).
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意思对即可)
本文评论,此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古典诗词和考试中和答题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古典诗词本科毕业论文古典诗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戏剧元素分析
崔 伟(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摘 要】诗词歌赋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拥有历史悠久……特征,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历史的发展,古典诗词也可用音乐的形式进行表达,人们用声音.
古典诗词当中的思乡情绪表达
摘 要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欣赏并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可以更加深刻的对古人的理念进行认知 就目前的古典诗词研究来看,思念家乡的古诗词数量巨大,其中的珍品更是不胜枚举,而从具体的诗.
感受古典诗词中的生活之美
摘要教育部颁布了新版的中小学语文教材,最大的亮点在于古诗文所占比例的大幅度增加 如何充分利用教材中这些优秀的古典诗词作品,让学生去感受生活之美,提高审美能力,正成为摆在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叶嘉莹:中国古典诗词的摆渡者
近日,在南开校友总会,94岁的中华古典文化专家叶嘉莹先生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迦陵基金”,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目前,已完成初期捐赠1857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