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材料浏览

深化改革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与理性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关键在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类硕士论文范文

主题:深化改革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0

理性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关键在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本文是深化改革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与关键和中美贸易和深化改革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深化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深化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中美关系论文题目国际贸易毕业论文选题国际经济和贸易毕业论文选题国际贸易实务论文

摘 要:中美贸易摩擦根源于美国经济政策调整、舆论情绪引导以及产业技术层面的战略考量.对中国经济而言,其情绪影响更甚于实际影响.虽然贸易战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短期冲击,但在中国经济已逐步从出口导向转为内需拉动的背景下,其实际冲击和风险远低于十年之前.而且这一事件也实质上提供了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良机.对此,中国理性应对策略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通过防风险、推改革、促开放,实现中国经济自身的风险排除和结构调整;同时在保证外汇基本稳定的条件下,加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以持续深化改革促稳定和高质量发展,以全方位开放促高水平发展,最终化挑战为机遇,进而构建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基础.

关键词:贸易摩擦;金融风险;改革开放

中图分类号:F752.7(712);F1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131(2018)06000708

一、中美贸易摩擦是偶然中的必然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的快速发酵实则是近年来美国经济政策调整的必然产物,中美贸易数据统计的技术性差异提供了短期借口,对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忧虑充当了战略推手,中美贸易战的爆发实则是偶然中的必然.

1.政策:税改之后的压力腾挪

美联储的持续加息和缩表已宣告美国货币宽松告一段落,财政政策逐步成为经济调控的首要选择.而在2017年,美国政府实施了新一轮的税改计划,虽然该计划始终强调其“中性”色彩,但历次减税引发财政赤字扩张的历史经验则是主要的政策担忧.

相对而言,强化贸易保护,压缩贸易逆差有利于推动美国国内相关产业的盈利好转,减少政府补贴甚至于扩充税源,可以相当程度上对冲财政压力,这一点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日贸易战中得以证实,也是2018年后美国不断强化贸易制裁和挑起贸易战的政策基础.

2.数据:统计差异的背后逻辑

中美贸易逆差数据是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战的统计依据.简单看统计数据,2017年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达到2737.59亿美元,占其贸易逆差总额的46.8%,远超其他国家.但这一数据至少存在几个问题:第一,未有效剔除转口贸易和加工贸易对实际金额的高估,而这两种形式在中国贸易顺差构成中占比很高;第二,以离岸计算出口而以到岸计算进口,势必高估逆差规模;第三,美国的总贸易体系以国界为核算基础,实则涵盖了保税仓库和自由贸易区内的货物,基数远高于中国专门贸易体系以海关数据为基础的核算结果.

对比中美两国的统计数据,以中美贸易逆差占美国贸易逆差的比重作为基准指标,可发现美国统计的贸易逆差数据相对于中国存在10%~15%的高估,美国统计数据显著高估了中美贸易逆差的规模,而两国在统计基础和数据认知上的偏差也会客观上增加谈判难度.魏杰,王韧:理性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关键在持续深化改革开放

3.技术:阻断赶超的战略考量

深层次看,贸易战更多只是短期手段,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机器人、区块链和3D打印技术为表征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方兴未艾的关键窗口,通过贸易战手段阻断“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施以及“干中学”的发生才是美国掀起贸易战背后的长期战略考量.

近年来,中国的科技创新开始呈现燎原之势,而由此驱动的产业升级也日渐加速,中国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对于发达国家的赶超已逐步成为趋势.内在潜力看,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巨大市场空间以及对研发支出的系统支持都会加速技术和产业的赶超进程.在此背景下,以贸易战为抓手,通过贸易保护、技术管制、知识产权限制等各种手段阻滞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对美国而言是一种更加长期的保证市场稳定和经济增长的战略安排.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实际影响有限

从实际影响看,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虽然会对国内经济发展形成短期冲击,但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进程看,其短期实际风险可控,中长期也提供了结构升级的良机.

1.中美贸易战的实际影响有限

从中国经济本身来看,中美贸易战的实际影响有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经历了较为显著的结构调整:2007年,中国的货物贸易依存度为37.5%,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出口导向型战略来支撑;之后中国开始启动经济增长结构的调整,并逐步从出口导向型向内需拉动型转变,2017年,中国的内需增长强劲,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6.62万亿元,占GDP的44.28%,比2007年增加了8.1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4.12万亿元,占GDP的77.52%,比2007年增加了21.87%.2017年中国经济的货物出口依存度已逐步下降到18.5%左右.在2017年的82.7万亿GDP中,只有15.3万亿是由出口所贡献,而其中又只有19%出口到美国市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按此推算,即使做最坏的打算,中国对美国出口为零,实际上对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只有0.2到0.5个百分点,最大影响到0.5个百分点,即假定今年合理经济增长速度为6.5%,则最多降到6%,实际影响总体在能够消化的区间.

所以说,对于中美贸易战,中国实际上有底气和信心.相对于十年前,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从出口导向型转到了内需拉动型,中美贸易战对我们的冲击和风险也远低于十年之前.

2.中美贸易战的情绪影响更大

虽然贸易战就经济影响本身来讲不是太大,但是对于市场情绪的影响明显更高,这最典型的反映在A股市场演变上.只要有美国增加关税的消息,则隔日A股大概率做出负面反应.因为有“股市是经济晴雨表”的说法,所以这对市场情绪形成了较大干扰.

但是这本质上源于对A股市场定价机制和微观结构的误解:一方面,股票反映的是交易者的预期、基本面因素之外,还会受到利率变化、风险溢价、以及微观市场结构等因素影响,实际波动未必与实体经济变化同步;另一方面,与美国股市不同,中国股市实质上不流通或流通性低的国有股占比较高,市场交易量的绝大部分是由个人投资者提供,因此股票波动实际上更多反映个人投资者的预期,从A股市场过去二十多年经验看,其对实体经济真实变化的反应能力较差;最后,今年以来的市场调整还与金融去杠杆带来的流动性收紧,企业股权质押恶化微观市场结构等因素有关,只是中美贸易摩擦的消息更容易被跟踪和关注,由此也成为本轮市场下跌的“替罪羊”.

从我们的实地调研情况看,实体经济虽然面临到一些困难,但真实情况远没有股票市场所反映的那般恶劣,比如部分对美国出口占比较高的企业,其情绪反而要比社会反应更为淡定.相对于情绪的扩散和影响,贸易战的实际经济影响反而更为可控.

3.应对关键在于持续深化改革开放

对于经济增长已经转向内需拉动,实体经济抗压能力已有实质提升,进口替代和产业升级空间巨大的中国经济而言,应对贸易战的关键不在于“以牙还牙”,而在于立足自身,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促进经济转型,通过完善监管来强化风险控制,通过税费减免和创新推动来加速产业升级,即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框架下更多关注自身问题的解决.

从简单数据对比看,被动回击式的战略实际上并非中国的最优选择,因为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远低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反击实质上具有不对称性,而且部分领域实际上无法作为反击手段,比如手机触摸屏玻璃板,中国是最大的生产商,但原材料很多来自美国,对这类产品征税存在技术性问题,简单的“以牙还牙”实际上也不利于中国.

相反的看,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仍具有广阔空间,包括国内的财政政策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都大有可为;而对外开放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也仍可以继续深化.因此,跳出贸易战的束缚,从更宽广视野上审视和推动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才是更加有效的应对之道.

三、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才是理性应对贸易战的关键

有效应对中美贸易战,战略上应该从“以牙还牙”转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根本上讲,深化中国经济自身的风险排除和结构改革,同时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开放,将是我们化挑战为机遇的核心保障,防风险、推改革、促开放则是保障战略成功的三大举措.

1.治理金融乱象,防控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的防控对于中国经济的成功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上一轮金融发展和创新的浪潮中,因为金融监管调整相对滞后,引发了监管套利、杠杆嵌套、债务风险、野蛮生长等诸多金融乱象,对这些问题的整顿清理和构建全新的监管框架将是防控金融风险进而保证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基础,具体包括几个方面:

(1)去杠杆

从统计数据看,中国目前宏观总负债超过210万亿元,而2017年的GDP总量是82.7万亿元,保守估计杠杆率超过250%.结构上讲,政府部门负债约40万亿元,居民部门负债约35万亿元,企业部门负债约135万亿元且绝大多数集中于非金融企业部门.即便按5%的债务成本计算,中国经济每年需要承担的利息成本即超过10万亿元,这不仅大幅压缩了货币政策操作空间,也远远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标准,由此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决定去杠杆,实际上就在于防止债务危机演变成金融危机.在维持金融去杠杆方向的基础上,2018年7月的国务院会议对于去杠杆的实际政策进行了适度优化调整,包括:

第一,控制去杠杆力度.鉴于过急或过度的去杠杆措施会干扰整体经济运转,引发市场流动性问题,带来一些意料之外的冲击,因此控制去杠杆力度更加有助于完成金融去杠杆目标.我们认为本轮去杠杆不会去预设目标,而会更倾向于通过一个过程达到,比如说三年内,2018、2019、2020三年时间慢慢把杠杆率从250%降到200%,依据这一假设节奏,三年宏观债务总额下降40万亿元,平均每年下降13万亿元左右,这总体在经济社会可承受范围区间.上半年快速去杠杆之后,预计2018年下半年市场流动性状况有望得到缓解.

第二,结构性去杠杆.所谓结构性去杠杆,就是谁的负债太高,就先解决谁的问题.现在看,结构去杠杆的重点是两个:一是国有企业,基于上半年去杠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下半年去杠杆重点将逐步从民营企业转向国有企业,具体而言就是要确定主业、混合经济,其中确定主业意味着国有企业的非主业资产要逐步剥离用来减轻债务负担,这一过程对于部分民营企业会带来机遇,因为国有非主业资产的剥离处置会提供一个低价参与的机会;混合经济意味着政策鼓励民营企业介入到国有企业负债处置和资产优化的过程中,通过引入优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国有企业资产端,这也有利于降低国有企业的负债率.上述两条措施本质上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负债太高而推出来的改革措施,不仅抓住了过去几年非金融企业部门负债率不断攀升的关键,对于优质民营企业而言也将是一次重要的机遇,预计到2019年效果将逐步显现出来.二是地方政府债务.目前政府部门的债务压力主要集中于地方潜在债务方面,其来源一个是开发区,一个是PPP项目.长期以来各种形式的开发区实际上都在变相透支政府信用,并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加以维持,这带来了政企不分问题并引发了潜在风险,所以目前下定决心全面掐断开发区贷款,实现明确的政企分离.而对于PPP项目,实际上也是地方潜在债务增量的重要来源,目前财政部对于PPP项目贷款也给予了严格规范.总体而言,金融去杠杆的重点将逐步转向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潜在债务,对于民营经济反而会有适度的放松.相对于前期不加区分的去杠杆措施,转向结构性去杠杆更加有利于稳定资金面和宏观经济运行.

(2)有效治理金融乱象

当前金融体系运行中的种种乱象已成为风险集聚的重要方面,治理金融乱象也由此成为本轮去杠杆的重点.目前明确对两种新技术衍生的问题进行重点整治:

第一个是互联网技术催生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该类公司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目前总数超过1000家,初始成立时,该类平台公司主要定位于信息中心的方式运营,即重点面向资金供给方和资金需求方的撮合;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这些公司多数演变成了信用中心,但实际上因为没有获得金融牌照,所以又没有得到有效的金融监管,这导致市场上出现大量无照经营的金融机构,也成为金融乱象的重要来源.本轮治理已然明确,互联网金融平台要成为信用中心,第一要有牌照,第二要接受监管,否则就无法继续从事业务.本质上看,对于新技术驱动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全面清理,主要还是为了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而2018年以来许多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暴雷事件,虽然跟主动的政策清理有关,但更多是防范该类业务无序膨胀所带来的潜在金融风险,是防控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

第二个则是区块链技术催生的新型金融公司.近年来,基于区块链技术产生的比特币、数字货币平台野蛮生长,也由此带来诸多金融风险,央行等金融监管机构已明确要关闭所有数字货币平台,同时严禁以区块链技术进行非法融资,这也是防控金融风险的重要方面.总体上看,对那些基于互联网技术或区块链技术进行的金融创新,必须要严格清理和规范,否则很可能逐步向系统性金融风险转化,必须尽早得到控制.

(3)加大宏观审慎政策力度

宏观审慎政策的第一个着力点是继续控制货币增长速度.过去几年中国年均货币增长速度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不仅导致市场流动性的过度宽松,实际上也助长了金融空转和套利行为,目前国内货币增长速度已基本控制在10%以下的水平,并坚定拒绝各种利益集团的放水要求,这有助于为金融风险的防控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宏观审慎政策的第二个着力点则是控制各类金融风险之间的相互传染,通过各种措施给市场“打隔断”,防止各类金融市场之间的风险传导.比如对于房地产市场,近期银行在陆续下发通知,原则上不接受住房抵押贷款,同时对信用贷款也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定和控制,需要有资金流等数据的匹配,其本质就是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和消费信用风险向商业银行体系的传导,以保证对整体金融风险的控制.

从目前的种种迹象看,大量土地出现流拍,同时银行进行网上拍卖的房子越来越多,这些都显示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隐含风险还是需要有足够的重视,虽然2018年10月31日的政治局会议并未提及房地产相关内容,但这并不代表房地产政策的系统性松动,目前来看,控制房价上涨或过快上涨,同时推出各种长效调控机制,仍是明确的政策方向.

总体而言,中国完全有能力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中国爆发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较低.趋势上看,只要中国能够在2018—2020年这相对艰难的三年实现对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未来整个经济金融体系都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市场的担忧主要还是归因于情绪推动,实际上中国整体的经济金融风险仍处于可控区间.

2.以持续深化改革促稳定和高质量发展

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还需要保持国内经济的稳定.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不仅有助于稳定市场和社会预期,也同样会提供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底气.在金融去杠杆约束下,稳定经济的根本动力来自于持续深化改革,而改革的基石包括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财政政策的发力.

(1)通过积极财政政策来稳定宏观经济

防范金融风险限制了货币政策的作用发挥.政策层面看,维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担更多集中于财政政策方面.而从目前情况看,财政政策仍具备一定的发力空间以及结构腾挪的余地.通过财政政策来稳定宏观经济的重点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减税费.中国现行的税收体制以消费型税收为主,虽然有利于增加储蓄和增长,但存在累进税缺失、财产税缺位、名义税率偏高等问题.因此中国的税制改革在逐步完善税种的同时,也需要着力推动结构性减税工作.前期税收体系改革的重点放在了征管体系完善方面,比如员工社保转由税务局统一征收,这带来了可能加大中小企业负担等诸多担忧.但目前看,管理层已注意到由此带来的中小企业税负增加问题,并开始着手减轻社保缴纳负担等配套措施.总体看,2018年的税费减免力度有望逐步得到落实,包括技术创新投资可以减免税收等新的政策也将逐步出台,全年预计会减税1.5万亿元,这有利于减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并助推宏观经济平稳运行.

第二,加大财政投资.从稳定实体角度看,财政投资不能搞金融性投资,主要应当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确定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总计约1.3万亿元,部分由募集社会资本或发债方式完成.目前看,虽然存在部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问题,但政府部门整体的负债率和杠杆率仍在安全区间,尤其是政府的资产负债表相对健康,表明财政政策仍有余力,通过积极财政政策来稳定实体经济,保证度过未来两到三年的难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税费减1.5万亿元加上基础设施投资1.5万亿元,这就是今年最近所讲3万亿元投资的核心内涵,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实施加以完成,明年预计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

(2)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通过深化改革构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通过财政政策实现短期经济稳定之外,中长期的重点在于通过深化改革构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上看,中国必须利用贸易战的特殊时间窗口,加速高端产业的进口替代进程,同时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从而构建未来二十年经济增长的根基.

第一,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从国际竞争和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对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这八个战略新兴产业,国家应通过加大投资扶持力度,以及更好释放市场活力的作用,来推动其加速发展.具体方式上,市场推动力量和国家投资力量应相互配合,尤其是需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打破所有制壁垒推动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发展.

第二,推动服务业转型.服务业发展对于解决就业和产业升级至关重要,也有利于中国产业价值链的提升再造.整体上,服务业应当加速发展,包括消费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生产服务业、精神服务业;结构上,围绕研发专利、零部件、销售、售后服务等产业链增值环节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重中之重.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消费贡献开始超过投资,其中服务业的发展和转型功不可没,鉴于其对宏观经济稳定和产业转型的特殊意义,未来针对服务业的税费减免应当还会有新的优惠政策陆续出台.

第三,促进现造业发展.现造业是中国工业经济转型的方向,也是未来中国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目前已经明确了5个重点发展方向:包括飞机制造与航天器制造、高铁装备制造、核电装备制造、特高压输电装置、现代船舶和现代海洋装备制造.而在这五个重点领域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是产品的组装和制造,基于流程、技术、产品的分工协作更为重要.比如大飞机制造,涉及600多万个零部件、近百个行业,在设计和组装之外,众多中小企业也将会基于零部件的招标采购获得发展机会.因此现造业的发展实际上是个体系,对于中国企业商业模式和技术分工体系的深刻变革都具有促进作用.

综合起来,在贸易战的特殊背景下,中国有必要借力深化改革,从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现造这三大产业的快速发展,这样才能为中长期的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支持动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3.以全方位开放促高质量发展

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略框架下,中美贸易战不仅不会阻滞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进程,反而会提供我们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的新动力.为此,中国必须借力采取三方面措施:

(1)围绕物质产品、服务业、投资三大市场全方位开放

走向全方位开放,用全方位开放来抵抗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是当前国际环境下的最优选择.要推进全方位开放,就需要进一步开放三大市场:

第一,进一步开放物质产品市场.对于物质产品市场的开放,最近已经释放四方面信号:首先是降低市场准入条件,最近国际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准入条件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其次是降低关税,从汽车一直到日用产品.日用产品涉及1000多类,降低关税的比例是55%;再次是海南岛成为自贸岛,整个岛取消关税,探索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最后是完善进出口会展体系,比如2018年11月在上海成立永久性进口贸易博览会,与广州的出口贸易博览会相互配套.上述四个信号的核心就在于向世界传达:中国将要全方位开放物质产品市场.而物质产品市场一旦全方位开放,则势必会产生两个效果:一是刺激国内消费,因为关税壁垒降低会带动奢侈品或其他跨国商品的消费;二是提高供给水平,好的产品进入中国也会产生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中国相关产业的能力提升,最终对国内供给水平的改善产生正向效应,进而推动整个中国经济的增长.

第二,进一步开放服务市场. 全方位开放的第二个重点领域就是服务市场,包括金融、教育、医疗等等.金融领域,中国已正式提出金融开放,海外金融机构在中国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的持股比例也进一步放宽.教育领域,未来会逐步提升开放力度,包括目前相对紧缺的幼教老师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有助于带动国内整体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医疗领域,引进外国优秀医生来华工作服务有助于提升医疗水平和缓解供求问题.根本上看,服务市场开放的关键在于降低服务人员跨国流动的壁垒,目前国务院已经成立新的移民局,其目的就在于对服务人员流动的规范管理和积极推动.

第三,进一步开放投资市场.今年以来国务院已经修改了外资进入中国的负面清单,所谓的负面清单,就是指“什么不准干”,过去的负面清单是60多项,现在已经降到了42项,负面清单的缩减有助于推动新的投资进入中国.

总体看,中国经济全方位开放未来的运作,将大致上围绕物质产品市场、服务业市场、投资市场这三大市场进一步开放展开,全方位开放巧对孤立主义,是中国的最佳选择.

(2)加速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对外服务体系建设

中美贸易战,如果美国不要中国的产品,禁止中国扩大对美国的投资,那么中国就必须寻找新的出口、新的投资目的地,而这正是全方位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立足点.地理内涵上看,“一带一路”包括了三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和两大洋(印度洋、太平洋),但没有包括北美和大西洋,这样有助于避开和美国的直接冲突,也有利于开拓新的产品市场和投资市场.从国家层面来讲,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就需要推动对外服务体系建设:

第一,金融服务.通过“一带一路”框架让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走出去,就必须提供相配套的金融服务,所以亚投行的发展及其他金融基础建设都势在必行.

第二,新供应链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产品要出去,投资要出去,也要求有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套.预计印度洋瓜达尔港到中国新疆喀什的高速公路在2019年将会通车,后续的港口、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新的发展引擎.对中国企业而言,新供应链和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巨大机遇.谁能构建一个新的供应链并良好维系,谁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背后的基础设施支持,谁就会在未来发展中赢得更大先机.

第三,法律服务.中国产品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必须要有配套的法律服务,最近中国成立了专门的“一带一路”法院以协助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

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金融服务、新供应链和基础设施建设、法律服务这三个方面的服务和建设必须跟上,在此基础上,不仅是较大的资本可以走出去,大量的中小资本也将获得走出去的机会.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有大量的中国中小资本活跃在物流、便利店、零部件配套等领域,这一趋势将伴随相关服务体系的建设而不断得到强化.

从提出倡议至今约五年时间,中国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额就已经超过5万亿美元,这无疑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其中不仅仅是产品和资本大量走向“一带一路”,也包括服务业着手为“一带一路”提供服务.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加速“一带一路”的战略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推进外汇体制改革,保证外汇的基本稳定

在美元仍实质上享有“货币霸权”的条件下,外汇的基本稳定是保证宏观经济稳定和转型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否则就可能带来全局性风险.而要保证外汇的基本稳定,就必须着眼于实现以下三个目标:

第一,人民币不能形成持续贬值预期.“人民币不能持续贬值”是一个相对意义的概念,其核心并不在于人民币兑美元的具体汇率水平,而在于是否会引发市场形成一种人民币将持续贬值的预期.短期而言,保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定在7附近是相对合理的选择.

第二,外汇储备量不能持续减少.外汇储备量是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基础.从目前情况看,将外汇储备量稳定在3万亿美元左右的水平是一个相对合理的选择.

第三,推进外汇体制改革.短期稳定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有助于为中美贸易战提供坚实后盾,而从中长期看,保证外汇的基本稳定需要依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首先是外汇改革.目前我国已经承诺放开如出国求学生活费、学费等的外汇兑换,并会逐步对自贸区企业实施外汇兑换上的便利,这一方向不应改变;但对个人的海外不动产、海外证券、海外投资类保险等三项海外投资,未来预计在外汇兑换上会进一步收紧.比如海外刷,目前单笔消费超过1000元连续21天可能就会被调查核实是正常消费还是转移资金;再比如海外提现,过去基本没有限制,最近已正式宣布每人每年的海外提现数量上限为10万元;而对于金融机构,目前已宣布将远期外汇交易的风险准备金率从0提高到20%,即银行要卖100美元的话,它的20%要交给银行作为风险准备基金.其次是海外并购监管.对技术类的海外并购进行支持没问题,比如海外收购芯片制造企业、半导体企业等等;但是非技术类的海外并购将全面收紧,比如海外购买酒店、足球俱乐部、影院等等,而且原则上要求购买这类的企业逐步将外汇转回国内.最后是在“一带一路”投资领域推广人民币使用.在海外推动人民币结算,实际上可以达到“一箭三雕”的效果:不仅能够稳住外汇储备,减少外汇消耗;还可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同时可以刺激国内经济增长.总体而言,外汇体制改革的方向就是有收有放,保障外汇储备的中长期稳定.

四、总结

总体而言,中美贸易战的爆发与美国的经济政策调整、舆论和情绪的引导、产业技术层面的战略考量都具有密切的逻辑关联,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而从对中国的实际影响看,也无需过度悲观,其情绪影响更大,只要能够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即使贸易摩擦加剧会对国内经济发展形成短期冲击,但从中长期视角看也为中国提供了进口替代和产业升级的良机.

战略上看,中国应对贸易战的合理策略应当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深化中国经济自身的改革,同时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开放,最终实现化挑战为机遇,防风险、推改革、促开放则是实现战略成功的三大举措:防风险方面,需要从全面去杠杆转向结构去杠杆;继续从严整顿清理各种金融乱象;同时加大宏观审慎政策力度.推改革方面,需要加大财政投资并强化税费减免,同时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步伐.促开放方面,需要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开放,加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同时保证外汇的基本稳定.

总体上看,中美贸易战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确实有短期冲击,但完全没有必要过度恐慌,只要坚持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方向,中国经济仍具有坚强的现实基础和巨大的中长期发展潜力.

该文结论,上述文章是关于深化改革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键和中美贸易和深化改革相关深化改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巾美贸易摩擦的演进趋势与我国的
朱铭(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21218)摘要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其他国家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时经常会出现摩擦,而中美贸易摩擦最为常见.

中美贸易战:这些原因让中国敢于强硬应对
美国总统特朗普证实,美国从7 月6 日起对逾1000 种、价值500 多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25 的关税 中国这次依然没有手软,立即表示将针对545 类美国商品实施对……报复 中方强调,鉴于美方率先撕.

即使中美贸易归零,中国也不会后退
特朗普总统发出再增加对100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最新恫吓,遭到中国商务部和外交部速度更快、透出的决心也更强大的还击 中国两部门表示要对美国政府“听其言观其行”,这是对.

中美贸易展会让美国消费者受伤
特朗普的高级顾问安东尼·斯卡拉穆奇扬言,特朗普对中国进口产品实施惩罚性关税,如果中国进行报复,那中方遭受的损失将远远超出美国的损失,这场贸易战美国必胜 真的会是这样吗撰文 刘植荣201.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