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材料浏览

殊遇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与殊遇(外一篇)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主题:殊遇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1

殊遇(外一篇),本文是殊遇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和殊遇和一篇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殊遇论文参考文献:

殊遇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师论文6篇一篇完整的论文小学生科技小论文5篇如何写好一篇论文

北京的秋天真是爽,夜间不期而遇的一场雷雨又平添几分清凉.9月25日至27日举办的首届“千高原杯”颁奖典礼暨非虚构写作培训班已让我深感荣幸,28日清晨,与会的我们一行六人在镇江市润州区作协主席何春华的带领下,即去探望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大家(请恕我不以“大师”、“泰斗”冠之)林非先生及其伴侣,当代著名传记文学作家肖凤老师.著名青年评论家、散文家、《千高原》杂志执行主编苏伟,还有工作人员姚薇娜、霍洪玲、邵苏南三位小友顾不上休息于百忙之中也陪同前往.能够一睹心仪已久的林非先生和肖凤老师的风采,自然是我们一生中的又一幸事,如今还有初次谋面就视如知己的苏伟主编等陪同,很让我喜出望外、倍感欢欣,一次次地激动不已.

由于雇用的面包车过小,只能分乘前往,苏伟主编与我们镇江一行同乘一车,其余人乘地铁.面包车座位也有限,苏伟主编与夏兴政坚持坐备用的小凳,蜷曲在车箱后部,让我等坐在有靠背的坐椅上.汽车在飞奔,窗外闪过一道道美丽的风景,“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我已好多年没来过北京城了,本想看一看赏一赏这大北京的变化,可现在心思已很难全部集中在这上面了,只是天南海北、上下五千年地随心胡侃.开心的话语、爽朗的笑声不绝于耳,专心开车的司机也时时大笑不止.狭小的车箱内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不似窗外,胜似窗外.车流如潮,时时受阻,仿佛刻意延长难得一次促膝的宝贵时光,这对我们来说反倒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了.然而,这可急坏了林非先生和肖凤老师,二老得知信息,早早忙碌了起来,看看迟迟未到,一次一次地打来电话询问,焦虑之情,人人都体会得到.其实,两头都很急呢.

终于到了,两路人马也会齐了,来到二老家门口,86岁高龄的林老不顾年迈体弱,从四楼来到楼梯口开门迎接,看到远方的来客,他满脸灿烂,双手把住扶手,连连加劲地说:“欢迎欢迎,请进请进!”旋又躬身颤巍巍地将我们迎到他的家,那欢喜的劲儿并不比我们小.二老的居室不算太大,人多行李也多,我们就准备将行李置于室外,林老见状,立予阻止:“拿进屋,拿进去!”旋又热情与每人亲切握手,招呼大家一一坐下.肖凤老师忙于沏茶招待,进进出出,团团直转.细看林老,白发稀疏,面目清癯,目光炯炯,精神矍铄.无论热情迎客还是默语端坐,就是一个极普通、极慈祥、极随和的老人,但一开口就是大德、大智慧.肖凤老师也是80岁的人了,银发缕缕,脸上也刻上了岁月的风痕,毕竟是耄耋之人了,但步履矫健,动作利索,恰似70岁左右,很是少见,这也是林老的福气.

作为林老的得意弟子,苏伟主编又一次回到了“娘家”,眼见空巢中高龄的二老,既欣喜快慰,高兴不已,又隐隐闪过明显可察的丝丝怅惜之意.他一边扶着林老慢慢坐下,一边特意奉上《千高原》2016第四期,告诉林老,上面有篇专写他的文章,题目是《心中的灯塔》,梓涵写的.林老双手接过立即翻动,未翻两下就放置一旁与我们叙话、拍照.作为林老的贴心弟子何春华主席,看着苍老、清瘦许多的林老,满面忧郁,感情持重.他从座位上站起挪近并贴身拥坐在林老身旁,拉起林老的手,反复地细看,反复地抚摸,忽而看看手背,忽而看看手心,忽而看看右手,忽而又看看左手,忽而攥于手里捂着,忽而又放开细瞧轻抚.林老则如同高龄的慈父一任久别的儿女爱抚.就是这双手,写下了等身的名篇佳作,记录了无数的哲思睿智,温暖了无数人的心,也指明了无数人的前进道路.这是一双普普通通的手、一双异乎寻常的手、一双伟大的手、一双值得骄傲的手!这手原本丰满厚实有力坚劲,而今,白皙而有斑纹,瘦削而干瘪,苍老而柔弱,怎不令人心碎、令人怜悯、令人怅惋!何春华主席面色凝重,似乎有一肚子的话不知从何说起.好一阵子听到他们的声音了,“林老,您可要多多保重好身体!”林老频频点头:“好好好,好好好!”

林老很乐意与我等拍照留念,肖凤老师自认为青春不驻、容颜已改,不愿留下不满意的形象.我一边目不转睛地打量二老,一边思索着:眼前虽是普通的二位老人却是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作品与人品深深影响当代与后世的大家了,油然而生敬意.正想着,林老突然一句:肖凤年轻时是很漂亮的!肖凤老师笑了起来,大家也都笑了起来.其实,肖凤老师在林老心底和大家眼里依旧漂亮.

肖凤老师才思敏捷,叙事连续晓畅,妙语连珠,如同播音员播音,给人以美的享受,难怪当初人民广播电台非要选她当播音员,原是天生资质.

时间不早了,肖凤老师说她已订好了午餐,请大家前往.何春华主席说,今天是我们来看二老的,岂可让你们破费.肖凤老师则说,我是东道主,理应我请客!同去的钱罗诚说,你请客,我们做东……正当大家客气时,林老开口了:我们大钱没有,小钱花不完,这请客做东我们担得起,无须担心.何春华主席还想坚持,林老则斩钉截铁地说:春华,服从!二老如此说,大家也就不好再争了.

林老因健康原因不能作陪,再三表示歉意,再次与我们握手惜别.何春华主席又一次将林老的手握着、抚摸着、凝视着,久久不想放下,迟迟不忍离去,其拳拳之意、难言心境再度尽显,我亦再次被深深感染、打动.

饭菜上桌了,筷子未动,肖凤老师立马就去结账,何春华还想乘个不备,被肖凤老师支走,不许靠近.

席间,肖凤老师为记得每一个人,让何春华主席按座次写下每个人的姓名,大家风范就是卓尔不群.饭菜是各自点的特色粥和肖凤老师点的菜,很是丰盛.肖凤老师一再打招呼,原计划去的两家饭馆因过节停业,只能在此将就;北方饭菜不比南方精致……我则认为很奢侈了,难得一尝地道的京城风味;平生难得见上的林非先生和肖凤老师,一见面就如此的盛情款待,肖凤老师带着林老深深的情意做东,还有苏伟主编等也一同作伴,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大餐呢.大家津津有味地吃,吃得津津有味,细细地品味这难得的大宴,心情和心境甚为美好!若说遗憾也是有的,未能拍照留念.

肖凤老师还介绍了林老的近况,其中很是无奈地告诉我们,林老自称是一个“自然人”,因此,无论身体有无毛病,就是不检查、不就医、不吃药、也不大锻炼,甚至说,去一次医院将减其阳寿三年,多么奇特的一位老人啊!尊敬的林老,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自然人”,更是一个“ 社会人” , 你告诫我们要活得有意义,本质上不就是要我们做一个有价值的“社会人”吗.人活着,不都是为己,还得为家人、为友人、为他人,还是走出自然人生,“服从”家人、友人、他人吧!

无间断的说话, 很让我们觉得浪费了肖凤老师的时间,也怕劳累了她,更怕让林老记挂.肖凤老师则说:与文友们说说话儿,尤其开心,轻松, 不要紧, 不要紧的! 其时, 苏伟主编就坐在我身旁,貌似“看戏”,不多言,只是听,当“陪角”,一陪到底,其实内心深处是一片怅悯.他一直虑及着二老,特别是林老的健康,并深深陷于怜悯之中.几位新结识的小友也似与他一样,几乎不置一词,他们都把宝贵的时光全省给了我们,就是不一般的人啊!

与肖凤老师依依惜别后,苏伟主编等又一直送我们至地铁入口处,那挥手告别的形象、那可以体察的依恋之意,一直深深地印在我脑子里.

猪八戒 一个人的生命苦旅

自吴承恩在《西游记》里成功塑造了猪八戒这一形象后,这人世间也有了一个又一个的猪八戒,我的同村韩振全就一直被人称作猪八戒.韩振全是富农的儿子, 块头不小, 略显清瘦,脸皮稍黑,大大的眼睛,常常剃个板刷头.他之所以被叫作猪八戒, 仅在于两只耳朵稍大点,但绝不会超过三国刘备.天生的异像并没有换得“ 大富大贵” 的热捧, 反而被戏谑为猪八戒,并很快传播开.十里八乡的人,只要认得他的都叫他猪八戒,不认得他的也知道某村有个猪八戒.好多人知道猪八戒是谁,在哪儿,却不知道猪八戒的姓名是什么.猪八戒的家人、亲属,老的大的小的也都叫他猪八戒,最多省个“猪”字,简称“八戒”.猪八戒无法让人不称其为猪八戒, 总是默然以对, 他似乎认了.村上好多人都有绰号, 什么“ 瘌子” 、“ 大头” 、“ 鸡屎”、“疤子”、“奸球”、“三角眼”、“老油条”等等,较之这些,这“猪八戒”雅多了,还是个神仙.乡里也有其他人叫猪八戒的,为避免混淆起见,往往还添个姓,譬如这猪八戒就叫“韩家猪八戒”.不知何因,这韩家猪八戒就是名气大,通常无须冠姓,一提猪八戒,就是指这韩家的,好像得了专利一般.这猪八戒被人叫了几十年的猪八戒,至今如是.在乡里,其知名度远比那《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名气还要大.

猪八戒是我的“ 蒙友” , 入学开蒙时, 为了一张有四条腿的木板凳,我与他发生了争执,我要,他不给;他要,我不松手.他的同时入学的哥哥与其他人便撺掇我们“ 决斗” , 谁胜谁得,说是决斗,其实是想敲敲我顺便看看热闹.其时的猪八戒真像《西游记》里被撩得兴起的猪八戒,圆瞪着的双眼满是凶光,两只充血的大耳朵轮廓分明,他虎虎生威地挥着拳头扑了上来,就想摔我一个倒地.我与他扭抱在一起,僵持不下.正不可开交时,上课铃响了,老师来了,我们赶紧松下,凳子早被别人趁火打劫.自此,我一直视猪八戒为劲敌,不敢小觑,时时提防.

未几,猪八戒弃学了,他家里人让他去放牛了,我则继续上学.这一辈子,他一直在村里,我则时在村时在外,最终离开了村.乡云:“宁做牛倌,不去”,猪八戒做牛倌海阔天空一定很是逍遥快活吧,我则被囚在书房天天要咿咿呀呀.从此,我们虽是一村人,却难得一晤.三年大饥荒刚过,队里偷吃丰收酒(面条),被人忘了的猪八戒未及时得到通知姗姗来迟.我见他长高了好多,块头也强过我,只是瘦得很,还有点怯生,几分木讷,几分呆滞,见谁都不说话,一坐下就迫不及待地大口吃,直到实在吃不下了,才懒懒地停下.走时,见了我很感意外地顿了一下,触了电似的只看了一眼,头也不点更不说话避开走了,往日时的英雄气丝毫不见.看来,他放牛也并不如我想象的轻松.

猪八戒眼睛虽大大的, 蛮漂亮的, 但视力不济,天生的“雀毛眼”,光线一差,便看不太清楚,纵然世界如何美好迷人,在他眼里一定是模糊不甚明白的吧.记得有一次, 他与我一同罱泥,他虽然谨慎有余,还是看虚踩空落水了,引得我仰天好笑.见他在河中胡乱扑腾,大口呛水,方知他还是一只旱鸭子,赶紧下水从侧后叉他腋下将其托起救了,他很是沮丧.眼睛不好,很难作为,放牛做牛倌倒是人尽其才挺适合他的.

期间,我上学放忙假回队劳动,与他一起挑猪灰下地,担子很沉,担担都在一百五十斤以上,能挑这斤两也是一种自豪,我很高兴,他也很高兴,脸上闪过难得一见的笑意.休息时,我问他怎不做牛倌了,他只低头不出声,一脸的悲哀.别人告诉我,有人想放牛,就说,牛是村里的宝贝,怎能被一个富农的儿子掌控,阶级敌人使坏,全村都将被坑死,他这牛倌就被罢了.

由于长时间放牛,猪八戒农活不算精,幸好身高马大,能挑能夯,队里的粗活、重活都有他的份,那稍许人就可完成、讨巧便宜的就没有他的份了,他也不在乎这些,人堆里只使劲干活,也不与人多话,也不像别人常找记工员核对出工情况,一切由村里说了算.或许因了这些,中好多“黑崽子”们吃过的不少苦头,他倒是一点也没摊上,这猪八戒也还是有点运气和福份的.

猪八戒虽然七情具, 但很残缺.虽有一张会说话的嘴巴,却很少用来说话,更不会形成多彩的笑,好像仅仅就是进食维持生命的口器,同村哑巴的嗷声都比他多, 比他响.虽有一具男儿身,却没有男儿应有的活力,没有,没有阳刚,宛若被阉了的猪.我常想,这阉了的猪还能叫猪八戒吗?不配,最多只能算是猪八戒的异类!虽然身大力不亏,但在我眼里只是没了灵魂的空壳,我自信他早就不是我的对手了,只要我手指一点或喝上一声,他都可能倒退三尺,甚至于轰然倒下, 而或就是一具呆呆等着挨打的靶子.他只是一个影儿,跟随在人后晃荡,光线稍淡连影儿都没有.我怀疑他可能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一定记得了,只不过是一个残疾人,或者说是一个尚还呼吸的死人.只有当他一个劲地卖力干活不断动着的时候,方觉得他是活的,还是一个健康有思维的人儿.

好些年过去了,我在离村里不远的乡中学当了老师,做了校长,猪八戒还是孑然一身,娶不了妻,成不了家,那时候有谁会轻易地嫁给一个富农分子的儿子呢,又是一个名声大得很的猪八戒.猪八戒依旧成天默然无声,没人听过他怨过天,没人听过他怨过地,没有人听过他怨过谁.看看成家无望,念及人生之末路,无奈的亲友在征得他的同意后,为他抱来了一个女婴,让其收养,以便养老送终.这猪八戒一个大男人家,便把全部心力用在这养女身上,悉心呵护.十多年后,这养女也到了我所在的学校上学了,而我一直浑然不知,这猪八戒真是昏死了,直到初中毕业前夕,一个偶然的机会,方有人与我闲谈时说起某同学是猪八戒的养女,让我很是感叹.念及蒙友、同村之谊,我嘱咐有关老师一定要格外多加关照.

这养女小时,就刻刻缠着猪八戒,稍大,猪八戒到哪,她就跟着到哪,猪八戒眼睛本不好,她就搀着猪八戒走,俨然成了猪八戒的拐棍、眼睛.猪八戒有人搀扶步履明显轻快.平时,这养女总是爸爸长爸爸短地叫,每叫一声,猪八戒都十分地快慰、满足.唯有此刻,人们方见他大张着嘴满是欣慰地笑,嘴里还咕噜着絮絮叨叨唯他养女听得见听得懂的哑巴语.猪八戒终于有了开心的一刻,这世上、这辈子终于有一个人不叫他猪八戒了.

城市化后,猪八戒成了城里人了,吃上了低保,养女也出嫁了,猪八戒成了泰山.养女只认他为亲爸亲妈,定时回来,安排他的生活,与他叙长道短,百般地孝敬他.《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历尽千辛万苦,功德圆满,成了净坛使者,由妖为佛;吾村猪八戒年近古稀时,苦尽甘来,也终算熬出了一个人模样.

重推理由:

吕祥顺写初见散文大家林非先生的散文,不从大处着眼,进行学术交待,而是从具体细节入手,通过描写友人不停抚摸林先生手背,不由自主地淌下泪水这一感人情景,把林非先生的人格境界及与朋友间的深情,写得活灵活现.

(责任编辑 苏伟)

该文汇总:这是一篇适合殊遇和一篇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殊遇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殊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声音(外两篇)
文李伯虎宋大娘的声音开始颤抖“孩子,你要什么”手机里没了声音,宋大娘略显失望“唉,他放了 他不想和我多说话 ”宋大娘的病发展很快,精神大不如前,住院十几.

过年(外一篇)
四川 付兴祥正月初二的黄昏,一辆捷达车飞驰而来的瞬间,李立自言自语,和了,扛上花 李立常年在外打工,腊月二十九晚上回家过年 第二天早上,吃过年饭,李立说一年到头,该与沟里兄弟伙喝酒,打牌聚聚了 妻子站.

账本(外一篇)
秃爹下岗时,是装卸公司的办公室主任 他不满公司老总们的腐败而多次告发,自己便主动辞职下了岗 之前,秃爹不秃,一头秀发,油光可鉴 下岗后,老婆得了子宫癌死去,一场车祸夺去儿子的双腿 一夜之间,秃爹掉光了.

木心的文学胃炎(外一篇)
读过木心作品(尤其是文学回忆录)的读者,都会惊讶他学识的渊博 惊讶之余,免不了发问木心怎么知道得这么多早在1984 年,木心在接受联合时报采访时,就坦诚地说“我所知道的都是常识而已 来美国.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