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参考文献>材料浏览

哲学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和中国道家哲学的重构者严君平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主题:哲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1

中国道家哲学的重构者严君平,该文是哲学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和严君平和道家哲学和中国道家哲学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哲学论文参考文献:

哲学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论文中国社会科学期刊马克思哲学论文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西汉时,成都人严君平在汉代“文化中国”重构中,对道家哲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释.这对道家哲学获得中国文化两大主干之一的地位,对“儒道互为表里”的中国文化运行态势的形成,都有着极为重要的贡献.

汉代文化重构与道家学说的演进

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体现了中国思想文化的繁复多样和博大精深,也为中国社会以大一统的形态运行提供了诸多思想理论资源.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采用了许多政治措施,其中较为关键的是统一思想文化.要达到这二目的,必须排除和清洗已有的各种不同的思想和学说.秦始皇采取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销毁这些思想学说的承载物,以及消灭这些思想学说的传播者.

秦始皇整肃文化思想的又一具体措施,是将程郑、卓王孙等经营有术的商人赶往偏僻的巴蜀之地,将“不遵先王之法,不循孔子之术”的思想家尸佼、吕不韦及其门下的知识分子,每次上千人地“发谪徙边”,流放到巴蜀.

汉朝的建立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机遇.“亡秦”的前车之鉴使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清静无为的政策,正如《汉书·地理志》所载:“汉兴,因秦制度,崇恩德,行简易,以抚海内.”

在秦始皇造成的文化废墟上,汉始整理、恢复和重构华夏文化,先秦诸子学说和“百家争鸣”的思想成果开始重新面对世人.汉代文人对先秦诸子学说进行融汇、整合、筛选,逐渐形成了儒道互补的格局.一方面,大儒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孟之学得以大行于世;另一方面.成都人严君平对道家哲学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阐释,这与汉初统治者奉行“黄老无为之治”的治国方略相得益彰,互为促进.

在汉代的文化重构中,严君平的《老子指归》以及易学发微,对中国道家学说的发扬光大意义巨大.严君平的研究成果由他的学生扬雄进一步发展为《老子》《庄子》《周易》“三玄”,在魏晋时期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主流,影响后世极为深远.宋代邵雍在《和王规甫司勋见赠》中说过:“若无扬子天入学,安有庄生内外篇.”唐代著名道士吴筠在《高士咏·严君平》中,对严君平的贡献说得很清楚:“汉皇举遗逸,多士成已宁.至德不可拔,严君独湛冥.卜筮训流俗,指归畅玄经.闭关动元象,何必游紫庭.”可以说,“巴蜀重道,尤好老庄之术”“易学在蜀”的文化氛围的形成,关键在于严君平对道家学说的梳理和阐释,使之得以发扬光大.

今天,四川许多地方都与严君平相关,如蓬溪县的金鱼山、邛崃市的南君平乡、绵竹市的严仙观、广汉市的I、卦台等.据说,严君平晚年居住在郫县(今成都市郫都区)平乐山,去世后葬于此.

“隐于市”的高人雅士

西汉时,在成都的一条大街上,人们常常看到一个皓须白发的老翁,摆一个摊桌,上挂一个“l\,,字布幌在风中摇晃.熙熙攘攘的往未人群中,不时有人走到摊桌前求卦问卜,有时人太多,排在队列后面的人,还会被告知“明天请早”.因为老翁只要挣到了相当于最低生活标准的“百钱”后,就收拾摊桌回家读书.他就是严君平.

严君平(公元前86年一公元1 0年),本名庄遵,字君平,因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庄”为“严”,西汉时蜀郡成都人.班固《汉书·王贡两龚鲍传》记载,严君平“依老子、严周之指著书十余万言”,哲学家、文学家扬雄是他的学生,“少时从游学,以而仕京师显名,数为朝廷在位贤者称君平德”.扬雄到京城后,常常向人夸赞他“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虽随和何以加诸”.

魏晋时期,常璩在《华阳国志·蜀都士女》中说严君平“雅性澹泊,学业加妙,专精大《易》,耽于《老》《庄》.著《指归》,为道书之宗”.严君平一生讲求修心养性、保身全命,不愿出来做官,长期隐居,是“隐于市”的高人雅士.

今天,成都市人民公园附近有一条小街叫君平街,传说就是当年严君平在成都的居家之地.

巴蜀崇道,尤重老子之术.道家哲学思想在巴蜀大地有着丰厚的民众基础,这似乎与“老子西出函谷关”的故事相关联.

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周王朝小官员李耳(老聃)埋头研修宇宙源始与生命起源等哲学问题,为人行事则以“自隐无名”为特色,他看清了周王朝必然衰败的趋势,于是决意离开.他向西而行,“至关,关令尹喜日:‘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这就是道家哲学经典《道德经》产生的原因.魏晋时期,葛洪的《抱朴子》有云:“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于散关,为喜著《道德经》一卷,谓之《老子》.”杜甫《秋兴》诗中“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说的就是这个故事.老子过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东北),穿越大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进入秦岭,一路西行,传说是进入了巴蜀大地.扬雄的《蜀王本纪》记载,老子留下五千言的《道德经》后,还曾向“喜”所长交代过:如果有不懂地方,“子行道千曰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据《道藏辑要》记载,“喜”所长后来来到成都青羊肆,接受老子为他演法传道.

没有确切资料证明老子真的进入过巴蜀大地,但道家哲学确实在巴蜀大地极为盛行.其根本原因,在于成都人严君平对老庄道家哲学的系统整理和阐释.云游中国各地十余年的张道陵,在进入成都平原后,基于这里浓郁的道家学说氛围,创设道教,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成都平原产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本地文化氛围的影响,严君平开始成为道教的一个重要人物.

至少从魏晋时期开始,在民间传说和文人杂记、诗歌中,记载了许多与严君平相关的故事、传说.南朝梁代宗懔撰写的《荆楚岁时记》就记载有严君平和支机石的故事.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装了一块奇异的大石头回来.他问遍了长安城的博学鸿儒,都没人知道石头的来历.后来,他带着巨石专程来到成都,指名要严君平来回答这个问题.严君平说道:“这块石头就是织女用来支撑织机的支机石啊.”张骞听了说:“对啊,我去年秘天抵达河源之时,正好看见一个女子在织锦,一个男子在牵牛.我问他们这是什么地方,他们说这里可不是人间,还问我是怎么到这里的.随后,他们把这块石头放到我的船上,让我回来后找蜀人严君平,说只有这个人能告诉我详细的情况.”后来张骞便将这块奇石赠送给严君平.晋代张华的《博物志》和南朝刘义庆的《集林》等都有这个故事的相关记载.唐代诗人宋之问有诗:“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l、人.”唐代大诗人岑参有诗:“不知支机石,还在人间否?”杜甫有诗:“欲问支机石,如临献宝官.”

严君平一生从未离开过四川,他死之后,没人拿得动这块石头.如今这块天上织女曾用过的石头,伫立在成都市青羊宫附近的文化公园内.

严君平与庄子

在汉代,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得到充分发展,这显示出盛世统治者的博大胸怀.华夏文化进入了一个互相交锋、互相融合的新时代.

这一时期,蜀中文化人豪气干云、大展身手,成为汉代时代精神的代言人,正如班固《汉书·地理志》所载,汉代蜀中文人“未能笃信道德,反以好文刺讥,贵慕权势.及司马相如游宦京师诸侯,以文辞显于世.乡党慕循其迹.后有王褒、严遵、扬雄之徒,文章冠天下”.司马相如、王褒、扬雄是汉代文学主流“汉赋”的代表作家,因为长期伴随在皇帝身边,在国家的一些重大场合经常露面,也由于文学作品的大众化特征,所以,他们都声名显赫.严遵,即严君平,则是以整理研究和阐释老庄道家哲学“显于世”,而他的学生扬雄到京城后,又大力推介自己老师的学说和人品.到了魏晋时期,皇甫谧的《高士传》和常璩的《华阳国志》也对严君平进行重点宣传.

严君平隐居不仕,以占卜卖卦预测祸福为业,兼授《老子》《庄子》,尤精《易》.他继承了老子“道生万物”的思想,提出“气化分离”,认为“道德”本为浑沌未分之气,经分离而化生万物,“道德变化,陶冶元首,禀受性命乎太虚之域,玄冥之中,而万物混沌始焉.神明交,清浊分,太和行乎荡荡之野,纤妙之中,而万物生焉”.他强调“道德虚无”,主张“有生于无,实生于虚”,肯定“天道自然无为”“道德无为而神明然矣,神明无为而太和自起,太和无为而万物自理”.他崇尚自然,喜好清静,教人以忠孝礼义,而归本于道家“无为”之旨,主张“信顺柔弱,躬耕而食,常于止足,归乎无名”,认为“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

由于原本姓庄,严君平生前生后也都一直被人称为“庄子”.严君平与庄周的形象常常发生重叠,如《老子指归·君平说二经目》开首就是“庄子日:昔者老子之作也,变化所由,道德为母”,这里的“庄子日”翻译过来就是“君平先生说”.扬雄在《法言·问明》中亦称“蜀庄之方之珍也……吾珍庄也”.有资料记载,道教中的“太上老君”神像,就是按照严君平的形象设计的,大胆设想,甚至庄子也可能是严君平和庄周这两个人的融合,庄子之学,可能是庄周、严君平、扬雄这三入学术思想的融汇表达.因为在许多秦汉时期名家的文章中,都没有提到庄周及庄周的思想和言论.

老庄之学,一直是巴蜀学术重点关注的内容.在中国文化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巴蜀学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天数、史学、文学等“在蜀”,是古人早已论述过的.精于《周易》《老子》的严君平,其代表作是《老子指归》.该著作用直觉思维的方法去看待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企图直接探知天地万物生存和发展变化的根本,摸索天地所由、物类所依的根据.《老子指归》.还讲述了人的认识的主体问题,详细地说明了世界与人的生命主体是相互作用的,崇尚人的自由和开放.它使中国道家哲学更加系统化、条理化,对后来的佛教中国化有极大的影响.严君平是把道家思想体系化的关键人物,甚至被人视为“另一个庄子”.班固《汉书·王贡两龚鲍传》记载,严君平在成都的大街上占卜卖筮,“以为‘卜筮者贱业,而可以惠众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博览亡不通,依老子、严周之指,著书十余万言.”严君平“因势导之以善”,宣扬忠孝信义和老子学说,以惠众人.他有两个值得骄傲的成就,一是培养出得意弟子扬雄,使之成为中国哲学、文学、语言学等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化巨人;二是写出了《老子指归》和《易经骨髓》,使老庄道家哲学发扬光大.

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产生于巴蜀大地,这里有“俗好庄老”、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白日飞升以及巫术盎行的仙道思想氛围的民间基础.“自然”作为一种人生最高境界的表征,成为中国历代文学生命意识传达的一个鲜亮表象.老庄道家哲学的“真人”“真性”“无待”“独化”学说,以及“个体性”的人生价值观,还有对“至人”的最高境界和生命终极目标的追求等,为激发人们的生命活力提供了无穷的智慧.《庄子》的“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合一”的思想,对今天的环境生态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千年之后,诗人陆游专门凭吊位于广汉的君平遗迹,并在《严君平卜台》中说:“先生久已蜕氛埃,道上犹传旧卜台.乞得寒泉濯肝肺,真成万里不虚来”,并自注“台后有大井,名通仙井,相传君平所浚”.

老庄道家哲学关于阴阳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辩证思维,关于自然无为、清虚朴素的治国与修身法则,以及斋心静观的修心方法,可以提供修身、治国的智慧.诸如“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槽,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道是“万物之母”等哲学思想,促成道家哲学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与孔孟儒学并肩的思想流派.东汉以后,中国道教的产生、佛教的中国化、空灵飘逸的中国文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都受到了严君平,扬雄师徒学说的深刻影响.

结论:本文是关于严君平和道家哲学和中国道家哲学方面的哲学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哲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西方世界中国哲学者之三重约束
摘 要中国哲学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的状况不尽如人意,一个直接原因在于,西方主流哲学家对中国哲学缺乏兴趣,而这种缺乏本身既导致又成因于他们对中国哲学(之价值)的无知 研究中国哲学的学者有责任激发西方哲学家.

经学化诗学:重构中国诗学话语体系的有益尝试简评刘运好先生新著《魏晋经学和诗学》
历时九年、久久为功、殚精竭虑、数度增删,刘运好先生新著魏晋经学与诗学(全三编)终于面世了!这部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洋洋百万言的学术著作,系刘运好先生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魏晋经学与诗学关.

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诉求和重构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5)关键词徐复观;艺术精神;现代性诉求;艺术精神重构摘 要徐复观在反省与批判.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