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电大论文>材料浏览

散文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跟李煜的凹凸面(散文)相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主题:散文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4

李煜的凹凸面(散文),该文是散文有关本科论文范文和李煜和散文和凹凸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散文论文参考文献:

散文论文参考文献 李约瑟难题论文

王雪茜

王雪茜 ,女,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高级教师.2008年开始诗歌和散文创作,已在数十家期刊发表数百首诗歌及若干散文.《散文选刊》曾选载《说给月亮听》等文章.2012年出版诗集《冰房子》.近年致力于随笔写作,已发表《寻找朝圣的方向》《谁人不迷惘》《每棵树都是自己声音的囚徒》等系列读书随笔.现任《满族文学》杂志特约编辑.

永别了!我相信今生今世/再也不会看见你/天主走过/他把我遗忘/却向你招手/失去了你/我才感到我是多么爱你

——[法]缪塞

他风流倜傥,精书画,谙音律,工诗文;他被称千古词帝,冠绝一时,醉拍阑干,拈花嗅蕊,快活似神仙.他崇尚的是春风暖雨、落絮飞雁的诗意世界.他陶醉于“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的声色犬马生活.他情场得意,嫔妃成群.他全神贯注于风花雪月、吟诗弄句中,不知不觉地将自我从刀光剑影的政治世界中疏离出来.

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史书记载,李煜生来相貌异于凡人,“丰额,骈齿,一目重瞳”,是说他脑门很宽(爱因斯坦就属于丰额类),牙齿重叠,有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故而取字重光.

天之子总是要有别于常人.传说中的黄帝长着龙脸,颛顼头上有角,尧的眉毛有八种颜色,禹的每只耳朵有三个孔,商汤的每只胳膊上有两个肘,周文王有四个,周武王眼高可以看见头顶上的太阳,周公旦是个驼背,皋陶的嘴像马口,孔子头顶凹陷像翻过来的屋顶……而骈齿、重瞳自古即被认为是帝王之相,“帝喾骈齿,舜目重瞳”(故舜名重华).周武王和孔子据传就是骈齿.司马迁《史记》中记载“项羽亦重瞳子”.被称为“造字圣人”的仓颉,几乎所有的画像都是四只眼睛,南宋罗泌的《路史·禅通记》考证说,仓颉是上古时期的一个部落首领,天生睿德,也曾自立为帝.实际上,被神话的仓颉应该是有四个瞳孔,即重瞳.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南北朝时期北齐开国皇帝高洋,十六国时期后凉建立者吕光,隋朝名将鱼俱罗,在史书的记载中都是重瞳.不过,鱼俱罗因生有重瞳,遭隋炀帝猜忌,被斩首于市,并没有成就帝王霸业.而李煜的结局更加悲惨.

即使是正史,也不可全信.野史的可信度就更低了.孔子首创的春秋笔法,左丘明概括为“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这种历史叙述方式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曲笔的一面.此外,作者的个人修养、知识水平等主观因素对史实的参与、政治权势对历史的篡改、社会认知的局限等都有可能使历史的真面目变得模糊乃至消失.

如今,从科学的角度看,骈齿不过是牙齿畸形,而重瞳只是眼睛的病理现象罢了.那些穿凿附会的说法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恭维之词.

李煜本来从没有觊觎过王位,喜浮屠,信佛教,性骄侈,好声色,他“冷笑秦皇经远略,静怜姬满苦时巡”,怕引起兄长的猜忌,还有意给自己起了“钟隐”“莲峰居士”这样表明自己志在山水的雅号.然而,历史却偏偏要开这样的玩笑.李煜的老子李璟曾在列祖灵位前发过“兄终弟及”的誓言,非要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景遂,名臣萧俨极力劝谏元宗说,从夏、殷以来,父子相传,是不易之典.但李璟根本听不进任何异己之言.李煜的哥哥弘翼担心自己的太子之位不保,公元959年,秘密毒死了叔父,但自己很快也追随叔父而去.李弘翼暴死之后,李璟打算立李煜为太子,礼部侍郎钟谟认为李煜德轻志懦,又笃信佛教,不是人主之才.李璟很不高兴,找了个理由就把钟谟贬官流放了.

作为第六子的李煜在哥哥们相继离世之后(李璟次子到第五子皆早亡),捡了个皇位,实属偶然.可惜,李煜压根就没有一点治国之才,当无数人为之头破血流的致命荣誉找上了他,悲剧就拉开了序幕.

李煜十八岁时娶了十九岁的娥皇为妃.娥皇是大司徒周宗的长女.名周宪,字娥皇.娥皇本是李煜父亲李璟的琵琶女.李煜好诗书多才艺完全遗传其父亲.《词史》曰“言辞者必首数三李,谓唐之太白,南唐之二主与宋之易安也”,虽属过誉之评,但也可以看出二李之文学成就不可小觑.李璟的名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确实不逊于任何一位诗词大家.娥皇有着令“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倾世美貌,在穿着打扮上又能引领时尚,首创了“高髻纤裳”“首翘鬓朵”两种妆容,引得南唐的女孩们纷纷效仿.《南唐书》里说,娥皇“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长得美又饱读诗书,自然是冠绝后宫.

李煜二十五岁登基为帝,立娥皇为后,夫妻二人志趣相投,琴瑟和谐.有一次,后主与娥皇在雪夜宴饮,喝到酣畅处,娥皇请后主起舞,后主曰:“汝能创为新声,则可矣.”娥皇“即命笺缀谱,喉无滞音,笔无停思.俄顷谱成,所谓《邀醉舞破》也”.元宗李璟就曾为娥皇的琵琶技艺所折服,把南唐宫中所藏宝物——烧槽琵琶赐给了她.中国古代有“四大名琴”之说,齐桓公的“号钟”,楚庄公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据传这把烧槽琵琶就是蔡邕制作的焦尾琴.

唐玄宗曾为道教写过一支大曲,用于祭献老子时演奏,名《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后此曲失传,到了南唐,通音律的李煜用尽方法找到了这首大曲的大部分曲谱,但流传过程中的散佚和变异,使得专业的乐工也难以恢复它的悠扬之音.娥皇却“以琵琶奏之,于是开元天宝之遗音复传于世”.大周后的音乐造诣可见一斑.不过当时同样精通音律的大臣徐铉认为,乐曲的尾声应节奏和缓,而此曲结束部分却高亢激昂,不得其解,询问一名音乐国手,国手预言,人为改变旧调曲风,不是好兆头.果然一语成谶.

除了通史擅乐,娥皇还是围棋高手.这也跟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南唐崇尚佛教,盛行下围棋,是围棋史上的重要时期.李璟、李煜都热衷围棋.当时的宫廷画家周文矩,画了一幅《重屏弈棋图》,真实地再现了中主李璟与人下围棋时的场景.这幅画在中国围棋史与中国绘画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中国围棋史上两个十分重要的人物都生活在南唐,那就是李煜的臣子贾玄、徐铉.而刚坐上龙椅的李煜,经常跟贾玄、徐铉以及娥皇一起切磋棋艺,把江山社稷丢在了九霄云外,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玩得不亦乐乎.有一次,被三朝元老萧俨撞见,萧俨十分生气,上前就掀翻了棋局,李煜十分震惊,责备萧俨说,你难道想效法魏征吗?萧俨也不示弱,回说,我不是魏征,陛下也不是唐太宗.李煜虽非明君,但本性宽厚,自此以后,收敛了很多.但江山颓败已成定势,纵有忠臣贤卿也难以拯救.

另外,娥皇既能相伴弹唱,共赏霓裳,又能采戏弈棋,同趣同心,李煜的创作热情自然高涨.“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李煜《一斛珠》)娥皇与李煜恩爱无间、如胶似漆的夫妻生活跃然词中.婚后不久,娥皇生下儿子李仲寓,几年后,又生次子李仲宣.可惜好景不长,婚后十年,娥皇突生急病,又因次子猝死病势加重.而当初的小妹妹女英此时已出落成倾城*,“警敏,有才思,神采端静”(马令《南唐书·昭惠后传》),娥皇病中,并不知才十五岁的妹妹已入宫多日.陆游《南唐书》记,“后偶褰(按:揭)幔见之,惊问曰:‘汝何来?’小周后尚幼,未知嫌疑,对曰:‘既数日矣.’后忿怒,至死面不外向”.在妻子病重期间,李煜与小周后频频约会.“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李煜《菩萨蛮》)一名男子,可以模拟女子的口吻写出这样的艳词,李煜与小周后之间的亲昵可见一斑.李煜的另一首《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更是写出了小周后青春年少之娇嫩容颜以及李煜对小周后的怜爱与迷恋.

丧子之痛加上丈夫的背叛,大周后二十九岁就香消玉殒了.

触目柔肠断,路遥归梦难,“珠碎眼前珍,花雕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李煜《挽辞》)与娥皇情深意笃的李煜对亡妻也有着难舍的痴情,想起大周后的绝世美貌,知己情怀,不禁悲从中来,提笔写下千字祭文安慰大周后的杳杳香魂,“呜呼哀哉!木交枸兮风索索,鸟相鸣兮飞翼翼.吊孤影兮孰我哀,私自怜兮痛无极……”(李煜《昭惠周后诔》)在娥皇病中衣不解带如侍双亲,在娥皇死后一夕变老,欲投井殉情,自称鳏夫的李煜,也只是一个可怜的多情人罢了.

李煜将烧槽琵琶与大周后同葬,“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李煜《书琵琶背》)睹物思人的李煜,写下了很多怀念妻子的作品.在瑶光殿之西,看到他和娥皇移植的梅花已盛开,而娥皇却再也看不见,不禁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失却烟花主,东君不自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陆游认为,“后主过哀以掩其迹”,我觉得失之偏颇.李煜本是性情中人,虽在大周后病重期间与小周后有染,但他爱大周后的心未减毫厘.况且,作为一国之主,李煜也并无掩饰自己的必要.马令《南唐书》记,后主连“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类的词流传于外都不介意,在迎娶小周后时又极尽侈靡,当时很多大臣作诗讽刺李煜和小周后,李煜也并不降罪于他们.由此推知,李煜当是率性真诚之人,娥皇若地下有知,当会原谅他的吧.

请你记住,当各种命运/逼得我与你终生永别/当痛苦、流亡和无穷的岁月/迫使这颗绝望的心枯萎/请你想到我悲哀的爱情,想到崇高的永诀/当人们相爱时/分离与时间都不值一提……请你记住,当在冰冷的地下/我碎了的心永久睡去/请你记住,当那孤寂的花/在我的坟墓上缓缓开放

——[法]缪塞

公元974年,宋兵大举进攻南唐.前面提到过,李煜有个十分信赖的臣子叫徐铉(官至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是北宋初年的文学家、书法家,官至散骑常侍).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里有一句评语说,“徐铉不负李后主”.宋太祖派兵大举进攻南唐时,徐铉曾奉命两度使宋,告太祖曰:“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太祖道:“汝以为父子分两家,可乎?”铉不能对.十一月,徐铉、周惟简再次入奏,徐铉道:“李煜因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也,乞缓兵以全一邦之命.”其言极恳切,与太祖辩,反复再三,声气愈厉.赵匡胤辩不过,拔剑而起,怒斥徐铉:“不须多言!江南国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徐铉不敢再言.由此可以推断,徐铉事南唐时,还是忠贞无二、一心事主的.

公元974年,宋兵攻克金陵(南唐首都,今南京),李煜降宋,被送到汴京(今开封),封为违命侯.南宋史学家王铚(其父王萃为欧阳修的学生)在他的笔记小说《默记》中记载,宋太宗某日问给事中徐铉是否见过李煜,徐铉回说,没有皇命,哪敢私见.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太宗命徐铉探视李煜,“顷间,李主纱帽道服而出,铉方拜,而遽下阶引其手以上.铉辞宾主之礼,李主曰,今日岂有此礼.铉引椅少偏乃敢坐.后主相持大哭.及坐,默不言.忽长吁叹曰,当时悔杀了潘佑、李平.铉即去,有旨召对,询后主何言.铉不敢隐.太宗闻之,大怒.”此段记载中的徐铉已不复南唐时一心护主的直臣形象.

公元978年,七月七日,身为阶下囚的李煜回忆以往的宫廷生活,心绪难平,愁闷异常,借酒浇愁,命故伎作乐,信手写下千古绝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传说“虞美人”词牌原是歌咏虞姬的,虞姬乌江边自刎后,她的鲜血浇灌出粉红色,紫红色等艳丽花朵,在万绿丛中如蝴蝶,如美人一般惹人怜爱,故名虞美人.虞美人后来演化成词牌名,以美人之名名花草,以花草之名名词牌,相得益彰.辛弃疾写过一首《虞美人·赋虞美人草》:“当年得意如芳草,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衽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清代诗人许氏的一首《虞美人》:“君王意气尽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 均属本意之作.后世流传的《虞美人》虽题材不拘一格,但大多还是借吟咏花草美人抒怨愁离恨,李煜的《虞美人》即是如此.

亡国之君,阶下之囚,罪莫大于心不死.哀思故国之曲传出赐第之外,宋太宗不由得发怒,又听徐铉说辞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句,立即用牵机药赐死了李煜.宋太宗毒死李煜的这天正是李煜42岁的生日.那么,跟宋太宗告密的人真的是《默记》所言的徐铉吗?能够接近李煜,让李煜没有防范的人似乎只有徐铉,徐铉自然是最大的嫌疑人.而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曾记载过徐铉的为人处事,“徐铉从煜至京师,上召见铉,责以不早劝煜归朝,声色甚厉.铉对曰:‘臣为江南大臣,而国灭亡,罪固当死,不当问其他.’上曰:‘忠臣也.事我如事李氏.’”《宋史》中沿用了这一段史料.可以推知,徐铉并非贪生怕死之人,也非卖主求荣之臣,被传成密探应属不实.《十国春秋》里说,“徐铉求见后主,遂以悔杀潘佑之言奏于太宗,此出宋人小说,盖诬善之辞” .笔记小说,本就不可作为历史实录.

牵机药是古代帝王赐死近臣和妃子常用的,中药名为马钱子,主要成分是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过量服用马钱子会出现颈项僵硬、瞳孔放大、呼吸急促甚至抽搐的症状,如不及时抢救,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李煜又是酒后服药,药借酒力,引起全身抽搐,最后头部与足部佝偻相接而死,即头脚相连,腿身僵直,状似牵机(一说身体状如手工布机,一说状如弓),故而此药叫牵机药.牵机绝非自李煜始,但牵机却因为李煜而广为人知.

实际上,李煜之死,正史并未明确记载是被毒杀,南唐旧臣说李煜是“病卒”,《宋史》中只说“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废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吴王”.最先记载李煜是被牵机药毒杀的是王铚的《默记》,后世关于李煜被毒杀的根源皆来自于此.《默记》的大部分史料来源于徐铉的《江南录》和龙衮的《江南野史》.而《江南录》并未说李煜是被毒杀,《江南野史》说李煜“卧疾而卒”.关于李煜的生日七月七日,南唐旧臣所著的《江南录》《江南野史》《江表志》(郑文宝)与《江南别录》(陈彭年)全无记载.事实上,已沦为阶下囚的李煜,并没有卧薪尝胆的复国之心,宋太宗当没有杀死他的必要,可以作为印证的是马令《南唐书·后主书》,“太平兴国三年,公病.命翰林医官视疾,中使慰谕者数四.翌日,薨”.据此可知,宋太宗对一个毫无政治追求的舞文弄墨之人是宽怜有加的.派去视疾的不是背了密探黑锅的徐铉,而是翰林医官.那么,为何历代百姓宁信王铚的笔记而不信正史的记载呢?这就要追溯到正史的“史外之音”了.即宋太祖赵匡胤暴毙之谜及宋太宗赵光义继位的逆法性以及野史作者的政治倾向性.

《宋史·太祖本纪》中对宋太祖驾崩的记录极其简单,“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至于死因,压根就没提.民间对宋太祖之死却流传有多种版本.较有影响的“烛影斧声”一说,来源于北宋僧人文莹撰写的一部笔记体野史《续湘山野录》,文莹说,太祖未得天下时,与一道士过从甚密,道士预言,太祖日后必将得帝位.太祖践祚十多年后,又问道士自己的寿命多少,道士告诉他,十月廿日夜,如果晴,那么还可以延寿十二年,否则,就抓紧安排身后事.到了十月廿日夜,星斗明灿,太祖刚觉得心头大喜,转瞬之间“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于是赶紧召见开封王(太宗赵光义).兄弟对饮,宦官、宫妾都退避庭下,只远远望见烛影之下,太祖举起柱斧,一边戳雪一边回头对太宗曰:“好做,好做!”当天夜里,太宗留宿于禁内,快五更天时,太祖驾崩.太宗按照遗诏在太祖灵柩前即位.

李焘认为文莹的“烛影斧声”一说经不起推敲,一则太祖达生知命,二则太祖招太宗留宿禁内也不可信.况且太祖不豫(有病),按常理不可能至殿庭戳雪.我认同李焘的观点.赵光义在烛影下用利斧劈死了赵匡胤,应属无稽之谈.史料记载的柱斧尺寸都不大,用来当杀人凶器显然不可信.即使赵光义要夺位,也不会弱智到如此露骨,况且野史中说赵光义擅长下毒,屡有前科.后蜀降王孟昶、吴越国主钱俶,据传都是死于太宗的毒酒.这也间接印证了野史的不靠谱.笔记和野史作者们想当然地认为,宋太宗既然连情深意笃的亲哥都能杀害,并在即位后接连迫害死自己的弟弟和侄子们,毒死一个亡国之君就更不在话下了.

对于语焉不详的史实,人们只愿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那一部分.

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当过去的奢华终成一梦,当娇艳的红颜日渐苍老,春花秋月,不过是别人眼中的风景,东风婀娜不过是徒增烦恼.雕栏玉砌犹在,却已不是昨日的主人.故国不堪回首,是悔恨?是悲愤?是无奈?那一番滋味令人难以消受.车如流水马如龙的胜景只能在梦里喧闹,醒来时刻只有满脸泪水,“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亡国后的李煜,脱离了艳词靡句的局限,写出了许多流传后世的不朽词章.“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不无道理.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国破家亡的沧桑巨变,从一国之君沦落成阶下之囚的巨大落差,使李煜的词风也发生了质变.李煜早期的词,柔靡、艳丽,多写宫廷生活、男女私情,不乏“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揉之作.如同花房之中的牡丹,够富贵,够香艳,却柔媚造情,浮华乏骨.亡国之后的李煜,“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王铚《默记》),“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李煜《破阵子》)三千里地山河,月寒秋竹冷;四十年来家国,往事终成空.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这倒不是说超越了“身世之戚”就必然达到了大境界,也不是说亡国之悲的格调就必然高于男女爱情.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李煜《菩萨蛮》)与“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相较,“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李煜《渔父》)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对照,诗歌品质高下立判,苏词欧词的境界全出,浅词淡句中也可饱含人生哲理.以亡国为界,当命运的毒针扎进骨髓,尝遍人生悲欢离合的李煜,后期的创作的确已从“小我”的无病中超越出来,境界开阔,使“许多读者能从其作品形象中联想和触及一些带有广泛性质而永远动人心弦的一般的人生问题,在情感上引起深切的感受” (李泽厚《美学论集》) .

清人郭麟在《南唐杂咏》里这样评价李煜:“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李煜为王,是南唐的不幸,却是词家的大幸.中国历史不需要一个庸碌的帝王却难得一位杰出的词人.“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门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李煜《渡中江望石城泣下》),鸣国丧之悲,郁于中而泄于外,沉郁悲怆.天翻地覆的不适之哀,绝望无助的肺腑之痛,忧懑哀怨的体验之真,使李煜的黍离之悲延续了《诗经·黍离》的美学气质与美学风貌,也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亡国遗民深沉的民族心理.

马克思说,“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文学亦然.韩愈在《荆潭唱和诗序》中则概括了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即“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也即纳兰性德说的“往往欢娱工,不如忧患作”.这恐怕是李煜的亡国诗被人推重的一个主要原因吧!但,若说李词终成大气象,登峰造极成一代词宗,我认为也属过誉.从李词的内容来看,忧则深似一江春水,但缺少愤激的火山喷发式的情感容量;悲则悲如阑珊春意,但并无金刚怒目般的剜骨壮气.归根结底,他的词仍然是扎根于个人的苦乐哀愁中(只是他的帝王身份异于普通人罢了),并不怀有对整个人类普遍命运的深沉关注,既无忧患也无反思,只有杜鹃啼血般的悲鸣.从李煜的性格来看,被俘前胸无大志,耽于享乐,多情放纵;降宋后忍辱偷生,得过且过,懦弱无能.

李煜降宋,小周后亦跟随,并被封为郑国夫人.宋太宗临幸小周后一事,最早也是出于《默记》.说宋太宗赵光义垂涎小周后的美色,多次强留小周后于后宫,并规定小周后定期进宫参拜.小周后每次回宫都要大哭一场,还要把李煜痛骂一顿.《南唐书》中神采端静的小周后与《默记》中“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的泼辣小周后,很难重合.郑文宝《江表志》《南唐近事》与龙衮《江南野史》中并无小周后痛骂李煜之事.依据徐铉、汤悦奉太宗之命而编的《江南录》为基本线索而成书的马令的《南唐书》和陆游的《南唐书》也均无“小周后骂李后主”的内容.但徐铉、汤悦和郑文宝都曾亲事后主,没有录入此事也属正常.明人沈德符《野获编》中记载,“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又记元人冯海粟在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明人姚士粦在《见只编》中说:“余尝见吾盐名手张纪临元人《宋太宗强幸小周后》粉本,……后闭目转头,以手拒太宗颊.”有人论证说,《野获编》的作者沈德符,《见只编》的作者姚士粦,临摹元人《宋太宗强幸小周后》的张纪都是浙江嘉兴人,王铚在写《默记》时正隐居浙江嵊州(今属绍兴),浙江嘉兴、绍兴在五代十国时是吴越国的领地,且吴越国正是南唐的邻国和近敌,此说法就更属主观臆测了.

宋太宗在大部分野史中是以登徒子的形象出现的,这当然不能排除政治和意识观念因素对史学家与其历史著作的侵入、钳制与干扰.南宋张烺《烬余录》载,后蜀主孟昶降宋后,他的妃子夫人被掳入宋宫,为宋太祖所宠.赵光义素慕夫人,一天夜晚,太祖生病就寝,赵光义前往探视,呼之不醒,遂乘机对夫人动手动脚,太祖被惊醒.接下来就发生了那场“烛影斧声”的疑案,太祖蹊跷死去.野史《铁围山丛谈》记载的却是另一副面孔的赵光义:一日,赵光义随从太祖在苑猎,夫人陪伴在太祖身旁.赵光义调好弓矢引满弓似要射兽,却突然间回射夫人,一箭毙命.原因在于赵光义认为女人是误国的祸水.野史的不足为据可见一斑.

可以肯定的是,李煜死后,小周后经不起悲苦哀愁与绝望惊惧的折磨,几个月后追随李煜而去.一场繁华终落幕,徒剩后人唏嘘声.

该文总结,本文论述了关于散文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李煜和散文和凹凸相关散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父亲的尖刀(散文)
我未必就能准确地知道它的来处,但我必定能准确地预想到它的去处 在那个阴暗的角落,阳光不曾光顾,时光不绝如缕,它曾经的油光滑亮、锋芒毕露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黯然生涩、锈迹斑斑 我不会把它拿起,也.

感受物语(散文)
主编您好,我这里有几位学生的作品,您看能用否如果行,可以按要求订阅刊物 我先将作品发您邮箱,期待您的回复 谢谢老师 假日无事,闲坐家中,见窗外湖面,风起微澜,远山重叠,镜湖如珀 取一顶草帽,着一袭长衫.

小满(散文)
湖北 张颢一年有四季,四季有二十四节气 春华秋实的轮回始于“立春”,待到“小满”之后,夏季的风扑面而来,世间万物呈现最热烈最奔放的姿态;“处.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