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发表论文>材料浏览

思想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李鸿章洋务思想探析方面硕士论文范文

主题:思想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5

李鸿章洋务思想探析,该文是思想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与李鸿章和洋务和思想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思想政治工作杂志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

1 处千年未有之变局,遇千年未有之强敌

18、19 世纪的世界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纷纷抓住历史机遇进行产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逐步走向近代化,领先于世界发展之大势,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

而此时位于世界东方的清王朝还在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从而脱离世界发展大势,落后于世界.其实满清王朝建立初期,曾一度实行开明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经历了“康乾盛世”,国家一度出现了“歌舞升平”的景象,但这仅仅是建立在儒家思想和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几千年来封建腐朽制度的回光返照,并不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而出现的繁荣景象,因此这种“繁荣”并没有持续很久,满清王朝代表的封建腐朽的专治制度很快走上了衰败的道路.

英法等国以为突破口,凭借着坚船利炮向中国发动了两次战争,打开了清政府的门户,西方列强纷至沓来瓜分中国,使中国逐步丧失主权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次战争的失败,使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的清朝统治阶层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愚昧和落后,因此才有了“开眼看世界”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进步思想的提出.李鸿章更清醒地认识到,“我朝处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和“遇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①、“华夷混一局势已成,我辈岂能强分界画”②,中国已经不可能再与世隔绝,必须要正视现实,认清时局、变革自强.继而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批旨在挽救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官僚士大夫掀起了一场“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2 从儒家的“经世致用”到“喜谈洋务”思想的转变

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根基,明清时期儒学大夫追求“经世致用”思想,一方面注重文章典籍学习和研究,一方面关注社会现实,学以致用.但是从程朱理学、宋明心学开始儒家学子们开始空谈心性、不谙世事,经世之学逐渐衰落.出身于士人家庭的李鸿章受家族影响,从小苦读孔孟之书,精通四书五经,但也对宋学义理、经世之学等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少年时期的李鸿章科考顺利,并于1845 年入京会试之时拜曾国藩为师,学习经世之学.在曾国藩的影响下,李鸿章既潜心治学、又关注时事,力图学以致用,振国兴邦.随着李鸿章见闻的增长,其思想逐步由传统的儒家*思想向经世致用的进步思想演进,这也为他之后开展洋务运动提供了思想支持.

1862 年,李鸿章直至此时才开始和洋人打交道,在与洋人交流的过程中他逐步认识到西方列强之所以强大,其根本是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要想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实现国家富强必须要效法西方,进行变革,开展洋务.但是这一思想遭到了顽固派的反对和嘲讽,李鸿章义正言辞地回击道“: 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人人怕谈,厌谈,事至非张皇即鲁莽,鲜不误国.③”表现出李鸿章对时局的清醒认识和“时不我待”的进取气魄,也体现了其传统的儒学经世致用思想和西方先进文化的交汇融合,形成了李鸿章自己的洋务思想.

3 李鸿章洋务思想概述

3.1“外须和戎,内须变法”———洋务运动的总纲领李鸿章从“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和“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的认识出发,揭示了开展洋务的两条原则———“外须和戎,内须变法”,以此作为洋务的总纲.李鸿章在上海期间与洋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中国与西方在各方面的实力差距过于悬殊,“彼之军械强于我, 技艺精于我”,“ 有用之财,无用之才,均未易与数强敌争较, 袛有隐忍徐图”④.他在万般无奈之下为了自强变法争取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做出了一定程度上的牺牲,也是最佳选择.“外敦和好, 内要自强.⑤”,可见李鸿章提出这一纲领其目的是希望中国以牺牲小利来换取发展的宝贵时间,虽然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但也如所说:“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 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⑥李鸿章提出的这一洋务总纲领辩证地看待也有其一定的积极影响,为接下来的洋务运动争取了时间,提供了理论纲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3.2“师其所能,夺其所恃”———洋务思想的中心内容

李鸿章的洋务思想随着对西方了解的不断深入以及洋务运动的开展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西方列强的入侵,他亲身体会到了洋人的船坚炮利,对中西间的军事差距感叹道:“中国但有开花大炮, 轮船两样, 西人即可敛手.”⑦于是李鸿章为了缩小军事差距,从仿造西洋船炮、创办军事工业入手,期望实现“自强”维护统治.但是随着自强和求富思想的演进,李鸿章意识到中国社会在西方列强的侵略践踏下已是千疮百孔,唯有因势变法才能寻得出路.于是,他的洋务思想又深入到了制度改革层面,改革教育制度,选拔优秀人才,派遣留学生去欧美学习先进技术等等.这些洋务措施充分体现了李鸿章办洋务的主观动机不是要打破旧轨,而是要通过新物来填补旧轨的裂缝,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不过这种填补的本身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历史必然.正是这种历史的必然性让一个捍卫传统的儒家士子走出腐朽的桎梏,开始了走向近代化的行程.

3.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的理论原则

身处中西文化交锋、历史变局之际的李鸿章,在进行洋务运动时承受着封建顽固派的种种阻挠.为了减少洋务运动的阻力,李鸿章以中体西用思想作为其效法西方的理论原则.这一理论使西学在不危及中国传统文化主体地位的情况下,以“用”的身份进入中国进行传播,减轻了洋务运动的阻力,开创了当时历史条件下学习西方的一种可行模式.在它的指导下,李鸿章的洋务思想从器物到制度,由表及里,渐次深入地带领中国进人了近代化.

4 李鸿章洋务思想的评价

4.1 继承和发展“师夷制夷”思想,进一步促进了国人思想解放

战争爆发以后,清朝政府战败割地赔款,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时局动荡使得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一批追求经世致用思想的官僚士大夫开始关注时事,开眼看世界,救亡图存,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李鸿章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及抵抗列强侵略过程中,深感到西方国家的政教文物、武器装备皆强于中国,为了缩小与西方文明的差距,他继承了前辈们“师夷制夷”的进步思想,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更强调学习先进制度的重要性,只有器物与制度相辅相成,才能不断提升综合国力,以实现自强求富和制夷.可以说,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是对“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所含内容更为广泛和更具进步性,进一步促进了国人思想解放,为近代化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4.2 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文明有机的融合起来

李鸿章出身于士人之家,自幼接受着四书五经、*纲常等儒学的熏陶,他对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之至,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否定儒家文化和封建专制制度,于是当上层建筑出现裂缝时,他也只是对其小修小补,没有更进一步.两次战争的失败,标志着“天朝上国”自居的清朝政府已经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其封建统治的思想根基———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文化也被西方工业文明所打败.

在这种情况下,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开明的官僚士大夫开始突破陈规旧俗,推行洋务、变法自救.但其根本目的仍是自救,维护封建统治,而没有顺应时代潮流,变革政治制度,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李鸿章在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提下,采取“中体西用”的方式来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工业文明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洋务思想,并促进了近代化的发展,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4.3 李鸿章洋务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但是由于这一过程贯穿于中西思想文化激烈碰撞的殖民战争时代,再加上李鸿章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儒家思想对其影响可谓是根深蒂固,这就决定了李鸿章所做的一切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而不是顺应时代潮流除旧布新.所以只能说其洋务思想在促进国人思想解放以及推进中国近代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而不能称之为成功.他的洋务思想最终没有发展到推翻清王朝腐朽统治,建立顺应时代潮流的新制度的高度,没有触及最本质的政治制度变革,只是对千疮百孔的中国社会的小修小补,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此文点评:该文是一篇关于思想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李鸿章和洋务和思想相关思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李鸿章的最后时光:《辛丑条约》不愿签全名
备受诟病的“卖国外交家”大清国本没有“外交”的概念,所有的外事统统归于“洋务” 洋务运动的首领李鸿章,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大清国.

李鸿章之泪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生于1823 年 其家族世代以耕读为生,至其高祖时,靠“勤俭成家,有田二顷” 李鸿章20 岁时奉父命赴京赶考,途中赋人都十首,欲“遍交海内知名士.

李鸿章有多富
李鸿章女儿李菊耦的陪嫁有多少,已无从查起,但从她后人透露出来的只言片语仍有蛛丝马迹可寻 房产是她后人提到次数最多的 张佩纶与李菊耦结婚后,一段时间住在天津北洋衙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才双双到南京定居.

泥人张巧赚李鸿章
清光绪年间,天津出了个善于捏泥人的艺人,名叫张明山 据说他与别人闲聊时,袖里藏着一团泥巴,趁说话之际,他把手伸进袖口, 几下便把对方的塑像捏出来了,而且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令人惊叹 由此得了个&ldq.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