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美育教育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与地理美育教育瓶颈与路径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主题:美育教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6

地理美育教育瓶颈与路径,该文是美育教育有关论文范本与美育和瓶颈和路径研究类本科论文范文.

美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美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地理教育杂志地理教育期刊医学教育管理杂志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摘 要]美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铸造学生完整和谐人格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目前,美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往往被忽视.国办发〔2015〕71 号指出: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是德智体美“四育”中的短板.学校各课程教育是美育实施的一条重要途径,致力于探索基础教育地理美育教育的瓶颈及路径,为尽快补齐美育教育的短板做出地理教育应有的贡献就尤显迫切和重要.

[关键词]地理美育;瓶颈;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8) 11-0032-04

1999 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正式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得到确定,美育提上了学校教育的工作议程,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目前美育还是德智体美“四育”中的短板.国办发[2015]71 号指出:“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并强调“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挖掘不同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美育资源”.因此,地理教育作为中学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实施美育教育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而言,人们对地理美育教育内涵的理解仍出现偏差,对地理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仍认识不足,对地理美育教育的内容及手段等方面的研究仍较薄弱,地理美育教育发展处于瓶颈阶段.如何致力于探索中学地理美育教育的瓶颈及路径,为尽快补齐美育教育的短板做出地理教育应有的贡献就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

一地理美育教育的含义

1793 年德国伟大诗人、剧作家和美学家席勒首次在其代表作《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出“美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及其意义等做了系统的阐述,将它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这本书也成为审美教育独立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1].此后,教育家、美学家们不断探索,各抒己见,二百多年来对美育的含义提出了上百种见解,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四种:(1)美育是艺术教育.这一观点主要源于东西方古代的美育思想与实践.(2)美育是情感教育.这一观点被大多数哲学家、教育家如王国维、蔡元培等所主张.(3)美育是完整人格教育.持这一观点者认为美育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审美、爱美、表现美及创造美的教育实践活动,陶冶受教育者的情操,培养其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使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成为完整人格的人[2].(4)美育是大美教育.持这一观点者是受马克思美育思想“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所启发.大美教育相比艺术教育,目标更远大,以求造就和谐发展的“美”的人;功能更巨大,促进受教育者审美素质的发展和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并对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内容范围更大,涉及自然界和人类精神领域的具有审美特征的全部领域;集大成之大,集各科美育内容之精华,探索教育的普遍规律,以助于大目标、大功能、大教育的实现[3].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新时期的美育(Asthetische Erziehung)是完整人格教育,是心灵教育,其通过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作为具体媒介,借助学生心理活动的特殊范畴,培养其良好的审美意识、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情操以及一定的审美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具有美的理想及美的素养,形成完整和谐的人格.

因此,我们认为地理美育教育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选取直观生动的美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激发学生的情感,陶冶其性情,培养其高尚情操和理想追求,提高其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开发学生的生命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完整和谐人格的一种教育形式.

二地理美育教育的功能

席勒说过:“若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先使人成为审美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陶行知要求把培养“真、善、美”的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地理美育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相结合,从而促使学生走向更高层次的人文精神建设境界.中学地理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研究人地关系,具有丰富的独具特色的美育要素与美学特征,这为地理学科实施学科美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一场美的地理教育盛宴.地理美育教育能以美启智,使学生获得真知、启迪心智、开阔视野、发展思维能力;能以美导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德修养,美化学生的心灵,形成完整人格;能以美育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不断提高其表现美及创造美的能力.由此可见,地理美育教育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地理美育教育的瓶颈

1 美育教育领导体制缺失

虽然提倡德智体美“四育”并重,但中学美育至今还没有完整的领导体系.每一所中学都设置了以学生管理体制为主要依据的德育系统(副校长- 政教处- 年级组长- 班主任-班级学生)、智育系统(副校长- 教务处- 教研组长- 科任教师- 班级学生)、体育系统(副校长- 体卫处- 体育教研组长-体育教师- 班级学生),在这些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形成了各司其职、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工作局面,但却没有包括美育系统.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几乎没有专门分管美育的处室.中学的“三好学生”,指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不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由此可见,相关教育部门普遍存在着对美育忽视的态度.

2 地理美育教育观念模糊

反映出的突出问题就是人们对地理美育教育的内涵、重要性及教育观念的认识存在很多不足和误区.

(1)对地理美育教育内涵的认识存在误区.不少教师和学生不知道美育为何物,或者只是一知半解,甚至存在一些误解,要么将美育视作德育或情感教育,要么将美育等同于美学理论的教育或艺术教育.美育与道德教育、艺术教育、情感教育、美学教育等范畴之间的关系一直纠缠不清.

(2)对地理美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偏差.不少教师和学生错误地认为美育等同于一般的知识教育和技术教育.(3)对地理美育教育持功利态度.近年来由于受到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中学逐渐形成了一种唯分数论的教育功利化倾向,地理美育教育的成果不能立竿见影,因此诸如美育一类的素质教育课程在教育观念上就已经被忽视和冷落,从而日趋薄弱.

以上认识的偏差和误解严重制约了我国美育学科地位的确立,已经成为地理美育教育发展的瓶颈.[4]

3 地理美育教育实践存在的误区

(1)美育教育局限于艺术教育,美育片面化.美育课程就是艺术课程,这是目前普遍认同的.不少学校将美育与艺术教育简单画等号.美学家亚奎斯·巴赞认为艺术与人类的某一根深蒂固的本能一致,如果使这种本能得到表现,就能给人带来愉悦.但艺术教育只能培养人的艺术素养和对艺术的创造能力,并通过艺术形式提升人的审美能力,因此,艺术教育只能是学校审美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美育教育应该寓教于“美”,应该在各学科(不单是艺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科本位,挖掘学科中的潜在美,进行美育教育.

(2)美育教育从属于德育,地理美育的独特功能弱化.目前,仍有不少学校把美育划入德育范畴,这种观点是狭隘、有失于偏颇的.将美育从属于德育,忽视了美育在塑造人才方面的独特功能.

(3)美育教育让步于智育,地理教育功利化.地理教育背离自身宗旨和规律的功利性倾向日益严重,重智育,轻德体美;重考试分数,轻全面发展;地理考试分数成了教师和学生的命根子,升学成了终极目标.为此,地理教师加班加点补课,考什么就教学什么,搞题海战术,学生成了做题、考试的机器.学生掌握的地理知识难于转化为能力和信仰,其社会性难于生成,其和谐发展也难于实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虽然分数较高,但综合素质不高,难成大器.

4 地理美育教育课程滞后

在我国,学科教育美学的思想早已有之,如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特别是中国近代,梁启超、蔡元培等教育家就提出“审美教育”新思想.蔡元培提倡美学、践行美育,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学科美育占有重要的地位,曾一一列举了各门学科与美育的关系.随后,不少教育专家和教师积极投入于学科美育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一些专家还专门出版了有关美育教育方面的研究论著.

有关地理教学论和美学关系的研究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有所涉及,地理新课程标准中也已列入了美育的维度,提出了审美的要求.到目前为止,不少地理教育专家和地理教师均积极投入到地理教育美学或美育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公开发表相关论文约300 多篇.但研究的视阈多集中于地理教育美学方法的功能理论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缺乏基础理论的支撑,缺乏理论和实践体系的总体把握.专门研究地理美育的著作有黄京鸿主编、2001 年8 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中学地理教师继续教育选用教材之一:《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美育》,书中对中学地理美育做了系统和全面的阐释,重点放在地理学科美育价值、美育目标确定、美育内容选择及审美化地理教学的基本原理与操作.这有助于中学地理教师更新地理教育理念,提高审美化地理教学能力,促进师生地理素养的全面发展.但其关于地理教育审美观、地理美育的本源问题等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5].

总的来说,我国地理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仍是较为薄弱,以审美来统辖地理美育教育的理论研究更是很少有人问津.地理美育教育课程滞后.

5 地理教师美育教育能力不强

(1)高校地理师范生美育教育缺失.美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地理师范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目前,高校的美育远不及德育、智育、体育完善,美育在我国高校教育中的处境窘迫.对高校美育的功能认识不足,对美育内涵理解错误以及在实践中存在课程滞后、师资匮乏等问题,导致高校地理师范生美育教育缺失,审美活动匮乏.地理师范生或只好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专业课及英语的学习中;或醉心于各种流行文化的刺激;或沉溺于网络游戏.在高校学习生活中,地理师范生难以从中获得审美愉悦和心灵净化,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不强.

(2)在职地理教师美育教育培训不足.就目前而言,中学地理教师不管是职前还是职后,接受过较为系统的美育教育理论学习的地理教师很少,因而能胜任地理美育教育的师资匮乏.由于师资限制,美育师资多以中文或艺术领域里的教师兼任.由于受到所学专业的限制,语文教师容易将美育课上成美学知识的简略课或文学鉴赏课,而忽视其他艺术美的陶冶作用;艺术类教师容易将美育课上成艺术普及课,而忽视审美基本理论的传授和审美具体方法的指导.[4]

四地理美育教育瓶颈的路径

1 完善美育教育的管理体制

近年来,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教育方针促进了美育学科的建设,为了进一步把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到具体的美育教育活动中,建立并完善美育管理体制就显得刻不容缓.教育主管部门需设立学科美育教育管理机构,规划、督导和组织各学校学科美育教研活动,进行教学评估,定期检查实施情况,使学校审美教育经常化、制度化.每所学校则需结合各自的情况,建立和健全学科美育的教学制度、课程标准,确保学科美育教育的实施.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都要不断探索、总结、提高美育教育的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学科美育教育的持续深入推进.

2 树立“大美育观”

恩格斯早在《反杜林论》中就指出普通学校学科教育要进行“关于美学方面的教育”.蔡元培认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在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中,学科美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987 年,滕纯先生提出“大美育”,认为应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个方面,对所有学生实施全面的美育.美育教育应着眼教育整体的美育化,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和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因此,地理教师要运用美学法则,在地理教育实践中,充分挖掘教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把传授地理知识的“真”和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善”统一起来,引导学生“求真”“向善”“崇美”,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认知和审美能力的和谐发展,更好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 加强地理美育教育科研工作

地理美育教育研究应以地理学、教育学、美学、心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学等为指导,以大规模的教育调研为基础,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系统论、美学理论、教育理论、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运用对立统一、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观点,采用理论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将文献研究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综合分析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等进行综合研究.

4 构建地理美育教育课程新体系

在教师教育变革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广阔视野中,在深入分析地理教师教育课程研究现状,全面了解本科院校地理师范生综合素质状况等的基础上,以中学地理教育为立足点,以地理学、美学、教育美学、教育学、心理学、*学、地理教学论、传播学、系统论及信息论等理论为指导,以高师地理教育、中学地理美育科研成果为素材,以“真善美融合”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运用美学理论的原理和方法,从地理教师的形象美、地理教材的内容形式美、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设计美、教学环境美、教学评价美等方面,构建从美学视野即东方美学真善美合一的理念、西方美学真善美统一的理念和马克思主义美学真善美同一的理念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观照地理教育的地理美育教育课程———地理教育美学.全面而系统地阐释地理美育教育现象,揭示地理美育教育规律,建构地理教育美学的主体结构,拓展地理教育的理论视野,对中学地理教育做全方位的审美*,并进行相应的实验实践研究,探寻提高地理美育教育效率的最佳方法和途径.着力探究如何使地理教育按照美的规律运作与发展,从而通向至美纯美的境地,以提高当代地理教育的整体质量.充分发挥地理美育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指导地理师范生及在职地理教师如何立足地理学科本位,创设地理美育教育情境,追求真善美相融合的美的地理教育,构建一个地理教育美学的全新体系,展开一片宏大的地理美育教育理论视野,演绎一种热烈的师生共同实现生命价值的生命追求[6].

地理教育美学既是美学在地理教育中的应用,又是地理教育向美学的升华.其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理论体系构建等都是很值得地理教育研究专家及地理教师不断思考、探索的课题.地理教育美学建设要更加关注科学体系,向科学性、开放性发展,研究方法应趋向多样综合,努力在基础理论支撑、理论和实践应用体系总体构建等方面加强创新.以此作为师范生的必修课程或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课程,才能全面系统地培养每一个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学科美育教育能力.

5 提高地理教师的美育教育能力

地理教师应该是“美”的教师,只有具有较强的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才能有较强的美育教育能力.

(1)开设高校地理教育美学课程.地理教育美学课程的开设将有助于全面提升高等师范院校地理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审美素养和综合竞争力.在地理教育美学课堂上,地理师范生将探索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中学生进行发现美、感知美、理解美、创造美.使中学生认识、感受到教育和学习活动并非只有艰辛和劳苦,更有欢乐和满足,从而自觉地追求地理教育的审美价值,感受美和幸福.当地理师范生走上中学讲台时,便能通过美的地理教学内容、美的地理教学形式和手段等,让中学生享受地理课堂,认识丰富多彩的地理现象,了解和欣赏地理环境的自然美与和谐美.

(2)成立中学地理美育师资培训中心.在地理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上可以成立专门的“地理美育师资培训中心”,对地理教师进行短期培训,注重教师的培养和优化;同时成立专门的“地理美育教研室”,促使地理教师在相互交流研讨中审美能力得到共同提高,确保美育观念渗透在全部的地理教育活动中,提升地理美育师资力量.

(3)挖掘地理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美育资源.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人地关系.因此,地理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美育资源也可以分为三大领域:地理自然美、地理人文美及人地关系和谐美.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要努力挖掘地理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美育资源,运用形象的语言,通过描写、叙述、比兴以及音韵等艺术手法,将地理知识与美学知识“挂钩”,从而提高学生地理的审美能力,陶冶其情操,促其感悟如何从地理美的角度创造和谐美丽的世界.例如,地理教师在教学“长江三峡”时,可作如下描述“: 船行峡中,峰回水转;仰望云,如同一线;俯视江流,咆哮如雷”,如此运用有关描写地理景物的佳句进行教学,可激发学生对地理的美感和兴趣.总之,只要教师平时注意,善于积累,到时就可信手拈来,脱口而出,收到很好的美育效果[7].

(4)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展现地理美.地理学科包含许多独具特色的美的因素,地理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科特征,充分挖掘其中美的内涵,并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展示美,让学生以自己的审美方式去发现美、创造美,体验美的愉悦.例如,一曲雄伟的《长江之歌》视频,能让学生在激昂的旋律中去领略滚滚长江的气势.电教系列片《话说长江》《话说运河》等,不仅能展现这些江河的自然美,而且也能反映五千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创造的灿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还能深刻地体会到我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无比智慧,从而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7].直观教学手段包括地理图表、仪器模型、标本、投影片、录像带、课件、电视、电影及现代信息技术如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地图等.直观教具、直观教学手段能鲜明生动地反映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表象,把某些抽象的地理事物具体化,使学生耳闻目睹,如临其境,体味到直观美、艺术美,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从而为学生理解、掌握地理知识,形成正确而深刻的理性认识奠定基础.教学中,地理教师应用地理感性材料时,应使用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对所教学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形象描述.在直观方法的基础上还要运用逻辑方法对知识加以深化,形成理性认识,不能为直观而直观.

六、结语

地理学科是一门极富美学特征和美育功能的学科,但目前在我国学校地理教育中挖掘美育的内容,以及探讨更好地实施美育的途径等方面,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均较少.为了更好地突破地理美育教育的瓶颈,寻找突破口,我们认为以下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加强地理美育教育科研工作,认识地理美育教育不但包括艺术美,还包括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对学校地理美育教育进行重新定位和现代建构.加强地理美育教育的渗透与融合,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地理美育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健全学校地理美育教育工作领导机构.探索建立学校地理美育教育评价制度.重点探索将地理美育融入地理教学之中,挖掘地理学科所蕴涵的丰富地理美育教育资源.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将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有机整合,发挥各个学科教师的优势.围绕地理美育教育目标,形成地理课堂教学、地理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提高地理师范生及在职教师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形成其自觉的爱美、护美行动.构建从美学视野即东方美学真善美合一的理念、西方美学真善美统一的理念和马克思主义美学真善美同一的理念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观照地理教育的地理教育美学,指导师范生及在职教师如何立足地理学科本位,创设地理美育教育教学情境,追求真善美相融合的美的地理教育.(责任编辑:张宏玉)

参考文献

[1]陈育德.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席勒的《美育书简》[J].江淮论坛,1998(1):91-96.

[2]黄京鸿.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美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11.

[3]郭成,赵伶俐.美育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39.

[4]张瑜.高校美育的瓶颈及其突破分析[J].池州学院学报,2011,25(5):144-146.

[5]褚亚平.欣读地理美育创新之作———评介《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美育》一书[J].地理教育,2002(3):60-61.

[6]杨道麟.语文教育美学研究[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1.

[7]刘恭祥.地理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途径[J].福建地理,2001,16(1):59-60.

汇总,本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美育教育本科美育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美育和瓶颈和路径研究方面论文范文.

赣南客家文化融入地方高职院校美育教育
摘要针对赣南地区高职院校当下美育工作存在的问题,顺应当下美育工作的发展趋势与诉求,将赣南地区优秀客家文化融入地方高职院校美育教育,推动美育教育的发展与深化 关键词美育教育;客家文化;高职院校中图分类号.

校史文化参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07 004摘要校史文化是校史的文化表征,具有情感激励、价值导向、价值认同和情感陶冶四大功能 从四大功能着手.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和路径
【摘 要】高校是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阵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涵的深厚人文底蕴和精神价值,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思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不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资源,坚.

高校声乐教育现状与路径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教育也在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完善各项课程设计 在高校声乐教学当中,教学模式及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但是,高校声乐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