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计算机基础类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探析相关论文范文素材

主题:计算机基础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03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探析,本文是计算机基础类有关论文范文素材和大学计算机基础和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类论文范文素材.

计算机基础论文参考文献:

计算机基础论文参考文献 计算机教学论文大学计算机论文中国大学教学杂志课程教学杂志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是各专业大学生提供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教育,培养各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理论、应用技术和实现方法,并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1].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应用技术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已经形成多学科交叉、渗透和融合的必然趋势.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实现各学科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重要基石,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2].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计算机通识类课程中的主干课程,是高校大学生所有专业的必修课,和大学英语、大学数学同等重要的基础性课程.随着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加大了对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和实践能力训练的要求,然而该课程的课时数却不断压缩.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该课程由原来的48学时(24课堂+24实习)改为现在的32学时(16课堂+16实习),如何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当前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热门课题.研究成果将有效地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并对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该课程课时数减少,而社会需求对该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求增大,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教师压缩讲课内容或者通过减少案例以应对课时数减少,导致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充分阐述重要理论和概念,只是点到为止,造成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因此学生的计算机应用不强,主动学习兴趣不浓,缺少创造性思维.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实现“大文科”和“大理科”教育部所要求的现代专业能力、素质培养为目标,设计“计算机+专业”公共课交叉接口和交叉面,从教育观念、课程定位、教学内容与目标研究、教学资源与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材建设、上机考试等方面入手,进行全方位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专业融合实践,提出与课程设置紧密结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教学内容满足信息应用技术需要,注重知识和能力培养,体现计算思维的1个教学理念;教学中坚持贯彻“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2个教学重心并举的教学思想;建立全方位课程知识体系、多维度育人目标体系、分类教学方案体系,形成3位1体的教学体系;进行“计算思维”、“项目驱动”、“翻转课堂”3种教学模式改革,开展“分类教学、师生交流、资源共享、上机考试”4种教学手段改革应用,建立一套合理的农林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取得“1+2+3+4”课程建设改革模式.该成果着力解决了“应用能力不强、主动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创造性思维”等深层次问题,有力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为农林院校非信息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做出了示范,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果.

(一)确立“以1个教学理念为导向,2个教学重心为抓手”的教学思想

课程教学首先引入“计算思维”的教学理念[3],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全面培养学生自觉使用计算机解决各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建立课程设置紧密结合农、林、文、理,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对信息技术的要求,教学内容满足信息应用技术需要,注重知识和能力培养,体现计算思维的教学理念.

(二)建立全方位课程知识体系与分类教学体系

确立“大文科”和“大理科”分类教学思路,通过文、理分科知识构成、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案等研究,构建由“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网络应用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等知识模块构成的知识体系,设置5个知识模块+1个农业信息应用模块,使课程内容紧跟技术发展的需求.

建立由“知识+能力+素质”三个层次目标构成的教学目标体系.确立的知识目标是“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工作原理,应用信息技术实现问题求解基本思想,培养计算思维意识”;能力目标是“掌握信息处理技术与实现方法,构建应用系统,培养应用计算机技术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目标是“建立计算思维意识,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素质,形成计算思维”.这为将来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解决专业应用实际问题奠定基础[4].

  (三)全面拓宽优质课程资源与网络教学平台

建立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应用案例、实验指导、实习素材、实验指导视频、自主学习资料等10类共240个优质教学资源.基于网络教学平台,集成教学资源、师生交流、作业与实验报告管理辅助教学平台.

教学资源平台构建和网络教学平台建立实现了辅助教学,拓展了教学空间,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拓展了学生知识面,提供了师生交流讨论平台,对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课题成果先后列入201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优质资源建设重点项目、2013年信息工程学院教材建设项目、2015年信息工程学院教材建设项目、2016年信息工程学院微课设计与制作项目.经过5年以上6万人次使用,深受学生欢迎,为公共课程教学提供有力教学手段.

(四)采用“分类教学、师生交流、资源共享、上机考试”,深化教学改革

建立文、理分类教学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教学设计和集体备课措施,经过3年61个专业18000学生的文、理分类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校、院教学资源建设和优质课程建设项目支持,建成10类240个教学资源,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教学资源共享手段拓展了教学空间,通过8年40000多学生使用,促进自学能力培养和知识拓展,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学习需求,从多年讲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18位教师反馈来看,教学效果逐年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通过“师生交流平台”,实现“师生课外交流互动,进行问题探讨”,先后有30名教师和60000人次参与,实现拓展教学空间,推动自主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和培养,师生交流平台提供了辅助教学手段.

开发基于网络环境的上机考试系统,实现“命题、组卷、考试、阅卷”等功能,采用“上机考试”方式,完成10余轮45000多人次考试,实现“知识+能力+应用”全面考核,真正做到“考”和“教”的分离.

总之,农林院校应根据不同专业对计算机要求不同的特点,参考“大文科”和“大理科”课程建议方案选择合适的课程,以1个教学理念为导向,2个教学重心为抓手的教学思想,建立全方位课程知识体系、确立多维度育人目标体系、构建分类教学体系,形成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动优质课程建设,使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技术和本专业知识,处理和解决本专业的实际应用问题,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和处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1]苏中滨,孙红敏,赵洁.农科院校大学计算机

基础分类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

2009,(6).[2]杨沛,陈勇,孙健敏.基于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

研究与评估,2016,(12).[3]孙淑霞.地方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

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4).[4]蔡春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策略分析[J].黑龙江高

教研究,2013,(7).

此文评论:上文是一篇关于计算机基础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大学计算机基础和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相关计算机基础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任务驱动分类分级教学模式的探究
韩云萍 刘培胜(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辽宁 抚顺 113001)摘 要 文章论述了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引入任务驱动分类分级教学模式来解决该课程所面临的问题 就如何设计情景案例、 如.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和实践
摘要基于淮北师范大学公共基础课程的教改要求,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发展现状及改革需求,课题组对传统的考试方式进行革新,设计了基于CS 模式的试卷库管理系统与考试系统,以提升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程考核.

大学数学基础课程一体四化教学模式
摘 要论文提出在数字化时代大学数学基础课程“一体四化”的创新概念,以创新型人才素质培养为目标,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多方面建设立体化资源,将新型的教学模式如SPCO课堂、翻转.

高职高专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和实践
杨本胜,周贤来,李建忠(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1370)摘要针对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任务驱动”教学理.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