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语文教育类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和大语文远胜小课堂语文教育千万不可忘记之四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语文教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6

大语文远胜小课堂语文教育千万不可忘记之四,该文是语文教育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语文教育和课堂和忘记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语文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语文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语文教育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中学语文杂志社

蔡肇基

(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210001)

摘 要:语文教师如果真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及其他各方面)素养,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念,引导学生在“大语文”中学习语文,以获取最大成效.具体举措有:向经典学语文,“大阅读”远胜“薄册书”;向生活学语文,大课堂远胜小课堂;向心灵学语文,大自我远胜无个性;重实践重探究,大追求远胜求高分.

关键词:语文素养 大课堂 实践探究

何谓大语文,存在着多种理解.

有人说,大语文指教师不仅仅把语文课视为工具课,而是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这实际上是对“语文”教育的要求,并非特指“大语文”,任何一个从事“语文”教育的人都会这样说,哪怕他没有“大语文”意识.

有人说,大语文主要强调扩大语文学习范围,是语文教学领域、范畴的广泛化、扩大化、社会化.这些说法揭示了大语文的内容特点.又有人说,大语文的学习是一种整体性、渗透性的学习,此说主要着眼于大语文学习的方式.

如果从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同时考虑的话,大语文使用的绝不是一本教材,而是众多经典和书刊;面对的不是一个课堂,而是在生活中学语文,学习生活中的语文;十分关注自我的心灵,表达自我的所思所想;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探究性,而不是一般的读记之学.总体来说,大语文是向经典、生活和心灵学语文,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探究性,能够孕育和诞生较大学习成果的语文教育活动.

对于大语文,我发现一个奇怪现象:既听不到什么反对意见,似乎人人都很赞同;又看不到较多的研究成果,似乎人人并不那么重视.显然,绝大多数语文教师还未用力于此,有点儿“敬而远之”,学生则是迫于升学压力而只是终日做题.实际上,大语文绝对胜过小语文、小课堂;一位语文教师如果真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及其他各方面)素养,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念,引导学生在“大语文”中学习语文,以获取最大成效.

一、向经典学语文,“大阅读”远胜“薄册书”

这里的“薄册书”指的是语文教科书.教科书也常称教本,意谓教学之本,可见其重要.但是,语文教科书太薄了,小学与初中一学期只有一册书,高中一学期固然有两个“模块”,合起来也不厚.对学生来说,拿到各科教材后,他们最感兴趣的是语文,往往一两天的工夫就翻完了,但翻完也就完了,以后就不感兴趣了;对教师来说,可能已经习惯于教材之“轻薄”,以至于稍微多一点,不少教师竞说教不了.

我最近看到一则材料,顿感薄册之薄.

这则材料是元代学者、教育家程端礼(1271~1345)所著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该文按照朱熹“明理达用”思想,纠正“失序无本,欲速不达”之弊,详载读经、学习史文等程序,重视功底训练,强调经常复习、考查,成为家塾详细的教学计划.时国子监颁此书于郡邑学校,明代诸儒也奉为读书准绳,清代也刊刻流播,对当时及后来的家塾、书院、儒学均有影响.

择其大略,程氏家塾各阶段所读之书主要有:

(1)八岁未入学之前,读《性理字训》,又以朱于《童子须知》贴壁,于饭后、行饭时使之记说一段.

(2)自八岁入学以后,读《小学书》正文.日止读一书,自幼至长皆然.字求其训,句求其义,章求其旨.《小学书》毕,再依次读《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孝经刊误》《易》《书》《诗》《仪礼》《札记》《周礼》《春秋》经并《三传》正文.约用六七年之功,则十五岁前,《小学书》、《四书》诸经正文,可以尽毕.在此期间,不得令作诗作对,虚费日力,否则十五岁前不能读记《九经>正文.

(3)自十五志学之年,即当尚志.为学以道为志,为人以圣为志.自此依朱子法读《四书注》,并依次读《大学章句》《或问》《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先后治《周易》《尚书》《诗》《札记》《春秋》等,用三四年之功,昼夜专治.又读《通鉴》、韩文、《楚辞》.既看既读之后,约才二十岁,或二十一二岁.

(4)又二三年之工,专力学文.既有学识,又知文体,何文不可作?专以二三年工学文之后,才二十二三岁,或二十四五岁,自此可以应举矣.

不难看出,古人从幼时至二十四五岁,已基本读遍启蒙作品、四书五经或十三经、诸子之文及重要史书,完成学业,可以应举.固然,古人既有二十四五岁即完成学业、应试中举的幸运儿,也有终身捞不到一个秀才的孔乙己之类,但无论怎样,古人经典阅读之多,该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今天,我们的学生由于学科众多,很难做到像古人那样年轻时即基本读遍经典,即令是本科、硕士、博士生,也难以达到古人那样的要求.我们的初高中薄册教材,只是一篇篇孤立的选文,学生直到高中,因一篇选文而课外阅读全书的能有几部?四书五经,学生可能掌握一部经典?比如“四书”,黛玉回答贾母“上学没有”的问话,日“只刚念了四书”,够谦虚的,足见读四书是多么初步的低层次的要求,而今日学子几人能够做到?

实际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阅读的要求并不低.比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课外阅读《论语》《孟子》《庄子》等文化经典著作,以及其他小说、诗歌散文、剧本、当代文学作品,甚至还要求阅读语言文学理论著作,如吕叔湘《语文常谈》、朱光潜《谈美书简》、爱克曼《歌德谈话录》等,全部例举共有四五十篇(部).两部《课程标准》所建议的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基本上就是我所说的经典作品.遗憾的是在各地各校落实不多,如果说也有一些落实下来的话,还是得益于高考的指挥,如江苏规定高考要考《红楼梦》等十部名著,这才有了十部名著节选(或全本)加评点和练习的读物.屈服于升学压力,唯高考马首是瞻,大阅读基本不存在,甚至成了某些教师和家长禁止之事.

教师能否尽量创造条件,真正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尽可能让学生有一点大阅读呢?既阅读必要的古今经典,也阅读流行之作;既阅读书籍,也阅读报刊;既阅读文史,也阅读百科知识;既阅读纸页,也阅读网屏.无论文科理科学生,都应如此.我在此甚至还有一个建议:我国的中小学可不可以降低一点数理化难度,以增加学生语文学习包括阅读的时间呢?与外国相比,我们的基础教育、高中教育的理科难度远高于外国.据说,英国要求提高国人的数学水平,小学毕业生要能算出12乘以12等于多少,这在我国简直是一个笑话.适当降低一点数理化要求,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阅读,该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问题.阅读于己、于国、于史的重要意义,我在《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是文本解读》-文中已经论述.吕叔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毫无疑问,大阅读胜过薄册书,一个国家的后劲如何,标志之一就是国人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至于读书该具体注意什么问题,比如“不动笔墨不读书”“尽信书不如无书”等,不在本文论述范围之内.

二、向生活学语文,“大课堂”远胜“小课堂”

任何学科,最为生活化的是语文,最能从生活中学到并得到提高的是语文,最能服务于生活并提高生活质量的是语文,最能开拓心胸的是语文.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语文源白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语文教育尤其离不开生活.

生活,包括个人在这里那里的一切举止活动,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的身影无处不在,可以说是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语文学习资源:家人的对话,书信的阅读,电话的交流,亲情的流露,对某些问题的“家庭讨论”,邻里之间的交往;校园里的通知、墙报,班级讨论时的争鸣,教师的言传身教,各级领导的讲话报告,学校白办的报纸杂志;街上的招牌、广告牌和警示牌,布告、公告和广告;旅游景点里的介绍、楹联、诗词、摹刻,庙宇里的碑文,流行歌曲的唱词,影视上的人物语言,网页和报刊上的文章等,一切无不含有丰富的语文知识,无不是有价值的语文作品.比如墙头上、电视上、报纸上、汽车上的一些广告,其用语既简洁又精彩,既严谨准确又生动鲜活,无不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令人过目难忘.有的杂志,还专司“咬文嚼字”,订正书报杂志和各种场合的错字病句,其水平无疑高出一般语文教师,成为具有一定权威意义的语文指导.总体而言,当前的语文学习环境是好的,广播、电视上标准的普通话,精彩的语言节目,丰富的图书,大量的网文,各种各样的报纸杂志,传递的基本上是“正能量”.离奇怪异的网语毕竟不是语言文字的主流,不要过分夸大它的影响.

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不但在于向生活学语文,也在于把语文应用于生活,收到实际锻炼的效果.接待来人,要善于得体地称谓和交谈;短信或电话,要言简意明;书信函件,要有实在的内容和正确的格式,等等.善于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和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人,能更好地融入社会,走向大众,适应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提升生命的质量.

我觉得,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似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有意识地从生活中汲取语文营养并运用语文满足生活的需要.要做从生活中学语文的有心人,留心可资学习借鉴的语文资源,正确理解语文资源的内涵和佳妙之处,规范自己在生活中的语言表达,提高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水平.这是对广大青少年的要求.

第二种境界:能将生活、学习、工作、经历中的收获及时物化为语言文字成果.某一阶段的生活、学习、工作及经历,一切都不以“事成”“完结”作为结束,而是立即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加以总结,物化为语言文字成果,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交流.否则,一切就没有了结.这是对广大工作者的要求.

第三种境界:能把特定的语言文字作品建树作为特有的追求目标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著名作家巴金说:“我写文章如同生活.”意思是说,写文章就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了生活;写文章体现了生命的价值,而不是换得了柴米油盐.钱理群评价鲁迅杂文就这样指出:“可以说,杂文作为媒体写作的一种方式,不仅使鲁迅终于找到了最适合他的写作方式,创造了属于他的文体,而且在一定意义上,逐渐成为鲁迅的生活方式.”(钱理群《鲁迅杂文》,《新华文摘》2016年1期).鲁迅的杂文,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现实中一有所得,立即成文,投入战斗,生命因此而不朽.这第三种境界,不要以为这只是对于作家、评论家、理论家、演说家及各种的要求,也是对各行各业工作者的要求.如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苏步青教授,同时也是诗人、作家,社会上赞誉他“是数学家中最好的诗人,是诗人中最好的数学家”.我有一位从事数学教学的朋友,他的生活情趣就是:“以书为伴,以文会友,以艺养性,以动健身,闲来吟咏,自寻乐趣.”(见周玉甫《杏坛信步——一位中学数学教师的屐痕》,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为青少年学生,应该无一例外地首先进入第一种境界;在今后的工作旅途中,也应无一例外地进入第二种境界;并力争能够进入第三种境界.

三、向心灵学语文,“大自我”远胜“无个性”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人的心灵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和深邃性.

在人的心灵里,有太多的语文因素.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内心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研究、探索者.”心之官则思,既有思维方式,也有思维过程和结果.面对所读所见所闻,心有所感,这感悟也许突然而生,甚至还不知其所以然;面对美好事物和前景,心向往之,这向往也许还需进一步分析和认识.人的内心,就这样有着许多思考、感悟和愿景,都是可贵的语文资源,不可不及时捕捉、分析、畅想、展望,如能形诸笔下,往往就是极有价值的文章,否则稍纵即逝,抱憾终身.

“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人的心灵,也极为复杂.

一方面,“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心总是有向往追求;“万事以心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心为万事之本,力随心至;“人皆有不忍之心”,仁爱同情之心始终存在,不同处只在对象为谁;“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年虽大仍不失婴儿的纯真心理;“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人的内心总会有怀念故土、热爱故国之情……

另一方面,“形近而易见,心远而难明”,“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楚客莫言山势险,世人心更险于山”,“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人心是坦途.巫峡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心中疾,箴石非所砭”……心难测度,心存艰险,心病难治.

大语文,不能不以自我的心灵为语文,向心灵学语文.要随时省察自我思虑和心灵世界,一遇独到感悟、缜密思虑、美好愿景,就随时披露,形成文字.就文章而言,特别是就文学作品而言,“自我”为大,“自我的心灵世界”为大,有自我才情真意切,才感人至深,也才有独特的个性.比如散文,表现的完全是自我,自我的所言所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自我的核心,就是自我的心灵.许多美文佳作,往往都是自我心灵的展示,不要说直接的抒情议论,就是言行记叙、景况描写,也无不是心灵的外在形象表现.读朱白清的《背影》,朱氏见父亲背影而几次掉泪,可见其内在心灵的感喟激动;读他的《荷塘月色》,又不能不关注他连续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而此刻“在这苍茫的月下”,超脱白天的现实,什么“都可不理”的“自由”心态.莫怀戚写“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一家四人田野散步,因“小路有意思”就走小路,到了难走之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在这里,热爱家庭,尽责于家人,家与世界交融叠印,视家为整个世界,心中之家至高无上,就是一个极为感人的心灵世界.我批改学生作文,总感到学生不太重视“自我”,亲近自己的心灵世界不够,未能向心灵的深处漫溯,发现不了其中极有价值的隐蔽内涵,没有独到之处,缺乏个性,更谈不上着意表现,感动不了自我,自然也就感动不了他人.

在进入自己心灵世界的基础上,再逐步进入他人的心灵世界,捕捉他人的独到感悟、缜密思虑、美好愿景、爱憎情感,这该孕育并诞生怎样的富于特色的语文成果啊!“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严格说来,他人的心灵世界,往往免不了从自己的心灵出发,“将心比心”而感悟.可以说,这里同样有一种“大自我”,个性也十分强烈.

四、重实践重探究,“大追求”远胜“求高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实行大语文教育,不但要求在内容上有重要突破,在语文教育方法上也应该进一步彰显实践性的特点.

一是切实树立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实践大语文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大语文学习尤其如此.实行大语文,难以统一号令,检查督促,考核评比,必须让学生主体自觉自为.首先要使学生树立大语文意识,认清向经典学语文、向生活学语文以及向心灵学语文的意义,改变不考则不读不问不管的状况.要联系古今典型事例激励学生.要尽可能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把学生的社会经历、生活体验、所见所闻引入课堂,让他们把书刊阅读的感悟、对人生的看法、社会现象的评判、生活的忧喜、家庭的悲欢等充分地表达出来,哪怕写作片段的“触发”也可.要高度肯定学生大语文学习的成果,以使他们受到鼓舞.要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有大的追求,切不要满足于考试高分.

二是充分利用大语文教育自身具有的实践性因素,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生活中,听长者和同辈之言,听社会各色人等之话,为交际之需而说话,写各种信件,包括书信、短信、微信、邮件等以交流所掌握的信息,写必须写的报告、条据、文章以完成工作任务,思考人生和各种问题以正确决断,这一、说、读、写、思,都不是一般的书面练习作业,而是现实生活和人生的需要,自身有着实践性的要求,直接关系到能否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平时某一次考试不好,受影响的是一般的分数成绩;生活中听、说、读、写、思出错,轻则闹出笑话,重则付出高昂的代价.近日,报载某局的一次座谈会竟打出“‘秦风·冬季亮剑’严打新闻媒体座谈会”的横幅,“新闻媒体”竞成了打击的对象.当有人指出错误后,有关方面解释说是在“严打”和“新闻媒体”之间漏掉了一个“与”字,难道加上一个“与”字就解决问题了吗?这就需要进一步分析.经常开展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对于提高语文素养的意义不言而喻.

三是着意创设大语文学习环境,提供充分的经典读物,使学生置身于大阅读的海洋.这需要家庭、班级和学校共同努力.家中有各类图书杂志等课外读物,能促使孩子学业进步;学生最好有独立的书房(现在大多数家庭已基本具备这样的条件),有较多的课外书,尽可能减少对阅读的干扰;学校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班级要有图书角.所有家长、教师和学校领导,不应对学生健康的课外阅读下禁令,而应合力营造和浓化大阅读氛围.

四是立足现有教材,沟通课堂内外.如教学课本选段,引导学生阅读名作全书;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既增大信息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又可在阅读、加工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参与阅读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不少教师都曾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错别字大扫除”活动,寻找大街小巷的店名、招牌、广告牌上的错别字,并与有关人员交谈,讲述写错别字带来的危害,劝其改正.有的教师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让学生搜集不规范的“产品说明书”,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批判,指出其漏洞,并帮助它改正.在和有关人员交谈的过程中,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训练.还有的教师实行跨学科联合教学,比如教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时,进行文史哲的有机融合.在教学之前,三科教师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材、教法;教学时,先由历史教师结合历史教材给学生作有关先秦思想、文化史的讲座,然后由语文教师引领学生阅读、理解和评价先秦诸子的原著.在此基础上,政治教师从哲学及国家治理的角度谈诸子思想的政治意义、先秦时百家争鸣产生的不同社会作用及影响,并重点讲述现实生活中这些思想的作用.学科融合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语文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实行大语文,也要尽可能改变作业形式,基本不采用选择题,少用一般的简答题,应尽可能布置活动类作业、拓展性作业、评价性作业、研究性作业、争鸣性作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学生其实很喜欢这类作业.世纪之初,我所教的一个学生,就曾在平时阅读《庄子》的基础上,利用一个国庆长假集中研读,写作了一篇7000余字的评论文章,让我生出愧(对己)敬(对学生)之意.当时还未出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学生的写作,我并未直接加以指导,但与我平日的大力鼓呼倒确实有关.

本文结论,这是关于语文教育和课堂和忘记方面的语文教育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语文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良好基础,而且传承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与继承 但是目前小学语文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

语文教育和文化宽容
应锁平(甘肃省临潭县第四中学 甘肃 临潭 747500)摘 要语文教育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语文教育应该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学生掌握基本性和阶段性的字、词、句以及文章的基础上,通过考试……形.

传统教法双刃剑效应与语文教育教法
刘恩志(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重庆 401520)摘 要传统的方式是有一定的促进效果的,但是在学生青春期的自我意识突然崛起时,家长及教师(尤其是家长)并未完全跟上适应的节奏,还按照以前的教育方法来.

利用情感教育助力小学语文课堂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开化、能力不足、情感欠缺的时期,他们对事物缺少一定的认知能力 而语文作为沟通人类情感,传达思想、了解人类生存价值的一门语言类学科,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丰富的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