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通假字和古今字小论类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跟通假字和古今字小论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通假字和古今字小论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4

通假字和古今字小论,本文是通假字和古今字小论类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与古今字和古今字小论和通假字相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通假字和古今字小论论文参考文献:

通假字和古今字小论论文参考文献 1000字小论文范文1000字小论文格式科技小论文800字以上科技小论文500字

雷颜菱

(四川省峨眉市第二中学 614200)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古今字是由于古汉语中多义词的某个义项在词义系统发展过程中,逐渐从原词的引申义列中分化独立而形成新词或上古同音借用形成的同形词在汉语发展中分化出新词,在书面上为这些新词另造新字的现象.

通假字和古今字容易混淆,这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一大障碍,因而对二者的注释也就显得犹为重要.由于通假字与古今字的情况比较复杂,比照老教材和新教材之后,我发现老教材都用了“通”来注释,这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古汉语知识是极为不利的.新教材则对此有了明显的改正,除了沿用原教材对通假字用“通”来注释外,其他如古今字、异体字等都采用“同”进行注释.虽然用“同”来注释古今字仍然存有争议,但由于中学教材中的异体字非常少,所以也能把通假字跟古今字区分开.下面,我针对新旧教材中出现过的该类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1 通假字的错注和漏注

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文中注:“颁白,头发灰白.颁,同‘斑’.”

“颁”与“斑”同音,均是“布还切,音班,删韵”.(《辞海》)“斑”指杂色,而“颁”的义项里并没有与“灰”相同或相近的意思,两者音同义不同.从时间上看,它们是同时存在,而不是前后相承的关系.《礼·祭义》中有:“斑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论衡·是应》里也有:“行者让路,颁白不提挈.”又《汉语大字典》:“颁,通‘斑’,须发半白.”因此,课文应改为:“颁,通‘斑’.”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勾践灭吴》)文中注:“疾疹(ch&egre;n),指患病的人.”

“疹”在现代汉语中只有一个读音“zhěn”,意为病肤上起的小疙瘩,通常是红色的,亦即麻疹的通称.皮肤病当然也是一种疾病,只是文中何必多次一举表明另外的读音呢?查朱东润先生《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第一册),其注为:疾疹,患疾病的人.”再查《古汉语字典》,“疹”字下方两条注解,第一条与上文一般,第二条注云:“通“”,病.杨之《洛阳伽蓝记》卷五:(宋云)遂动旧疹,缠绵经月.”由此来看,课文首先应先注明其属于通假字,再释其词义,否则,便难免不知所云了.

2 古今字的错注和漏注

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文中注:“内,通‘纳’,接纳、使进入.”

古今字的产生中有一类是在本字上加偏旁而形成今字的,如下面将要谈到的“知”和“智”,也有一类是借另一个字为今字的,例中的“内”跟“纳”就属于这一类.“内”的本义是纳人,接纳.《说文解字》云:“内,人也.”段注:“今人谓所人之处为内,乃以其引申之义为本义也……又多假纳为之矣.”

“纳”本是形容词,表示湿濡的样子.《说文解字》:“纳,丝湿纳纳也.”段又注:“纳纳,湿意.刘向《九叹》:‘衣纳纳而掩露.’王逸注:“纳纳,濡湿貌.’……古多假‘纳’为‘内’字.内者,人也.”因而课文用的是“内”的本义,“纳”才是后来被借用过来替代“接纳”之意的.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历了假借的阶段,但由于“纳”的本义在后来已逐渐消失,完全地、固定地承担起“接纳”这个意思,而“内”则被用于指“所人之处”.

所以,这两个字应作为古今字看待.各类字典的注释也都把它们作为古今字处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注:“内,收容,接纳.后来写作‘纳’.”《汉语大字典》释为:“内,纳,交人,后作‘纳’.”所以,课文的注解应改为:“内,同‘纳’.”

再看下面的例子:

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文中注:“知,通‘智’.”

《说文解字》云:“知,词也.从口矢.”段注:“‘知’即智,识词也.按此‘词也’之上亦当有识字.知、智义同,故智作知.”徐颧《说文解字注笺·矢部》:“知,智慧即知识之引申,故古只作知.”据此看来,“知”是“智”的古字,应改作:“知,同‘智’.”

又如:

奉厚而无劳.(《触龙说赵太后》)文中注:“奉,俸禄.”

“奉”的本义是两手相捧,《说文解字》解为:“奉,承也,从手从廾,丰声,扶陇切.”《广雅·释话四》:“奉,禄也.”后又引申出“送也”、“助也”、“供事也”、“养也”等义,因本字义多,另加偏旁“人”,为今“俸”字.《集韵·用韵》:“俸,秩禄也.或作‘奉’.”((汉语大字典))注:“奉,俸禄,后作‘俸’.”因此,“奉”与“俸”是古今字,课文释义中却没有注明.

虽然通假字与古今字有其相似之处,但两者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弄清二者的异同,为学生阅读文言文扫清障碍.

该文总结:此文是一篇适合古今字和古今字小论和通假字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通假字和古今字小论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通假字和古今字小论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230字救中国
摘自木木文摘郑明堂 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加快了清政府的覆灭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武昌起义之所以能够爆发,源于230个字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摇摇欲坠的清政府迫于国内外的压力,允许民众.

百字对联扬名大观楼
前次云南之行,有个景点是参观,无意间发现这座坐落于昆明滇池北岸的大观楼,原来已被列为中国第四大名楼……中国有三大名楼,都是古今文人墨客留连忘返的胜地,我只去过武昌长江岸边不.

防流感15字诀
勤洗手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传染性疾病都是以手为媒介传播的打喷嚏时用手捂嘴、与人握手、触摸公用物件,如扶手、门把、电梯按钮、超市购物筐……都可能沾染一些致病微生物,比如流感病毒 因此,洗手不仅是普通的清.

温元凯:我的建议,只拿掉了四个字
口述史主人公温元凯,194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 1977 年8 月,这位31岁的中国科技大学助教,当面向建议恢复高考 1977 年8 月初的一天,温元凯正在上海家中过暑假 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把他吓了一.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