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格式>材料浏览

大学生创新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跟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策略探析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大学生创新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5

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策略探析,该文是大学生创新在职毕业论文范文与高校共青团和策略探析和创业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大学生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大学生创业论文3000字大学生创业论文大学生创业论文1000字

[摘 要]服务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的自身需求.高校共青团具有组织优势、资源优势和活动优势,但在具体服务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缺乏统筹指导、校外资源没有充分调动、活动碎片化.根据存在的问题,课题组提出相应策略:优化领导设置、结合“众创众筹众评”制度提升参与度、结合“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加强引导、建立评价考核制度、借助校外资源.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2-0030-03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高校大学生是最具有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十分重视.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共青团作为中国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非常重视和支持,把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作为服务党政工作大局、服务国家改革发展、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探讨高校共青团如何更好地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是高校共青团自身需求

“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是高校共青团三个很重要的工作维度,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有利于协调推进这三个工作维度.

第一,有利于凝聚青年.创新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前青年大学生的迫切需求,服务好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满足大学生这一重要需求,可进一步解决好《共青团改革方案》中提到的共青团脱离青年、引领作用发挥不足、先进性体现不明显的问题,可有效提升高校共青团对青年大学生的吸引力与凝聚力.

第二,有利于服务大局.服务国家党政大局一直是高校共青团的工作主线.服务好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团结青年大学生按照党的要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有利于“当好桥梁”.团章明确共青团要充分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作用.服务好创新创业教育,既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又与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需求结合起来,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把自身的发展需求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联系在一起,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路线有更深的认识和体会,有利于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二、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

(一)覆盖面广,组织健全

1922年成立的共青团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青年群众性组织,大学生则是这个青年群体中最为优秀的一部分.目前高校大学生当中团员占大多数,是全国各条战线中团员所占比例最高的.可以说,高校共青团在全团中起到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的地位和作用.其组织健全,一般高校团委设有办公室、宣传部、学生会等多个部门,各二级学院对应设有分团委,分别有相关部门与校团委各部门对接,二级学院里的各班级设有团支部.学校、学院、班级团组织汇集了大量的优秀学生干部,使得高校各团组织的纵横向联动能力极强,并且延续性极好.因此,由高校共青团发起或组织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各类比赛等,几乎可覆盖整个高校青年学生群体,并能促使他们积极参与.

(二)资源丰富,易于整合

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服务,需要师资力量、实践基地、活动载体等有利条件,高校共青团拥有的资源丰富,具备提供这些条件的基础.从校外资源看,高校共青团与其他行业企业、政府机关、社区等高校外的团组织联系密切,同属共青团组织,便于联动起来,可促使有效开展各类合作.校外各共青团组织一方面可以提供创新创业人才来校任课、做指导、做评委、做讲座等,有效充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场所,通过团组织作为桥梁,与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场所;此外,社会上各类创新创业方面的有效信息咨询可通过校外共青团组织迅速传播至校内.从校内资源看,共青团是校内最大的群团组织之一,影响力非常大.根据高校共青团改革方案要求,高校党委须明确一名副书记分管共青团工作,行政方面应有一名副校长联系共青团工作,这就有利于共青团与高校的各个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有效沟通,可快速有效整合校内各类资源来服务好创新创业教育.

(三)活动多样,凝聚力强

活动是共青团开展工作的基本方式,高校共青团经过多年的发展,有丰富的活动组织经验,所组织的各类活动形式多样,对青年大学生有着非常高的吸引力.近年来,高校共青团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了多项活动.有些活动是由共青团直接组织的,有的是各省市和各高校团委组织的.如竞赛类活动有“创青春”、“挑战杯”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培训类活动有“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大讲堂”等各类活动,社会实践类活动有“知行促进计划”等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这些活动往往能契合广大青年大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有效地引导他们,把他们凝聚起来,提高其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

三、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来看,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最主要方式是通过第二课堂来实现的.一是通过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较知名的有共青团主导的“挑战杯”“创青春”等比赛,各省、市及各高校的共青团也会自行组织各类创新创业类的比赛.二是举办各创新创业类的活动,有相关的讲座、培训、社会实践活动等.三是参与实践基地的建设,如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中心等.这些服务方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但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高校各部门缺乏统筹指导,高校共青团在其中的定位不明确.一般学校有团委、学生处、教务处,部分学校设立有创新创业学院或创业中心等部门,它们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如何分工,各自职责是什么,很多高校没有明确,没有统筹指导,易造成相互竞争,活动重复开设,造成资源浪费.第二,高校共青团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碎片化,不成系统.目前,高校团委、各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非常多,有的是上级部门开设的活动,有的是校内自发开展的活动.这些活动相互间很多时候没有太多联系,相互独立,只是简单的累积,不成系统.第三,校外资源没有充分动员整合.校内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毕竟有限,除了正常的第一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的相关资源也是有限的.高校共青团组织和其他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行业企业的共青团组织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虽有联系互动,但不够紧密,还不能充分调动、整合校外的有效资源来服务校内的创新创业教育.

四、促进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

(一)优化领导设置,加强统筹指导

2016年11月,共青团和教育部联合颁发的《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要加强团教协作,在全国和省级层面,由共青团组织和教育部门共同成立高校共青团工作指导委员会来加强工作统筹指导.在此背景下,各高校也应做出相应变化,对相关领导设置进行优化.高校涉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部门如相互间沟通不畅,容易造成重复开展类似的活动而造成资源浪费,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效果不佳.因此,高校共青团应与校内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在校级层面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各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并由一名校领导专门负责相关统筹与指导工作.该委员会能促使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和活动建立起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并能明确校内各部门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位置和各自的职责,从而有效整合校内资源.

(二)结合“众创众筹众评”制度,提高师生参与度

做好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需要了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而且要充分把他们动员起来参与其中.“众创众筹众评”制度就是旨在加强高校共青团与师生的直接联系,促进共青团的工作和活动更加符合青年大学生的需求,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众创”,可将高校里所有团学组织、学生社团、学生群体和个人都作为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策划主体,利于广泛发动师生的智慧,参与策划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通过“众筹”,可让广大青年师生参与到共青团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方案的筹划中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对活动方案表达诉求,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众评”,可实现广大师生对共青团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评价评议,在团内表彰等方面也更加尊重广大青年师生的意见.结合高校共青团“众创众筹众评”制度,有助于促使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和活动更加尊重师生的情感诉求与实践体验,让青年师生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角,使青年师生更多地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设计、决策、实施、评议全过程,充分调动高校青年师生的积极性.

(三)结合“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强化教育引导

以往很多时候高校共青团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一直在做加法、乘法,不断加码的各种活动使得工作呈现碎片化、快餐化的活动困局,缺少宏观把控和系统设计.作为高校共青团改革的龙头项目和创新举措,“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可从源头上对提供什么样的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内容进行整体架构和系统梳理.高校共青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方式有各类型的创新创业大赛、专题讲座与培训、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结合学分制的思路进行系统性、逻辑性分析,依据分类、分层、渐进的原则有计划地设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二课程体系.如大一学生可侧重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新创业精神的激发,大二学生可侧重创新创业素质和通用能力的提升,大三学生可侧重创新创业的体验,大四学生可侧重创新创业的实践和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改革可有计划和有层次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

(四)建立全面客观的评价考核制度,及时反馈调整

一套有效的评价考核制度可使高校共青团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往高校共青团许多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和活动结束即是完成,有没有效果,有多大效果则很少去评价和考核,或者只是单纯来自上级部门的评价考核,并不全面.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共青团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活动的质量很难得到促进和提高.因此,建立一套全面客观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考核制度尤为重要.要做到全面客观地评价高校共青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和活动开展的效果好不好,除了上级部门还需考虑另外两方面的因素:一是高校师生的评价,如前文所提到的“众评”,作为受众的他们的体验最为真实,评价较为准确,可把其在活动后的评价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第三方”,这个“第三方”可以是参与活动的校外共青团组织或企业,也可以是毕业生用人单位,他们的评价会较为客观,从另一个角度检验高校共青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效果.根据上级部门、高校师生和“第三方”的评价反馈,高校共青团可有针对性地调整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提高其效果.

(五)借助校外资源,促进创新创业教育

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仅靠校内资源是不够的,需要整合其他校外资源,而校外资源丰富的高校共青团具有这一优势.

第一,借助校外人力资源.在高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第一课堂教学的老师大多理论丰富而实践相对薄弱,这需要在第二课堂去补充.各政府事业单位,各行业企业协会的团组织里聚集着优秀的青年人才,他们有着丰富的创新创业实战经验.高校共青团与这些校外的共青团组织联系便捷,沟通障碍少,便于邀请到校外的优秀青年人才请进校内做讲座、做培训、做大赛评委,如此可极大丰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第二,借助实践场所.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校内实习实训场所一般有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创新创业中心等,但很多时候会受到校内场地的限制,无法满足所有大学生的需求.借助校外行业企业的活动场所,或与政府、企业共建校外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基地都是不错的选择,这时候可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把实训基地作为学校与政府、企业的桥梁,使三方能够快速有效的沟通.

第三,借助校外资讯.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要顺应时代变化,了解社会需求与发展潮流.高校及时接收国内外第一手新鲜资讯对创新创业教育是非常有帮助的,但由于校内环境所限,国外的资讯传播进来需要时间.共青团组织设有国际联络部,从事海外人才联系工作,高校共青团可以通过该部门,与各国青年学生组织建立联系,开展交流活动.同时,可加强与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青年的联系,可通过他们快速了解世界前沿资讯.

五、结语

服务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共青团的职责所在,关系到其能更好地引领大学生,扩大工作有效覆盖面,增强吸引力、凝聚力,发挥好“桥梁”作用.在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共青团发挥其独特优势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可通过加强统筹指导,深化“众创众筹众评”与“第二课堂成绩单”改革,建立有效考评制度等策略来解决目前的问题.

[ 参 考 文 献 ]

[1] 共青团.关于高校共青团积极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Z].2015.

[2] 刘岚欣,李洪波.高校共青团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及创业实践的模式与路径探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

[3] 陈小花.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业的路径创新[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9).

[4] 宋川.共青团服务青年就业创业路径的研究——以山东共青团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15.

[5] 倪瑾.共青团的功能定位:组织动员和资源整合[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责任编辑:钟 岚]

上文汇总:这是适合高校共青团和策略探析和创业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大学生创新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大学生创新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
摘要从高校思政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措施建议,其中包括积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打造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及搭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唐丽雅(湖北工业大学 工程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摘 要针对艺术设计类大学生而言,在艺术设计专业范围内,这样的专业性质和创业存在着很大.

高校音乐人才的创业现状与策略调查
【摘 要】高校音乐人才是推动我国音乐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主要力量,作为天之骄子,其不仅承载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更背负着一份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但是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后,发现高校音乐人才的创业现状不容乐观,.

论文大全